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望家园(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云飞//王进//郝卫平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2002年3月份开始,山西电视台影视频道开设了一个专栏《晋山·晋水·晋文化》,重点挖掘和展示山西山水背后的历史,山水背后的文化,山水背后的传奇。先后制作了两个专题:山西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和晋商系列。王云飞、王进、郝卫平主编的《回望家园(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就是在这两个系列文稿的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

内容推荐

王云飞、王进、郝卫平主编的《回望家园(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内容简介:人文三晋在天下之脊太行山的深处,在九塞之首雁门关的脚下,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在三晋高原的腹地,一方炽热的土地孕育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一代代杰出的人才创造了彪炳青史的文化。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重镇、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门、汗国强藩、九边重镇、晋商故里、民国雄邦。

《回望家园(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细细读来,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当代中国的这片不甚显赫的土地在历史上曾是那么的辉煌。晋祠、永乐宫壁画、雁门关、晋商大院,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这片土地曾有过的魅力。

目录

常家庄园

天下心意出祁县

半城财富汇渠家

诚信乔家堡

金粉豪门——孔家大院

奢侈的望族

市俗商情也斯文

大山深处又移居

腹有才华居自易

香灯伴残梦

名楼名诗两相传

悲风泪泉忆刘琨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羽扇纶巾说温峤

一世清名有谁知

梦回唐朝寻晋韵

将取一壶闲日月

普救寺里传奇多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风吹草低现牛羊

风吹草低现牛羊

出将入相诗风雅

一曲秋风动古今

百代帝师司马光

王允与王氏家族

昙花王朝浮华梦

尚礼宰相王琼

骨鲠宰相狄仁杰

汾阳王郭子仪

碧血丹心杨家将

太原公子李世民

沙陀名将李克用、李存勖

天下王气出太原

袄教遗迹祆神楼

太原的民间文化

穿天七彩琉璃塔

永乐宫壁画

天上飞云落人间

千古雄关看雁门

仰望先贤(代后记)

试读章节

常家庄园

晋商十分宝,三分在常家。在晋中市榆次区车辋村,有一片气势恢弘的民居建筑,这曾是中国近代史上闻名遐迩的儒商第一家——榆次常家的宅第。

常家在晋商中有“书画世家”、“茶叶世家”、“外贸世家”和“金粉世家”的美誉。

常家占地60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规模宏大,是晋中平原上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当我们把目光投向200年前的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传奇般的人物。这些人物很多都是泡沫性的人物,他们神话般地崛起,神话般地破败。昙花一现的背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考。而榆次常家,恰恰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常家前前后后兴盛200多年,别有一番文化韵味。

日落时分,我们走进了常家大院。面对城门楼斜斜的倒影,城门洞中模糊的光线,以及石道上寂静耸立的牌楼,我们真切地体味到一个家族、一座庄园、一种文化兴盛背后的孤寂,热闹背后的冷清,繁华背后的平淡。夜幕下的常家庄园,里里外外有了新的轮廓和亮点。当年,常家庄园的主人耗费巨资建造这座高大雄伟的石造外墙,牢不可破的层层大门,不正是为了精心营造这份独有的安宁和恬静吗?

今天,我们细细审视这座集人文建筑与山水园林于一体的精品图画,两种底色跃入眼底:一种是灰色,一种是绿色。灰色无疑是大片大片的人文建筑群落,街市、石道、牌楼、四合院、房屋、戏台,组成了常氏家族的生活区。200多年来,繁衍不断的常氏家族,就按照传统的礼序标准和道德规范世代生活在其间。时至今日,虽然人去楼空,但那大片大片规整的灰色建筑群落,为我们完整地保留了明清年问的儒商老宅,保留了独特的历史文化空间。另一半绿色的图画,是常家的休闲区,也就是被称为“中国北方最大私家园林”的常家园林。

在人文建筑群落中,最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常家的私塾,它如今成了陈列历代名人碑刻的博物馆。在商言儒,常家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文化个性和艺术本性。在中国历史上,亦官亦商以及亦官亦儒的人物比比皆是,而亦商亦儒的人物并不多,常家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儒商第一家,除了常家在历史上出了许多商业天才之外,这些商业天才们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也极为可观。从石云轩书院的藏品中,我们就能看到常家世世代代相传的瀚墨书香。

清代末年,中国有两大商帮,一个是源于山西的晋商,一个是源于安徽的徽商。今天的学者,对徽商评价比较高,经常谈及当年的徽商所到之处,比如苏州大起楼堂馆所,诗酒唱和,很重视文化和教育;而对雄霸北京、天津的晋商评价却不高,认为他们“穿得烂,走得慢,怀里揣着几百万”,不重视对子弟的教育。其实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今天,我们从常家大院、常家名人碑刻中可以看到常氏家族非常重视对子弟的教育,他们写的诗词歌赋流传到今天都是很优美的精品。常氏家族人正是通过对子女进行诗词教育,培养了子女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这些遗留到今的碑赋,使常家摆脱了一个土财主或者土庄园的形象。正是因为有这琳琅满目的诗词碑赋,才使我们看到了晋商文化的深刻魅力。走进石芸轩书院,也就是走进了常家书画金石博物馆。常氏名人碑刻,社会名流碑刻,传世稀珍——石芸轩法帖,四十四帝后的遗墨帖,这些巧夺天工的瀚墨书香,这些神飞灵动的诗词歌赋,这些世代相传的奇珍异宝,展示着常家作为儒脉文宗的历史见证。久久徘徊在金石流香的石芸轩里,我忽然有了一种感悟:如果没有石芸轩书院,常家也许同其他晋商世家一样,充其量是一个腰缠万贯、地里埋金的土财主,富不过三代,兴盛不到头。而正是因为有了这座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的书院,常家与那些昙花一现的晋商巨富区别开来,成为兴盛200年之久的名门望族。这些丰富的诗词碑刻是常家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常家书院阐述了一种教育理念,就是让读书人有钱,让有钱人读书。通过这些碑刻和诗词,让子弟懂得古今的历史之变和兴亡之理,懂得把常家的精神发扬光大。常家也不是说一直都是兴旺的状态,也有走人低谷的时候。每当他们进入低谷的时候,常家的子弟就从这些诗词碑刻中,汲取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重新把常家的精神发扬光大。所以说,这是常家文化的精神宝库。车辋常氏家族的极高文化品味和巨大财富,使这里处处闪耀着儒家文化的光芒。在北方民居中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完整的建筑群落是常家祠堂,拾级而上,进人大门,再回首望去,气势威严的大门竟是一座做工精致的戏台。“义关风雅”之下,铿锵之声,似犹在耳。这里分明已成为人们的理想宅第和精神家园。P1-4

序言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对国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来源于地理上的原因,清代顾祖禹认为山西“表里山河”、“最为顽固”。他说:“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汾、浍萦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见《读史方舆纪要》)由此可见,三晋山川形胜,气势万千。其次,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培养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人才,留下了不可胜数的金石碑刻。尤其是佛教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关隘文化、自然文化和革命文化,对全国,乃至世界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佛教文化,主要集中在北面的五台山和大同云冈石窟两个大型旅游景区,其次是应县的佛宫寺木塔、交城的石壁山玄中寺、隰县的小西天、太原的崇善寺和平遥的双林寺、镇国寺,在中国佛教界的影响都非同一般。大同武周山麓的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1万尊。其中犹为珍贵的是第16至20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仙山琼阁,金楼玉宇,满堂丝竹,尽日笙箫——这是北魏文化中特有的华贵绚烂的造型,圆润流畅的线条,丰满柔和的构图,热闹欢乐的氛围,大同因云冈石窟而闻名天下。与大同云冈石窟齐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佛国五台建寺最早.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规模最大,现存青、黄两教寺庙124座,其中可供参观的近60座;流派最全,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都曾在此立寺传法;名僧最多,昙鸾、道宣、不空、澄观、成觉、苏陀室利、妙峰、章嘉活佛等国师,先后在此修行弘教;稀世珍宝最全,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古建筑、古壁画、古匾额、古楹联、古碑刻、古佛塔等各式奇珍异宝应有尽有,价值连城;影响最大,五台山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宋英宗、明太祖、清圣祖、清高宗,以及李白、杜甫、苏东坡等帝王名士都曾游历五台山,留下了不少的题咏之作,为佛国世界锦上添花。

晋商文化,散落在全省各地,能够形成成熟景区的主要集中在晋中市境内。明清年间,全国富商排名前列的大财东都是山西人,晋商的兴盛衰亡,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如今,我们从祁县乔家大院中,能充分感受到晋商早期的艰苦创业和原始积累;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商的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从灵石的王家大院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商的官商一体、垄断经营;从太谷的曹家大院和孔家大院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商的腐败没落和衰败迹象;从榆次常家大院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商以儒治家、以儒治世、以儒治身的重要思想。随着山西旅游业的兴起,晋商文化已经成为三晋文化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根祖文化,主要集中在山西的临汾市和运城市。早在4700多年以前,尧王立都平阳(今临汾市),划分九州,颁布尧典,敬敷五教,治理水患,教民稼穑,创立文字——三晋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诞生在河东大地,留存至今的有历代祭祀尧王的尧庙。此外,运城市的永济市曾经是历史上的舜帝之都,夏县曾经是大夏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华夏文明的根在黄河拐弯的晋南大地。此外,在洪洞县的古大槐树公园里,记载了明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事件。三晋在历史上本是富强之地。元明之际,娘子关外,战火连天,赤地千里;而娘子关内,却是一派繁荣富庶的局面。为了开发荒地,稳定边防,巩固新京,明王朝先后从山西移民数十万人。从此,山西人的足迹遍布南北十几个省。这次移民的出发地,在洪洞县的大槐树下,故而,移民的后人便把大槐树认作根祖之地,定期回到这里寻根问祖。山西洪洞由此成为天下各姓的宗祖源头。

关隘文化,也是山西旅游的一笔重要财富,历史上的名关险隘主要集中在晋北和阳泉地区。“控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山西多边城重镇、多雄关古隘。如代县的雁门关、宁武县的宁武关、偏关县的偏头关和平定县的娘子关,这些关城是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焦点地区,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大融会的结合点,是中原王朝与草原王国的分界点。这里曾经诞生了诸如李牧、杨业等雄视千古的英雄名将;这里留下了化剑为犁的和平使者;这里留下了历朝历代的戍边策略和军事思想。苍凉悲壮的关隘边城,它所护佑的封建王朝早已作古,而它凝聚的关隘文化却成为不朽的人文财富。

革命文化,光照千秋。山西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巍巍吕梁,迢迢太行,无论是蔡家崖,还是黄崖洞;无论是王家峪,还是麻田镇;无论是狮脑山,还是太原城,都留下了英雄的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足迹。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三晋大地曾经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主战场,毛泽东率领红军东渡黄河,播下了抗日的种子;朱德总司令指挥共产党三大主力与侵略者在此日夜奋战;彭德怀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刘伯承、邓小平正是在山西这片土地上谱写了浩气长存的太行之歌。没有山西战场的胜利,就没有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自然文化,风光绮丽,山河秀美,令人陶醉。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讲,五台山、恒山、北武当山、五老峰、绵山、灵空山、历山、管涔山、太行山大峡谷等等,都是奇峰交错、山色秀美之地。其中,五台山、恒山以天人合一的景观取胜;五老峰、历山、管涔山以充沛的水流取胜;绵山、灵空山以奇峰险谷取胜;北武当山以奇石取胜,一山一石,一石一山,山石一体,石山成林,这种景观在全国也较为罕见。此外,位于上党地区的太行山大峡谷,遍布险峰、奇石、茂林、草甸、溪流、森林、泉眼,步移景换,如入仙境,倘若经过很好的设计和开发,可以集南方名山秀美与北方名山雄奇为一体。在自然文化上,我们完全可以使游客领略到“山西归来不看山”的人生享受。

山西,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留恋于悠久的历史美和人文美,忘返于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和生态美。于是,每一个到过山西的游客总是带回了双重的收获。

后记

作为常家来说,是亦农亦商,从农业后来发展到商业。所以常家庄园体现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紧紧地和乡野情趣结合在一起。这座私家庄园,处处篱落,处处桑麻。常家庄园还有一个特点是它的诗词画卷,听雨轩来自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留得残花听雨声”,用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诗词画境。第三个特点是它的集萃画卷,展示的是江南园林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秀美与北方那种骏马西风塞北的恢弘气势结合在一起。第四个特点,常家庄园展示的是世俗风情画卷,园林和建筑紧紧结合在一起,1/3是建筑,2/3是园林。

常家庄园8万平方米的静园,初建于乾隆嘉庆年间,完成于光绪初年,这正是我国造园艺术水准的高峰时期。而且庄园主人数代不息来往于江南与大漠之间,这就注定了静园所具有的精致、肃静、空灵、通透的人文写意山水风景式的高雅格调。静园具有融北派质朴大方与南派小巧细腻于一体的特色,具有浓郁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布局上;无论亭阁建筑,还是山水经营,都显示了“华北民居第一园”的宏大而精美的气派。

仰望先贤

从2002年3月份开始,山西电视台影视频道开设了一个专栏《晋山·晋水·晋文化》,重点挖掘和展示山西山水背后的历史,山水背后的文化,山水背后的传奇。我们先后制作了两个专题:山西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和晋商系列。本书就是在这两个系列文稿的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在一年多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几乎是白天用电视镜头感悟先贤遗迹,晚上连夜撰写文稿,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正是这种勤奋的工作状态,不仅保证了每周一次的电视播出,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终于捧出了目前这部追思先贤的书稿。或许由于我们今天的山西人,缺乏理想,缺乏激情,缺乏进取的斗志,所以,面对古代那些灿若群星的伟大诗人,不仅外人怀疑,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怀疑:他们是山西人吗?问号背后,自然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和生活状态与今天的山西人差别太大了。可是,无论我们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还是从遗留的文化古迹来看,他们的的确确是山西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白居易、柳宗元、温庭筠、裴度、元好问等等名垂千古的诗人,他们曲折动人的人生际遇,他们才华横溢的诗词文论,他们超世脱俗的风流蕴藉,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传唱。尤其是在他们的故乡,他们的激情和作品,已经成了当地的文化精魂。今天想来,正是这些诗人们的激情,成就了山西历史上那些最辉煌的时代。如果,他们也像今天的庸人一样,把平庸当作最大的时尚,不仅他们所在的王朝失去了魅力,而且他们的名声也不会传到后世。今天,我们追思那些激情的先贤,目的在于昭示后人:激情成就伟业,平庸则一事无成。

到了明清年间,一批貌似平庸的山西人,历尽千难万险,开创了万里茶路,由此晋省成为中国首富之地。在旁人看来,他们的外表非常平庸,他们的言谈举止也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甚至还有些木讷和迟钝,但他们的内心并不平庸,他们的视野越过万里沙漠,他们的毅力超过了骆驼的极限,他们的成就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晋商,与唐宋的那些诗人相比,虽然没有他们的才情和风流,但他们凭借自己的理想和毅力,冲破了平庸的束缚,成为山西历史上与唐宋诗人比肩齐名的名人。我们今天追思他们,无非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意愿:我们的外表可以平庸无奇,但我们的内心绝对不可以随波逐流。否则,别人不仅鄙视我们,甚至还会从我们平庸的身上,怀疑那些伟大的先贤是否与我们存在着血缘关系,进而玷污了我们的先贤。

作 者

2004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