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孔朝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一 选择形象学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二 选择《真理报》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第二节 课题目前的研究状况

一 国外研究状况

二 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对象

二 方法

第一章 在“强邻”与“弱友”之间摇摆: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流变史

 第一节 从神秘大国到弱小邻邦:沙俄时代的中国形象

一 初始想象:遥远神秘的东方古国(约16世纪之前)

二 直面中国:地大物博、文化丰富的贸易伙伴(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

三 学习榜样:尊孔奉儒的智者帝国(17世纪末至18世纪)

四 文化大国:俄罗斯传教士与汉学家的贡献(18世纪至19世纪)

五 形象倾覆:可欺可辱的贫弱中国(清朝末期)

六 疑虑:中国——“黄祸”?(19世纪至20世纪初)

 第二节 从兄弟到敌人:苏(俄)联时代的中国形象

一 革命者和同盟军:十月革命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形象

二 狂热的毛主义:敌对的中国形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三 变强又“变色”的中国:对中国威胁的担忧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疑虑

 第三节 从危险邻国到战略合作伙伴:新俄罗斯的中国形象

一 危险邻国:自我价值观危机与“中国威胁论”

二 假冒伪劣的中国(商品):对中国的信任危机

三 战略伙伴:中国的新形象

四 复杂而模糊的中国:当代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认识

小结

第二章 完美轮廓: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真理报》中的概貌

 第一节 套话抑或刻板印象?《真理报》与中国形象研究的关系

一 “套话”与“刻板印象”

二 报刊文本与形象学的跨文化研究

 第二节 《真理报》(1950—1959)及其有关中国的报道概要

一 苏联官方的喉舌——《真理报》

二 分析方法概述

 第三节 《真理报》对中国整体形象有计划有规律的正面宣传

一 对所有报道的定量分析

二 定性分析

小结

第三章 兄弟、盟友和美好新世界:中国形象的神话化

 第一节 言说中国:苏联的集体话语模式

一 苏联的集体话语模式

二 《真理报》话语模式分析

 第二节 中国神话:苏联自我神话的延续

一 符号学与神话理论

二 《真理报》的神话化过程

三 当“神话”变为“现实”

 第三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中国镜像

一 意识形态

二 《真理报》的意识形态建构

三 权力的媒介:苏联官方意识形态对其媒体的绝对控制

小结

第四章 单面形象的多维支持:“中国兄弟”的形象学构成原理

 第一节 词汇网络中的单面形象

一 关于中国的关键词和幻觉词

二 形象在文本结构层层推进中逐渐清晰

 第二节 多元互文环境中的单面形象

一 叙事序列

二 基本态度

三 互文性阐释

 第三节 特写和游记:媒体对单面形象的文学支持

一 概念界定:特写与游记的文学性和新闻性

二 预先的想象:中国形象形成的特定思维空间

三 强化的视域:中国形象在苏联文本中形成的中方因素

小结

第五章 政治的“兄弟”与文化的“他者”

 第一节 “兄弟”的隐喻:苏联塑造中国形象的唯政治性

一 救世主:俄罗斯传统的政治定位

二 苏维埃文化的一元性

三 中国威胁:苏联挥之不去的隐忧

 第二节 文化的“他者”

一 苏中文化交流的严重失衡

二 俄罗斯文化的几个起源一

三 本国文化中的“东方因素”并不等于接纳中国文化

 小结

余论认清自我身份,走出“兄弟”之维

第一节 认清自我身份

第二节 走出“兄弟”之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孔朝晖编著的《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从《真理报》中勾稽出不少资料,又辅之以理论分析,分五章详加阐述。《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中不少观点值得关注。如通过第四章的分析,她看出了通过《真理报》等媒体,“兄弟”关系在中国和苏联民众中具有双向塑造作用:尽管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与殖民无关,但实际上从苏联对中国的文化输出上也看到了类似的方式。苏联官方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制度化(政治、经济、土地改革,等等)和符码化(文化艺术的强制性话语形态)的过程,将自身对中国——社会主义阵营中最重要一员——的想象转移到了中国人民身上,并在十年当中成功塑造了中国人对自我的想象:照搬苏联模式。报纸为“重现”这种想象提供了技术上的大力支持。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一名普通公民每天拿到《真理报》时,便会感到中国人与他一样享受着社会主义带来的幸福。当苏中两国的人民在歌唱《莫斯科——北京》时,他们便经历了同时性的体验,苏联人民和中国人就身处于被共同的意识形态与话语体系联结在一起的想象的共同体。再如在第五章中,她分析了苏联塑造中国形象的唯政治性,将中国视为文化上的他者等问题,进而认为:俄罗斯与中国的特殊地缘政治关系和中国形象在俄罗斯历史中的多变性,决定了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隐忧。隐忧直接导致苏联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控制。而俄罗斯传统的亲欧性和自我文化崇拜,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普遍的、大众化的求知欲。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被政治遮蔽的重要因素。中国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是政治上的“兄弟”,而却是文化的“他者”。苏联树立自身的国际权威和强调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需要决定了它塑造中国形象的唯政治性;而东西方文化差异却造成了它对中国文化的疏离感。该著作摆在读者面前,是深是浅,是生涩还是圆融,读者方家自会明鉴。

编辑推荐

孔朝晖编著的《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中十年(1950—1959)的报道历程为基础研究对象,在《真理报》大量有关中国的文本和中苏从建交到“分裂”之前的历史框架内展开研究,来观察中国作为一个“社会集体想象物”在苏联官方意识形态中的地位。重点考察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特殊化的历史语境下.中国形象在被建构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某些特征和规律性,并摸清这些特征与规律所反映出的苏联的文化心理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心理和意识同整个俄罗斯传统文化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8: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