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典历史(汉英对照美国著名私校历史精选)》编著者王大伟、李启娣。
历史课程属于必修课,一般在11~12年级修完。美国教育者主张.通过历史课程,培养学生“在多元化社会及相互依赖的世界里.成为有知识、有辨别力的公民,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效参与民主政治与社会”。
在历史教学方面.美国教育工作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与解释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本书广泛参考美国各州的中学历史教材.积极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中英对照的形式.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分六个阶段.介绍了美国重要的历史阶段和重大事件.并在每章后面附有“相关史料”、”背景知识”、”关键词”、“问题与思考”、”参观历史古迹建议和研究论文写作”等内容。
《美国经典历史(汉英对照美国著名私校历史精选)》编著者王大伟、李启娣。
《美国经典历史(汉英对照美国著名私校历史精选)》广泛参考美国各州的中学教材,积极借鉴其历史教学的先进教育理念,以中英文对照形式,按历史时间顺序,分6个历史阶段介绍了美国重大的历史特点和事件,并在每章后附有相关史料、知识背景、问题与思考,介绍论文写作的方法,以便让读者在学习中树立历史时间顺序和思维能力,培养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与解释能力、历史研究和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从而开阔眼界、获得知识、引民思考。
斯坦诺河起义
1739年9月9日,星期天的清晨,20名黑奴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斯坦诺河河边秘密聚会,商量他们的逃奔自由计划。几分钟后,他们冲进位于斯坦诺桥上赫起逊的商铺,杀了两名店员,偷走了一些枪支和弹药。
在向南行进的过程中,奴隶队伍中的人数不断壮大。在美国独立革命之前殖民地最大规模的暴动--斯坦诺起义已经开始酝酿着。
在殖民地时期以及后来美国南部的250份起义的文献记载中,斯坦诺起义只是其中的一次。其他的起义像1822年引发9000名奴隶参与的暴动就是人们所说的维赛起义;1831年的奈特·特纳起义,杀死了将近60个白人,特纳最后被处决了。
1739年,奴隶的主人们在斯坦诺河畔赶上起义军时,他们与60至100个奴隶展开了激战。20多个卡罗来纳白人,以及两倍以上的卡罗来纳黑人被杀。因此,南卡罗来纳州的法律制定者制定了极为苛刻的奴隶法规。新法规严格限制奴隶的权利,他们不再准许奴隶种植自己的食物、聚会、自己赚钱及读书识字。部分限制至今仍存在,只是一直没有被严格执行。
Stono’S Rebellion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Sunday,September 9,1739,20 black slaves metin secret near the Stono River in South Carolina to plan their escape to free-dom.Minutes later.they burst into Hutcheson’S store at Stono’S bridge,killedthe two storekeepers,and stole the guns and powder inside.
The group of slaves grew in number as they headed south.Stono’S Rebel-lion,the largest slave uprising in the Colonies prior to the American Revolu-tion,was under way.
Stono’S rebellion was only one among the 250 rebellions documented in the Colonies and later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In 1822,a conspiracy to incite 9,000 slaves became known as Vesey’S Rebellion.After Nat Turner’S Rebellionin 1831。where nearly 60 white people were killed,Turner was executed.
When the slave owners caught up with the rebels from the Stono River in 1739,they engaged the 60 to 100 slaves in a battle.More than 20 white Carolin-ians.and nearly twice as many black Carolinians,were killed.As a result,South Carolina’s lawmakers enacted a hat‘sher。slave code.17his new code severelylimited the privileges of slayes.They wei’e no longer allowed.to grow their ownfood,assemble in groups,earn their own money or learn to read.Some of。theserestrictions were already in place,but they had not.been strictly enfor。ced.本杰明-富兰克赫和电
电在18世纪40年代出现于人们的意识中,但和我们现在所思考的方法并不相同。人们运用电、通过它产生的火花和电击进行了多次魔术表演。科学家们进行电学实验,但是数百年来,人们对于电做的科学思考并没有多大改变。电还没有成为“有用的”东西。 本杰明·富兰克林对于电相当感兴趣。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极具创造力的思考者,富兰克林希望知道比常见的魔术更多的电的知识。他不断思考,终于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想法。 富兰克林思考的是电和雷电的关系。他发现,两者之间有着不少近似点:都能产生光亮、爆发时有响亮的撞击声、能受金属物质吸引、有相同的特殊气味等等。基于这些观察,富兰克林认为,电和雷电就是同样的东西。只有少数人认同他的想法,但是没有一个人曾经做过相关的测试。
富兰克林把自己对电的看法写在了几封信中,寄给了住在伦敦的一位认同他的科学家。在伦敦的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信件的内容相当有价值,所以在1751年,他们将这些内容放在了《对电的实验与观察》这本小册子中出版。
其中一封信件的内容提及了富兰克林想要证明电与雷电是同样东西的计划。他的计划需要在高处,比如山坡或高楼上进行,但是,那时费城这两样东西都没有。因此,他有了另一个计划。这一计划中包括了钥匙和风筝。
富兰克林需要某样能接近云层的东西,把雷电吸引过来。费城没有任何山坡与高楼帮助他做到这件事。但他运用丝质手帕、一些枝条和细绳作为工具,作为代替他自己接近云层的东西,也就是风筝。而这种做法真的成功了!富兰克林和几位欧洲科学家(他们也进行了自己的实验)证明了雷电与电都是一样的东西。
但这对富兰克林来说还是不够。他相信这些知识应该更有实用价值。
雷电能有什么实用价值?多数人觉得它不是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只会让房子因为受到雷击而烧毁。富兰克林认为,雷电通常会击中大楼最高的顶点。
P26-P27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也是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人非常重视教育,美国人的教育质量与成就,也获得各国学者的充分肯定。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发展个人的天赋与能力。从19世纪早期开始,这种义务教育的理想便不断得到民众的支持。许多政教界的领导人物指出,美国的繁荣与强大,事实上是得益于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教育理念、稳定的教学质量。
自主是美国中学教育的重要特征。美国中学的课程由学区政府或学校自行安排,因此不仅各个学区不统一,而且同学区内的各个学校也不一定统一,然而,他们都需遵守州教育部所制定的课程要求。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他们将许多施展教育作用的权力下放到具体实施教育的工作者手中。
美国高中学分课程设置多种多样,其中美国高中历史课程属于必修课,一般在11—12年级修完。美国教育者主张通过历史课程,培养学生“在多元化社会及相互依赖的世界里,成为有知识、有辨别力的公民,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效参与民主政治与社会”。
1996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和要求,在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上,它强调历史教学要着重培养相对独立但互相联系的五种历史思考能力,把“时间顺序的思维能力”排在首位。它解释说:“时序思维能力是历史推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历史地看待时间的明确意识,学生肯定会把诸多事件看作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东西。没有强烈的年代学意识,学生就不可能考查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解释历史因果联系。年代学是组织历史思维的智力前提。”在获得这个能力的基础上,“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四种能力,即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与解释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
基于历史学科的特性,“标准”强调,教科书编写应采用通史体例,并将美国史与世界史分编。在选材方面,它强调要注意不同历史时期各大洲、国家、地区、民族的相对平衡;尽量顾及人类社会的主要领域,即社会、科学或技术、经济、政治,以及哲学(或宗教、美学)方面的活动。“标准”还指出,教科书要涉及人类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如领袖、人民,穷人、富人,男子、妇女和各族群的历史贡献。
根据这些原则,美国各州政府根据本州实际情况,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在教育第一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在不同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中都有所体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学历史教育方面,他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他们的教材内容,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书广泛参考美国各州的中学历史教材,积极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中英对照的形式,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分六个阶段,介绍了美国的重要历史特点和重大事件,并在每章后面附有“文献和史料”、“相关背景知识,,、“阅读本章时应注意的关键词”、“问题与思考”、“参观历史古迹建议”和“研究论文写作”等内容。不管你是青少年学生、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或只是想通过看书消遣的普通读者,从本书中都可以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引发思考,得到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