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每位皇帝并非真有做皇帝的资质才能。有些人甚至十分平庸普通,却因生在皇宫,被其父立为储君。皇帝虽和常人一样都是肉体凡胎,但是天子,在凡人面前,他是一尊至高无上的神,举手投足都需要有个不同凡响的样子。和平年代中,这样的皇帝还能安安稳稳在紫禁城呆上一辈子,而多事之秋,则到处尴尬……咸丰皇帝正是这样一个可怜的苦命人!在《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中,作者茅海建用十分细腻的笔法,拨动了传主——咸丰皇帝的心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茅海建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代每位皇帝并非真有做皇帝的资质才能。有些人甚至十分平庸普通,却因生在皇宫,被其父立为储君。皇帝虽和常人一样都是肉体凡胎,但是天子,在凡人面前,他是一尊至高无上的神,举手投足都需要有个不同凡响的样子。和平年代中,这样的皇帝还能安安稳稳在紫禁城呆上一辈子,而多事之秋,则到处尴尬……咸丰皇帝正是这样一个可怜的苦命人!在《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中,作者茅海建用十分细腻的笔法,拨动了传主——咸丰皇帝的心灵。 内容推荐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1861年,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 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金随之而生;英国与法国组织联军,再次入侵中国,俄国趁火打劫,美国充当帮凶,新的条约一一签订;中国后来的许多变局,实肇始于斯。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帝,竭尽心思,却无力回天,自叹且自弃。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展开了那段历史岁月,引领读者阅读其中的种种情事,曲折幽深。作者茅海建描写了历史群像:杜受田、曾国藩、叶名琛、肃顺、恭亲王、那拉氏(慈禧),决定国运的重要人物,栩栩如生。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是一部传记,一段历史,一种人生与家国的思绪。 目录 导言 一 皇四子与皇六子 二 良师荩臣杜受田 三 射偏了的箭 四 “上帝”之祸 五 亏得湘人曾国藩 六 新财源:厘金 七 “造反”、“造反” 八 外患又来了 九 公使驻京问题 十 圆明园的硝烟 十一 真正的宰相 十二 京师与热河之间 十三 笑到最后的人 结语 后记 三联版后记 试读章节 1831年7月17日,即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肯定是道光帝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之一。这一天,他又得了个儿子。 “道光”是爱新觉罗-曼宁继位后使用的年号,庙号为宣宗。后人称清代皇帝多用年号系之而罕用庙号,本书亦沿用之。此时,他已执政11年,年龄49岁,依中国传统方法计算,为虚岁半百。 说是又得了个儿子,是指在此之前,道光帝曾经有过三个儿子。 皇长子奕纬,生于1808年,最为道光帝所喜。《清实录》中留下不少培养教育奕纬的谕旨,可从中体会到那种深沉的父爱。1831年5月,奕纬已23岁,落落成人,却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因,有私家记载称,奕纬的老师迫其背诵经书,并叨叨说道:“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好皇帝。”年轻气盛的奕纬实在不愿意做此等无味(且也无益)之事,便危言顶撞:“将来我要做了皇帝,首先杀了你!”此虽年轻人的一时冲动之言,但足以使老师魂飞魄散。道光帝得知此事后恼怒至极,立即召见奕纬。而战战兢兢的皇长子正欲跪下给父皇请安时,突遭道光帝踢来一脚,恰恰伤及下部,未久而不治。 在专制社会中,宫廷不仅是平民进出的禁区,同时也是私家文字的禁区。凡不利于皇帝及皇室高大完美形象的事件,官方决不可能留下正式记录,而私人悄悄作笔记也有所忌惮,不敢写明消息来源、是否验证等等对今日历史学家作考证极为重要的资讯。结果,各种民间盛传的稗官野史,既有可能是人云亦云的传讹,亦有可能是官方竭力掩盖的确凿的真实,着实使历史学家犯难。若信之,可能有误;若不信,那么只剩下官修文书的冠冕堂皇。此一段奕纬死因的颇具色彩的传说,永远无法得到验证。读者对此不妨姑妄听之,千万别当作肯定的事实。这一类的材料,我在后面还会大量引用,凡难以确认者,亦会不时地提醒读者。 因此官方的正式记录中,仅记载皇长子奕纬“道光十一年辛卯四月十二日未刻卒”,没有记载死因。道光帝初以皇子例治丧,复追封为贝勒。次月赐谥为“隐志”。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琢磨其中含义的谥号。 皇二子奕纲生于1826年11月22日,死于1827年3月5日,在世104天;皇三子奕继生于1829年12月2日,死于1830年1月22日,在世52天。这两位早殇的婴儿没有更多的值得今人细琢的材料,只是他们的生母很值得注意。她是皇六子奕新的生母,也是皇四子奕詝(即本书的传主)的养母——生皇二子时为静嫔、生皇三子时为静妃的博尔济锦氏。 年近半百的道光帝先后失去三子,悲痛之状可以想见。可是,他只是为自己膝下空虚而悲伤吗?只是哀痛自己不获天伦之乐吗?恐怕在他的心中,想到的更多是朝廷而不是他个人。今日东方型的超级富翁若无子女赚钱也觉无味,自己反正花不完了,留下的又给谁呢?道光帝身负社稷之责,他的问题是,谁来继承他的皇位呢? 别忘了,他是个皇帝,而且一心想当好皇帝。 皇长子奕纬死的时候,后宫中受宠的全贵妃钮祜禄氏正身怀六甲。她恐怕比道光帝更希望自己能生个儿子。谁不知道,姿色再美也会随年龄而消退,以此受宠必不能长久。在宫中,母以子贵!若有一个好儿子,情况就不一样了,不仅将来能有个依靠,而且若儿子能讨父皇喜欢,自己不是可长以专宠吗? 钮祜禄氏,二等侍卫颐龄之女,生于1808年3月24日,与皇长子奕纬同岁,小道光帝26岁。她入宫的准确时间今已不可考,史籍上称道光初年人宫(道光元年为1821年)。这与满旗官员家女子13岁至15岁选秀女的规定相吻合。而她在幼年时,曾随父亲宦居苏州,颇受江南秀丽之气,看来很是讨道光帝的喜欢。一入宫便赐号全嫔,在后宫的“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八个等级中居第五等,为最低一级的“主位”(清代制度,嫔以上为“主位”,与贵人以下有明确区别)。但在1823年,便册晋为全妃,1825年再晋为全贵妃。这种地位的迅速上升反映出来的当然是道光帝的宠爱,而道光帝赐号中的“全”字,更见匠心。大约她是色艺明慧一应俱全吧。私家记载亦称,她曾仿照民间的七巧板,斫木片若干块,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作为宫中的新年玩具。 钮祜禄氏入宫后,曾于1825年生下皇三女,1826年又生下皇四女。可在那个时代,女儿不值钱。皇三女死于1835年,仅十岁,追赠端顺固伦公主。皇四女于1840年下嫁蒙古王公,封寿安固伦公主,1860年去世。两位公主在当时和后来都没有什么影响。 已经生下两位皇女、正在圆明园湛静斋待产的全贵妃,多么盼望上天此次能赐予她一位皇子。是男是女,绝对不一样,更何况正值前三位皇子俱亡的特别时刻。因此,她在千辛万苦终于产下一位男婴时,脸上浮现出无限幸福的笑容:我已经儿女俱全了,我已是真正的全贵妃了。 与钮祜禄氏同样等得心焦的是道光帝。让全贵妃在湛静斋生产,很可能是道光帝给全贵妃的特别待遇。湛静斋在乾隆时名九洲清晏,为圆明园最大且最为重要的建筑。道光帝住园时多在此地,他也可以就近了解消息吧。 皇四子出生时问为丑时,按照现在的时间刻度,为清晨1时至3时。当这位排位第四,实居皇长子之位的男婴以响亮的啼哭惊动夜空时,道光帝似乎听到的是一种绝妙无比的音乐。他给皇四子起了不同以往的名字“奕詝”——不再像奕纬、奕纲、奕继那样系于“糸”旁,而用了“言”旁(清代制度,皇室男性名字第一个字表示辈分,由康熙帝确定,排行次序为允、弘、永、绵、奕、载、溥等;而皇帝之子第二个字使用同一偏旁。奕詝之后,诸皇子名皆用“言”旁)。 湛静斋,到了1850年皇四子奕詝登基后,改名为基福堂。 它是个福地。又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时,被英军焚毁,它又成了灾地。 皇四子奕詝的降生,仿佛是一个吉兆。仅仅六天之后,1831年7月23日,祥妃钮祜禄氏生下皇五子奕蒜。过一年半,1833年1月11日,静妃博尔济锦氏生下皇六子奕新。越七年,1840年10月16日,贵人乌雅氏生下皇七子奕旅。又四年,1844年2月24日,由贵人晋为琳妃的乌雅氏又生下皇八子奕袷。再一年,1845年11月15日,琳妃乌雅氏再生下皇九子奕葱。这是道光帝最后—个儿子,是年,他63岁。 P5-9 序言 我想给咸丰帝奕狞作传,决非出于对他的景仰,因为他太平庸了,毫无文华武英之姿;也非是对他的同情,因为他没有大业未竟或遭人暗算等值得让后人掉眼泪的情事。我只是可怜他。一个好端端的青年,就像绝大多数人那样平常,只因为登上了绝大多数人都梦求的皇位,结果送掉了性命。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岁,正是古人所谓“而立”之年,他却一头倒了下去,命归黄泉。 我第一次去紫禁城的时候,还不太懂得历史。只觉得皇帝的家真大啊,转一转都需要一整天,而又有多少人室如蜗居。后来去多了,印象也就慢慢变成了许多许多道的门,许多许多重的墙,方体会“门禁森严”。皇帝是天子,在凡人面前是神,说的话是圣旨,一切的一切都应该不同凡响。可是,其生理机能又确确实实是个凡人。这就产生了一个悖难,明明是人,偏要装神,太难受了。乡间扮神弄鬼的巫婆神汉,只需一阵子,过后喝酒吃饭拿钱走路,恢复人态人性。可皇帝一走上神坛,就下不来了,那是终生的职业。渐渐在我的眼中,皇帝坐的金銮宝殿有点像供奉牺牲的长案,而紫禁城内外的重重门禁,也就跟关押犯人的道道铁栏差不了多少。今天的人们爱称监狱为“大墙之内”,可那墙能跟紫禁城的城墙相比吗? 我坐在皇帝的寝宫养心殿的门前,心想这是一个“五星级”牢房的“总统套间”。 清代的皇帝还是聪明的,为了有更大更好的空间,修建了著名的圆明园。咸丰帝奕詝便出生在那儿,登位后也常住在那儿。与紫禁城的神圣相比,那儿多了一点平常味。可这座富丽壮观的园林,却恰恰就在咸丰帝当位的时候,被英国人烧掉了,其理由是,给他一个永久的警告。 除此之外,咸丰帝还能去哪儿呢?祖上的巡幸江南他可不敢效法,承德的避暑山庄也不得空去。他太忙了,因为天下太乱。就是不忙,也得装出忙的样子。天子圣君就应当宵衣旰食。 衣锦食肥,美妾如云,皇帝享有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可他并不能享有其中的许多乐趣。他的身上负有着重大的责任——行为应当成为人世间的楷模,言论必须成为战无不胜的法宝。一个人要坚持一天两天,一月两月,都不困难。索性做—个昏君,谁也奈何他不得。可要想长年累月地做一个好皇帝,倒是一个苦差使。若在一个平常年代,一切还能过得去。可咸丰帝奕詝又特别命苦。他遇到了清朝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灾难。 由今上溯—个多世纪,1850年至1861年,咸丰帝奕詝当了11年的皇帝,没有过一天安生的日子。1850年至1864年爆发了太平天国战争,1856年至186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间天地会、捻军等造反,更是数不胜数。内忧外患,遍地硝烟,那才是真正的动乱。中国的历史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也成为后来许多历史学家关注的重点。 可是,在此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帝奕詝又是怎么样的呢?这应当是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问题。可当我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时,却看到很少。天子的私事是不让臣民知道的,虽说西华门内的仿古建筑中保留着那个时期的大量档案,但装腔作势的官样文章和官式套话中又有多少他的真心。天子过的是远离尘世的生活,却主宰着尘世间万物,做事情想问题与我们惯常的心理习惯不同。作为一部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心灵沟通似属最高境界,但世界上心通的人大多境遇趋同,以至“相逢”不必“曾相识”。我绝无为与他沟通而去当几天“天子”的意愿。 我也有我的麻烦。 可是,天子再尊再贵也毕竟是人。是人总还会有点相通之处,不管他用什么方式吃饭、睡觉。这就使我有了一点资本。为了弥补我个人直观的偏误,我又试图从当时对咸丰帝奕詝作用最大的不同人的角度去观察他,将各种碎片断页拼凑起来。今天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书,有点像是拼贴画。 历史作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应当是非常客观的,但历史研究又是相当主观的活动。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是史学家对史料的一种主观解读,在不同人眼中的历史面目会有差别。我想,我一定会有误读,但使我心安理得的是,现代历史学理论居然已经证明,误读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于是,我便敞开来说说,读者也不妨随便看看。 后记 这是一本十年前写的书,当时我正好有一年的空闲。 回想那个时候的学术,应当说是掉到了谷底,一部好的学术书,销量也就是一千册,有钱的不买,想买的没钱。“下海”成了知识人最流行的语言和最时尚的举动。历史专业似乎要更糟一点,被称为“史(屎)坑”,一不小心沾上了,臭哄哄的。写出来的书,更是没有人要。我的编辑朋友,见面即谈“图书市场”。其中一位朋友的话,我现在仍记忆犹新,说书名一不能出“史”字,二不能出“传”字,出了就卖不掉。也就在此时,我刚写完《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未敢用“史”字),于是便试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本事写出一本历史方面的“畅销书”来。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未敢用“传”字)作为“畅销书”,无疑是失败了,虽然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印了两次,但远远谈不上销售上的成功,读书界也没有什么反响;反倒是经常听到一些本专业学者鼓励的话,可此书在本意上并不是写给他们看的!由此看来,它的影响面很可能还没有出专业圈。十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再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看看有没有新的生机与生意。 此次再版,只是改了一些错字。另由戴海斌君帮助配了一些图片。此次重校旧稿,回想起以往的许多场景,已有了怀旧的老年心态。当年我还希望如果此书“成功”了,再写上几本,以改变生存的境遇,却未能如愿;现在经常有出版社来约我写同样类型的书,我虽然有此意,却发现再也找不到一年的空闲了。 茅海建 2005年10月15日于北京大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