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形成了继冷战后最具潜在冲突的国际政治制衡关系。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将对中国现在的“世界工厂”模式造成重大影响。既有的模式难以为继,而未来发展道路仍在探索之中。
近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学界和政界的重要话题。但是目前还缺少关于在低碳时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系统研究。本书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南京大学的规划建设同仁共同努力完成,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是非常及时和有价值的。尤其是本书紧扣城市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要,就能源和节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垃圾的再生利用、绿色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了系统和详尽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的转型。同时,敏锐应对低碳发展的国际趋势,系统研究低碳时代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既具理论价值,更有实践意义。
本书的另一特色是梳理城市观发展脉络,追溯生态观和生态城市理念的发展历程,明确低碳时代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理念,提出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对城市研究和规划理论的建设有着启迪和开拓作用。
本书基于全球高度关注低碳发展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中国的现实环境与发展要求,全面探讨了我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内涵、原则和方法。基于生态城市的发展导向,本书提出城市规划理念与方法必须变革,城乡建设模式必须转型升级。同时,本书重视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有机结合,引介和剖析了国内外大量的典型案例,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很强的实务指导性。
本书适合从事城市规划、生态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参考。
序言(一)
序言(二)
1 导言
1.1 低碳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抉择
1.2 低碳经济引发的发展转型新浪潮
1.3 相关概念的辨析
1.4 建设低碳与生态城市——城乡规划建设需要积极作为
参考文献
2 生态城市观的发展与演进
2.1 生态观的历史演进
2.2 城市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2.3 生态观与城市观的交融:生态城市发展观的演进
2.4 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观的演进与实践
参考文献
3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涵与理论
3.1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3.2 中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环境认知
3.3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要则
3.4 生态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
3.5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
3.6 实践生态城市规划需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4 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
4.1 生态城市规划的角色定位分析
4.2 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需求
4.3 生态导向的空间规划内容变革
4.4 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工作变革
参考文献
5 城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推广
5.1 城市建筑节能的目标和发展思路
5.2 建筑全过程节能理念的重塑
5.3 新建建筑的可再生能源一体化
5.4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5.5 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发展
5.6 促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推广的总体策略
参考文献
6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6.1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
6.2 绿色空间网络的总体组织
6.3 绿色网络中心的规划建设
6.4 绿色连接廊道的规划建设
6.5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策略
参考文献
7 城市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7.1 城市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与思路
7.2 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7.3 城市用水系统的节约高效
7.4 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7.5 城市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推动策略
参考文献
8 城市绿色交通系统与流空间组织
8.1 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目标与内容
8.2 公交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8.3 城市绿色物流系统
8.4 网络城市与流空间——城市交通组织的新语境
8.5 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总体策略
参考文献
9 城市垃圾减量与资源化利用
9.1 城市垃圾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
9.2 建筑垃圾与餐厨垃圾的减量与资源化利用
9.3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9.4 城乡垃圾的集中收运与区域统筹处理
9.5 城市垃圾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的促进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