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香博士植根于古老灿烂的典籍《黄帝内经》沃土之中,娓娓道来中国文化中关于梦的故事与解析,深入浅出,别开生面。作者学贯中西,加之丰富的临床心理医生工作经验,使得《解梦读心术》成为一把通往潜意识的钥匙。它解读了梦境中所合的珍贵密码,提醒我们倾听身体发出的朦胧呼唤。人人都是有梦的,读完本书,您一定受益匪浅,对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大有裨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梦读心术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王凤香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凤香博士植根于古老灿烂的典籍《黄帝内经》沃土之中,娓娓道来中国文化中关于梦的故事与解析,深入浅出,别开生面。作者学贯中西,加之丰富的临床心理医生工作经验,使得《解梦读心术》成为一把通往潜意识的钥匙。它解读了梦境中所合的珍贵密码,提醒我们倾听身体发出的朦胧呼唤。人人都是有梦的,读完本书,您一定受益匪浅,对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解梦读心术》由王凤香所著,打破心理学与释梦术的神秘界限,引导大众重新理解睡眠与梦境对于生活的真正意义,使梦成为一个可以帮助大众进行“心理释压”的话题。也许书中分析的梦和您的梦不尽相同,但您总能在对每个梦的解读中得到启迪。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加以生动活泼的笔法,给寻求“释压”的都市人注入了一剂提升幸福力的心理安慰剂。从一个来自远古的传说——噩梦报病,到一部传世经典——《黄帝内经》,《解梦读心术》在广阔的视域内品味梦、品味梦中多彩的人生,通过梦的法门探索谜一样的自我。每面对一个咨询个案都是翻开一部经典的书籍;每研读一本文化经典都是一次自我疗。 目录 第一章 关于“梦”的再探讨/001 被“梦”困扰的现代人/003 从点击率最高的帖子看现代人的困扰/003 失眠不关梦的事/004 无梦也烦恼/005 “不做梦”是因为不记得梦/007 趁着年轻享受做梦吧/010 梦与身心健康的关联/012 一个典故引出的话题——噩梦真能报病吗/013 赵氏孤儿惨案背后的三个离奇梦境/013 三个梦的心理剖析/014 噩梦报病/016 噩梦的心理预警作用/020 凤香释梦:噩梦是有毒种子的温床 急迫唤醒噩梦中的人不可取/023 积极干预噩梦的方法/024 出生创伤成为噩梦之源/025 利用噩梦调整心理状态/026 噩梦对鲁迅先生的影响/028 多梦背后的身心失衡/030 乱梦纷纭——提醒现实压力过大/030 凤香释梦:尘封的隐痛在极度疲惫时发作 离奇怪梦——提示真实信息过少/034 凤香释梦:回避激情渴望爱情 反复出现的梦——提示被某种情结严重困扰/040 凤香释梦:女鬼情结和阳具崇拜情绪的纠结 究竟痛没痛/043 凤香释梦:真假难辨 第二章 《黄帝内经》怎样认识梦/045 梦是健康的第二脉搏/047 号一号梦的脉搏/0417 凤香释梦:胃是压力测量器 最早的梦诊理论/051 《黄帝内经》让您领略“释梦诊病”的神奇/054 《黄帝内经》梦诊的依据/054 “天人合一”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054 凤香释梦:贪食症要注意情感上的满足 身体的“象”系统:人的身体会“说话”/059 《黄帝内经》中的“十一病梦”/061 回归《黄帝内经》的诊梦路径/063 梦诊的核心在于辨别阴阳/063 利用“象”系统诊断与梦相关的脏腑及其功能/068 根据梦象和情绪探究梦的成因/069 应运季节和时间而生的“时令梦”/072 “梦诊”的步骤/077 获取梦诊材料/077 记录梦/077 围绕梦展开积极想象/078 从一个“梦诊案例”展示如何诊梦/079 凤香释梦:接纳内在的“父亲”是缓解焦虑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黄帝内经》典型病梦的现代解读/085 上盛则梦飞/087 小孩子爱做飞翔的梦/088 凤香释梦:梦中借助工具飞翔者,需正视潜在的自卑 想象力丰富的人爱做飞翔的梦/091 凤香释梦:梦中的超越,证明自我 人在春天易做飞翔的梦/096 凤香释梦:飞翔逃跑,躲避压力 逃避现实的人爱做飞翔的梦/100 凤香释梦:释放被困的心灵,才会放下梦中的飞翔打斗 下盛则梦坠/103 老年人爱做坠落的梦/103 凤香释梦:找到自己的兴趣,梦回故乡的安祥 思维受限的人爱做坠落的梦/105 凤香释梦:梦中的警觉提示身心敏感 人在秋天爱做坠落的梦/106 凤香释梦:受气候影响的“焦虑梦” 被恐惧情绪困扰的人爱做坠落的梦/109 凤香释梦:在“魔鬼”之间建立信任,而不是伺机伤害 甚饱则梦予/112 愧疚心理导致的呕吐梦/112 凤香释梦:呕吐象征心理忏悔 心理压抑导致的呕吐梦/114 凤香释梦:以呵护、经营情感代替愤世嫉俗 厌恶感导致的呕吐梦/116 凤香释梦:心理排异与自我保护 社会适应不良导致的呕吐梦/118 凤香释梦:放下身段深入生活,才能发挥心理能量 甚饥则梦取/120 一语双关的“口渴”梦/120 凤香释梦:长期焦虑导致轻度“脏躁” 余香满口的“杏”梦/122 凤香释梦:欲望达成的“幸梦” 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126 梦见发大水/128 凤香释梦:增强意志才能掌控迷茫恐惧情绪 梦见路面积水/130 凤香释梦:完美主义者生活道路上最大障碍是自我 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灼/133 怒火中烧/134 凤香释梦:愤怒导致梦中纵火 梦中自焚/136 凤香释梦:个性劣势可以压抑,但更宜接纳转化 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139 内心冲突引发的相杀毁伤梦/139 凤香释梦:减压,就是把生活的重心转向人、转向生命 外感疾病引发的相杀毁伤梦/142 凤香释梦:疾病是一个提示——该调整、休息了 第四章 《黄帝内经》典型情绪梦的现代解读/145 梦中的情绪特点/147 梦中消极情绪占到80%左右/147 梦具有“消化”消极情绪的功能/148 梦案举例——一个典型的消解情绪的梦/149 凤香释梦:成长为一个智慧的情绪管理者 《黄帝内经》论梦与情绪/152 把准梦的情绪脉搏/154 愤怒梦/154 凤香释梦:调理郁怒关键在打开心扉 凤香释梦:内在分裂影响身心和谐 凤香释梦:爱与恨的切肤之痛 恐惧梦/163 凤香释梦:梦中“闹鬼”是对未知灾难的极度恐惧 凤香释梦:找到自己真正的喜好是“驱鬼”妙招 凤香释梦:对男性的抗拒和期待 悲伤梦/172 凤香释梦:焦躁中的迷失 凤香释梦:削发代刑,挽回情感 凤香释梦:用积极心态化解悲凉 喜悦梦/178 凤香释梦:心理认同引发的“同性恋梦” 凤香释梦:务实的个性带来成功 思虑梦/182 凤香释梦:情绪的躯体化症状 凤香释梦:被玷污感引发的委屈 梦对情绪的特殊表达/188 原型意象与情绪梦/188 凤香释梦:乱伦恐惧 女人的月经与情绪梦/194 凤香释梦:性别自卑 凤香释梦:利用梦调理经前综合征 凤香释梦:淹死的是“宝贝” 梦到“癌症”/201 凤香释梦:自欺堵塞行动力 凤香释梦:老年人的疑病性焦虑症 结语/208 试读章节 许多人都认为一夜无梦是一件幸福的事,是睡眠质量高的体现。但临床医生却发现,有些患有头痛和头晕症的病人,常诉说睡眠中不再有梦或做梦的数量明显减少。检查后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损伤,比如脑内轻微出血或长有肿瘤等,并压迫到血管和神经。临床研究还发现:患慢性脑综合征的老人,有梦睡眠明显少于同龄的正常老人;痴呆儿童的有梦睡眠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梦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研究者们做过一项试验,叫做“梦剥夺试验”。将被试人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两个组的人在白天接受相同的知识或技能学习,但是晚上,对照组的人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地睡觉,而试验组的人在即将进入梦眠状态时就会被强行叫醒。试验结果发现,试验组的人尽管在学习中勤奋努力,但学习成绩却比对照组差很多。 做梦的过程是大脑对接收到的外部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学习理论认为,大脑必须把接收到的新知识和以前拥有的旧知识进行链接,知识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些没有和旧知识链接上的新知识很快就会脱失,被大脑忘记。这样的链接和整理过程,很多是在睡梦中进行的。如果没有梦,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整理的机会,大脑将接收到的信息很快忘记了。 人的大脑在睡梦中变得特别活跃,这一点可以从临床监测到的睡梦状态下的脑电波得到证实,做梦时人的脑电波快速而紊乱,其强度有时会超过觉醒状态下的脑电波。 另一方面,做梦是潜意识状态下的一种活动,这可以有效避免意识的干扰,打破日常惯有的思维定式而获得新的灵感。许多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创作灵感,都来自梦的启示。例如,和同事之间发生了一件小小的不愉快,产生了委屈情绪,意识就会寻找机会解决,终于,在吃午餐的时候,机会来了,于是有意坐到这位同事身边,和他沟通一下,原来是场误会,几句话就使心头的委屈情绪烟消云散。但是,有些情绪却可能复杂得多,无法简单地被处理掉,这时便需要依赖梦。例如,一个职员天天被一个无良领导痛骂,无论怎样沟通都无济于事,骂下属已成为这个泼皮领导生活中的乐趣之一。怎么办呢?一时又摆脱不了这个处境,这位职员就只能在梦里发泄,晚上做梦就是一阵打打杀杀。第二天再上班,明知要挨骂,依然也能硬着头皮去,反正你在白天骂,我在晚上杀,各领风骚八小时。 P5-7 序言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学中医是听从父命,学心理是听从心声。 我自幼喜爱文学,曾立志要成为作家。初中时偷偷写过从未发表的诗词与小说;但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在密密麻麻的学校中圈出了中医药大学,“就读这所吧,离家也近,我们放心。”父亲平静的声音中并没留有可商量的余地。 本科无可选择地攻读中医学,但我对人身的关注远不如对人心的好奇。总想搞清楚那些谜一样的问题,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人的意志信念、思想心灵,尤其是那些神奇的梦境:美妙的飞翔、恐怖的追杀、荒诞的奇遇……那些逼真的画面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们又意味着什么? 大学图书馆成为我寻找答案的地方。我开始广泛涉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书籍,母校图书馆里有限的书籍几乎被我翻阅遍了,还借来同学的图书证跑到外校去借阅。 那是充满趣味也充满迷茫的五年寒窗! 大学毕业后我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军校教师。中医课程历来枯燥乏味、不受学生欢迎,但是我的课堂却常常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因为我把很多心理学的知识融入中医课程里,讲得绘声绘色,深深吸引住了年轻的军校学生。任教期间我多次在优质课评比中获奖,获得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在进行素质教育期间,军校领导指派我为全校千余名师生进行素质教育讲座,反响强烈;1997—1999年,为省报做心理版的兼职编辑,为电台的心理节目做嘉宾,受到普遍好评。这些经历奠定了我对心理学的信心,也激起了我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于是决定攻读心理学硕士,让自己的爱好成为今生的事业。 硕士学习期间,在系统学习西方心理学理论之后,我发现中医学、中国文化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智慧。要把握中国人的心理,必须了解中国文化;要在中国普及心理学,必须从中国文化切入;要发展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必须以中国文化为依托。基于这样的认识,硕士毕业后,我考取了国学泰斗朱伯岜先生的得意弟子张其成教授的博士,在导师的引领下,开始从心理学的视角研读《黄帝内经》、《周易》等中国文化经典。这样的研读是艰难的,也是富有诗意的,我徜徉其中再也不肯出来,直到现在,我依然保持着每天必读经典的习惯。我不仅将心理学与中国的文化智慧融合在一起,而且将经典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血液,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心理学和传统文化的共同之处是,它们的精髓不能通过单纯的读书学习得到,而要经过修身养心来悟到。读博期间,我参与了一系列心理学体验课程,并在心理督导师指引下进行了长程的自我心理分析,自我分析笔记达百余万字,其中详细记录、分析了自己每夜的梦;同时,跟随博士生导师给一些社会精英授课。这些体验让我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接近那些未知的答案。我对梦的理解也从诧异到好奇,从好奇到接纳,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它并不奇怪,我们只需要学会倾听它、听懂它。 最初的时候,我总是认为心理学和传统文化是自己的两条腿,我吃力地协调它们、磨合它们,希望它们配合默契,自己才能走得更快、更稳。但是,对二者的了解越深,我越发现它们之间根本不存在分别,它们不是两条分离的腿,而是一个整体,它们在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 近年来我一直在为高校学生、企业高层、社会精英以及心理咨询师队伍授课,多家出版社在听过我的课后发出邀请,“最重要的是赶紧抓住机遇火起来!”这是很多出版社的朋友对我的真诚奉劝。我却并没有接受让自己迅速“火”起来的建议,一直默默地笔耕不辍。如果我还没到该“火”的时候,“火起来”对我来说就不是机遇而是陷阱。如果我的“锅里”还没有储存足够多的水,火大了必然把锅烧坏。我不想“引火烧身”,我以玩笑的口吻谢绝那些善意的劝告。 2008年夏天,推辞不过朋友的再三约请,我答应在某出版社出书,出版社催得很急,希望尽快付印!这时我的父亲已卧床近十个月,其间回去看过几次,总见父亲静静地躺着,安详得像个婴儿。只是气力越来越弱,先是不愿下床,再是不愿坐起。最后一次回去看他,父亲已经不会说话,依然安详地躺着,喜欢儿女们围在他的床边说说笑笑。尽管非常清瘦,但父亲的眼睛却清澈明亮,没有老年人的混浊暗淡,也没有暮年的悲凉和对死亡的恐慌。只是在我要返京前他抓住我的手不放,眼角溢出两行清泪。我告诉他必须回京一趟和出版社商谈书稿的事:“您要乖乖地等我回来!”他像懂事的孩子般松了手,还忙不迭地去摸纸巾想擦拭眼泪。但是,父亲没有履行我们的约定,我刚回京不几天他就走了。接到电话我飞奔回家,进家门时已近午夜,灰朦的天空中悬着一轮明月,宁静得一如父亲的脸。 父亲去世后两年的时间里,我整日在书稿上涂涂改改,却无法静下心来完成它。我拒绝了那家出版社的签约请求,对其他出版社的约请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多少个夜晚从昏乱的梦中惊醒,回想刚才的梦却不知所云,静坐良久才能再次入睡。我没有意识到这股巨大的能量和父亲的离世有关。父亲躺了整整十个月,这是又一次出生的时间;他安详地走了,无牵无挂,犹如归家。父亲78岁过世,不算高寿,但却是真正的善终,我应该欣慰才是。 我心难安!就像一个喝醉酒的人踯躅在路上,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我去讨教精神分析界的一位前辈,他冷静的分析中规中矩,但感觉却如隔靴搔痒。 外求不得,我回到了自己的探索,试着让那些昏乱的梦清晰化。一晚,我清晰地梦到一位中年男子陪着一个小女孩在看电影,男子修长挺拔,格子上衣塞在牛仔裤里,英俊潇洒。影院里似乎只有他们俩,女孩幸福地依偎着他,一边观看一边说笑,其乐融融。我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像是在看电影中的画面,又似在看很熟悉、很亲近的人,忽然我惊醒过来,一个声音脱口而出:“我要爸爸!”与之伴随的是喷薄而出的泪水,似乎它们已经在眼眶中蓄意待发很久,只等这声命令。在眼泪的尽头,我真正看清了自己对父亲的不舍,看清了自己内心的愧疚。本来,在父亲走的时候我可以守在他的身边!父亲是儿女心中顶天立地的支柱,无论他的身体健壮有力还是卧病在床;尽管父亲在走前的十余个月里已经不能自理生活,但他的离世依然令我体会到巨大的丧失感。体味到这份痛,接纳了这份痛之后,内心的力量开始慢慢复苏。 如今,父亲已经走了三年,上周我回老家到他的坟上祭奠,坟边一片郁郁葱葱,透露着父亲的慈祥和淡然。我心已安! 由中医改学心理,最后又回到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每一次选择都得到父亲的首肯,他认为医人先医心,不矛盾。 经过近三年的酝酿,这本书终于要付梓了。虽然书中剖析的是别人的梦境,却记录着我对人生的感悟和心灵疗愈的旅程。 这本书还不够成熟,但足够诚恳;虽未达丰满,却已致丰富;她可能被浮躁的吆喝声淹没,但决不会被扼杀,因为它生长在坚实的生活土壤,富有顽强的生命力。 她不会辜负您,她值得一读! 2011年8月18日 于北京家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