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作者周家斌、王文明)旨在理顺《圣经》与英美文学名著之间的纽带,帮助读者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幕后的本质,透过沙子看清沙子下面埋藏的金子。
本书帮助读者透过表面看清实质,听出作品的弦外之音,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文学作品深奥的底蕴,而不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
《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作者周家斌、王文明)主要从《圣经》意象(如伊甸园、十字架、圣杯等)、《圣经》母题(如洗礼、世界末日等)、《圣经》人物原型(如亚当、该隐、犹大、基督、约伯等)、《圣经》主题(如原罪、救赎、罪恶一审判一赎罪等)、《圣经》结构原型等方面入手,通过粗略理顺《圣经》与英美文学名著之间的纽带,《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帮助读者透过表面看清实质,听出作品的弦外之音,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文学作品深奥的底蕴。
第一章 研究《圣经>的必要性
第一节 研究《圣经》的宗旨
第二节 《圣经》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第三节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圣经》与用典
第一节 用典
第二节 狄更斯与《圣经》典故
第三节 奥康纳与《圣经》典故
第四节 乔叟与《圣经》典故
第五节 海明威与《圣经》典故
第六节 《简·爱》与《圣经》典故
第七节 多恩与《圣经》典故
第八节 莎士比亚与《圣经》典故
第九节 斯威夫特与《圣经》典故
第十节 艾略特与《圣经》典故
第十一节 福克纳与《圣经》典故
第十二节 叶芝与《圣经》典故
第十三节 弥尔顿与《圣经》典故
第十四节 尤金·奥尼尔与《圣经》典故
第十五节 劳伦斯与《圣经》典故
第三章 《圣经>意象
第一节 意象
第二节 伊甸园意象
第三节 十字架的意象
第四节 雨的意象
第五节 葡萄的意象
第六节 圣杯的意象
第七节 羊的意象
第八节 苹果的意象
第九节 大海的意象
第十节 巴别塔意象
第十一节 虹的意象
第十二节 鸟的意象
第十三节 方舟意象
第四章 《圣经》母题
第一节 洗礼
第二节 世界末日
第三节 火
第四节 魔鬼
第五节 水
第六节 光
第五章 《圣经》人物原型
第一节 原型理论
第二节 亚当原型之一:《白鲸》中的亚哈
第三节 亚当原型之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守林人梅勒斯
第四节 该隐原型
第五节 犹大原型
第六节 拔示巴原型
第七节 基督原型
第八节 约伯原型
第九节 哈代小说中的《圣经》原型
第十节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圣经》原型
第十一节 米利暗原型
第十二节 以实玛利原型
第十三节 浪子原型
第六章 《圣经》主题
第一节 《圣经》主题
第二节 原罪
第三节 仁慈、宽恕与博爱
第四节 救赎主题
第五节 地狱主题
第六节 空虚主题
第七节 罪恶——审判——赎罪
第八节 莎士比亚与《圣经》主题
第七章 《圣经》的“结构原型”
第一节 《圣经》“结构原型”
第二节 《愤怒的葡萄》叙事结构
第三节 《红字》的u形结构
第八章 《圣经》中的修辞
第一节 《圣经》对英美作家文体的影响
第二节 《圣经》的简洁
第三节 《圣经》语言形式——古典
第四节 《圣经》大量使用and连接
第五节 《圣经》广泛采用修辞
第六节 《圣经》文体特征的成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