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军的这本《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借鉴马克斯·韦伯建构“理想模型”的方法,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建构出两种理想的、纯粹的、极端的问题结构。第一种“纯粹的”问题结构可称之为“连续性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普遍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具有这样问题结构的历史理论至少同时采用了两个相对理论预设:同质连续性的历史主体、长时段的线性历史时间。另一种历史理论以历史的间断性为研究对象,其问题结构可以称为“间断性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
序言:在极端情形下的思考
引言
第一章 绪论:历史理论与历史实在
第一节 “范导性”与“构成性”
第二节 “范导性的”历史实在
一、历史实在是一个理性概念
二、历史实在对历史理论的范导性作用
第三节 “构成性的”历史理论
一、历史理论的对象不是历史实在
二、历史理论可以建构历史实在的“同质连续性”和“异质间断性”内容
三、历史实在是历史理论的绝对预设
四、区分历史理论与历史的形而上学
五、历史理论是“建构”历史而不能“复制”历史
第二章 问题结构:历史理论的相对预设
第一节 对问题结构的一般性说明
一、问题结构是确定历史研究对象时作出的相对预设
二、问题结构与理论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构成性原理
三、问题结构是先验的观念、认识形式
第二节 范导性的:历史学家与问题结构的主观性
一、问题结构的主观性:包含客观性的主观性
二、范导性的主观因素
第三节 构成性的:问题结构的功能
一、功能之一:确定历史理论的界限
二、功能之二:导致历史理论出现“理论空白”
“理论失明”
三、功能之三:决定历史理论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四、功能之四:问题结构与历史理论的建构
第四节 一个例证:个人历史传记的问题结构
一、个人实在与历史传记的有限性
二、问题结构与传记的有限性、理论空白
三、传记的内在矛盾与历史理论的进步
第三章 问题结构的两种理想类型
第一节 连续性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
一、两个理论预设:同质的历史主体与历史时间
二、逻辑推论:动力论与目的论
三、连续性历史理论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一个例证:历史进步论的问题结构
一、进步论的研究对象:连续性的历史内容
二、进步论的两个理论预设
三、从理论预设中推导出的理论内容
四、不同种类的进步论
五、历史进步论的理论空白
六、错位的批判与辩解
第三节 间断性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
一、间断性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
二、间断性历史理论的特征
三、问题结构给间断性历史理论带来的理论空白
第四节 一个例证:阿尔都塞为间断性历史理论建构的历史概念
第四章 现实中的历史理论:在两种问题结构之间
第一节 两种纯粹的问题结构:理解历史的两个边界
第二节 现实中的历史理论
第三节 一个例证:模糊的“经济史”或“哲学史”
附录
一、问答逻辑:对理论的一种理解模式
二、文章援引术语的说明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