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在天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侯景云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在天涯》是作者侯景云编著,这是一部以热爱为基调,以纯情为曲线,用日记的散页串成的、记录异国风情的,记载故乡和童年的田园诗话。我之所以这样说,绝无小视书中所录主人与客人关系形成的感悟,上升理念所折射的哲学思想。其实日常里很多东西看着是深奥的,因其离开了朴素倒被生活浅薄了。只有这真实录音于童声变音前的画面才能化做真情,把我们感动成故乡的云飘向真理。这和长大爱说小时候,文人固有的怀旧情愫分不开的,何况景云又是一个凝情重意的女性,且在远离祖国怀抱的他乡,所以,这里说的也大致是与家乡分别后的感触。或是触景生情或是见人思景,都是用想念的风打开心扉的。无论我们在物质世界里如何奔波,人的最终目的是精神的,并渴望拎着儿时灯盏寻求与人为善,我想我们那一代是带着“三字经”的世袭来到任何土地上的。跟踪辨迹,这本散文让人感受到了这一点,亦是我对它最高的评价。

内容推荐

《人在天涯》是作者侯景云编著,在异国他乡心路历程的生动写照。以其婉约的笔触、细腻的手法,探寻和勾勒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人物的个性和特征。二十载的游历与奋斗,见证了作者的自我成长,也书写了一个海外游子的困惑与茫然。书中配有若干幅图片。

目录

悉尼的海

悉尼的海/3

哥哥你走西口/7

我的朋友帕玛拉/10

追星/14

非洲的贵族/16

远离悉尼的小城/18

永不消逝的铃声/20

母亲你走了/22

出师未捷身先死/25

我的老板/28

悉尼的文友/45

森林劫匪/49

无边的孤独/53

祸兮福所倚/56

她很富有,她又很贫穷/62

印度同事/64

邻里之间/72

一个家庭的故事/77

索比娜/79

黑人厨师/81

万里他乡遇故知/84

叩响心灵的大门/87

穿校服的老人/90

边缘的人群/94

人生的感悟/97

萍水相逢/100

为什么要担心明天的事/103

月是故乡明/107

本是同根生/109

爱丁堡军乐节/114

迪拉斯的微笑/117

女儿的朋友们/119

八千里路云和月

欲望之城/123

欧洲之行/126

烟波万里岛国行/149

这就是你吗?ByronBay/160

香飘四溢的COFFS港/162

在“大公牛”矗立的地方/164

夜宿LAUNCESTON/166

归程

 ——第一次回国的印象/168

布拉格维申斯克一日游/174

扎龙

 ——丹顶鹤腾飞的地方/178

八千里路云和月/181

我的故乡,我的童年

井/189

故乡的白皮柳/191

在孩子的世界里/193

同是黄昏/195

二婶/197

寻找你的位置/200

爱就是爱/203

魂兮归来/207

老姨比我大一岁/210

土炕上的梦/214

明天你要远行

寻找心灵的默契/221

明天你要远行(散文诗十一章)/224

明天你要远行/224

丁香花,染紫了校园/225

中秋夜/225

写信给你/226

读你的信/226

暴风雨之夜/227

我的心是空旷的机场/227

你是一切/228

照片/228

远郊的小屋/229

缠绵的炊烟/229

青春的恋歌(抒情诗二十一首)/230

跳绳/230

期待/231

徘徊/232

望星星/233

等候/234

我种下一株牵牛花/235

异乡情思/236

踩格子/237

为那个日子/238

夏夜/239

我要走了……/240

港湾/241

站台上/242

傍晚/243

悠扬的情歌/244

小溪/245

故乡的小河/246

蝈蝈/247

冬天的童话/248

彩色的心/249

弯弯的小路/250

试读章节

大街上车排着长龙飞快地急驶着,不知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街道两旁典雅的住宅与花园相接,所有的窗子都拉着厚厚的窗帘,这窗帘的后面有什么样的秘密,有怎样的痛苦与欢乐,我无法知道。街上的人们急匆匆地走着,偶尔听见一两声寒暄,却没有我熟悉的乡音。每每看见一些拿着报纸找工作的中国留学生,我常常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想与他们攀谈,可望着他们满脸的愁云,我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此刻,阳光不再明媚,连夏日里温暖的海风也似乎萧瑟了。

我想哭,可我哭不出来,我把自己摔到床上,仰着脸望着天花板渎一篇无字的书,仿佛那上面有什么奥秘,能使我摆脱精神的苦闷。偌大的屋子里,我的床横在屋角,像一只搁浅的船,而我就是一个舵手,在这片水域里迷失了方向。

大自然对人总是厚爱的,无数个晨昏晴午我都在海边流连。白天,大海看起来很平静,蓝幽幽的,如梦如幻,一往情深。我不知道,我面对的这片大海的另一边,是否就是我的祖国,我的根在那片土地上,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朋友,更有我童年的梦。海天相接的远方,一艘大客轮懒洋洋地行驶着,不知它是否驶向我的祖国?我的目光抚摸着它,一直到它在我的视线里消失。

每天,每天,我都到海边来,直到行人寂无,我还在海边徘徊。

一天,天空突然阴云密布,海风袭来,舔着沙滩赤裸的胸膛。细柔的沙粒漫天飞舞着,打在人们脸上身上,汹涌的海浪咆哮着扑向海岸,似乎要把一切吞噬。人们三三两两退潮般离开了海滩,我出神地望着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忽然,一群孩子拖着划板向大海走去,汹涌的浪涛在海面上堆起绵延的群山,呼啸着向他们砸来,他们一会儿被砸进浪谷里,一会儿被抛到浪尖上,可他们仍然不屈不挠地拼搏着,顽强地表现着自身的力量。

蓦地,我想到了库克船长和他的船队,他们越过怒涛,在这里上岸,于是在这个孤独的岛屿上出现了文明的曙光。他们把大海作为人生拼搏的舞台,而变化莫测的人生舞台不也像眼前的大海吗?

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对我说:你如果要赢得幸福,请敞开你的胸襟,勇敢地去开拓,我心中仿佛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冲击。

于是,我结束了海边的踌躇与徘徊,勇敢地向远方走去,沙滩上留下一行长长的足迹,向不可知的远方……

P5-6

序言

从笔的人是轻易不为他人著文为序的,诸多因由中我只恐言不由衷,故这多年避之别人的书籍前有我的阔谈,且不说评论者的双眸得费时于一般读者的眼睛……华夏边陲的十二月里,我被网络信箱里的电子邮件唤发出了热情,以致屏上看过不足以为读,下载于纸方供心品。北国的雪飘中,我走进了这部还没有装帧的书……

这是一部以热爱为基调,以纯情为曲线,用日记的散页串成的、记录异国风情的,记载故乡和童年的田园诗话。我之所以这样说,绝无小视书中所录主人与客人关系形成的感悟,上升理念所折射的哲学思想。其实日常里很多东西看着是深奥的,因其离开了朴素倒被生活浅薄了。只有这真实录音于童声变音前的画面才能化做真情,把我们感动成故乡的云飘向真理。这和长大爱说小时候,文人固有的怀旧情愫分不开的,何况景云又是一个凝情重意的女性,且在远离祖国怀抱的他乡,所以,这里说的也大致是与家乡分别后的感触。或是触景生情或是见人思景,都是用想念的风打开心扉的。无论我们在物质世界里如何奔波,人的最终目的是精神的,并渴望拎着儿时灯盏寻求与人为善,我想我们那一代是带着“三字经”的世袭来到任何土地上的。跟踪辨迹,这本散文让人感受到了这一点,亦是我对它最高的评价。

首篇“悉尼的海”,是写于1990年,想必那是一个冬天“我离开哈尔滨时,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我不知道,我面对的这片大海的另一边,是否就是我的祖国。”作者没有停留在万众瞩目的艺术宫殿悉尼歌剧院和横亘在杰克逊海湾上的悉尼港大桥那种游记式的表层描绘,而是想到了库克船长和他的船队越过怒涛上岸,在这个孤岛上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即而暗示自己离开故乡一定要拼搏出样子,于是,要敞开胸襟弄潮戏浪,勇敢地展现自己的事业。正如这本书记载的,在过去二十年的岁月里作者忘掉了过去的一切辉煌,在陌生的异国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在一片荆棘丛生的荒野上,踏出一条通往理想的路,而这一切的实践必定是以怀念为力量的……

景云踏入南太平洋的孤独岛国澳大利亚时,正值女人从青春进入中年的季节,这个时节的肩膀是要承上启下的,也是一切变故都要悄然到来的时刻。虽然她1998年回国探家用尽痴情女儿的满腔热爱,守望过老母亲的风烛残年,以致使老人暗淡无神的眼睛见她时刹那间闪起亮光,竟然从无法辨认身边所有人的状态中喊出了她的名字。爱是奇迹,可以创造出无限的惊心动魄,但告别诀别依然是滚滚红尘中最为撕心裂胆的。当我读到她的母亲呆呆地站在那里,任秋风撩动她那花白的头发,我的眼睛湿了,也好像看到了她母亲又在三星平西时坐在灯下为她们姐弟六人缝补衣裳,我岂能不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童年,我的母亲。人的境遇可以万差千异,但天下的母爱是相同一致的。所以,怎能不让我的泪从手下键盘又滴到纸上的墨迹,模糊中又仿佛看到她和丈夫去中国杂货店买来纸钱,“在那个没有星星的夜晚,面朝北方,长跪不起……”

民族之爱的宽阔是要依靠个人情感具体的,这从最初踏进异国打发孤独寂寞、相识彩虹的过程到“祸兮福所倚”中的医学博士放弃自己的事业,弃医为农的感悟,从结识埃塞俄比亚即将接续王位的非洲贵族到聚生活严谨,刻苦勤奋,与小气吝啬于一身的犹太教授,从记载印度新娘的趣事再到描写同性恋同事的感悟:“和一个相爱的女孩携手终生总比和一个不爱的男孩半途而废好得多”……都给你一幅景致遥远天际,让你去填想象的空间,或似一缕轻风敞胸润肺,都让你根据自己心情而设。没有聊资博识式的故作深邃,区别卖弄他乡见识的潦草浮笔,委实是“一阙陌生的故事”让你熟悉,

不妨一叙的是,还有通过景云介绍异国朋友的相处,我们也不无简捷地了解了世界各国的文化,虽没必要用一把尺子判断其优劣,但人类追求美好的目的是随篇可见的。在与人交际里,我们中国人往往都是主动伸出友谊之手,从互相同情理解的起初直到心灵里共同写照。我们也从与她为邻的帕玛拉接送孩子,邻居安娜与陶尼每周帮忙倒垃圾的镜头中看到了友爱的光芒以及因白血病丈夫的去世,那里的警察常常在那位中国女性门前的小路上巡逻的细节,让我亦知我们的国家好多地方还是粗犷的。景云笔下的人物对象人种繁多,大多性格鲜活,栩栩如生。有执拗、永不言放弃的德国裔老板,也有奸诈狡猾的印度裔教授和医生。有孤独善良的澳洲老人,也有木讷、淳朴的黑人厨师……于妙趣横生中,我更多的还是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内容,这的确又是“一本隽永的书”让你也去向往。

我想,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能够成为纷飞急驶中的一片花雨,就算定位提高了,幻想上个世纪,看到一篇作品一部书就奔走相告的场景再现已是痴人说梦。故能在旧友新朋的谈资中提到,前往悉尼的天空中偶而,都不妄我青春时节诗友景云的这部记载。我想,我这样说,已经道出了于远岸深丛中一叶小舟,对汹涌时代的巨大诅咒。是谁动了文人的奶酪,拿走了诗人的蛋糕。究其原因不是现代科技创造出的虚幻成真,使作者读者都乐此不疲地接受胡诌八扯的奸情谍剧,文学缺乏艺术的真实正是来自社会没有真实的艺术,逼迫有情人到故纸堆里去寻找眷属,梁祝坟茔上的蝴蝶怎能不飞出美丽。更不是凡·高的抽象连累了我们,王羲之的书法不也拍出了三亿八千万吗?走得太远,历史没法复原,抄些近路,我们只好寻找童年。十八年前我在夏青、葛兰朗诵、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人生之歌》里写道“天翻地覆情不老,光暗常点儿时灯”,恐怕是一切心绪寻找从前的动机,也是景云的这部书,让我又一次荡起记忆之桨,共同拍打儿时的河水,因为行再远的路,故乡的背影也是儿女的前方……

如果,为这非得要找出理由的话,其实有时真地说不清楚。正如她回忆老姑当年远嫁,却道出爱是无缘无故的,以及故乡井沿上结冰如山,柳罐斗子卡在井里打不上水的苦涩童年却当做乐趣的写照,也说明爱是家乡的专利。景云的文笔不失春天里少女的纯真,还如当年她来自生活的诗行一样吸引着我:“光滑白净的树身像洁白的长裙,每当轻风吹来,密密丛丛的柳枝似短发飘飘,亭亭的腰肢轻轻摇动。柳枝上长出一串串的白茸茸的毛毛狗,漫山遍野白绿相间,好像哪位粗心的画家把一幅淡墨画遗落在北国的山间……”

通过景云的这部交融异国和故乡情感的《人在天涯》,我进一步了解了她的出身,她的家境,她的成长,以及带着怀念亲人和家乡山水痴情的那远方的路……

我和景云相识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文学热潮中,那时,我们年轻,虽都出身于穷乡僻壤,但彼此还没有沟通过对下步人生迈向何方,是听讲座搞朗诵等活动将互相的印象加深,尤其是已故友师李冰牧编辑了我们那批诗歌作者的诗作出版,彼此才些许精神激励。我们共同参加过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包括她在书中提到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冯军,也是在送行的机场上经她认识的;我还邀他到我那处一眼就可俯瞰太阳岛,没有电梯的九层楼上的陋室接受我的“炫耀”。

几十年脚步匆匆,青春虽已远离身影,爽朗却常溢耳畔。那时我们都拥挤在文学小路上,景云的待人厚道一直是有耳闻的,她没有巧取的议论,像她的诗一样,对生活总是那般忠诚。通过这部书,我亦知世风变了,她的本质没变。她身在的那个国度我是去过的,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包容一颗向善的心。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向上的人都离不开奋斗,有的人累的是身体,因为灵魂上的累是无药可医的。从这个角度抖落历史尘埃,和丈夫团聚也不只是天伦之乐。

在她离开家乡二十年后的这个冬天,我于下班的车上接到她的诚恳,进而又送来这份新鲜,怀旧,让我溢泪的感动。真与美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所以这是一部没有造作,没有掩饰的作品集。我想呼吁,要找回纯朴的眼睛都可以一读,真诚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它会走进你的心里。祝贺她在美丽的生活中继续美丽自己……

于2010年12月1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2: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