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10卷港澳台文学上下1949-2007)
分类
作者 王金城//袁勇麟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当代文学”的另一层含义是,它的文学时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的文学时期。

这套“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编年史。

这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10卷港澳台文学上下1949-2007)》(作者王金城、袁勇麟)是该系列第10卷。

内容推荐

10卷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属于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基础性的学术工程。它不仅是山东文艺出版社向建国60周年献礼的重点出版项目,而且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1三期建设的子课题之一。参与编纂的同志主要为本院的教师和学生,此外还有几位是外校学有专攻的中年学者。

这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10卷港澳台文学上下1949-2007)》(作者王金城、袁勇麟)是“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系列第10卷,介绍了1949年-2007年之间的事件。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10卷港澳台文学上下1949-2007)》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部分教师和研究生通力合作的结果。

目录

总序

导言:台港澳文学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本卷主要作家人名索引

本卷后记

本卷主编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全书后记

总主编简介

试读章节

4日,台湾“中国文艺协会”在台北举行成立周年纪念大会,由张道藩主持,到会者500余人。会中修改会章,选出张道藩、罗家伦、陈纪滢等为第2届理监事。张道藩(1897—1968),本名张振宗,字卫之,贵州盘县人。1919年到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考入伦敦大学大学院美术部,1924年毕业后赴巴黎法国国立最高美术专科学院。1926回国后相继担任青岛大学教务长、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交通部、内政部、教育部等常务次长,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暨教育长,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电影公司董事长等职。1949年去台,曾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主持“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中国文艺协会”的成立。1952年出任“立法院”院长,前后9年。著有剧本《张道藩戏剧集》、《留学生之恋》,散文集《甜酸苦辣的回味》,论著《三民主义文艺论》等。

台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公布“五四”奖金得奖名单:中篇小说第一奖从缺,第二奖是黎中天《死魂灵复活》,第三奖是端木方《四喜子》。短篇小说前三奖是李光尧《泥娃娃》,郭嗣汾《黑暗的边缘》,温新徕《被骗者的觉悟》。新诗第一奖是上官予《祖国在呼唤》,第二奖是涂翔宇《啊!大陆,我的母亲》,第三奖是童华《魔鬼的契约》、张自英《黎明集》、古之红《湖滨》。歌词类前三奖是谭峙军《反攻大合唱》,端木方《一切靠自己》,柯文龙《大众之歌集》。

台湾《文艺创作》月刊创刊,它是“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主办的机关刊物,以刊登“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所审核的得奖作品为主。它是50年代前期受官方支持、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杂志。张道藩为社长,先后由葛贤宁、胡一贯、王平陵、虞君质任主编。张道藩在发刊词中指出:“两年来……无数忠于民族国家的文艺作家,各自发挥其高度的智慧与技巧,创作了许多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作品,贡献给战斗中的军民同胞,使我们惊喜于中国文艺复兴将随着中国民族的复兴而开拓了无限灿烂的远景。”“因为出版方面的困难,以及报章杂志篇幅的限制,使得优秀的文艺作品虽然产生很多,而发表的机会始终很少。”故决议创办《文艺创作》。刊物每年初出版“新年专号”,邀请作家分别撰文回顾一年来各种文体创作的概况。1956年12月1日停刊。共出版68期。

纪弦诗集《在飞扬的时代》由台北现代诗社初版。纪弦(1913一),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等,陕西秦县人,生于河北清苑。1929年开始写诗,1933年12月自费出版《易士诗集》。曾办过《火山》、《菜花》、《诗志》、《异端》等诗刊。1948年11月去台。任教于台北成功中学。1953年2月创办《现代诗》季刊,1956年发起召开第一届“现代诗人代表大会”,在《现代诗》第13期上宣告“现代派”成立,声明以“领导新诗的再革命,推行新诗的现代化”为宗旨,提出“六大信条”,主张“新诗是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现代派”的主张,引起台湾诗坛以至文艺界的一系列论战。1976年赴美,仍从事诗歌创作,这是他继“大陆时代”、“台湾时代”之后的“美西时代”。著有诗集《无人岛》、《晚景》、《第十诗集》等。

8日,黄蒙田开始在香港《文汇报》撰写“艺文小录”专栏。黄蒙田(1916一),原名黄草予,又名黄矛,广东台山人。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毕业。1945年去港,曾主编《新中华画报》月刊、《海光文艺》月刊等,并与南来作家创办人间书屋。著有散文集《湖畔集》、《春暖花开》、《湖光山色.之间》等。

本月,钟鼎文诗集《行吟者》由台湾诗坛社初版。钟鼎文(1914-),笔名番草等,安徽舒城人。先后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政治经济系、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社会学科。曾任上海《天下日报》总编辑、复旦大学教授等。1949年到台湾,历任《自立晚报》及《联合报》主笔等。1951年与覃子豪、葛贤宁、纪弦等在《自立晚报》创办“新诗周刊”。1954年筹组成立蓝星诗社,与纪弦、覃子豪一起被尊称为台湾50年代现代诗坛“三老”。著有诗集《山河诗抄》、《白色的花束》、《雨季》等。

本月,郭衣洞小说《蝗虫东南飞》由台北文艺创作社初版。柏杨(1920—2008),原名郭定生,后改名郭立邦、郭衣洞,笔名邓克保,河南辉县人。东北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东北青年日报》社长等。1949年去台,曾任成功大学副教授、《自立晚报》副总编辑等。1951年应征台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征文,为写小说之始。1960年,柏杨在《自立晚报》开设“倚梦闲话”专栏,为写杂文之始。1962年又为《公论报》撰写“西窗随笔”专栏。1968年因《中华日报》“大力水手漫画”,获罪于台湾当局,被加以“侮辱元首”等罪名,逮捕入狱。经海内外各界人士多方营救,于1977年4月1日获释出狱。狱中写成《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历史年表》、《中国人史纲》等。1983年开始致力于《资治通鉴》的白话翻译和评论工作,历时十年始成。1984年夏到美国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写作计划,并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在美国各地演讲,1985年由台北林白出版社出版同名杂文集,1986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之一。2000年3月至2003年10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李瑞腾主编《柏杨全集》28册。P31-33

序言

20世纪90年代以降,一方面是唐弢、施蛰存诸先生“当代文学不宜写史”的劝诫言犹在耳,有关当代文学学科内涵和属性的讨论众说纷纭,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1990—1999年,学界共出版了“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44部,2000—2006年则为15部。这类著作不仅出版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其中包含了一批可圈可点的精品力作。

……

所有这些“以类相从”的技术性安排,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帮助读者在“散乱”中建立“秩序”,在“琐碎”中提供“线索”,扬编年体之长,避编年体之短,借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阅读、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从接受编纂任务到现在,业已两年有余,诸位同仁为之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其间的甘苦自知,恐怕不是我一句简单的“谢谢”所能表达得了的。但是,我仍然要对各位分卷主编和编纂组的全体成员送上真诚的谢意,感谢他们对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文学学科的关爱,感谢他们对于学术事业的责任感,感谢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尽管我们是以一种极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次编纂工作的,但是由于经验和能力所限,加之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这部有近百人参与编纂的《当代文学编年史》必然还会存有缺憾,对此给各位读者带来的不便,在此一并表达诚挚的歉意。同时,也欢迎各位同行给以批评、补充和订正。

最后,我要感谢山东文艺出版社。在一个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时代,这家出版社一直恪守着支持几乎无利可图的学术著作出版的可贵传统。这一次是他们把十卷本的《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列为重点出版项目,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正是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才有了本书最终的面世。

张健

2009年6月25日

后记

10卷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属于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基础性的学术工程。它不仅是山东文艺出版社向建国60周年献礼的重点出版项目,而且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1三期建设的子课题之一。参与编纂的同志主要为本院的教师和学生,此外还有几位是外校学有专攻的中年学者。经过三年左右的反复磨合,数易其稿,才有了今天这样差强人意的成果。

全书包括10个分卷,具体分工如下:

第1分卷的主编为李怡教授;第2、3分卷的主编为张柠教授;第4分卷的主编为同济大学的张闳教授;第5、7分卷的主编为张清华教授;第6分卷的主编为蒋原伦教授;第8、9分卷的主编为赵勇教授;第10分卷(港澳台文学卷)的主编为福建闽江学院的王金城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的袁勇麟教授。各分卷之内,实行分卷主编负责制。

此外,本书的编撰,还设有8个辅助性的专题。其中,诗歌专题由谭五昌副教授负责;散文杂文专题由张国龙博士负责;戏剧专题由徐健、张健负责;报告文学专题、影视文学专题由梁振华副教授负责;儿童文学专题由陈晖教授负责;民间文学专题由岳永逸副教授负责;出版专题由秦艳华教授负责。

一批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在各位分卷主编和专题负责人的指导下,参与了本书的编纂工作。

博士生徐健、甘浩、周维东、周雪花和硕士生姬小琴等人,作为机动力量参与了有关分卷的复核、查证、修改和少部分的重新撰写工作。徐健协助总主编做了大量的联络、调度和编务工作。

对于以上各位在本书编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术责任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主编张健制定全书的编纂方案;主持编纂工作会议;撰写《当代文学编年史统稿工作通报》共18期;负责各卷之间的协调;直接审读第1、2、3、4、5、6、8、10卷的稿件,提供详细的书面修改意见;组织人员对全书各卷进行后期的技术审核和处理;通读全书各卷并定稿;为全书作了总序和后记。

新世纪之初,随着刘锡庆、李复威、任洪渊等知名学者的相继退休,北师大的当代文学学科一度陷入了低谷。2003年文学院成立以后,作为汇聚人才的一个成果,这个学科开始复苏。《新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的相继完成正是这一学科“复苏”的见证。撰写这两种著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的学科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北师大当代文学学科日后的希望。

本书作为一项复杂的学术工程,参加的人员较多,涉及的方面较为复杂,编纂的难度很大。由于经验和能力所限,加之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难免存在某些疏漏和不当,还望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各位同行的宝贵意见,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张健  2010年3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