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研究/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优秀博士论文专著系列》编著者马铃。
本书由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马铃老师撰写,主要介绍了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差异,分析了影响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农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影响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收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今后如何提高贫困农户农业收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
《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研究/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优秀博士论文专著系列》编著者马铃。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贫困入口的减少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贫困入口从经济增长中获益的能力越来越低,农村贫困入口的脱贫越来越难。尽管非农就业扩大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农村贫困入口由于技能差、见识少,外出打工机会少,因此依靠非农就业来提高农村贫困入口的收入水平受到局限。更重要的是,贫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农业生产而且他们与非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如果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能够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即使非农业收入一点也不增加,按照最新贫困标准,我国的农村贫困入口也所剩无几。本书重点研究了贫困与非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差距的原因,以期对未来的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研究/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优秀博士论文专著系列》选用2003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主要运用非线性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分六阶段对贫困与非贫困农户农业收入中比重较高的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等四种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差异、总收入差异和纯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并对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收入差异、总收入差异和纯收入差异进行分解,最后对畜牧业产品的总收入差异和纯收入差异进行分解。
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与非贫困农户农业纯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贫困农户农业生产中的中间物质产出效率低下以及劳动投入不足,对差距的贡献分别为72.49%和30.77%;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产出效率差异减少了贫困与非贫困农户的纯收入差异,分别缩小差异的15.76%和30.26%。贫困和非贫困农户来自粮食作物的纯收入差距、来自经济作物的纯收入差距,以及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差异的原因有显著的区别。本研究还进一步分解了不同地区和年份的农业收入差距,分解结果表明,差距的原因在不同年份问差异不大,结果比较稳健;农业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不同地区有较为明显的不同。
本研究提出了缩小贫困与非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增加贫困农户劳动力投入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教育和培训应当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重点关注如何提高中间投入品的使用效率;未来的扶贫政策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农作物品种的差异,针对不同品种纯收入差异以及单产收入差异来源采用不同的扶持政策或技术培训方案;针对各地区不同的纯收入差异来源调整扶贫政策,使其更有针对性,将有助于政策效果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