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倔强的孩子
有次放学后,小妮子吃完点心,拎着书包说要上楼做功课。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发现楼上一直传出“砰、砰”的声音,好像是有东西砸到地板上一样。
我好奇地上楼,推开小妮子的房门一看,整个人差点没昏过去。她居然把整个衣橱里的东西全都搬出来,衣橱里空空的,房间的地板几乎被衣服淹没。
我按捺住性子,问她:“小姐,请问你在做什么?”
“我觉得我的衣柜好乱,我想把东西全部整理一下。”她回答的同时,双手还从一堆乱七八糟的衣服里抽出一件来慢慢折。
“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爱干净?你不是要做功课了,现在是清理衣柜的时候吗?”她平时老把房间地板当成橱柜在用,衣服跟鞋子堆得满地都是,书桌也被一些零乱的小东西给占据,连写功课的空位都没有。清理,绝对不是她的爱好跟强项。今天突然
要整理衣柜,实在是让我太惊讶了。
“我想先把衣服好好整理一下。衣橱太乱了,你不是一直嫌我房间乱吗?”依小妮子的个性,我了解现在叫她罢手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东西已经满地都是,连路都没办法走了。
“好,你继续清理你的衣柜,可是你要保证会把功课做完,钢琴练好,该做的事还是要做,而且准时九点上床,你办得到吗?”
“好啊,没问题。”看她一副轻松样,我知道今晚可能又有一场暴风雨了。
我不相信她可以准时九点上床。但若是不让她做,我说破嘴也没办法让她相信现在不是个整理衣柜的时候。
于是我不去管她,一直到晚上大约八点,我帮小胖洗好澡,送他上床睡觉时,小妮子哭哭啼啼地来找我:“妈咪,今天功课好多,我做不完啦!”
“衣橱整理好了吗?”
“整理好了,可是功课好多喔!”
“洗好澡了吗?琴练了吗?”
“没有,没有啦!我连功课都做不完了!”
“刚才你答应过我的事忘了吗?”
“可是今天真的有好多功课,比平常多好多!”讲完后她坐在地上大哭。
“功课写不完吗?可以啊,给我一个理由,然后我帮你写封信给老师解释。就说你因为要整理衣橱,所以没时间写功课,你觉得这样好吗?”她什么话都没说,站起来,气冲冲地掉头回房间继续写功课。我没追上去,经验告诉我不要在火头上沟通。
等写完功课、洗好澡后,她的心情才好一点,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不过当时已经是十点了。我叫她过来坐在我身边,看着她的脸,慢慢说:“你现在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今天下午真的不是个整理衣橱的好时机。动机是对的,但时机是错的。现在太晚,没办法练琴了,下次再这样,我就狠狠地扁你一顿!”
“哈……哈……哈……”她笑得东倒西歪的。每次我说要狠扁他们一顿时,他们的反应都是狂笑一场。我从来没扁过孩子,对他们来说,狠扁是卡通影片里才会发生的事情,就像是两个卡通人物拿着狼牙棒互殴一样,所以“狠扁”二字在他们心中是很滑稽的字眼。
“讲真的,下次不要在做功课前整理房间好吗?”
“嗯,好啦,好啦!”一副“我已经知道了,别再念我”的口气。
当初我决定放弃事业在家带孩子,就是为了小妮子。那时三岁的她躺在沙发上叫保姆倒牛奶,等保姆拿着牛奶来,她就大吼:“我不要这个杯子!去给我换个杯子!”说教没用,罚站没用,吼骂只有暂时的吓阻作用。我认为,脾气硬的孩子愈打可能会愈糟,这种孩子一定要先“服你”,才会听你的,硬碰硬只会让我们的距离更远。为了减少跟她摩擦的次数,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她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她小时候硬是要在大冷天穿凉鞋出门,跟她解释老半天都不听。我突然想通了,有什么好吵的,马上说:“你穿好就先到门口去等妈妈。”她穿着凉鞋到外面,不到两分钟就进来了,说要换鞋,不过理由是“不喜欢这鞋的款式”。我也没戳破她,只是暗自偷笑。
她每次过马路都不看,讲也不听。总不能放手让她给车撞吧,后来有次电视在报道一起严重车祸时,我马上叫她看,看得她目瞪口呆;还有次我们经过一个没血腥画面的车祸现场,也故意停下来让她看看车子被撞毁的样子,从此她过马路就不再乱冲了。
孩子愈大,懂得愈多,反抗的声音也愈明显。小妮子九岁的时候,我觉得她叛逆的火候突然地又加深了。我说东,她非要说西,这也表示我跟她之间的冲突也愈来愈多。她不会顶撞我,但会把房门重重地关上,或是把东西大力摔在书桌上。很多次,我都会有股冲动想扇她一巴掌。但我告诉我自己,打她巴掌,只是放纵自我的行为,把不满的情绪自私地发泄在她身上而已,对事情一点帮助都没有,更不具任何教育意义。这种时候我会忍住,选择走开,让我们双方都先冷静一下。(相信我,对狮子座的我来说,这真的很难。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等她上学后,我在她房门上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放学后要做的事,例如清理房间、写功课、弹钢琴、洗澡。有时会写一些我想要她改进的事,例如“下次请不要把鞋子乱丢在客厅里”。有时候,我还会画个猪头在上面,表示她的房间真的是很乱。如果她在上学之前把房间清理得很干净,我就会画爱心,并写段话告诉她,我很喜爱她的房间。她下课看到门上的字条后,不管是好是坏,都会笑出来。我发现换成用字条后,即使是写批评的话,我们起冲突的机会也少了很多。
当妈妈真是不容易,要不断调适自己的脚步,配合着孩子的成长与转变,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跟着她一起成长。这也代表着我必须要不停地调整跟她相处的方式,还要注意不被淹没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要不然很容易迷失在自我的世界里,甚至跟外界脱节。
现在的小妮子十岁了,我们每天都还是会斗上几次。相信我,我家绝对不是个天下太平、和乐融融的地方,总是会有人吵架,有人哭,有人闹。但不管我们再怎么吵,我跟她已经有种固定的默契,那是一种互相尊重的默契。她知道我不会用贬低的口吻跟眼光对她,我也知道自己在她心中有一定的位置。这种默契,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摩擦跟沟通后才形成的,是我放弃事业后的战利品之一,也是我相当珍惜的。
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