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理论研究与语言习得(认知)研究的融合是语言科学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语言学领域的前沿课题。这本由范莉、史宝辉、李芝、施兵著的《语言理论与语言习得论集》以语言理论为起始点,对语言观、语言的功能、句法和语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具体涉及叶斯柏森的语言思想、空谓语的句法诠释、情态的语用研究、负极项准许语境的理论分析、功能语法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等。
本书的讨论再由理论研究延伸到习得研究,从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言输入的作用、儿童早期语言习得、习得研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等多个角度,探索语言科学性的问题,求证语言理论假设的心理现实性,探讨不同语言使用者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等。习得研究的成果是语言本体理论假设的“试金石”,以语言学为视角的语言习得研究必将推动语言理论的深化。
前言 理论研究与习得研究的“分”与“合”
上篇
第一章 语言观的建立——评叶斯柏森的语言观
第一节 描写主义倾向
第二节 历史主义倾向
第三节 交际主义倾向
第四节 认知主义倾向
第二章 句法规则的思考——SC理论中的空谓语“Φ”问题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SC理论
第三节 空谓语西(t: here/有)
一 Sybesma有关“Φ”的分析
二 赵欣有关“Φ”的分析
三 彭国珍有关“Φ”的分析
四 小结
第四节 处所义双宾结构的SC分析
第三章 情态的语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情态动词
第一节 英语情态动词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言语行为理论基本内涵
一 语用分析法
二 言语行为理论
第三节 情态动词的语用视角
第四节 新的佐证
第四章 语言多层面的课题——负极项的允准语境
第一节 负极项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负极项在句法学中的解释
一 以“同结构”或“成分一控制”为基础的研究
二 以约束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三 以“线性顺序”为基础的研究
四 小结
第三节 负极项在语义学中的解释
一 以“层级”和“蕴含”为基础的研究
二 以“单调性”为基础的研究
第四节 汉语研究的现状
第五节 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五章 语言功能的研究——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背景
第二节 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一 语言三大功能
二 语域三要素
第三节 功能语言学的应用及在中国的发展
一 功能语言学与儿童语言发育
二 功能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三 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及文体学
四 功能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五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语言研究的突破——S.Pinker的生物语言学思想评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语言和生物本能
第三节 语言和进化论
第四节 语言的生物遗传性
第五节 语言模块和神经网络
第六节 结语
下篇
第七章 习得研究的语言理论角度——基于普遍语法的二语习得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Chomsky的语言观与语言设计思想
一 Chomsky的语言观
二 Chomsky的语言设计思想
第三节 Chomsky语言学思想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 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二 中介语初始状态与普遍语法可及性
三 普遍语法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实证研究
四 生成语法理论的新进展——特征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
五 对生成语法视角二语习得研究的思考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语言输入的作用——认知派和社会文化派关于语言输入的争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语言输入假说概述
第三节 二语习得主要理论对语言输入研究的争议
一 社会文化派的语言输入观
二 认知派的语言输入观
三 认知派和社会文化派的争议
四 认知派内部语言输入观的争议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一语研究的发现与启示——普通话情态的早期儿童习得
第一节 已有研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跟踪取样
二 语言测试
第三节 动词前情态词的习得
第四节 情态层级的习得
一 肯定式的情态层级
二 双重否定式的情态层级
第五节 动词后情态的早期获得
第六节 动词前后情态获得的对比研究
第七节 情态与否定辖域的获得
第八节 结语
第十章 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学的接轨——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 语法因素
二 语用迁移
三 社会交往
第三节 语用能力的可教性
第四节 社会语境与语用发展
一 语用输入
二 重视个体发展
三 重视文化培养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