《泥上偶然留指爪--杨奇报刊作品选》编著者杨奇。
杨奇同志今年满90岁,即将进入“百岁开一”之年,这引起广东新闻传媒界诸公的关注,省老记协陈绍儒副会长给他写信称: “今年是您的九十大寿,应该做点‘文章’……”杨老赶快复信婉却说:“我虽然从十九岁起就一直在党领导下办报,但是庸庸碌碌,愧无建树……古人祝贺生辰,本意是增福添寿,实际上却是预告生命越来越短,来日无多;既然如此,又何必为祝寿而‘劳民伤财’呢!……”杨老的儿女知道后,则一再提出:既然不搞祝寿活动,您在遗嘱中又声明不设灵堂,不举行任何告别仪式,不保留骨灰,那么,何不把你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作品,选出一些结集出版,也好给儿孙和亲友们留个纪念,或许还可以为粤港新闻史料提供一些注脚。后来由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关注和支持,终于启动了有关的编辑出版程序。至于《泥上偶然留指爪》这个书名,那是因为羊城晚报出版社曾经在2008年出版过一本“杨奇办报文选”,书名《粤港飞鸿踏雪泥》,脱胎于苏轼写给予由诗中的第二句,因而现在这本作为姊妹篇的“杨奇报刊作品选”,也就采用苏轼诗中第三句“泥上偶然留指爪”了。
九十回顾——《泥上偶然留指爪——杨奇报刊作品选》代序
壹 特写篇
一个游击队员之死
罗浮礼赞
冬日春潮——澄海农村散记
春花灿熳白云山
贰评论篇
贰 评论篇
庆贺基本法谱写新历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英关于香港政制之争与“九七”后的民主前景
香港新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结构
抵抗文化霸权捍卫中华文化
传记、回忆录失实种种
叁 序言篇
红树花迎晓露开——“羊城今昔”特写集序,
从杂工到学者——刘逸生《学海苦航》序l
让中国认识世界让世界理解中国——袁效贤、李春晓《枫叶之国万里行》序
浓墨重彩的历史图卷——李春晓长篇小说《西关大宅》序
中国知识分子浮沉的侧影——关于《西关大宅》和《我们这一代》的主题思想
从记者型到学者型的知识分子——施汉荣《港澳和平回归与经济社会论文集》代序
开拓视野探索世界——李春晓、袁效贤《走读地球村》序
肆缅怀篇
我所知道的刘海粟大师
一幅画和一盒录像带——怀念画坛人瑞朱屺瞻
一贯防“左”反“左”的廖公
唯真务实的报人风范
一忆范长江前辈谈《羊城晚报》与《金陵春梦》 俯仰天地间磊落一报人——悼念三度共同办报的李超,
伍祝愿篇
吴老留给我们的座右铭——在《羊城晚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祝愿大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华商报》史学会年年会上的发言l
何须惆怅近黄昏——在广东省老记协祝寿会上的发言
超越历史走向未来——在庆祝《南方日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听总理讲话忆舆论监督——写于广东省老记协成立周年
“老记”不老——写于《羊城晚报》老记协成立周年
华商报精神不死共产党执政长存——在《华商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从走访五大洲说到包容——在《走读地球村》首发式会上的讲话
三联书店与我
附 录
邓琼:
一个报人在看不见的战线
周军、邓颖珊:
从“文人办报”到“党委办报”——粤港一代报人杨奇的口述历史
关东镇:
“粤港飞鸿”笑春风——重读杨奇同志《办报文选》
李春晓、袁效贤:
“以民为本”的办报实践——《粤港飞鸿踏雪泥》读后
杨奇著《粤港飞鸿踏雪泥》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