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电影与文学之关联研究--以历史与比较的视角》由陈伟华所著,今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现代学术研究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通过银幕、电脑、手机等已进入千家万户,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式。陈寅恪先生说得好:“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伟华教授以其学术功力和学术敏感与洞察力,发现新的科学技术出现,所引起学术研究的变化,积极参与到这一学术新潮中,发现新问题,并运用新方法研究这些问题,成为预流。他不可能终极电影与文学方面的研究,只是努力铺了一条路,希望更多的人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这些新问题,为21世纪文艺的发展作出贡献。我期待着更多、更有深度的科研成果出现。
《中国现代电影与文学之关联研究--以历史与比较的视角》由陈伟华所著,以1905年至1949年间的中国电影与文学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老报刊杂志中的原始史料,紧密结合电影、文学具体作品和导演、作家相关资料,对中国现代电影与文学之关系进行深入剖析。
《中国现代电影与文学之关联研究:以历史与比较的视角》运用了文学、影视学、文化学、叙事学、跨学科研究等多种理论和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以中国现代电影与文学自身的发展为脉络,综合考察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转型与变革,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现代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本书史实翔实、方法科学、观点新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
第二节 电影与文学的亲缘关系
第二章 好风凭借力
第一节 影戏认知及舞台剧实录
第二节 从改编文学作品中逐渐起航
第三节 交融中有独立诉求
第三章 在白话文运动中
第一节 1917—1921年的电影生产、文学创作及翻译
第二节 影戏的原质是技术、文学和科学的三样
第三节 《阎瑞生》:电影不关心文白之争
第四章 启蒙与呐喊
第一节 电影的困境与文学的援手
第二节 出现电影改编文学的热潮
第三节 田汉投身电影事业
第五章 文学促成电影发展第一次高峰
第一节 作家参与电影制度建设
第二节 左联密切关注电影事业
第三节 电影与文学关系大讨论
第四节 作家与国防电影
第六章 抗战交响曲
第一节 抗战电影与教育电影兴盛
第二节 取经苏联
第三节 文学与电影在抗战中互动
第四节 文艺电影与理想电影
第七章 战后新局面
第一节 战后电影面临诸多问题
第二节 电影发展路向再探讨
第三节电影与文学亦敌亦友
第四节 协作构建现代新女性形象
第五节 共同创作艺术经典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