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以载道(千古流传的大清文豪故事)/大清名人抢鲜看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越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清代是一个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时期,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因此,这一时期风云激荡,西学东渐,引起了思想文化的碰撞,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姜越主编的《文以载道:千古流传的大清文豪故事》介绍了以下人物: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小说家蒲松龄;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自诩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的词人纳兰性德;以“铁齿铜牙”家喻户晓的乾隆文臣纪晓岚;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声的龚自珍;积极引介西方先进文化的思想家严复、梁启超等。

内容推荐

清代是一个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时期,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一时期风云激荡,西学东渐,引起了思想文化的碰撞,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姜越主编的《文以载道:千古流传的大清文豪故事》介绍了以下人物: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小说家蒲松龄;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自诩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的词人纳兰性德;以“铁齿铜牙”家喻户晓的乾隆文臣纪晓岚;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声的龚自珍;积极引介西方先进文化的思想家严复、梁启超等。

《文以载道:千古流传的大清文豪故事》内容丰厚,知识性强,能帮助读者了解清代的思想文化,把握其时代脉络。

目录

启蒙思想第一人——黄宗羲

 复社领袖,反清斗士

 潜心著述,终身不仕

 民主思想,振聋发聩

匹夫也问兴亡事一顾炎武

 书香门第,注重家教

 科举失意,致力实学

 奔走抗清,株连人狱

 坚贞不渝,不仕清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身涉万里,名满天下

清风有意难留我——王夫之

 少负隽才,聪颖过人

 参加抗清,世事维艰

 隐居著述,名垂青史

笔下鬼狐亦有情——蒲松龄

 清贫气傲,不合时宜

 科举无望,坐馆授徒

 高山流水,知音难得

 白首贡生,黯然神伤

 御斋志异》,影响深远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

 出生:不是人间富贵花

 初恋:缘来缘去终憾事

 成长:韶华东流生如梦

 早殇:一宵冷雨葬诗魂

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出生于显贵之家

 聪慧博学,不喜八股

 曹雪芹与《红楼梦》

 贫困潦倒的后半生

 文坛奇才的陨落

文采风流天下闻——纪晓岚

 河问才子人翰林

 浮沉宦海如鸥鸟

 夙兴夜寐四库馆

 阅微草堂度晚年

 老百姓的大明星

我劝天公重抖擞——龚自珍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偏爱经世致用之学

 万马齐喑究可哀

 世人皆醉我独醒

 献策不受重视

 与魏源、林则徐的交往

 辞官南归,借梅喻世

他山之石以攻玉——严复

 少年求学

 考入船政学堂

 出国留学,大开眼界

 满腹才学,无处施展

 呼吁变法

 翻译《天演论》

 新潮思想

 兴办教育

 改良而非革命

著论求为百世师——梁启超

 风云变幻的时代

 叱咤政坛的才子

 任公的三段情事

 教子有方启后人

后记

试读章节

坚贞不渝,不仕清廷

莱州之狱的痛苦遭遇,使顾炎武深刻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但这次难忘的经历并没有使他颓唐消沉。在此后的数年里,他仍然像以往那样,带着两匹马、两匹骡子,装驮着急用的书卷,不辞艰辛地往返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更勤奋地从事于著述。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后,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即“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顾炎武出狱后,曾因小妹家的几个外甥盛情邀请,而于康熙十年(1671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几次入京。这几个外甥都先后经科举高中,做了清朝大官。这三位外甥年幼之时,家境并不太好,顾炎武曾解囊扶持,现在当上了大官自然要回报往日之情。另外,他们也有个人的打算。清初发生的文字狱,往往株连甚广,他们担心这位一贯反清的舅舅,在外边惹出大祸,牵连上自己。因此,他们把舅舅接来同住,既尽了孝心,也可减少他与外人的接触往来,少生许多麻烦。

顾炎武出狱之初,很感激外甥的关照和帮助,同时也想借此摆脱官府暗探对他的监视和注意,在高墙大院里过安宁日子。可不久他就体会到,在外甥家这样的环境中,他根本得不到安宁,尤其是心灵上的安宁。他看不惯官场中的黑暗,更厌恶那种阿谀逢迎的官僚作风。他用诗歌表达自己对这种坏习气的深恶痛绝和无情讽刺:“蓟门朝士多狐鼠,旧日须眉化儿女。生女须教出塞妆,生男要学鲜卑语。”因此顾炎武产生了尽快离开这样的生活环境的想法。

清朝的笼络、拉拢政策促使他迅速作出决定。1671年,顾炎武进京,一位与外甥徐元文在朝中共事的大学士熊赐履正在主持编修《明史》,他表示打算推荐顾炎武参加编写《明史》,遭到顾炎武的断然拒绝,并声明如果真要他去做这件事,他就要“非死则逃”。为了摆脱清廷的纠缠,顾炎武谢绝了外甥们的挽留,于1677年带着继子顾衍生,绕道山东,到山西、陕西去了。

实际上,顾炎武从1657年开始就过着游历生活,一直到他病故。正是这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特殊生活方式,给中国历史造就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正是不辞辛劳的万里跋涉和沿途所进行的艰苦细致的实地考察,使顾炎武读社会、自然这本书比别人读得好。因此,他对中国的社会、民情、历史有着更实在、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当然,在游历的过程中,他有机会到富有藏书的人家或官府里去查阅各种异书秘籍,这是他完成自己恢宏著述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同时,多年在外,特别是北方的漫游生涯,也使顾炎武能够和南北名儒及社会上各有所长的人物结识,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知识和本领,和他们坦诚地切磋学问,听取他们对自己著述的意见,如他的《日知录》整个成书过程,都得到朋友与结交的一些学者的不同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此后,在太原,他主持校勘了晋阳刻本荀悦《汉纪》,结识了著名学者阎若璩。在山东德州,顾炎武校订了《德州志》。在济南通志局,他参与了删订《山东通志》中的山川古迹部分。就在这一时期,他把早年所辑录的《肇域志》一书的山东部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以定稿的形式保存下来。

1673年,61岁的顾炎武得知归庄去世的消息,不禁悲从中来,泣不成声,也就是这一年十一月,发生清初有名的“三藩之乱”。所谓三藩,是指清初分封的三个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他们本是降清的明将,为清兵占领中原立了功,得以封土封王,但因为势力太大,清廷深感尾大不掉,便下了撤藩令,吴三桂等人为保存实力,便起兵反叛。经过大臣们的激烈争论后,康熙帝断然决定派兵平乱。

当时,京城内也发生杨起隆策动起义的事件。北京地区的部队频频调动,一批批往南开拔。战争之初,中央军队节节败退,长江以南,加上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不是被三藩的军队占领,便是处于战火纷飞之中。

此时的顾炎武,心境很不平静。他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变化,他知道,虽然当时清军处处设防,但招招落后,军事上极为被动,但局势不一定朝着有利三藩方面的方向发展。因为全国已不会再出现过去反清斗争的那种形势。顾炎武虽仍然坚持反清立场,但因吴三桂很不光彩的历史而对吴三柱存有很多的顾虑和猜忌。所以当吴三桂以复明号召笼络遗民时,顾炎武并没有去投靠三藩,而是躲得远远的。

次年春天,顾炎武怀着前途莫测、对形势变化发展还要观望一下的复杂心情,离京南下,径往山西。当他单人匹马走过华北大地,耳闻目睹北方人民人心思定,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更需要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时,他决定不把自己与吴三桂这样的野心家联结在一起。不仅如此,此后他还对三藩之乱给一些地方的经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破坏,进行了揭露和抨击。由此看来,顾炎武的思想境界又比以前进了一步。他在始终不改变反清立场的同时,已开始摆脱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了。因此,在权衡一个行动的是非和利害得失时,他能够从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考虑问题了。

P31-33

序言

清代是一个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时期,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因此,这一时期风云激荡,西学东渐,引起了思想文化的碰撞,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先说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黄宗羲批判了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废除专制主义的“一家之法”,恢复“天下之法”,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顾炎武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影响深远。王夫之著有《读通鉴论》 《宋论》,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清代杰出的小说家有蒲松龄、曹雪芹。

蒲松龄科举不顺,反反复复考了44年,也未中举,始终没能进入官场。这是他最大的遗憾,但正因如此,他不必受逢迎之累、案牍之劳,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他写着狐言,记着鬼话,“空老于林泉之下”,最终写成不朽的《聊斋志异》。多少帝王将相被人遗忘,他却活在世人心里。不幸耶?幸耶?

曹雪芹生在一个由盛转衰的大家族,生活困顿,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文章憎命达,正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下,他才创作出杰出的小说《红楼梦》。为这部书,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还有一个人不能忘记。他生在王公贵胄之家,高贵的血液铸就了此生无上尊荣。他自诩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个人就是纳兰性德。

随着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清宫戏在荧屏上的连续播出,纪晓岚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位乾隆年间的大学士,没想到时隔200年后又“火”了一把,尤其是他与和珅的斗智斗勇,很出彩。电视剧中的纪晓岚显然被美化了不少,当然其中也不乏很多戏谑的成分。历史上的纪晓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在鸦片战争的前夕,有一个人写下了一组《己亥杂诗》。他就是龚自珍。面对暮气沉重、令人窒息的中国社会,龚自珍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家,如鲁迅、郁达夫等,也都是龚自珍的热爱者,鲁迅不就把中国社会比做“铁屋”吗?

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打开,西方学术思想传人中国。中国产生了严复、梁启超这样的大文豪、大思想家。

严复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一时风靡全国,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流行语,就连胡适名字中的“适”字也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梁启超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让我们通过这些大文豪、大学者,把握那个时代的脉络吧。

后记

本系列图书将清朝重要历史人物尽收其中,展现了清朝三百年的历史风云,披沙沥金,洋洋大观,出版社的编辑和本系列作者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此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社领导和编辑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观点,我们已征求了部分作者的同意并支付了稿酬,但其中一些资料来自互联网和一些非正式出版物,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敬请作者见书后及时与此邮箱联系:724176693@qq.com,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并寄送样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