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1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
1.1 流体静力学
1.1.1 流体的基本性质
1.1.2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1.3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1.2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
1.2.1 流量与流速
1.2.2 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
1.2.3 伯努利方程式
1.3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1.3.1 黏度
1.3.2 流体流动类型与雷诺数
1.3.3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1.4 管内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损失
1.4.1 直管摩擦阻力损失
1.4.2 局部摩擦阻力损失
1.4.3 管内流体流动的总摩擦阻力损失
1.5 管路计算
1.5.1 简单管路
1.5.2 复杂管路
1.6 流量的测定
1.6.1 测速管
1.6.2 孔板流量计
1.6.3 转子流量计
1.7 流体输送机械
1.7.1 离心泵
1.7.2 其他类型化工用泵
1.7.3 气体输送机械
第2章 传热
2.1 概述
2.1.1 传热过程的应用
2.1.2 传热的基本方式
2.1.3 两流体通过间壁换热与传热速率方程式
2.2 热传导
2.2.1 傅里叶定律
2.2.2 热导率
2.2.3 平壁的穗态热传导
2.2.4 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
2.3 对流传热
2.3.1 对流传热方程与对流传热系数
2.3.2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2.3.3 对流传热系数的特征数关联式
2.3.4 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2.3.5 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
2.4 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
2.4.1 热量衡算
2.4.2 传热平均温度差
2.4.3 总传热系数
2.4.4 壁溫计算
2.4.5 传热计算示例
2.5 热辐射
2.5.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2.5.2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2.5.3 克希霍夫定律
2.5.4 两物体间的辐射传热
2.6 换热器
2.6.1 换热器的分类
2.6.2 间壁式换热器
2.6.3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
2.6.4 传热过程的强化
第3章 吸收
3.1 概述
3.1.1 吸收操作的应用
3.1.2 吸收设备
3.1.3 吸收过程的分类
3.1.4 吸收剂的选择
3.2 气液相平衡
3.2.1 平衡溶解度
3.2.2 亨利定律
3.2.3 气液相平衡在吸收中的应用
3.3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3.3.1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3.3.2 分子扩散系数
3.3.3 单相内的对流传质
3.3.4 两相间传质的双膜理论
3.3.5 总传质速率方程
3.3.6 传质速率方程式的各种表示形式
3.4 吸收塔的计算
3.4.1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3.4.2 吸收剂的用量与最小液气比
3.5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3.5.1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3.5.2 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
3.5.3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3.5.4 吸收塔的操作计算
3.6 解吸塔的计算
3.6.1 解吸用气量与最小气液比
3.6.2 解吸塔填料层高度计算
3.7 填料塔
3.7.1 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性能
3.7.2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3.7.3 塔径的计算
3.7.4 填料塔的附件
第4章 蒸馏
4.1 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
4.1.1 溶液的蒸气压与拉乌尔定律
4.1.2 理想溶液汽液相平衡
4.1.3 非理想溶液的汽液相平衡
4.2 蒸馏与精馏原理
4.2.1 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
4.2.2 精馏原理
4.3 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4.3.1 全塔的物料衡算
4.3.2 恒摩尔流量假设
4.3.3 进料热状态参数g
4.3.4 操作线方程
4.3.5 理论板数的求法
4.3.6 回流比与进料热状态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4.4 回流比的影响及选择
4.4.1 全回流和最少理论塔板数
4.4.2 最小回流比
4.4.3 适宜回流比
4.4.4 理论板数的简捷计算法
4.5 间歇精馏、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
4.5.1 间歇精馏
4.5.2 恒沸精馏
4.5.3 萃取精馏
4.6 板式塔
4.6.1 塔板结构
4.6.2 塔板上汽液两相的流动现象
4.6.3 塔板效率
4.6.4 塔高的确定
4.6.5 塔径的计算
4.6.6 塔板类型
第5章 萃取
5.1 概述
5.1.1 萃取的基本过程
5.1.2 萃取过程的经济性
5.2 液-液相平衡
5.2.1 三角形相图
5.2.2 相平衡关系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方法
5.2.3 萃取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方法
5.3 萃取剂的选择
5.3.1 萃取剂的选择
5.3.2 温度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5.4 萃取过程的计算
5.4.1 单级萃取计算
5.4.2 多级错流萃取的计算
5.4.3 多级逆流萃取的计算
5.4.4 萃取剂比和萃取剂最小用量
5.4.5 回流萃取
5.5 液-液萃取设备
5.5.1 概述
5.5.2 混合澄清器
5.5.3 塔式萃取设备
5.5.4 离心式萃取设备
5.5.5 萃取设备的选择
5.6 超临界萃取
5.6.1 超临界萃取
5.6.2 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
5.6.3 超临界萃取的流程
第6章 干燥
6.1 概述
6.1.1 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
6.1.2 湿物料的干燥方法
6.1.3 对流干燥过程的传热与传质
6.2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
6.2.1 湿空气的性质
6.2.2 湿空气的湿度图及其应用
6.3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6.3.1 物料衡算
6.3.2 热量衡算
6.4 物料的平衡含水量和干燥速率
6.4.1 物料的干燥实验曲线
6.4.2 物料的平衡含水量曲线
6.4.3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
6.5 干燥设备
6.5.1 对流干燥器
6.5.2 干燥器的选用
附录
一、单位换算系数
二、基本物理常数
三、饱和水的物理性质
四、某些液体的物理性质
五、某些有机液体的相对密度(液体密度与4℃水的密度之比)
六、饱和水蒸气表(按温度排列)
七、饱和水蒸气表(按压力排列)
八、干空气的热物理性质(p=1.013 25×10/5Pa)
九、某些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
十、液体饱和蒸气压户的Antoine(安托因)常数
十一、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
十二、液体黏度共线图
十三、气体黏度共线图(101.325kPa)
十四、固体材料的热导率
十五、某些液体的热导率(λ)/W·m-1·℃-1
十六、气体热导率共线图
十七、液体比热容共线图
十八、气体比热容共线图(101.325kPa)
十九、液体比汽化热共线图
二十、液体表面张力共线图
二十一、管子规格
二十二、I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规格(摘录)
二十三、热交换器系列标准(摘录)
二十四、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数据
二十五、常用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