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永、黄全义、苏国锋、范维澄等著的《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从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视角,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团队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所做的工作,重点对应急平台建设的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综合预测预警、协同会商、应急保障、应急决策、应急评估、应急演练、数据组织与管理、应急地理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围绕应急管理的日常值守、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等业务,展示了基于应急平台/应急平台体系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和非常态工作的过程;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应急平台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问题。
袁宏永、黄全义、苏国锋、范维澄等著的《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是对过去近10年有关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的系统性总结,内容包括:应急平台建设的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综合预测预警、协同会商、应急保障、应急决策、应急评估、应急演练、数据组织与管理、应急地理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应急平台(体系)在应急管理的日常值守、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等常态和非常态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应急平台体系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的难点等。
《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可供高校和科研院所公共安全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各级政府应急机构、大型企业的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第1章 绪论1
1.1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2
1.1.1 公共安全科技“三角形”框架2
1.1.2 应急管理3
1.2 应急平台及其体系8
1.2.1 应急平台8
1.2.2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15
1.2.3 应急平台分类16
1.3 国内外应急平台建设与研究现状18
1.3.1 国外应急平台建设18
1.3.2 国内应急平台建设26
1.4 应急平台体系的关键技术31
1.4.1 风险隐患监测防控技术31
1.4.2 综合预测预警技术32
1.4.3 协同会商技术33
1.4.4 应急保障技术33
1.4.5 应急决策技术34
1.4.6 应急评估技术34
1.4.7 应急演练技术35
1.4.8 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35
1.4.9 应急地理信息服务技术36
参考文献37
第2章 应急平台组成38
2.1 应急指挥场所38
2.1.1 应急指挥厅39
2.1.2 值班室42
2.1.3 专家研讨室44
2.1.4 设备间44
2.2 移动应急平台46
2.3 基础支撑系统48
2.3.1 应急通信系统48
2.3.2 计算机网络系统51
2.3.3 视频会议系统53
2.3.4 图像接入系统55
2.3.5 主机与存储系统58
2.3.6 容灾备份系统59
2.4 数据库系统59
2.4.1 基础信息数据库59
2.4.2 地理信息数据库60
2.4.3 事件信息数据库61
2.4.4 模型库61
2.4.5 预案库63
2.4.6 知识库63
2.4.7 案例库63
2.4.8 文档库63
2.5 综合应用系统64
2.5.1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64
2.5.2 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66
2.5.3 综合预测预警系统68
2.5.4 智能辅助方案系统69
2.5.5 指挥调度系统70
2.5.6 应急保障系统72
2.5.7 应急评估系统73
2.5.8 模拟演练系统74
2.6 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76
2.6.1 资源目录系统76
2.6.2 数据交换系统77
2.7 安全支撑系统79
2.8 标准规范80
第3章 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技术81
3.1 风险隐患监测防控技术81
3.1.1 概述81
3.1.2 风险隐患识别83
3.1.3 风险监测87
3.1.4 单类风险源风险评估94
3.1.5 多类风险源综合风险评估112
3.1.6 风险防控126
3.2 综合预测预警技术132
3.2.1 概述132
3.2.2 单灾种预测135
3.2.3 多灾种耦合综合预测161
3.2.4 预警信息发布175
参考文献181
第4章 应急处置综合研判技术182
4.1 在线会商技术182
4.1.1 概述182
4.1.2 应急一张图183
4.1.3 基于“应急一张图”的在线会商技术188
4.1.4 事件态势管理195
4.2 应急保障技术197
4.2.1 概述197
4.2.2 资源需求估算198
4.2.3 灾后应急资源空间优化配置201
4.2.4 灾后应急资源优化调度225
4.3 应急决策技术246
4.3.1 概述246
4.3.2 数字预案247
4.3.3 模型链构建技术252
4.3.4 基于人机交互的应急决策技术264
参考文献270
第5章 应急评估与演练技术271
5.1 应急评估技术271
5.1.1 概述271
5.1.2 突发事件评估272
5.1.3 应急能力评估276
5.2 应急演练技术284
5.2.1 概述284
5.2.2 突发事件情景虚拟仿真技术286
5.2.3 多角色协同模拟演练技术288
5.2.4 模拟演练记录与评估技术289
参考文献290
第6章 数据组织、管理与服务技术291
6.1 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291
6.1.1 概述291
6.1.2 数据需求292
6.1.3 数据组织296
6.1.4 数据更新与维护314
6.2 应急地理信息服务技术318
6.2.1 概述318
6.2.2 应急地理信息服务集成319
6.2.3 应急地理信息服务资源发现335
6.2.4 地理信息集成服务优化347
参考文献365
第7章 应急平台体系标准367
7.1 标准体系结构框架367
7.1.1 基础性标准的构成368
7.1.2 通用性标准的构成369
7.1.3 应用支撑标准的构成370
7.2 应急平台体系标准示例374
7.2.1 应急平台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374
7.2.2 应急平台标识376
7.2.3 应急平台预警信息交互协议376
7.2.4 政府与部门应急平台数据共享交换规范382
7.2.5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交互协议382
7.2.6 部门预测预警整合办法387
7.2.7 应急评估准则与方法393
第8章 应急平台体系安全支撑技术398
8.1 总体技术架构399
8.2 场所安全400
8.3 网络安全401
8.4 通信安全402
8.5 应用安全403
8.6 容灾备份403
8.7 安全管理406
第9章 移动应急平台409
9.1 概述409
9.2 大型移动应急平台412
9.2.1 总体架构412
9.2.2 基础支撑系统413
9.2.3 车载数据库416
9.2.4 车载应用软件416
9.2.5 业务承载系统418
9.3 中型移动应急平台422
9.3.1 总体架构422
9.3.2 与大型移动应急平台的差异422
9.4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424
9.4.1 总体架构425
9.4.2 主要功能425
9.4.3 系统构成429
9.5 手机工作平台432
9.5.1 总体架构433
9.5.2 主要功能434
9.5.3 系统特点436
9.6 移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437
9.6.1 大中型移动应急平台与应急平台互联互通437
9.6.2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与应急平台互联互通439
9.6.3 移动应急平台之间互联互通439
9.6.4 移动应急平台与其他移动应急平台/车互联互通440
第10章 应急平台的应用441
10.1 日常应急管理442
10.1.1 值班排班442
10.1.2 应急资源管理443
10.1.3 预案管理445
10.1.4 综合风险评估447
10.1.5 突发事件信息汇总448
10.2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450
10.2.1 突发事件描述450
10.2.2 基本流程451
10.2.3 信息接报与初步研判453
10.2.4 综合预测预警与态势分析456
10.2.5 辅助决策方案生成与调整459
10.2.6 在线会商与指挥调度461
10.2.7 事后总结与评估462
10.3 应急演练案例463
10.3.1 市域背景463
10.3.2 演练内容463
10.3.3 演练目的464
10.3.4 演练时间464
10.3.5 演练组织464
10.3.6 演练地点465
10.3.7 演练流程465
第11章 发展与展望478
11.1 关键技术发展趋势478
11.2 应急平台研究展望485
参考文献493
名词索引494
附录 与本书有关的背景材料503
致谢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