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战术决定胜负
技术决定战术,战术决定胜负。在这次海战中,英国之所以能战胜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采取了符合其舰队技术性能的合理战术。
一、双方的实力对比
西班牙“无敌舰队”共有各种类型的船只130艘,其总吨位达56680吨,1100门大炮。英国舰队共有197艘各种类型的船只,总吨位在3万吨以上,2000门火炮。
从数量和吨位上看,英国舰队船只数量多于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无敌舰队”总吨位明显高于英国舰队,双方实力相差不多。但只要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双方舰队存在实质上的差异。
双方最大的差异在于西班牙的战船比较笨重,而英国的船只较为轻便,机动性强。西班牙每艘船平均吨位为451吨,最大为1294吨。英国平均为164吨,最大为1100吨,相当数量的船只在100吨以下。西班牙战舰仍有高大的船楼,大炮多数安装在船楼内。相反,英国战船已拆除了甲板上的建筑物,船体轻便,多数大炮安装在两舷侧。
其次是火炮的差异。“无敌舰队”安装的火炮多数为重型加农炮,发射重磅实心铁弹,最重50磅,平均重量为17磅,最大射程为2000码。而英国舰队安装火炮多为长炮,炮弹较轻,最大者为17磅,平均重量为7磅,但射程可达2500码。在重炮方面,西班牙比英国的多了3倍,而在轻型火炮方面英国则比西班牙正好也多了3倍。西班牙人在火力方面占优势,适于近距离作战,英国人在射程方面占优势,适于远距离作战。
再次是作战人员的差异。“无敌舰队”拥有各种类型的船只130艘,所载人员29453人,其中陆军为18973人,除了少数划桨的奴隶外,大部分是陆战士兵。英国舰队共有197艘各种类型的船只,所载人员15925人,几乎全是船员和水手,没有步兵。西班牙人是惯于在良好天气中航行的海员,而英国人却惯于与恶劣天气搏斗。西班牙的船只在外形上与其说像一艘船,还不如说像一座堡垒,上面挤满了陆军的士兵,而真正的海员却不多,其地位也只比划桨的奴隶略胜一筹而已。在英国人的战船上,水手不仅驾船而且也会打仗。
二、战术思想对比
双方在舰船和作战人员素质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不同的战术思想。英国的战舰性能虽不如西班牙,但船体小、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火炮数量多、射程远。这种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所以英国人采用射程较大的长炮,其战术目的在于远距离击沉敌船,或迫使其投降。
英国大型战舰、大帆船长炮已开始安装在舷侧。使用这种战舰,在接近敌人进行攻击时,必须改变原来航向使前进路线与原航向成直角,即在接近敌人进行攻击时必须采取纵队阵容,不能以横队迎敌。同时,由于英船体轻便灵活,易于实施机动,可以抢占有利的上风位置,选择作战区域和时机。
西班牙人的战术思想是先使敌船丧失战斗能力,然后再攀登跳船,进行肉搏战,因而侧重于中程和短程战斗。所以其火炮多是短程重炮,船上满载陆军士兵。实际上还是没有脱离“海上陆战”的旧模式,想依靠步兵取得海战的胜利。遗憾的是,整个英西海战过程中,西班牙人没有任何机会攀登英国船只,更没有出现肉搏战,这也是西班牙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第四节 英国人海上霸权的崛起
1588年英国舰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交战在海战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历史上第一次风帆战舰之间的较量。结束了过去那种肉搏战,使“海上陆战”的形式逐渐成为过去。海战走向了依靠火炮和战舰机动性的时代,它标着风帆火炮时代的到来。
在海战中英国人吸取了海盗战术的经验,创造了以火炮和快速帆船为主的侧舷炮战,击溃了战术呆板陈旧的“无敌舰队”,侧舷炮战取代了舰体冲撞和步兵跳舷格斗,并成为之后几个世纪中的主要海战样式。
英西海战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当时英国人自己的想象。此次胜利不仅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士气,而且它标志着17世纪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权开始向英国转移。无敌舰队惨败后50年问,西班牙仍旧保持着大国地位,但显然其根基已经动摇,到18世纪已明显地降为欧洲二等国家。
从1588年以后英国开始更加重视海军的发展。更加重视海洋,更加积极地进行海外扩张。英国日益明确地走上建立海上霸权,建立新兴殖民帝国的道路。同时,英国人逐渐也发展了一套依靠海权获得殖民地,依靠陆上基地保持海军战斗力获得海权的战略体系,对后来的世界海军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P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