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元潭乡九泉村是扶贫系统开展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试点村之一,也是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办公室与香港乐施会合作开展贫困村灾后重建的试点村之一。因此,其具有双重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既可以作为探讨灾后重建试点效果和经验的范例,也可以作为非政府组织(NGO)参与灾后重建和社会治理的范例,探讨政府与NGO开展合作的经验。《九泉村--互动适应中重建》的核心研究目标即根源于九泉村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书试图通过对九泉村这一案例的深度剖析,为NGO参与我国的社会治理提供一个鲜活的实例和典范,并为今后相似情境下灾害风险管理和社会重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蔡志海、沈洋、岳要鹏编著的《九泉村--互动适应中重建》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结合深度访谈、座谈会和实地观察等多种具体调查技术,收集了大量关于九泉村灾后重建的经验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清晰梳理和深入分析,对九泉村灾后重建的全过程进行了客观的复原,真实地反映了不同重建主体在九泉村整个重建过程中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特别分析了乐施会在参与九泉村灾后重建过程中与政府及村民之间的互动适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九泉村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挑战,探讨NGO参与灾后重建和社会治理的介入过程及其模式、多部门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灾后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及现实问题。
蔡志海、沈洋、岳要鹏编著的《九泉村--互动适应中重建》旨在通过贫困村个案研究总结贫困村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并通过个案研究最大程度地保留灾后重建中的原始资料;加强贫困村庄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的国际交流。本书以案例研究方法为主,全面展示了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的过程、做法、成效、经验及模式,尝试探索了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机制模式。希望本书与国内外各界关注、关心中国减贫事业的研究者、实践者共勉,继续丰富我国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继续为将推动灾害风险管理纳入我国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体系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