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逃亡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狄兰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逃亡记》,是狄兰离开中国不久,于1949年在英国出版而成。书中详述了其1940年至1945年在华期间的这段特殊时期,其本人跟鬼子斗智斗勇、被鬼子审讯并押入牢狱、继而被拘押至潍县乐道院集中营、逃出集中营、躲避鬼子追杀、亲历鬼子大扫荡,以及最终集中营胜利解放等等众多亲历事件。作为十分少见的英美抗战人士所撰写的回忆录,它还以其亲身经历述说了日本鬼子在东北、华北及华东等地对中国人民、亚洲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对于世界人民充分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事实及残暴本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内容推荐

1883年,美国传教士狄乐播来潍县传教,此后陆续建成了占地120余亩的包含教堂、中小学、大学、医院、护校等在内的宗教场所——潍县乐道院。

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潍县。1942年底将潍县乐道院改成集中营,陆续将中国北方各地的西方侨民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押送到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至1945年8月17日集中营解放为止,先后计关押2200余人次。

1944年6月,集中营内的两位侨民——英美烟草公司的英籍经理狄兰及北平辅仁教会大学的美籍英语教师恒安石(后曾任美国驻华大使),成功逃出集中营,加入到地方抗日武装。这是亚洲十几所西方侨民集中营中所发生的为数不多的几次成功出逃事件之一,也是唯一一次出逃侨民与中国地方抗日武装并肩战斗的事件。

1949年,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在全球独家出版了狄兰的这本回忆录《中国逃亡记》 (Chinese Escapade),这是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二十几本回忆录中最早出版的一本。

文中作者对其亲历、亲见的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及残酷暴虐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对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和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进行了立体的展示。故事的可看性强,视角独特,是国内少有的一本欧美人士以亲身经历描写中国抗战的佳作。

目录

第一部分

1940年1月至1942年2月

 第一章 日军审讯

 第二章 宪兵绑架

 第三章 内蒙入狱

 第四章 庭审释放

第二部分

1942年2月至1944年6月

 第一章 北平假释

 第二章 集中营内

 第三章 苟且偷生

第三部分

游击运动

 第一章 山东政情

 第二章 游击将领

 第三章 抗战之始

第四部分

1944年6月至1945年8月

 第一章 成功出逃

 第二章 并肩战斗

 第三章 接触重庆

 第四章  日军扫荡

第五部分

1945年2月

 第一章 国共摩擦

 第二章 难堪处境

 第三章 囚徒解放

附录 目前境况

成书苦中有乐,心中满是感激(译后记)

试读章节

恰好快到半夜时,火车开进了张家口火车站。此时的张家口是日本人摆布之下的“蒙疆” “首府”,以及新组建的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的所在地。从火车上走下来,我被来接站的我公司办公室里的中国朋友们热情围住。他们都穿戴着厚厚的毛皮里子的外套和帽子,双脚套在厚重的高筒蒙古毡靴里。互道问候之后,朋友们引领我来到了证件检查室,便悄然退出,约定在出站口等我。检查室的一张桌子旁,坐着一位宪兵中尉和一位沙色头发的年轻俄罗斯人,他自我介绍名叫尼科利。查看过我的通行证等证件,尼科利告诉我,明天上午我得向日本宪兵队、警察署及日本总领事报告,并向当地政府“外交处”申领居住证。在简短地说了一些我可在“蒙疆”随意走动之类的话后,他附带着说了一番话,大意是:如果我认为确有旅行的必要,我一定会在获取通行证方面找他咨询和帮忙的。之后,他以有点微微醉酒的样子跟我道过再见,并颇有意味地表示,他日后会经常见到我的。

不久之后我就意识到,这再也不是大约五年前我所知道的那个内蒙古了。过去,虽然此地从未出现过贸易顺差,但它总还呈现出绝大多数边境城镇那种买卖兴隆和交易繁忙的外在景象:街头满是骆驼,背上驮满了蒙古羊毛和羊皮下脚料,并由身形肥硕、浑身油渍的蒙古高原汉子驱赶着;成群的蒙古商人,身着鲜艳的红色、紫色、绛色长袍和高筒毡靴,在大街上游来荡去,身后还跟着保持适当距离的他们的女家眷。这些女眷通常穿着染成了各种红色的长长的袍子,在她们的头发、耳朵、脖子和手腕上面,缀满了镶嵌着琥珀、绿松石和辉石的银饰,腰间围着嵌有琥珀并用红绸穗子镶边的银质腰带。有时候,这种美如图画一般的装饰,再绝配上一顶直接取自商店储帽盒的崭新毡帽,它冠顶凹进,只有以少女才有的那种精心方能将其恰到好处地戴在头上。喇嘛们手中捏着佛珠,同人群混杂在一起。而相伴这一切的,是泥土路上那繁杂的车辆所扬起的持续不断的尘埃。

而眼下,日本士兵游荡在街头,骆驼商队不允许再出现在城镇里,只有在城郊的小旅店里,方能见到为数不多的几个驼队,跟大街上那喇叭嘟嘟作响、跑来跑去、嘈嘈杂杂的送货卡车相伴着。偶尔地,还是能看到一小队蒙古商人,但眼前已是很少见到有他们的女眷作陪了。不时地,一辆帕克德或别克车扬尘而去,人们只有费上很大的劲才能看得见车中的人头:那些窝在内饰豪华、空间宽阔的车厢里面的矮小日本人、这“蒙疆”的统治者!

城镇已被重新规划了。成百上千的四四方方、廉价简陋的混凝土房子出现了。粗制滥造的新路修建了起来,政府的办公机构也已出现了陈旧衰败的迹象。破碎的窗户用纸糊着,从窗口伸出的镔铁烟囱取代了不再能用的暖气供热系统。在这些办公室里,每一个部门都挤满了戴着眼镜的日本职员和他们的那些过来打发时间的朋友们;还有那些相貌平平、腿短个矮的日本女职员们,常常会不断地续填着客人的茶饮。

接下来的一年,为了保住在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中的生意,我与所谓的“自治政府”作了费力而又毫无用处的抗争。三十多年以来,我们以骆驼商队的方式往中国西部包括甘肃、新疆等地派送卷烟,生意十分红火。但是伴随着中国军队败走西部至宁夏边界,这一蒸蒸日上的生意被大大削减,我们的供货区域被限制在了“蒙疆”的边界之内。通往华西、新疆、回鹘等地的贸易线路被迫关闭,以至于接下来出口生意缺乏。日本人意图借助扩大印染厂、羊毛纺织厂,以及应用能增加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等手段,来使得这一地区能够自给自足;因而,这一地区竞衰败到了如此的地步,就连进口的物品,也限制在了仅仅是必需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这一类。贸易许可被“政府”掌控着,进口许可几乎无法得到。

P4-5

序言

本书英文原作Chinese Escapade成书于1949年,是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解放后所关押侨民所写回忆录当中最早出版的一部。

作者狄兰(Laurarlee Tipton),曾在英国海军服役担任报务员,后在华担任英美烟草公司销售经理。

1942年底开始,当被限制于北京城内的同盟国侨民获知将被押往集中营的消息后,狄兰便积极策划逃往延安。其设法找到与共产党有联络关系的侨民,并最终跟北京的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按照地下党提出的要求,组织了延安急需的数名英文教师、医生等侨民,筹集资金设法购买延安急需的药品,计划逃出北京城后前往西山地下党联络点,并转道前往延安。遗憾的是,药品成功送出后,因形势日益恶化,最终出逃计划失败。

1943年3月底,狄兰同其他被限制于北京城的英国侨民一起被押往山东潍县乐道院集中营。入营约一个月后,狄兰即开始策划出逃,并在当地一位进营干活的农民联络下,计划逃往潍县城西北方向30公里外的八路军队伍,后因联络人的关系,计划落空。

1944年6月9日晚,狄兰与恒安石二人终获成功出逃。次日,二人到达了此次出逃的目的地——鲁苏战区挺进第四纵队司令部所在地山东平度明村镇小河子村,并于当晚转移到此村东去L公里许的北郭村,开始了长期的封闭生活。1945年1月底,日军对昌邑大扫荡期间,二人始跟随四纵队司令部转移各地,后来又再次转回到最初的住所北郭村居住。

由于语言交流问题加上因所处封闭,导致了信息来源的单一、片面,狄兰所描述的诸多事件,难免与译者后来根据相关史料及历经多年调查后所获知的信息有所偏差。为忠实原著,本书未做大的删改,据此,译者在相关行文处对有关人物、事件进行了注释,且许多重要事件发生的地点、人物等,为编译者历经实地调研得出确实结论后首次披露,希望读者在阅读时结合相关注释对原文进行辨析。

崔书田

2015年8月6日

后记

成书苦中有乐,心中满是感激

(译后记)

本书的出版,终于让我有资格来兑现六年前许下的诺言。

初得此书英文原作,纯属偶然。

2009年4月,我工作了近20年的潍坊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同市政府其他所有驻外机构一起被撤销了。自此,我来到了潍坊卫生学校,也就是我现任职的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前身之一,担任了纪委副书记,并兼职担任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师。初到学校,时值筹备校史馆。我有幸作为主要成员之一,自始至终参与了筹备过程,并见证了校史馆的圆满落成。筹备前期,我同老领导及同事数人一起前往青岛,去拜访一位对学校的前身“潍县乐道院”历史颇有研究的老人韩同文。自老先生那里,我得到了本书的英文原作《Chinese Escapade)),准确地说,是这本书的完整复印本。

韩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介入对乐道院的研究,并白费出版了一本《广文校谱》。今天看来,此书对乐道院各层面均有涉及,汇集了许多信息,堪称一本珍贵的资料集。辞别前,老人知我懂英语,特送我这本(《ChineseEscapade》复印本,并嘱我尽早将全书译出,以圆其拜读狄兰大作而解其详之意。我怀着感激而又定不负重托之心,回到了潍坊,从此进入了潜心研读此书的过程。本觉得一年半载之后,我即可交差。谁承想,至今已是时过六年,恰值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此书方得以出版面世。

至为荣幸的是,本书成为潍坊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潍县集中营解放70周年活动之“文化译丛”系列出版的两本书之一。

多么漫长的六年!又是多么飞快的六年!

乍得此书,初读充满了神秘,再读满眼的生词,三读有太多未知,四读方渐入其意……直到出版前的十数天,我还在夜以继日地斟酌着、修改着。

六年前,站在居住了十几年的老市府家属院老房子阳台上,向东偏南望去,不到200米处即是乐道院原址,而我当时竟然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六年里,为了弄清书中所述的潍县乐道院集中营出逃事件,我自费乘车前往北京、天津,乘机飞往黑龙江边陲,数次开车在本省的青岛、烟台、东营、滨州等地奔波,更不用提在本市的昌邑、昌乐、安丘、寒亭、坊子、高密、青州等地来来回回似家常便饭,不辞辛劳地进行着调查研究,并有幸拜访了几十位高龄老人和参加过抗战地方武装的老兵,以期全面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及书中所提及人物名姓、事件的准确性。六年里,我想方设法收集资料,.并借女儿崔冬璇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读研之际,从世界各地购买到了有关潍县集中营的二十几本外文回忆录和原著,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六年里,我从这本((Chinese Escapade))开始,渐渐叩开了乐道院的大门,对其历史脉络,对其众多人物,尤其是对本书的作者狄兰 (Laurarice Tipton,又被称为劳伦斯·狄普顿)先生及其不凡的在华经历日益了解,且随着时间的流淌,深入研读其书、其人的兴趣日增。狄兰先生也几乎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一个英雄式人物。

六年的过程,是极其不易的一段。毕竟我不论历史知识、文字能力抑或外文翻译水平,均有所限,可说是从一个门外汉而一脚踏入翻译事业之中的。

1963年农历九月,我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崔家村。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作为参加高考的首届初中应届毕业生考入了山东省益都卫生学校,也即我今天工作的潍坊护理职业学院。1980年,临实习前的大约三个月,记得学校临时增加了一门英语课,那时所学的ABC,便成为了我此后三十多年来持续不断自学英语的基础。1988年,我作为潍坊市为数不多的几位山东省首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毕业生之一,考入了潍坊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并被安排到了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工作。直到2009年来到目前的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我方幸运地认识了乐道院,认识了集中营,认识了狄兰先生和他的这本回忆录(《中国逃亡记》)。从我上述的经历可以看得出,我这个自学但并未成才的人,是凭着纯粹的兴趣加毅力,当然还不乏一种称不上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受人之托兑现承诺的成分在内,克服了基础差、水平低的不足,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方使得这本凝结了我诸多心血的拙作得以付梓出版。

成就了拙作并让我心存感激的友人、机构有许许多多。我虽不能在此一一列出,但以下的这些大名,我将永记在心,并在此一并道谢:

感谢潍坊市人民政府、潍坊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及主任王浩先生,是贵机构的大力资助及您的支持,方使本书顺利出版!

感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领导曹晓楠、刘海波、王长智、王坤法、苏建福,以及前任校长郑树平先生,对我各方面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方使我在工作之余,顺利地将枯燥而又辛苦的翻译工作完成!

感谢潍坊市人民医院德高望重的老院长夏宝枢先生,长篇小说《乐道院集中营》作者马道远先生,几年来对我的鼓励、指导,而让我的研究得以坚持!

感谢潍坊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室主任李海英女士、潍坊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的隋树德先生、齐艳玲女士、高心慧女士,通过拙作的出版工作,使我在得到他们的助益的同时,也友情益深!

感谢本次抗战七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共同参与其中的诸位友好同仁,北京师范大学程龙教授为本次活动奉献的大作《山东集中营》,使得一同参与活动的我这本拙作也染上了更加亮丽的色彩!更有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导师、著名导演、本次纪念活动重头戏之一的献礼电影((终极胜利》导演冼杞然先生,以及同步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被遗忘的潍县集中营》导演刘美岐小姐,他们对潍县乐道院集中营的倾情奉献及对我本人和拙作的抬爱,让我在不胜感激之余也充满了敬佩之情!

感谢我外经委的老领导、潍坊市政府口岸办公室主任远伟先生、深圳办事处的老领导老同事王光伟先生、王立慈先生、朱继华先生、苏同才先生、郝校泽先生、张松涛先生、毕秋玉女士,是他们的提携和友好相助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美好,使我的笔触更加丰富多彩!

感谢台湾友人、纵队司令王豫民先生之子王明光先生,是您所奉的令尊旧照,让拙作史料更加丰富!

感谢在校史馆筹建等方面结下了深厚友情的老领导老同事卢溏先生、刘福兰女士、李茂松先生,是他们的厚爱和帮助,让我的坚持成为了可能!

感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两位英语外教,伦敦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London)英语培训项目教师David Mewes先生及.Iennifer Mewes女士夫妇二人,以及学院英语组友好同仁,尤其是张媛老师、杨秀梅老师,是他们的不吝指教,让拙作更加生辉!

感谢在青州包村期间,我的班主任老师李洪义先生、艺术界友好北京豪雅得艺术馆馆长朴文彬先生、中央美院在读学生戴君先生,以及共结战友情谊的领导及同仁逄新军先生、吕耐彬先生、齐清明先生、尹敬国先生、任云先生、赵华伟先生、曾鑫先生,是他们的友情,让我的写作过程充满了快乐!

感谢我的中专同学冯增光、王世竹、梁明道、陈京山、付光欣,是几位的辛勤相助,方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到了狄兰先生曾经战斗过的昌邑、平度大地上的村村落落和数位抗战老兵!

感谢几年来为丰富我的相关知识,而不吝提供了宝贵素材、分享了宝贵经验和讯息的潍坊市著名史料印刷出版人胡百平先生、昌邑市政协的王浦江先生、四纵队历史研究者刘光道先生以及好友陈立波先生!

感谢为拙作提供了重要史料的本书中诸多重要人物的后人:纵队副司令李资廉之子李仔厚先生、纵队司令王尚志之侄王维智先生、纵队集训班大队长郝毓秀之子郝克正先生;感谢为促成出逃事件而冒着生命危险往集中营内外传递消息的英雄式人物的后人:杨瑞兰女士侄孙杨增秀先生、木匠刘腾云之子刘顺弟先生、运粪人张兴泰之子张锡鸿先生、送信至重庆的李丰年之子李延堂先生及与其同村的纵队司令部卫士李松山先生!

最后也是我最为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几年来,我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工作于潍坊市荣复军人医院的妻子杜春燕,在辛苦劳作每一天之后,不辞辛劳地将可口饭菜做好,并端到伏案写作的我的面前,让我的翻译工作得以在温暖舒适中顺利进行。还有让我自豪的女儿崔冬璇,在辛苦读研、劳作之余,以其经年所学和现代技术之长,帮我自世界各地收集到了潍县乐道院集中营外国侨民归国后出版的全部的专著、回忆录等,并开车陪我前往拜访抗战老兵,完成录音录像等重要基础性工作,还帮我对书稿进行了部分核稿校正工作。

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书中字义、行文、图文引用等难免存在挂一漏万及错误频现之弊,还望各位前辈、同仁、友好多加指正!

另外,我不得不说的是,这许多年来,为了寻找到本书作者狄兰先生的去向,一为丰富本书资料之需,二为解决版权问题,我可谓费尽了心机。但遗憾的是,虽经本人和女儿在天津卷烟厂、天津市档案馆、英国伦敦英美烟草公司总部等地,以及经外办同仁在侨民圈内、通过中国驻印度大使馆、英国驻印度大使馆等渠道在印度孟买等地以各种方式查找,至今仍无法得知狄兰本人及其后人的准确消息,而原作出版方英国伦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Co.Ltd)也因被德国公司兼并等原因而无法提供任何资料。为此,望国内外知情人士于方便之时不吝教诲,并联络敝人:崔书田 山东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电话:18105369938;邮箱:c8s8t@163.com。特此致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4: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