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所具有的神秘性和不公开性,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对它抱着一定的窥探心理,而这本刘爽编著的《历史潜规则大全集》就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揭下它神秘的面纱,一睹它的真实容颜。本书语言简洁易懂,形象生动,摆脱了其他类似书籍单纯说教、枯燥乏味的叙述形式,在讲述一个个历史小故事的同时展示了为人处世的艺术和成功生存的法则:脚踏两船有备无患,当仁不让也是一种高明,扯下面子该耍赖时就耍赖,老好人也要绵里藏针,关系是攀出来的,弯腰有时比站直了更高,先把人看坏、再与人处好,夹起尾巴做人带着脑袋做事,这些观点犀利大胆,评析一针见血,寥寥数字就点出了我们可能需要一辈子才能参透的道理……
刘爽编著的《历史潜规则大全集》中的很多说法都打破了我们的常规思维,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为人处世的绝妙法则,处处透着哲思,处处闪烁智慧。本书从历史的视角告诉我们,适度妥协是一种智慧的“张扬”,“无为者”无所不为,而“潜行隐世”其实就是“伺机而动”。全书辩证的思维、犀利的论述、精妙的剖析,让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智慧的交锋,领悟到为人处世的学问。《历史潜规则大全集》不仅帮我们拨开层层迷雾,使我们看清历史的本质与真相,让我们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洞穿历史的内核,它还使尘封的历史复活,让我们在感受历史人物命运及日常生活细节的同时掌握潜规则,探索日常现象背后的为人之道、处事之法。
踏实人被爱,老实人被欺
我们从小时候起就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谆谆告诫:做事做人要踏实,要老实本分。踏实没错,踏实肯干的人往往受到青睐器重,老实没错,人人都喜欢和单纯老实的人相处交往,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比较安全。一位伟人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最老实的人”,老实是君子必守的一条准则。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于老实就会让自己受到伤害,没有心机,缺少防人之心就会被人利用,就像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鲁肃一样。
鲁肃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个性格忠厚、老实谨慎的老好人,周瑜曾说:“子敬乃诚实人也。”从《三国演义》的一些片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鲁肃的老实来。
仁厚老实的鲁肃,得知周瑜想害诸葛亮,要他去聚铁山断粮道时,鲁肃实在不忍心,于是专门拜访了诸葛亮,看他是否知晓周瑜用意。席间,诸葛亮却说了不屑周瑜的话:“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鲁肃回去后如实转告,周瑜被激怒,扬言要亲自去聚铁山断粮道。
后来,周瑜得知是诸葛亮故意戏他,又听到他对当下局势的分析后,越发觉得应铲去祸根,这一次,鲁肃又拦住了他:“今用人之际,望以国家为重。且待破操之后,图之未晚。”
当鲁肃再次被周瑜派去试探诸葛亮,问对周瑜之计的看法,鲁肃如实转告后,周瑜妒忌;鲁肃又欲劝阻,这次周瑜不听,命令诸葛亮在数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但诸葛亮是谁?他聪明得连周瑜都妒忌,他知道鲁肃老实,没什么心眼,肯定会把自己对他说的话转告周瑜,激怒后的周瑜必定会行下策,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便有了著名的历史典故:草船借箭。
纵观整个过程,我们不得不说,成全诸葛亮的计谋和安全,鲁肃的善良老实发挥了很大作用。诸葛亮就是利用了他这一点。
在如今的时代,“老实”一词很难说是褒义或者贬义了。有的时候,说你这个人太老实,那无异于说你是个笨蛋。往往事都是你做的,可最后好处全都是人家的。因此常言道:“老实人常吃亏,老实人常被欺。”
太老实是一种木讷、一种保守、一种顽固,太老实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规划自己的人生,太老实的人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没有创新、没有突破,从来不去想要主动干什么,只知道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样的人,一生能有多大的成就?太老实的人一生都处于被动中,也注定其一生都平庸无为。不是没有机遇青睐他,而是机遇来到他的面前时他根本看不见,更不用说主动去创造机会了。 有人说,踏实人被爱,老实人被欺。当今这个社会,处处需要竞争,很多利益需要你争我夺、分毫不让才能获得。如果太老实的话,就会经常受人“欺负”,事事都不敢去和别人争,事事都让着别人,这样的话,就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所以说,做人不要太老实。
几手准备,有备无患
几手准备在生存谋略中,是难得的处世远见。平日里它可以让你左右逢源,不会因有失偏颇而疏远了一方,甚至脱离了圈子;危急时又因与各方都曾熟络或互利过,便能让人拉上一把,摆脱困境。春秋时期管仲、鲍叔牙、召忽三位好友分侍二主,进退有路,就是很好的例证。
管仲、鲍叔牙以及召忽三人很要好,决心在事业上互相合作。他们曾经合伙做过生意,但他们更想齐心协力治理齐国。
当时齐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召忽认为公子纠是长子,一定能继承王位,因此对管仲和鲍叔牙说:“对齐国来说,我们三人就像大鼎的三条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小白不能继承王位,那干脆我们三人一同辅佐公子纠吧。”管仲说:“这样等于吊死在一棵树上。万一公子纠没继位,我们三人不是都完了?国中的百姓都不喜欢公子纠的母亲和公子纠本人,公子小白自幼丧母,人们必定可怜他。究竟谁继承王位很难说,不如由一个人侍奉公子小白,将来统治齐国的肯定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这样,不管哪一个当了齐王,我们当中都有功臣,可以相互照顾,进退有路,左右逢源。”于是他们决定由鲍叔牙去辅佐公子小白,由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
后来,公子纠与小白夺权,管仲射杀小白,鲍叔牙叫小白装死。管仲以为小白已死,便
从容地陪公子纠回国继位。不料公子小白已先回国当了国王,成了齐桓公,鲍叔牙成了功臣,
管仲和召忽成了罪人。
正因为管仲事先想好了退路,所以,鲍叔牙可以在齐桓公面前说情。齐桓公不但没杀管仲,反而让管仲当了宰相,协助自己干出了一番霸主的事业。
试想,如果当时管仲三人全去辅佐公子纠,那么日后若是公子小白掌权,他们三人就会难逃一劫,至少是不会被重用,历史上也就不会出现管仲为相和桓公称霸的局面了。
从古到今,历来如此,多作几手准备,才可游刃有余,久立不倒。
清末陈树屏做江夏知县的时候,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洵的关系不太好。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等人,座客里有个人谈到江面的宽窄问题,谭继洵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就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执不下,都不肯丢自己的面子。陈树屏知道他们是故意借题发挥,是说不清楚的。他心里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两人都比自己官大,谁也得罪不起。于是他言辞谦恭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就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就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说错,这有什么可争执的呢?”听了陈树屏的话,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不了了之。
两派对立之时,惹恼了任何一方,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等距离外交,对谁都要笑脸相迎,让每一派都把你当成“自己人”。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做
人切莫太极端,事事都不可做绝,以免与某个圈子的人变生疏甚至结仇。
实际上脚踏两船就是要有远见,懂得未雨绸缪,为自己留足后路。这就意味着看问题时
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大好局面,而忽略了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P1-2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获得人生的主动?借古鉴今,学习历史潜规则,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有利于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利于更好地生存下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和群体独自存在。生活在这个纷繁的大千世界里,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和身边的人接触、打交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事业上大有成就,在生活上一帆风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一定的社会声望,但事实上,有的人确实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并且游刃有余、乐在其中,有的人却只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其结果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这两类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智力因素和勤奋程度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是否了解生活中的潜规则,是否能灵活运用潜规则。
潜规则其实是相对“无规则”和“明规则”而言的。所谓潜规则,就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但又是被人们广泛认同、起实际作用的一种规则。潜规则是著名学者、中国“潜规则概念之父”吴思先生在《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一书中提出的著名概念。这些规则是约定俗成的,是人们必须遵循的。都说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即使是面对面,我们也不一定能够知晓对方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每个人都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着,但并不是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社会有其固有的、复杂的规则,没有经验就会吃亏,不懂规则就难以生存。只有看清楚形势,懂一些为人处世的艺术,才能活得明白、活得坦然。只有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的潜规则,我们才能事半功倍,顺利获取成功。
很多人对于潜规则抱着一种仰望的态度,觉得它是聪明人才掌握得了的学问,深奥晦涩;还有的人对潜规则抱着鄙夷的态度,觉得按潜规则做事是圆滑世故的表现,违背道德准则。其实,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积极客观的心态来看待潜规则。因为这个世界纷繁莫测、鱼目混杂,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存在于表象之后的事实真相,才能自如地应付各种棘手之事,在社交圈中左右逢源、应付自如。
潜规则所具有的神秘性和不公开性,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对它抱着一定的窥探心理,而这本《历史潜规则大全集》就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揭下它神秘的面纱,一睹它的真实容颜。本书语言简洁易懂,形象生动,摆脱了其他类似书籍单纯说教、枯燥乏味的叙述形式,在讲述一个个历史小故事的同时展示了为人处世的艺术和成功生存的法则:脚踏两船有备无患,当仁不让也是一种高明,扯下面子该耍赖时就耍赖,老好人也要绵里藏针,关系是攀出来的,弯腰有时比站直了更高,先把人看坏、再与人处好,夹起尾巴做人带着脑袋做事,这些观点犀利大胆,评析一针见血,寥寥数字就点出了我们可能需要一辈子才能参透的道理……
书中的很多说法都打破了我们的常规思维,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为人处世的绝妙法则,处处透着哲思,处处闪烁智慧。本书从历史的视角告诉我们,适度妥协是一种智慧的“张扬”,“无为者”无所不为,而“潜行隐世”其实就是“伺机而动”。全书辩证的思维、犀利的论述、精妙的剖析,让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智慧的交锋,领悟到为人处世的学问。本书不仅帮我们拨开层层迷雾,使我们看清历史的本质与真相,让我们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洞穿历史的内核,它还使尘封的历史复活,让我们在感受历史人物命运及日常生活细节的同时掌握潜规则,探索日常现象背后的为人之道、处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