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脱逃之谜》包括《自行车与郁金香》《魔术师的诡计》《失踪的看门狗》《密室脱逃之谜》等侦探故事21篇,每篇2500字。故事以解谜、科普、逻辑、非主流知识为主要元素,杂糅了幽默、励志、温情的内容,能增加小读者课外知识,培养逆向思维和怀疑精神。
作者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原创少年侦探小说领军人物谢鑫创作谢鑫,作者创作少年侦探小说60多本,包括《洛克王国》《课外侦探组》等。作品在《儿童故事报》连载了8年,而且还在继续连载,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
所有案件没有一件涉及谋杀凶案,健康安全,非常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
《密室脱逃之谜》为“冬巴拉侦探社”系列之一,由谢鑫编著。
《密室脱逃之谜》包括21个探案故事。故事背景是现代都市,中年屌丝大叔“冬巴拉”开办了一家事务调查所,名叫“冬巴拉侦探社”,冬巴拉虽然是个有点懒散、不修边幅的怪大叔,但机智聪明,知识渊博,擅长推理,他招聘的助手“美丽梅小姐”年轻、开朗、乐观,虽然有点爱臭美和锱铢必较,但非常有爱心,好善乐施,曾收留了侦探社的第三个“成员”——金毛犬“超白”。他们用科学精神和超强推理能力,为上门委托的客户和警方解决了许多未解之谜,他们开着二手汽车,吃着便宜的快餐,凡事自己动手,节省开支,却慷慨解囊,救助了不少孩子和小动物,因此口碑极佳,整条街的街坊邻里都喜欢他们,连派出所民警也经常找他们帮忙。虽然赚不到多少钱(经常为开不出工资而发愁),但他们乐在其中,展现了积极乐观的精神。
第1篇 真的和假的
华灯初上,冬巴拉对助手美丽梅小姐说:“看见对面那个冷饮店了吗?我注意这个冷饮店好久了。因为老板娘的丈夫是盲人,所以,店里有一些方便盲人的设施,附近的盲人也经常到这个店里坐坐。但最近警方发现,一些毒贩子为了不引人注意,也假扮盲人在这个店里进行毒品交易。”
美丽梅小姐明白了:“你要假扮盲人到这个店里去一探虚实?”
“不,是你假扮盲人。”冬巴拉递上墨镜和拐杖,“这样我们才能顺利混进去。来,我扶你过马路。”
进了冷饮店,冬巴拉扶着美丽梅小姐在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坐下,然后他走向吧台准备点饮料。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店里所有的顾客都打量了一遍。除了美丽梅小姐外,店里一共有四个戴墨镜的盲人。一个坐在靠近门的位置(盲人A),一个坐在靠近吧台的位置(盲人B),另外两个背对背坐在中间的座位上(盲人C、D)。
冬巴拉点了两杯咖啡,老板娘说一会儿会送到他的座位上。他付了钱转身回去,不料坐在吧台附近的盲人B正好站起身,两人撞了个满怀。盲人B“哎呀”一声,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墨镜和手杖都掉在一边。盲人B的两手不停地在周围摸索着。冬巴拉赶紧捡起地上的墨镜和手杖塞到他手里,然后把他扶起来,嘴里一个劲儿地道歉。盲人B重新戴上墨镜之前,冬巴拉看到了他空洞的双眼。盲人B很宽容地说:“不怪你不怪你,是我不好……”
冬巴拉还是很不安:“您去哪里,我扶您过去。”
盲人B说:“我自己可以过去,这个店我熟悉,我是这里的老顾客了。”说着走向了卫生间。
冬巴拉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追上去问:“冒昧地问一下,您的眼睛是怎么失明的?”
盲人B站住脚步,许久才叹息一声:“一场事故……一转眼都好多年了……”
回到座位上,美丽梅小姐立刻把身子探过来。冬巴拉低声对她说:“坐直了!你看看这店里的盲人,哪有像你这样的。”
美丽梅小姐说:“你注意坐在门口那个盲人A了吗?就是背对着咱们坐着的那个。你看他座位底下好像有个什么东西……”
冬巴拉站起身走到盲人A身后,发现地上是个钱包。冬巴拉把钱包捡起来,轻轻拍拍盲人A的肩。盲人A回过头。冬巴拉问:“请问这是你的吗?”说完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多么荒唐——人家看不见,于是改口说:“地上有个钱包,是你的吗?”
盲人A开始在自己的衣兜里摸索。什么也没找到。此时冬巴拉打开了钱包,里面有两百元钱,还有个残疾证。冬巴拉立刻把钱包塞到他手里。“一定是你的。”
盲人A接过钱包摸索一阵,戴着墨镜的眼睛却一直茫然地盯着前方。然后他点点头。“是我的,实在是太感谢你了……”
“不客气。”冬巴拉突然问,“请问您失明多久了?”
盲人A叹息:“生下来就这样了……”
再次回到座位上,咖啡已经送来了。冬巴拉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观察坐在中间的那两个盲人。盲人C穿着很讲究,笔挺的藏蓝色西服,打着领带,穿着白衬衫。那身衣服显然是天天都要熨的。皮鞋也擦得锃亮。一件深色的风衣搭在旁边的椅子上,颜色和他的西服很搭配,看上去也不是便宜货。做工考究的手杖就靠在桌子边上。他在座位上坐得笔直,面前放的那杯饮料几乎没动过,仿佛他不是来消遣的,而是正在参加什么郑重的仪式。 相比之下,和他背对背坐着的盲人D的穿着就有些寒酸了。一身式样过时的仿冒NIKE运动服,后背上的NlKE标志都有些掉颜色了,脚上的一双旅游鞋也好久没有仔细打理过了。他一直低着头,双手抱着一大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慢慢喝着,偶尔还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他戴的那副墨镜上,已经起了一层淡淡的水雾,但他却浑然不觉。不一会儿他站起身,拄着拐杖来到吧台前,大概是又要了什么饮料。然后他掏出钱包,迅速从里面抽出一张一百元的钞票递给老板娘。老板娘找了他一把零钱,他仔细地一张一张摸索一遍,然后放进了钱包。
美丽梅小姐悄悄问冬巴拉:“头儿,看了这么半天,你有没有看出点儿什么。这几个盲人里有冒充的吗?”
P1-5
出版了60多本书,这是我第一次给自己的书写序言,原因很简单,没有谁比我更熟悉故事里的这些人物,要真实客观地介绍他们,非我莫属。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冬巴拉侦探社”系列故事是《少年儿童故事报》连载达七年的一个作品,至今仍在继续。每个月,它都会在“月末探案馆”栏目里准时与小读者见面。七年不是短暂的时间,如果某个刚读小学的读者从冬巴拉的第一篇探案故事开始追随他,那么现在这位小读者已经是中学生了。七年不间断地连载一部作品,在我的创作生涯里也是绝无仅有的。为此,我要亲自出马热情推荐我的这些故事里的朋友。
写冬巴拉的故事纯属偶然。2006年的时候,我已经给《少年儿童故事报》写了多年的稿件,因为我创作的类型在2005年左右进行了调整,原本创作童话、科幻等幻想作品,后来改为创作少年侦探小说,报社编辑便约我给孩子们写一些侦探故事。当时正好“月末探案馆”的前一任作者离开,这个栏目需要新作者填补,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手了这个栏目,没想到从此成为“专栏作家”,将这个栏目一直写到今天。“月末探案馆”对稿件的要求并不苛刻,我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不管故事如何曲折离奇,都要限制在2000多字的范围内,并且每篇故事要出现两个谜团,文后附有解答。很显然,这个栏目的稿子类似微型小说(2000字以内的小说被称为微型小说),要在尺幅之间完成“起承转合”的故事,创作难度可想而知。
我是以微型小说创作出道的,深谙微型故事创作的技巧,那就是在确保故事精彩的前提下,人物和场景都要尽可能的少。所以在设定人物时,我想到了已故的著名科幻作家绿杨老师的代表作《鲁文基系列》。这里顺便谈一谈绿杨老师和这部作品,绿杨老师本名李钜康,生于上海,定居于安徽,与我算半个老乡。20世纪90年代绿杨老师的科幻小说经常刊登于《科幻世界》,风靡大江南北,那时候我还是中学生,是他的粉丝。参加工作以后,我开始学习创作科幻小说,幸运地得到了绿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我们也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在绿杨老师的著作中,我最喜欢《鲁文基系列》,这个系列作品以古怪、善良、睿智的老科学家鲁文基教授和年轻女助手梅丽为主要角色,辅以其他人物,每篇故事都有新场景出现,引领读者在科幻的世界里畅游。正如绿杨老师自己谈到这两个人物时说的,安排这么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作为主角,实则用心良苦,那就是告诉读者,虽然他们(老人、女人)是弱者,但拥有知识和勇气就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定性条件(大意如此)。“解决问题不是靠拳头,而是靠头脑。”科幻小说的魅力在这个系列作品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少年时代阅读科幻小说,让我对自然科学发生浓厚兴趣,志愿为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精神传播而努力。写作侦探小说也是类似的初衷,侦探小说里同样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破除一切假象和谎言。所以,受《鲁文基系列》启发,我找到了方向,同时也为了向绿杨老师致敬,我设计出“冬巴拉侦探社”几位主要人物。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
故事背景是现代都市,中年微胖界大叔“冬巴拉”(真名哦,中国人有姓“冬”的,不信同学们可以查一查)开办了一家调查事务所,名叫“冬巴拉侦探社”。(顺便说明一下,中国法律不允许开办私人侦探社,中国也没有“私家侦探”这个职业,本故事借用外国的这一职业称谓,比如福尔摩斯、波洛都属于私家侦探。)冬巴拉虽然是个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怪蜀黍,但机智聪明,知识渊博,擅长推理,由于没啥启动资金,所以只雇得起一位助手——美丽梅小姐。聪明美丽、疾恶如仇、心地善良的美丽梅小姐与“老大”冬巴拉一样有很多缺点,比如爱臭关和锱铢必较,但非常有爱心,乐善好施,曾收留了侦探社的第三个“成员”——金毛犬“超白”。他们用科学精神和超强推理能力,为上门委托的客户和警方解决了许多棘手谜案。他们开着二手汽车,吃着便宜的快餐,凡事自己动手,节省开支,却慷慨解囊,救助了不少孩子和小动物,因此口碑极佳,整条街的街坊邻里都喜欢他们,连派出所民警也经常找他们帮忙。虽然赚不到多少钱(经常为开不出工资而发愁),但他们乐在其中。故事以解谜、科普、非主流知识为主要元素,杂糅了幽默、励志、温情的内容,所选案件均不涉及谋杀凶案,健康安全,非常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
可能有人会问,给孩子阅读的故事为什么要选成年人作为主角呢?我在这里也说明一下,我希望这个系列作品可以打造另类的儿童文学形象——主角是成年人,却演绎着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类似的例子还有著名的《丁丁历险记》,那里没有一个主要角色是少年儿童,但却畅销全球,老少成宜。我要打破人们传统思维中儿童文学的主人公必须是儿童的固定模式,塑造孩手们喜欢的成年人文学形象。这也是我创作这个系列的初衷之一。
2010年10月17日,绿杨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生前他曾邀请我合著一本长篇科幻小说,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计划没有实现。睹物思人,当看到这些因他的作品而诞生的人物名字时,我无限怀念往昔岁月。所以,我想用这些故事向绿杨老师致敬!
现在,承蒙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董素山先生、翁永良先生厚爱,促成这个系列作品结集成册,满足了那些没有及时订阅报纸而错过了连载的小读者,让喜爱冬巴拉和美丽梅小姐的粉丝们可以一册在手,阅读无忧。而我,也可以欣慰地笑着对冬巴拉、美丽梅小姐还有超白说:“以前你们都是租房住(报纸连载),谢天谢地,现在你们终于有了房子(出版图书),有了自己的家了。”
“冬巴拉侦探社”的故事还在继续,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可以看到第四本、第五本、第六本……
冬巴拉和他的朋友们会继续努力的!
再次谢谢你们长久以来的支持!
祝你们开卷有益。
谢鑫
2013年11月5日于安徽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