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修订版)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青泽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青泽专著的《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修订版)》描述了一个市场新手在国内股票、尤其是期货交易中的投机探索之路,内容包括1994年上证指数暴跌抄底经历,1994年年底上海国债期货的巨幅震荡,1995年的“327事件”、“319事件”、“518”暴涨、苏州红小豆之战,2003年上海橡胶期货的大起大落等。在书中,人们不但能看到国内股票、期货市场的历史镜头,而且作者对自我人性和人的心理的解剖、投资理念和境界的领悟,给人启迪。作者经历了国内期货市场大大小小“战役”,血淋淋的市场教训、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养终于使他敲开了期货投机之大门。著有《期货交易的策略和技巧》等。

内容推荐

青泽先生所著《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修订版)》,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自白书。他像一个外科大夫一样用手术刀解剖自我,将自己的心路坦陈于读者面前,他的真实经历了记入了“国债期货3.27之战”、“苦闷的求索”、“兵败苏州红小豆”、“激战海南咖啡”等等一些章节,他将自己对市场的体会和感悟写了出来,以期与读者进行心灵感应的交流;他由自身的艰苦实践为引,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期货交易必须具备的智慧。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修订版)》作者青泽曾经辉煌过,上过天堂,也曾经“纸上富贵一场梦”,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正如作者所讲,《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是“冥河的摆渡者”,使作者认识了自己,也让读者了解到了作为一个交易者只有战胜自我,才能踏上成功之路。作者所写的“你能摆脱地心引力吗?”、“非走不可的弯路”等章节,告诉未来的交易者们如何才能战胜恐惧与贪婪。

目录

推荐序1 战胜恐惧与贪婪

推荐序2 感性人的理性思考

前言

再版前言 期货交易是一条艰难的路

第01章 命运之门

第02章 一个与众不同的“赌徒”

第03章 误入“期”途

第04章 绝处逢生——国债期货327之战

第05章 苦闷的求索

第06章 纸卜富贵一场梦

第07章 单纯与复杂——交易有那么难吗?

第08章 兵败苏州红小豆

第09章 与天为敌——重仓交易的危害

第10章 激战海南咖啡

第11章 逆势操作的反思

第12章 冥河的摆渡者

第13章 与魔鬼进餐——智斗天津红小夏

第14章 杰西·里费默——我的精神导师

第15章 我的两条短线交易经验

第16章 离市场远一点

第17章 投机者的修养、境界和市场交易

第18章 你能摆脱地心引力吗?

第19章 里费默之死——生命本质的非理性之谜

结束语

附录1:期货交易札记

附录2:网上读者评论

第一版后记

试读章节

第05章 苦闷的求索

当我再次进入国债期货市场时,327品种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多空双方在交易所的斡旋下开始协议平仓。319品种成了国债期货最后的疯狂绝唱。

摆脱了前期重大亏损的困扰,我的心里感到格外轻松,开始重新活跃在国债期货市场上。这时我已经逐步认识到,期货交易中完全凭市场感觉、过于频繁的短线操作难以取得成功。我希望更进一步地理解市场,能够把握市场运动的脉络,找到投机取胜的规律。

我尽可能找来所有关于投资的书籍,认真研读。可惜,那时这方面的书刊少得可怜。有时好不容易看到一两本关于投资的书,层次也很低,大多数是关于市场技术分析以及价格预测方面的。有关投资理念、交易策略和投资者心理等深层次的交易问题,书中基本没有涉及。因此,很难解决作为一个实际操作者的我的许多疑问。现在市场上有大量国外翻译过来的投资名著,也有不少国内投资者的著述,这种情形当时简直不可想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反映出这些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重大进步,投资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投机者的眼光、知识已今非昔比。

记得当时最流行、最受人欢迎的书是台湾作者张龄松写的《股票操作学》。这本书是有关市场技术分析的,内容比较系统,写作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来学习、研究书中介绍的各种市场预测工具,包括K线、移动平均线、乖离率以及传统的图表形态知识等。应该说,这本书为我在市场价格预测、技术分析方面打了个基础,在后来的交易中对我有一定的帮助。  

1994、1995年,大多数股票、期货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知识少得可怜,对市场交易的认识也很幼稚。因为投资书籍极度匮乏,好不容易买到一本这方面的书籍,往往欣喜若狂,甚至会把它当作枕中秘宝而不肯示人。至于书中内容是否准确,有没有价值,一般人并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甚至很少考虑这个问题。我刚刚买到《股票操作学》时,完全是把它奉为圭臬、作为绝对真理接受的。

因为自己对投资交易的认识太肤浅,读书的目的完全是想从书中找到某种预测市场、战胜市场的秘诀、技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当时读完以后,非但没有对我的操作有帮助,反而使我在期货交易上走进了一条预测致胜的死胡同。书中第三章有关K线理论的那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用一根K线、两根K线、三根K线分别预测市场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走势的理论,还从台湾、香港的证券市场中抽取了大量的案例作为证明,看似科学,好像市场的未来确实可以提前预测,一切都在把握之中,实际上有些误人子弟。

作为一个投机市场的新手,作者所介绍的K线的这种神秘预测功能对我的诱惑简直太大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貌似科学的思维模式让我对预测市场短期价格走势走火入魔,欲罢不能。

你知道,一个投机市场新手最渴望知道的事情是什么?

是股票、期货价格的长期走向?

不!

是下个阶段或者下周股票、期货价格的中期走向?

不!

一个投机新手最想知道的是短期之内市场价格会怎么样,是上涨还是下跌,稍微长远一点的事情他完全不会去思考,也不感兴趣。这是包括当时的我在内的大多数市场新手们最常有的心理状态。

所以,任何预测市场短期价格变化的工具、秘诀、技巧总是受到人们最热烈的欢迎。在他们眼里,这是最真实的,能够马上得到检验,迅速看见效果。而趋势、长线这些代表市场中长期运动方向的交易理念,往往因为无法让投机者有立竿见影的赚钱效果而显得虚无缥缈。

确实,谁不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获利呢?大多数股票、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本来就是抱着这样一个轻松发大财的目的、愿望来做交易的。

所以,当我一看到《股票操作学》时,立刻被其中第三章的K线理论牢牢吸引住了。用一、二、三根K线就能预测市场短期走势,这不正是我梦寐以求、最渴望了解的事情吗?国债期货市场每天的价格波动反复无常,如果我能够学到书中的预测技术,可以提前准确地知道未来一段世界的价格变化,那我将赚多少钱?

我刻苦地钻研书中的有关章节,把《股票操作学》中列举的10多种标准K线图形及其后市预测结果牢记于心。每天收盘以后,我就把当日国债期货的实际走势图和书中标准的K线图形相对照,开始预测第二天的市场走势。做这种事情就像猜谜,虽然我内心里也不敢肯定这种预测结果是不是准确,但还是满怀希望地沉溺其中,乐此不疲。

结果当然是有时候准确,有时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像闭着眼睛往地上扔一枚硬币,头像朝上和朝下的概率都是50%。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有偏差、有选择性的。我当时肯定是夸大了这种预测方法中成功的次数,而有意无意地缩小了预测错误的次数。我想当然地认为,《股票操作学》在港台已经再版了几十次,被无数投资者广泛接受的情形说明,它的科学性、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它提出的市场预测方法,肯定是准确而行之有效的。

所以,每当根据这种预测理论做了一笔赢利的交易,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也许只是我的运气好,碰巧蒙对了,而是把它完全归功于《股票操作学》教给我的高明技术;而当预测出现失误,市场实际走势和书本的结论背道而驰时,我总是责怪自己学习不够用功,学道不精,没有真正领会作者的深刻思想,而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种预测方法、这种思维模式本身有什么问题。就这样,这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预测工具我一直使用了好……

P80-82

序言

战胜恐惧与贪婪

当今社会,经济国际化、金融普遍化,商品和金融产品的价格经受着日益增多的因素的影响,变动越来越复杂和频繁。这些价格的变动都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无论个人生活还是企业经营,都要面对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动来进行避险和理财。而具有决定价格、规避风险和投资理财诸多作用的期货市场,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作为经济现代化的产物,今天的期货交易处于商业领域的最前沿。进行这种既普遍化又前卫的交易,需要交易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方法和技巧,同时还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与智慧。从一定意义上讲,在期货交易领域,交易者的智慧和心理素质决定了交易的成功与失败。在这里,我特别需要讲的是,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必须要有大智慧,同时还要战胜恐惧与贪婪。

期货交易的重点,是对商品和金融产品走势的判断,能够正确地做出这种判断,却并没有什么金科玉律可以遵循。交易者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去总结历史的经验,根据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等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教科书和前人的实战总结只起哲学条文的作用,交易者需要在实践中审时度势,依靠自己的智慧来对众说纷纭的市场走向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智慧是交易者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经验与教训的结晶,是对市场的一种大彻大悟。

交易者要想成功,最为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即战胜人性最基本的两大缺陷:恐惧与贪婪。投资其实是一个心灵升华的过程,是一场以己为敌的内外互搏,是人类不断超越自我、克服人性缺点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心理因素往往对投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知识和经验的合力。任何价格行情的变动都是波浪式发展的,不少交易者对行情的判断并没有多大差错,但由于入市的时机选择不对,在恐惧情绪中,往往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斩仓;还有许多交易者,看对了行情,选对了时机,却由于贪婪心切,不断加码,重仓出击,往往在市场正常的回调当中一败涂地。想想那些失败者的交易模式吧:他们难道不是满怀着求富欲望,在盈利头寸上流连忘返,以至于超过了合理的期望值?他们难道不是在价格下跌时还满怀希望地保留亏损头寸,痴等价格回升,而不愿止损?他们难道不是在机会来临时,一次重仓甚至满仓介入?他们难道不是试图抓住每一次价格波动,而整天奔波操劳于频繁买卖之中?

青泽先生所著《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自白书。他像一个外科大夫一样用手术刀解剖自我,将自己的心路坦陈于读者面前,他的真实经历了记入了“国债期货3.27之战”、“苦闷的求索”、“兵败苏州红小豆”、“激战海南咖啡”等等一些章节,他将自己对市场的体会和感悟写了出来,以期与读者进行心灵感应的交流;他由自身的艰苦实践为引,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期货交易必须具备的智慧。

作者曾经辉煌过,上过天堂,也曾经“纸上富贵一场梦”,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正如作者所讲,《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是“冥河的摆渡者”,使作者认识了自己,也让读者了解到了作为一个交易者只有战胜自我,才能踏上成功之路。作者所写的“你能摆脱地心引力吗?”、“非走不可的弯路”等章节,告诉未来的交易者们如何才能战胜恐惧与贪婪。

后记

书写成目前这个样子,完全是我自己料想不到的。一个多月以前,我第一次见到本书的责任编辑丁锋先生时,送去的其实是另外一本书——《期货交易的策略和技巧》的书稿。那本书的前面一部分内容,简单介绍了我在股票、期货交易中的一些个人经历。没有想到,丁锋先生在读完关于我个人交易经历的那一块内容以后,非常感兴趣。希望我能把它进一步扩展,成为一本单独的书,系统介绍、回忆我的投机生涯中让人感兴趣的交易故事。

我听了以后颇为忐忑不安,有两方面的担忧。

一是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好这种带有一定文学感染力的投资书籍。年轻时我也是一个文学青年,记得1 985年我高考的语文成绩是我们全县第一名。但这种文学激情、冲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然退化。后来,我学的又是哲学,更是理性积淀多于感性张扬。让我写点逻辑性、说理性强的文章,我还勉勉强强。所以,我非常担心自己写的内容,有没有可读性,是否能符合读者的口味。

二是写个人传记、经历的书往往会牵涉很多敏感的话题。我不是名人,但一个人的投资成败肯定会和很多人有关系。我在书中对这些人、事的描写到什么程度合适呢?我当时心中无数。更让我感到为难的是,身为一个有十多年操盘经历的作手,我知道自己在交易中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犯过许多愚蠢的错误,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有没有足够的勇气、信心对自己的内心深处进行透彻的解剖?自己拿着刀为自己开刀,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批评一下自己,不触及人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显得非常虚伪,对读者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不想写这样的书。那么,我能无情地去揭开自己的伤疤,不怕寒碜地让大家看一下吗?这是我当时最为担心的问题。

现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煎熬,书已成型,即将面对读者的审视,我又陷入了某种忐忑不安的心绪。不过,这会儿我倒有点想开了,管它呢j知我笑我,一任其便。

在书的最后,我想真诚地感谢几位朋友。

没有《鱼来了》的作者周密小姐的提示、启发,我在写作《期货交易的策略和技巧》一书时,根本不会涉及我个人经历方面的内容,当然更不会有目前这本书。在我年初写作开始时,周密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没有她的肯定有加,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我也许根本就没有写下去的动力。所以,我非常感谢她的无私帮助。

第二位我想感谢的是丁锋先生。和丁锋认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刚开始接触完全是作者和编辑这种纯业务的关系。然而,第一次见面,我们就一见如故,并很快培养出了良好的私人友情。丁锋目光犀利,见解深刻。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从最初的立意,到每一章节的内容安排、题目设计,丁锋先生都给了我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有些部分的内容,我在写作时思路曾经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丁锋先生毕竟是编辑方面的专家,经他一提醒、点拨,我才理清了自己的头绪。没有丁锋先生强烈的责任心和高效的工作,没有他的深刻见解和编辑指导,没有他的鞭策鼓励,这本书就不可能与读者见面。

1998年以后的几年,随着国内期货市场的日渐萧条、冷落、边缘化,我的人生和事业也进入低潮,甚至陷入了某种困境。在那段艰难的岁月,我爱人仍以她的乐观、宽容、善良支持着我那看不见光明前景的事业,使我这颗在市场中受到严重创伤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也坚定了我继续学习、思考和交易的信念。对她付出的一切,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我的儿子心远、女儿心骐,他们天真无邪、稚嫩顽皮、活泼可爱的笑脸,给了我交易和写作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的同学林春腾、杨春志,还有两个妹妹——我的妹妹和我爱人的妹妹,都曾经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大恩不言谢,我只能铭记在心!

最后我想感谢的是我的两位师兄,北京教育学院方中雄院长和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民进中央委员魏敦友博士后;我的同学,中国工商银行殷红处长。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对我的生活和事业给予了巨大的支持。纯洁的同学友谊,永远是尘世间珍贵的情感奇葩!

作者

2005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