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灵魂居住的地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刘墉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是刘墉先生在祖国大陆出版的第一套有声图书。俊秀简约而不乏脉脉温情的文字使大家深受感触,原来这些距我们这么近的器官。

内容推荐

刘墉先生的《在灵魂居住的地方》里述说着这些常被我们的心灵忽略的器官,其中有多少美的沉思和遐想啊!

《在灵魂居住的地方》也是刘墉全家人最喜欢的作品,此次为了在祖国大陆出版,还特别由其子刘轩作曲,其女刘倚帆和刘轩演奏小提琴和钢琴,作为全书的衬底音乐,真可以说是刘墉率全家人联合制作的铭心精品。

目录

这地方还真不坏

荒草中被镌刻的岁月

一缕缕长发坠路了,那么轻柔无助地飘到地下,是告别一种岁月,还是镌刻一种心情?

眼波才动被人猜

灵魂绝对是脆弱的,幸亏有两扇小窗,也幸亏屋子里不点灯,所以能够偷偷往外窥。

灵魂最后通过的地方

在妈妈肚子里,最先长了贩就是鼻子,胎儿要先有鼻子,“灵魂”才会从哪鼻子钻进去,成为生命。

心灵深处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两双耳朵,一双向着外面的世界,一双向着里面的世界,平常只因外面太吵,使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听不到自己里面的声音……

一口人生

……

天地有情人有心

骚胡子引起的骚动

在鞭痕与抚爱之间

挂花环与铁链的地方

装满爱的两个袋子

对树枝好奇的果子

抛下皮囊的那一天

另一段轮回的开始

记载辛酸岁月的两座碑

那位拉住我们的手

喜欢那种心跳的感觉

后记

无怨无悔的坚持

刘墉年表

附:刘墉简介

试读章节

心灵深处的声音

有一年颁金马奖,萧芳芳上台,原来挂着的披肩,不小心掉了,萧芳芳一边匆匆把披肩搭回去,一边自嘲地笑着说:“女人四十,就什么都耷拉了!”

真佩服萧芳芳的机智,她这句话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尴尬,嵌入了得奖的片名,而且道出了“生命的慨叹”。

另一件令我惊讶的是,从现场观众的笑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全听懂了她所说的“耷拉”那两个字。“耷拉”是北京土话,如今能被普罗大众所了解,不得不令人佩服台湾推行国语的成功。

当然听得懂“耷拉”,并不表示人人会写。我相信“耷”这个字,对大多数人还是陌生的。

“耷”真是写得妙,一看就知道是形容大耳朵。只是令人不解,既然“大”和“耳”可以合为“耷”,为什么大嘴、大眼却没有合成上面写个“大”字,下面写个“口”字,或者上面写个“大”字,下面写个“目”字这些字呢?

或许在中国人的心里,“大嘴”、“大眼”远不如“大耳朵”来得有福气吧!孩子生下来,嘴巴大,如果是男孩,顶多说他是嘴大吃八方;眼睛大,顶多说这娃娃长得漂亮;但是如果耳朵特别大,可就要被每个人赞美“真是天生的福相”了。明末清初的名画家“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想必就因为天生的耳朵大。

认为耳朵大是有福,就跟认为“人中”距离大的人会长寿一样,是古人“倒果为因”。

人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如同萧芳芳说的,年岁一大,什么都耷拉。无论眼皮、脸颊、人中、耳垂,都……

P29-P30

序言

这地方还真不坏

许多读者说我擅长从周遭平凡的小事物,悟出人生的大道理。

听他们赞美,我窃喜了好一阵子。

但是有一天,我坐在太太的化妆台前,看见三面镜子中映出的自己,居然吓一跳。奇怪!那左右两面斜镜子里的人,怎么不像我?

我突然发觉。自以为每天看花看草、看人生现象的我,竟然还不曾好好地看过自己。而真正在我周遭,每天跟我形影不离、生死与共,既给我欢愉,又造成我痛苦的,不正是既非家人,也非宠物花草,却是我的身体吗?它像是一栋房子,一个让我灵魂居住的地方。

佛家早有这样的说法。所谓“成、住、坏、空”,就是形容一个人的身体,由建成,住进去;住久了,房子开始坏。起初还能修修补补,勉强守着,最后实在朽坏得不堪住,只好搬出来,住到下一世的房子里。

世上的每个小动物,无论它是虫、是鸟、是猫、是狗,都是一栋栋小房子,里面各住着一个灵魂。那灵魂一方面操纵着小房子,跑东跑西;一方面接受上天“冥冥巾的消息”,而懂得秋收冬藏,南迁北归。

自我有了这个顿悟,便想写一本有关“身体”的书。这身体不是讲我的身体,而是每个人的身体。从另一角度,想写每个人灵魂居住的地方。

为此,我曾有一阵子,天天抱着医学书籍,想把每个器官搞清楚,但是就存我要动笔的时候,义陷入犹豫——

 我到底是写一本医学常识的书,告诉读者这些早该知道的有关身体的常识?还是应该发挥想像,为大家做些新的诠释?

经过两年多的考虑,我选择了后者。

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是艰苦的。我放弁了大部分医学的专有名词和理论,尽量从“心性”、“灵性”或情的角度,反省这些我们每天用来看、用来听、用来吃、用来走,乃至用来繁殖,延续生命的身体。

可喜的是,在这沉思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灵魂居住的地方”,义有了新的领会。好像初次享受肉体炊愉的年轻人.我要再一次说“有身体真好”!也好比孩子都离开家的老人,我要感慨“这房子,真大”!我更希望把这心情与大家分享,希望每个朋友都能找那么一天,不往外看,而向里看.看看。这个伴随我们一生的房子。

我们的灵魂都住在这么一个房子里。

它看来很小,其实很大,很神秘。

它从出生,就常出毛病,确实给我们很大的痛苦。但是,想想,我们灵魂居住的这一生,所拥有、所感受、所创造的一切……  这地方,还真是不坏!

后记

无怨无悔的坚持

自从两年半前,出版《我不是教你诈l》,就常接到读者的来信,催促我出续集。一年前出版第二集之后,又有许多来函,催促我推出第三集。

虽然《我不是教你诈3》的资料早准备好,也相信写出来一定能畅销。我却把它搁下来,先写了两本“怪书”。一本是以十八万字描写一只螳螂的《杀手正传》,一本是这专写人身器官的《在灵魂居住的地方》。

我知道这两本书极可能吃力不讨好。但我仍然决定先把“它们”完成,因为自从我一九七二年出版第一本书时,就已经给自己定下个写作的原则——

“不要因为读者喜欢看,而写给他们看;要写给他们看,并使他们爱看。”

我认为一个作家,应该超越时代,以最敏锐的触觉去感受时代的脉动,成为社会的代言人;一个作家更应该超越自己,打破原来写作的格局,虽九死其犹无悔。

这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和上一本《杀手正传》,就是我无悔的产物,我知道它们可能“特殊”了些,但为了超越,我必须做出新的试探。

许多文艺圈的朋友说“文学死亡了”。我从来不同意这句话,即使面对现在极度商品化的出版走向,我仍然认为文学只是换个方式存在。文学与音乐、绘画、舞蹈一样,是人类共同的需求,无法勉强,也不会灭亡。

我也不认为用艰涩词语写出的深奥难懂的东西才是文学。因为所有的作品都该植根在生活的土壤里,文学应该走人群众,引发人们的共鸣,才能有血、有肉、有灵魂,也才能被历史肯定。

《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出版时,距离我写作《萤窗小语》第一集,正好是二十五个年头。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我写了五十本书。对这些作品,我都钟爱,但从不得意。如果说稍稍还有些自许的,应该是——无论畅销与否,我总在写。不多,也不少。我所经营的“水云斋”也总在做些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甚至误了“正业”,也无悔。

我们将继续办青少年免费咨商、继续赠送附点字的有声书给盲人,继续印制画卡提供公益团体义卖、继续支持对未婚妈妈的照顾,以挽救无辜的小生命;继续支持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以及大陆的希望工程……

当然,我们也会一如往昔地出版深情散文、励志处世文集、画册,以及像这本书的“实验之作”。

这些坚持,都因为有您的支持,也盼您继续“支持”我们的“坚持”。

在这写作出版二十五周年,让我率领全体水云斋的同仁,向您敬致最深的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