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与撒旦的约定(布鲁诺·舒尔茨书信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波兰)布鲁诺·舒尔茨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布鲁诺舒尔茨被视为与普鲁斯特和卡夫卡比肩的波兰文学大师。他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画家,在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和电影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自《鳄鱼街》在中国出版以来,舒尔茨及其作品在中国有了众多的爱好者。布鲁诺·舒尔茨的《与撒旦的约定》是布鲁诺舒尔茨生前与自己的朋友、情人以及众多艺术家的书信集,涉及其中贡布罗维奇、维特凯维奇等欧洲艺术大家,是研究舒尔茨艺术生锺及生平活动的珍贵资料。

内容推荐

《与撒旦的约定》是布鲁诺·舒尔茨生前与自己的情人、亲人以及众多艺术家的书信集,涉及贡布罗维奇、维特凯维奇等众多欧洲艺术大家。《与撒旦的约定》是研究舒尔茨艺术生涯及生平活动的珍贵资料,也是了解东欧文化圈的重要途径。

目录

寻找布鲁诺·舒尔茨(代序)

第一辑 To他们

致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致斯坦尼斯瓦夫·伊格纳齐-维特凯维奇

致斯泰凡·舒曼

致阿尔诺尔德·斯帕艾塔

致安哲伊·普莱西涅维奇

致泽农·瓦希涅夫斯基

致马里安·雅琪莫维奇

致塔戴乌什·沃伊切霍夫斯基

致塔戴乌什和佐菲娅·布莱扎夫妇

致卡奇米日·特鲁哈诺夫斯基

致米耶契斯瓦夫·格雷泽夫斯基

致乔治·罗散贝尔格

致《信号》编辑部

致宗教部等

第二辑 To她们

致罗曼娜·哈尔派尔恩

致阿尼娅·普沃茨基耶尔

第三辑 T0他

罗塔·沃盖尔致舒尔茨

威廉·舒尔茨致布鲁诺·舒尔茨

附录

译后记

布鲁诺·舒尔茨年表

试读章节

12亲爱的安哲伊先生:

您的来信收悉,信中的心切话语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为此我非常高兴。昨天我刚给您写了一封信,信还没寄出去(因为手头没有信封了)就收到了您的回信。您说是您的哪封信,我没有回复?在我收到了您最后一封信之后,我们不是在华沙见面了吗?这之后您又给我写过信吗?我在华沙期间,我们没能时常见面,为此。我感到有些内疚。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得主动些,也许今后还可以补上失去的机会。

您的文章让我十分感动,因此,我对它评价可能不会太客观。我能想象到,维托尔德可能对您进行了严厉的攻击。他的立场非常坚定,很难与他展开辩论。所以您论述了艺术家生存的客体,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等问题——我与您也有同感——我们的想法几乎非常一致。所以毫无根据地去要求艺术家,必须成为被贡布罗维奇所称之为的“完全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家标准并不涉及艺术家的生存,我是这样认为的,这涉及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和艺术家的想象力,或者类似的东西。个人的现实语言控制能力“不能作为”他的艺术能力的检验标准。对这一切您的阐述都非常准确。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就像我在前一次给您的回信中说过的那样,在很多问题的表述方面我们都是殊途同归。

非常高兴听您说,您对我个人很感兴趣。但遗憾的是,关于我个人,我没什么好消息向您报告。我从一种压抑走向另一种压抑,这几乎使我的创造力限于瘫痪。这实际上是我的很大的缺点,作品产量很少而且缺乏自制力,即生活的技巧,不会安排自己的日子。我觉得,艺术创作只有在艺术家解决了一切生活的难题时才能开始创作,因为那时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只有那时才能享受到“精神”静谧的气氛。为此我要等待很久。我这人就是这样,只要有一点小事没办好,内心就会充满不和谐,之后我就会失去写作的愿望。

您看了我写的《春天》了吗?我觉得这是我的得意之作,所以我想从外界找到一些肯定的评论。我还没来得及向宗教和启蒙部打任何申请报告。谢谢您给我提的好建议。我认为,您可能说服不了部长,他会给我在华沙找到工作提供帮助吗?我给县里的校监写了申请,希望他们允许我去利沃夫工作。

最近看到特鲁哈诺夫斯基书中的描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我认为,他的这本书是对我的不负责任的随意模仿,造成这种滑稽模仿的原因是作者的能力十分低下和幼稚。这个人根本不具备自我批评的能力。他自己根本不想或者根本不具备任何创作能力,只想抄袭我的语言、句子和表达方式,简单地复制。您何时见过这种业余爱好者无能的简单复制?他的滑稽模仿把我原文的细节之处也搞得十分夸张、被歪曲和曲解。让我感到恶心和令我气愤的是,我的发明被这笨拙的手笔搞得这么粗浅、幼稚和庸俗。他写的书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滑稽的漫画。这本书会给我造成很坏的影响:我们的读者看了这个之后,还有谁会愿意重读《肉桂铺子》,会去比较一下我和特鲁哈诺夫斯基之间有何区别?为此,这个人以他的滑稽模仿给读者头脑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此冲刷了我的书应占有的位置。我非常希望您——如果您本人也愿意的话,请您敬告读者,让他们注意我和特鲁哈诺夫斯基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

我的这种担心不是我的臆想——瓦绍夫斯基的评论就能证明这一点,这个人渣——特鲁哈诺夫斯基书的出版为的就是毁坏我和我的小说的风格。

您除了写文章还在做些什么?您也开始写书了吗?我非常理解您所说的,人有时需要自我封闭和宁静的感觉。  我也不太明白纳皮耶尔斯基①写的评论,是否因为其内容太深奥,思想太错综复杂,而让人看不懂?对此您有何想法?

感谢您一直以来惦记我,顺致敬意和最诚挚的祝福

布鲁诺·舒尔茨

1936年12月1日

P44-45

序言

找布鲁诺·舒尔茨(代序)

瓦当

I他们

1976年11月的一天,菲利普-罗斯来到艾萨克.辛格在曼哈顿的寓所,向他打听一个人。“也许我不该说出来,”辛格有些犹豫,“他比卡夫卡棒,因为在他的一些故事中,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十几年后,同样在纽约,在另外一场谈话中,达尼洛.基什激动地告诉厄普代克:“舒尔茨是我的上帝。”而后者同样是舒尔茨的粉丝,他认为:“世界在舒尔茨的笔下完成了伟大的变形。”

就像黑暗中兴起的一支秘密教派,信徒的队伍在迂回中发展壮大:哈罗德’布鲁姆、库切、辛西娅·欧芝克、大卫.格罗斯曼、余华……粉丝阵营强大到令人咋舌。

据拉塞尔’布朗在《神话与源流》(1991)一书中爆料:当年,詹姆斯’乔伊斯为了读懂舒尔茨,曾经一度想学习波兰语。可是,波兰语哪是那么好学的?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复杂的语言之一。比如,它有五种性别结构,七种变格……

辛格对这个比自己整整大一轮的犹太老乡用波兰语写作多有不满,因为那意味着被同化。他自己坚持用意地绪语——一种濒临消亡的古老的犹太语言写作。“他们不懂意第绪语,我们不懂波兰语。”辛格说。他强调自己“讲任何语言都带有口音”,菲利普·罗斯则安慰他说:“你讲意第绪语没有口音,因为我修过意第绪语。”

一个用汉语写作的中国人,不太容易理解这些意味着什么。这种民族、宗教、语言的超级复杂生态,会孕育出怎样一颗斑驳的灵魂?面对舒尔茨不可思议的写作,中国作家余华给出了一种解释:“犹太民族隐藏着某些难以言传的品质,只有他们自己可以去议论。”

在20世纪的世界文学史中,卡夫卡和普鲁斯特的地位有如神祗。今天当读者看到一个陌生的名字同两位神祗并排摆放在一起时,第一反应只能是:怎么可能?特别是,当这个人被认为“轻而易举地达到了普鲁斯特和卡夫卡未曾达到的深度”时,读者的反应已经不仅仅是怀疑,而是茫然和不知所以。然而在舒尔茨的粉丝们眼里,这有什么呢?

舒尔茨在艺术圈里的影响,丝毫不逊于文学圈。他迥异于常人的精神思维与绚烂奇崛的极致风格,向来深获先锋艺术家们的钟爱,取材于其作品的电影、舞剧、音乐剧屡见不鲜。甚至早在舒尔茨的小说中译本问世前两年,以色列现代舞团已经来中国演出了他们的经典舞剧《大买卖》。这部舞剧其实就取材于布鲁诺·舒尔茨的《肉桂铺子》、《鳄鱼街》、《盛季之夜》等小说。

远在1973年,波兰大导演沃伊采克·哈斯拍摄了超现实主义影片《沙漏疗养院》,并获得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这部取自舒尔茨同名小说的电影,将舒尔茨很多小说里的内容及其本人的生平经历融为一体。

英国的奎氏兄弟后来受舒尔茨作品的启发,拍出了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十部动画片”之一的《鳄鱼街》。奎氏兄弟发表了如下的“获奖感言”:

“当我们读着他(舒尔茨)的作品时,我们感到那就是我们希望自己的动画所能走的发展方向……舒尔茨释放了我们的想法。他是一位有震撼力的作家,我们甚至可以以余生不断地围绕着他的作品进行尝试和提炼,去理解他的精神宇宙。”

去年冬天的某个夜晚,我在欧盟北京影展活动开幕式上看到一部瑞典电影:《校园规则》。里面有个看上去落拓不羁的老师在给学生上生物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他讲的内容,他比画着一些鸟类标本说:“就像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里写的那样……”

哈!我忍不住叫出声来,像黑暗中认出自己的同志。

II布鲁诺·舒尔茨的奇观  这是一个几乎无法用语言复述的世界,一个此前从未有人展现过的奇观。

这里时空错落扭曲,幻象层出不穷,处处流淌着隐喻与梦魇,神秘、幽暗、怪诞、栩栩如生、富丽堂皇、骄奢靡逸、匪夷所思……这里是单纯与繁复的迷宫,诡异与天真的花园,梦想与神话的源泉,充满了数学的精准和音乐的律动,步步为营的诗意美不胜收.令人窒息。舒尔茨笔下的世界根植于人类潜意识深处,根植于原始的尚未成形的宇宙,因此充满流动不居的无限可能——“每一页纸上都有生活在爆发”(大卫-格罗斯曼语)。同时,这个世界凝结了难以启齿的辛涩与羞耻,使卑微之物发出闪光,向着平庸、固化、死寂的现实和历史开战。这个世界可以感知,却无从捕捉。当它如巨大的星团朝我们豁然敞开时,我们感到由衷的眩晕、惊奇,却不知如何命名和处置。在伟大而缜密的美面前,读者不得不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宛如回到了懵懂而满怀憧憬的童年。是的,只有回到人类童年,才能深入这个魔镜与万花筒的世界。

人们习惯于把舒尔茨和卡夫卡相提并论,然而事实上,除了犹太人的身份,除了生辰星座(舒尔茨和卡夫卡同为巨蟹座),除了貌合神离的变形术,除了对待婚姻的态度(订婚又解约),两个人的写作并无多少相似之处,或者说他们只是表面相像。对此,传记作家杰西·费科斯基的评价颇为精到,他说:“舒尔茨是一个本体收容所的建筑者,不可思议地使世界的味道变得强烈;卡夫卡是一种穴居动物,使世界的恐怖增殖……舒尔茨是神话的创造者和统治者,卡夫卡是专制世界的西西弗斯式的探索者。”与卡夫卡相比,舒尔茨像是来自更加偏僻、陌生的某个星球。我们现有的文学经验无法盛放下舒尔茨的写作,他旁逸斜出,自成一番天地。他甚至置叙述、结构、故事等小说的基本要素于不顾,单纯靠描述奇迹,便成功地抵达了人们看不到的化外之境。

布鲁诺·舒尔茨让我想到最多的不是卡夫卡,而是费尔南多‘佩索阿、埃舍尔、克里姆特,个别篇章还会让我想到克尔凯郭尔,甚至万比洛夫。当然,他跟哪个都不一样。至于他华美绚烂又极富生长力的语言,以及比喻和想象的丰富盛大、无微不至,笔者恐怕此前只在佛经和《古兰经》里似曾相识。

在认真阅读了布鲁诺·舒尔茨的全部中译小说至少五遍之后,我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艾萨克·辛格的判断:“不好把他归人哪个流派,他可以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者、象征主义者、表现主义者、现创世的热情,甚至常常置叙述于不顾,大段大段地阐述宇宙、星空的复杂变化和运行原理。同时,也继承了父亲对女性的膜拜和恐惧。

在舒尔茨关于父亲的叙述中,星星点点散落着催人泪下的温情。年幼的他喜欢站在父亲两腿之间,“抱紧它们像抱紧石柱”,看父亲写信,和父亲散步,被父亲夹在胳膊下面行走,受父亲支使回家取东西……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都变成充满诗意的回忆。

1915年6月,69岁的雅各布去世了,抚养家人的责任落到了舒尔茨的身上,这其中还包括他寡居的姐姐及她的两个孩子。父亲的死,给舒尔茨留下了难以弥合的伤痛。在小说《沙漏疗养院》中,他将身患重病的父亲送往一座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依靠将时间拨回去维持生命。“你父亲的死亡,在家乡已经击倒他的死亡,在这里还没有发生呢。”舒尔茨的爱使父亲得以永生。

在舒尔茨的小说里,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变形,变成鸟、蟑螂、螃蟹,最终消失得干干净净。“他遥远得仿佛已经不是人类,不再真实。他一截一截地、自觉地从我们当中脱身而去,一点一点地摆脱了与人类集体联系的纽带”,“父亲既然从来没在任何一个女人心里扎下根来,他就不可能同任何现实打成一片”。在不断消失的“父亲”身上,隐含着犹太人在现世中无法安身的处境。也正是基于此,我对他那部谜一般的《弥赛亚》充满近乎恐惧的好奇,通过书名我猜测并期待里面有着历史和神话、现实与预言的完美汇合。

就这样,当卡夫卡挣扎于父亲的绝对威权之下时,舒尔茨创造出了世界文学中最柔软最有活力也最迷人的一个父亲。这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父亲,没有谁敢分享。Vl死亡变形记

在被迫搬人犹太隔离区之前,布鲁诺·舒尔茨曾将自己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弥赛亚》的手稿以及数以百计的画作,托付给外面的一些朋友代为保存。他们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然而这些作品从此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露面。

舒尔茨死后不久,一个名叫杰西·费科斯基的波兰文学青年读到了他的作品,大为震惊。此后,他以发疯般的热情来研究和介绍布鲁诺的作品,成为一名“舒尔茨编年史家和考古学家”。半个世纪以来,费科斯基孜孜不倦地寻找挖掘有关舒尔茨的资料,特别是《弥赛亚》的下落。他追踪每一个在舒尔茨生活中可能出现过的人,不放弃任何细微的线索,但最终只收集到舒尔茨的大约一百封书信,而《弥赛亚》依然只是一个传说。

2002年《纽约客》上的一篇文章描述了这个“文学侦探”所遇见的“间谍小说”般的情节:

1987年,一个名叫亚历克·舒尔茨的人,自称是作家的堂弟,联系费科斯基说,一名来自利沃夫的男子,可能是一名外交官或克格勃军官,曾经表示愿意卖给他一包重两千克的舒尔茨的手稿和画作。费科斯基马上同意去确认资料的真伪,然而几个月后,亚历克·舒尔茨死于脑溢血,没有告诉费科斯基如何联系那个在利沃夫的神秘男子。几年后,费科斯基偶然遇到瑞典驻华沙大使,这位大使告诉他,一个“满满的包裹”被藏在克格勃的档案里,里面装着舒尔茨的手稿,“《弥赛亚》就放在最上面。”大使是从一个偶然见到那个包裹的“俄国人”那里听说这个情况的,它放在一个不知名的波兰人资料里,那大概就是舒尔茨托付作品的其中一个人。他让费科斯基陪他到乌克兰去寻找它,但乌克兰当局两次拒绝了这位大使的入境申请,他也在寻找能够完成前去世了。

更多人加入到侦探的行列中。1987年,辛西娅·欧芝克在《斯德哥尔摩的弥撒》中描写了一个大屠杀遗留的孤儿.因狂爱舒尔茨,固执地认为自己是舒尔茨的儿子,过着极其荒诞的生活。而以色列作家格罗斯曼在长篇小说《证之于:爱》里直接让舒尔茨躲过了大屠杀,成为一种“类人鱼”,在大海里纵情环游。

只有一次,舒尔茨真的露出了他神秘的微笑。2001年,一个来自以色列的摄制组在德罗霍贝奇无意间发现了舒尔茨为蓝蹈画的儿童房壁画,乌克兰政府当即宣布其为国宝。没成想,那几名以色列人将数片壁画残片偷偷带了出去,存放在了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其中的一幅名为“魔鬼”。于是,由此引发了波兰、乌克兰、以色列等国家的一场纠纷。

就像他笔下层出不穷的变形与消失的人和物一样,布鲁诺·舒尔茨用自己的生命上演了一出关于消失、变形和死亡的黑暗魔术。落地的种子不死,凭借永不枯竭的诗意,他已成为死灰复燃的神话和寓言。

2010年7月2日

后记

译后记

我从2010年开始翻译舒尔茨的书信集。这个想法还是因为新星出版社出版了由杨向荣先生从英文翻译的《鳄鱼街》促成的。我本人是学习波兰文的,在华沙大学进修期间,就曾有愿望将这位与卡夫卡齐名,但尚不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作家的作品翻译成中文。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着手翻译他的作品。当我得知他的作品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后,很是高兴,舒尔茨的作品终于在中国问世了。在参加《鳄鱼街》的推介会上,结识了这本书的编辑瓦当先生,在他的热情鼓励之下,我决定翻译舒尔茨的书信集,以飨中国读者。

舒尔茨的这部书信集是在波兰1975年第一次出版的舒尔茨书信集的基础上补充整理的第二部书信集,其中有一部分书信在第一次出版时尚未收集到,其中包括舒尔茨朋友们致舒尔茨的书信,这对研究和热爱舒尔茨的专家和读者们是一大幸事。

舒尔茨在世的时候,他非常珍惜与朋友们的书信来往,细心地收藏着这些书信,但不知何缘故,他的大部分书信至今令人难以想象地不知去向。但庆幸的是,这部书信集中收集到的信件还能留存至今,这无疑是弥足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对希特勒法西斯对人类进行残酷屠杀后的一个象征性的纪念。波兰研究舒尔茨的著名学者耶日·费措夫斯基教授曾在书信集的前言中写道:“我十分有幸能在六十年的研究和寻找过程中找到这些残存下来的舒尔茨书信,我认为这不是一些简单的书信,这首先是作家生平的一部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作家过早离世,时间抹去了很多记忆,特别是大多数证人也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因此这部书信集就显得更加珍贵。这些书信的发现和存留,尽管记录的只是一些零碎记忆,但这些都给研究和热爱舒尔茨的人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资料,因为大家知道,就连作家本人的出生日期都有不同的版本。

这部书信集的书信共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舒尔茨给朋友们写的私人信件和他给“官方机构”——教育部等部门写的信件;另一部分是朋友致舒尔茨的信件。此部书信集有幸收集到舒尔茨自1937年至1939年与当时已经成名的波兰作家贡布罗维奇、维特凯维奇等人的书信,这都是“二战”结束后在作家住房阁楼上存留的信件。

作家给“官方机构”的信件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譬如舒尔茨请求申请休假的信或者请求帮助的信件,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舒尔茨生活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到作家当时生活窘迫,常常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遇到挣钱养家糊口与创作矛盾等诸多不便;每天的日常工作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这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内心矛盾重重,致使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这一切都严重地折磨着他的内心,因为他不能适应他周围世界的各种条条框框,内心十分无助,但这些都来源于他对艺术创作的极端热爱和向往。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首先是拯救自己的作品,而不是生命。

如果没有战争和人类大屠杀,如果舒尔茨没有被暗杀,那他留给我们的书信集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一部残缺不齐的书信集,那将会是厚厚的、多部头的书信集,当然舒尔茨留给我们的杰作也就会更多,更丰富。

我觉得,如果舒尔茨的所有书信都能留存到今天,那将不仅是书信集,而应该成为他的文学著作,从舒尔茨给罗曼娜的信中可以证明这一点,他写道:“很遗憾,我们相识得晚了一些。以前我能写非常美妙的书信。我的《肉桂铺子》创作就来自于我的书信往来。”他在给普莱西涅维奇的信中也曾写道:“我曾经非常愿意写信,那是我那个时候的唯一创作。遗憾的是,我无法回到那个时候的书信往来的状态。因为现在我已经不会那样写信了。”

1892年7月12日深夜布鲁诺·舒尔茨诞生在那时还属于波兰领土的德罗霍贝奇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那时的德罗霍贝奇是波兰小波兰省东部地区的一个小镇。他是父母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在他的孩童时代也就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年代,正是德罗霍贝奇工业开始迅速发展的年代。这个小镇的人口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了石油工业的中心。

他自出生那天起,身体就一直多病赢弱。妈妈对他呵护有加,因为妈妈注意到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过于敏感、羞涩、胆怯,如果没有妈妈跟着他,他连自家的阳台都不敢去,他从不愿意与自己同龄的孩子玩耍,他孤僻,喜欢独处。一个人待在家里时,他宁愿去打秋天在窗户玻璃上飞来飞去的苍蝇,并用糖去喂养它们。

1902年他开始在德罗霍贝奇的皇家学校学习。因为他孤僻,他无法与同龄人相处。他对周围的同学都不信任,同时身体也不如同龄的孩子们健壮。但在学校他是一个优等生,学习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很嫉妒他,但老师们很快发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

今天舒尔茨书信集能够在作家逝世七十余年之后得以出版,对研究和热爱舒尔茨的中国专家和读者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事,今天我为能有机会把舒尔茨书信集介绍给我国的读者感到无比荣幸。

乌兰

2013年6月于波兰格但斯克

书评(媒体评论)

虽然舒尔茨在外省与世隔绝,但他仍能在城市中心举办画展,以及与志趣相投者通信。在他数千封书信中,有约一百五十六封保存下来,他在书信中倾注了他大量的创作精力。

——库切

布鲁诺舒尔茨的作品最早都是发表在信件上,一封封寄给戴博拉沃盖尔的信件,这位诗人和哲学博士兴奋地阅读着他的信,并且给予了慷慨的赞美和真诚的鼓励,布鲁诺舒尔茨终于找到了读者。

——余华

不容易把他归人哪个流派。他可以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者,象征主义者,表现主义者,现代主义者他有时候写得像卡夫卡,有时候像普鲁斯特,而且时常成功地达到他们没有达到过的深度。

——艾萨·克辛格

波兰书信艺术的最后接触代表

——耶日·菲科夫斯基

他的每一页纸上都有生活在爆发。

——大卫·格罗斯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