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文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编撰。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年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行逸事,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况乃至精神世界。《世说新语》语言质朴精炼,但言简意深,耐人寻味,在清谈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说新语选读(初中部分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南朝宋)刘义庆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文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编撰。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年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行逸事,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况乃至精神世界。《世说新语》语言质朴精炼,但言简意深,耐人寻味,在清谈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 内容推荐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目录 导读 知识链接 阅读延伸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崇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附录 编委会成员简介 试读章节 【阅读常识】 《世说新语》题解 《世说新语》分为36个门类,而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放在前面,这显然是受了儒家所谓“孔门四科”的影响。但从内容上看,它们又和儒家忠孝为本的思想不完全相同,带有魏晋时代的特征。 《德行》门共有47则故事,主要反映两方面内容:一是赞扬了儒家的传统美德,二是反映了魏晋时期特定的道德观念。言语指人的口才。《言语》门共有108则故事,记载了魏晋士人的机智言辞。政事指政治事物,及居官任职者处理自己分内的工作。《政事》门共有26则故事,其中有反映忠孝仁爱的,有对勤勉政事的官员的赞扬的。《文学》门共有104则故事,其中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和学术有关,主要展现了魏晋清谈的内容和盛况,不同程度地显示了玄学和儒学、佛学的关系,是后世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依据;和文学相关的部分三分之一强,有的表现丈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有的表现文学和情感的关系……已经涉及到有关文学理论的一些重要方面。 ——柳士镇、刘开骅《<世说新语>全译》 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自从先秦两汉中国文言小说萌芽并确立了基本的内涵之后,在魏晋南北朝这个近四百年的战乱频仍的时期内,文言小说开始显示出其日益清晰的面貌与特色。从史传文学的母体中孕育出生的轶事小说和从《山海经》《穆天子传》以及两汉方士小说中获取灵感而衍生的志怪小说,勾勒出了这一时期文言小说最基本的面貌。高人名士的言行丰韵和神仙鬼怪的传说幻境,成为小说作者们最热衷的话题。虽说志怪小说是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主流,但从大范围的小说发展进程来看,血肉丰满的人物与真实可信的情节无疑是一些成熟的小说的灵魂。 轶事小说,又称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先生根据志怪小说的命名而推衍出来的名称。这类作品在当时的产生与流行是有其社会背景的。源于汉末的品评人物之风,进入魏晋时期进一步兴盛起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虽不过残丛小语,而具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也。”这一段话,扼要地说明了轶事小说产生和兴盛的原因。 如上所述,轶事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具体说来,如《庄子》《韩非子》《战国策》《新序》和《吴越春秋》等书中的富有文学意味的描写手法,以及通过人物的生活片段、传闻轶事或只言片语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等,都在志人小说中得到了广泛的吸收与运用。要说最能代表魏晋南北朝轶事小说之丰韵的,则首推《世说新语》了。事实上,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没有一部轶事小说可出其右。 《世说新语》是《语林》《郭子》一类小说的集大成者。刘义庆贵为王室宗亲,且“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又喜“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转引自《中国文学史纲要》二,袁行霈主编),所以《世说新语》所言,内容十分广泛,其所记虽为琐碎言行,但却真实形象地表现了魏晋十大夫的思想生活状况,即所谓的“魏晋风度”。当时士人人间重视人物品评,例如,《文学》一篇中记阮修在回答关于老庄与佛教异同的问题时,答以“将无同”三字,而为人大加赞赏,并靠了这模梭两可的话当上了大官,人称“三语掾”。又如《任诞》篇写刘伶裸体纵酒,自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裨衣”。一切的礼法习俗都置之度外,正表现了士人放浪形骸的风气。这也是《世说新语》着力描述的内容之一。至于秀士们畅谈“虚腾”、“玄远”,显示“才性”、“天道”的清谈,更是书中的重要内容。何晏、王弼、殷浩、荀粲、支道林等名士都颇善此道。“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淡了。但这种清淡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世说新语》对后代影响很大,其中许多故事成为后代戏曲小说的题材,其本身也往往成为历代文人仿作的楷模,或许正是因为这是一部写人述事的作品,而“人”永远是小说掘之不尽的主题。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世说新语》中的“当红人物”,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白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十,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要点提示】 《世说新语》保存了从汉至晋有关社会政治、思想、宗教、文化,以及上层社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资料,很有价值。 阮裕焚车、王恭无长物体现出时人新的价值观。好车若不能够为人所用,存在又有什么价值?竹席有一张够用即可,何必贪恋许多?为物喜悲,究竟是满足了我们还是拖累了我们?这是对物的思考,同时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在这种新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不少人形成了新的自我的审美价值和不以物喜悲的淡定情怀,如《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中的谢安,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何等潇洒自若。其他如嵇康临刑弹奏广陵曲,王戎观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谢太傅面对风起浪涌“貌闲意说,犹去不止”,王子敬面对失火“神色恬然”、“不异平常”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和肯定了时人的风采。 读《世说新语》,更多的感触就是这部小书能陶冶性灵,澡雪精神。 【读与思】 在我国文学史上,《世说新语》第一次人量集中地对少年儿童形象进行了描写和记录,你能总结出本书中这些超凡脱俗的孩子的优点吗?从他们身卜,你得到了怎样的肩发? P6-9 序言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进到现在已经七年有余。这次改革中,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力图构建出一个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的蓝图。在这次改革中,对于曾承受了种种诟病的当代语文教育来说,震撼最大,痛苦最大,同时也是收获最大。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被教育部聘为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认为是语文课和课外阅读培养了我的文学兴趣,给我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我的儿童文学创作又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被选入教材的经典作品,一直是我文学创作的标杆。 我是以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参加了教材审查工作。我以一种绝对的笃诚态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向语文教育专家学习,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它让人受用一生。我也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忻然意动,引发着我深入思考,检视着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在这次语文课程改革中,阅读被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从来都是关涉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行为之一。学生时代的阅读一般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在老师引领下的学习行为,而课外阅读是学生们的个人阅读行为。教育学家和文学家吕叔湘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一再强调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孩子语文素质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孩子的语文水平如何,多半源于课外阅读的质量如何。 与课内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往往更自由,更宽泛,也更有乐趣。更多的人可以在这一片天空中采撷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云朵,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找到自己所渴望的人生暖意的所在。 也因此,在这次新课改中,《语文课程标准》设置“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实际上就是对中小学生个人阅读的新的观照。此举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课标”推荐的传统经典书目,来感知外界、唤醒自我,促成个人价值观、创造力的生发。我们也期待,通过这种纯正的经典文学阅读,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心中立起一个精神标杆,进而形成独立自主的文学、美学乃至精神世界的建构。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组织了各路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阅读推广专家、语文教育研究学者、名校校长、特级教师等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建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本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遴选,最终选定了学生必背古诗词、神话寓言故事、中外儿童文学、历史故事、科普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外文学名著、中外知名作家作品选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共67册,按小学部分、初中部分、高中部分分辑推出。 这套丛书选目齐全,选本精良。有些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等不同年龄层次而编选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的精品读本,如《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小桔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选》,充分照顾到了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兴趣。 与其他“新课标”读本相比,本丛书加重了青少年阅读中的诗歌部分。除小、初、高必背古诗文外,此次增加了《中外儿童诗精选》《中国新诗精选》《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诗歌读本。我一直这样认为,诗意是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读诗不是一般的消遣,它可以让读者在纯正的文学趣味中,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和滋养,那种如同音乐拨动心弦般的感动,那种属于绘画情景交融似的意境,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都让我们体验到读诗有别于读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优美诗歌名篇和诗歌大师的作品的阅读,能够使我国千百年来美好和丰厚的“诗教”传统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这种优美和高雅的文学形式,提高他们感知人类情感的能力,培养出最纯正、最优雅的文学趣味。也只有这样,文学教育才能得以实施和推行。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这套丛书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和开放的阅读向度。67册必读的“经典书目”,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也仅是数点星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感受阅读魅力,我们在每一本书的导读中,加入了一个“相关作品推介”的板块,即以一本书为原点,再延伸出与本书或与本书作者有关的、适合于深度阅读的一些推荐书目。以《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为例,在“相关作品推介”板块里,又推荐了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名著《四世同堂》,老舍散文集《抬头见喜》,作家传记《小说家老舍》,以及一本论述老舍幽默艺术的《老舍幽默论》等。这样不仅为青少年全方位了解作家老舍提供了一份阅读线索,也希望借此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贴近中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增强文字阅读中的视觉愉悦性,我们特别为每一本书都配上了风格清新的文学插图。我们希望,少年儿童朋友们在读到一首诗、读完一篇小说、读完一篇童话和散文,或者在欣赏到一幅美丽插图的同时,也会同时领悟到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人生之可爱,进而明白那些崇高的、美好的、真诚的思想与感情究竟美在何处。这,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的“个人阅读史”的建立过程。 个人的阅读史,往往也是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我们用双眼看到的文字,我们用双手触摸过的纸张,有足够的力量变成一个无限大的世界,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能折射出个人内心的光芒。如果说,牙牙学语时,母亲讲述的故事(亲子阅读)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一步,那么,学生时代的课外阅读就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二步。它是自发自觉的,是以个人自身感到了对阅读的渴望为前提的。因此,在这一阶段,“读什么”变得尤为重要。 今天的这一代少年儿童所面对的阅读选择是多元的。仅就纸质图书的种类来看也非常多元化,卡通漫画、通俗小说、明星写真、绘本故事、网络文学等等,都在争夺着孩子们那十分有限的一点课外阅读时间。也因此,当下的少年阅读出现了一种远离经典的趋势。 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轻松、快乐的流行阅读。但我们更希望青少年在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向时,能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审美趣味,建立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秩序,能保持经典文学的永恒的选择尺度。这是因为,只有纯正的经典阅读,才可能打造出一个人坚实和宽广的精神世界的基础,才可能引领你朝着崇高、美好和完整的精神史的方向走去。挪威儿童文学家,《苏菲的选择》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曾说:如果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期待将来有一天,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我们每天要刷牙一样不可缺少;牙齿卫生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亲一代,我们更应该对后一代人的“精神卫生”担负起责任来。他认为,与那些“电子毒贩子”利用孩子们天赋的好奇心和喜欢玩耍游戏的需要,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与自发的活跃性相比,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们选择出更多的文学童书,那才是真正的献给孩子们的“温暖之源”。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时,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自《语文课程标准》公布以来,不少富于敬业精神、有才干的老师,在他们的阅读课堂中,担当起阅读教育的重担。他们在严谨的选材中,利用优秀的文学资源,向学生推介了大量优秀的图书,实施了以“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为重要内容的阅读教育。我相信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 (金波: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