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内容简介:心灵的革命——“转念作业”“它教你以一种崭新的心态来过你的一生。问题是,你可有勇气接受它?”
当你受够了以后,你宁愿要“对”,还是要“自由”?造成我们痛苦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想法……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跟着这本书一起开始心灵的“转念作业”,让痛苦之念自动放下我们。
事实和真相是最大的,你与事实争辩的结果,就是自己吃亏受苦。
华语畅销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当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托利诚挚推荐,国际著名心灵导师、美国著名“转念作业”心灵运动倡导者拜伦·凯蒂、史蒂芬·米切尔代表作。
著名心灵导师拜伦·凯蒂(Byron Katie)自创的“转念作业”(The Work)被誉为简单且能有效破除小我的方法,它可协助你检视头脑打结的问题,进一步改变值念,让我们从紧张、焦虑、不安、忌妒、痛苦的心境中得到解脱。使生命当下变得轻松自在。更具活力。是个人改善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职场、工作、金钱等各层面生活的最佳法宝。
这本由拜伦·凯蒂、史蒂芬·米切尔著的《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帮你在不可思议的过程中,提供所必须学习的一切,并找到凯蒂所说“做真相的情人”的那份喜乐与自由。仅用四句问话,教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所有烦恼的问题。
1 一些基本原则
我很喜欢“转念作业”,因为它帮你进入内在,找回自身的喜乐,并体验到早已存于你内心之物——那个永恒不变、坚定不移、始终存在、永远等你,却无法名之的东西。不需任何老师,你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位老师,而且你是唯一能终止自己痛苦的那个人。
我常说:“别相信我说的。”我要你自己找出属于你的真相,而不是我的真相。即使如此,很多人印证了下列的原则的确对初学者大有裨益。
请留意:你的想法正在跟真相“争辩”
当我们深信不疑的想法跟真相起了争辩时,我们才会受苦;而唯有内心全然清明之际,眼前的真相才是我们真正要的。
如果你“想要的真相”跟“眼前的真相”相互冲突,就犹如教猫学狗叫。你当然可以一试再试,但到了最后,猫还是紧盯着你叫声“喵”。你大可竭尽余生,不断教猫学狗叫,只因你要的真相与眼前真相不符,其结果,成功的可能性必然渺茫。
只要留意一下,你会就注意到心里整天浮现的念头不外乎:“人们应该更仁慈些”,“小孩子应该行为端正”,“我的邻居应该好好整修他们的草地”,“杂货店里排的队伍应该移动快一点”,“我的先生(或太太)应该同意我”,“我应该更瘦(或更漂亮,或更成功)”。这些想法都与眼前真相不符,你若觉得这些说法令人沮丧,没错,因为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全是由自己跟真相“争辩”造成的。
1986年,我觉醒于事实真相之后,人们常形容我是“与风为友”的女人。巴斯杜(Barstow)是个沙漠小镇,经年累月刮着风,每个人都痛恨它。由于受不了风沙吹袭,很多人都搬离那里,而我能与风——事实真相——成为朋友,那是因为我发现别无选择,而且我也觉悟到:与它作对,根本就愚不可及。每当与真相争辩,我准输无疑。我怎么知道风该怎么吹或该不该吹呢?反正它就是在吹呀!
“转念作业”的初学者常对我说:“但是,停止与真相争论,等于削弱我的行动力。只去接受真相,我将会变得消极被动,甚至失去行动的欲望。”我反问他们:“你真的知道那是真的吗?哪一个让你更有行动力呢?是‘我希望我没有失业’或是‘我失业了,现在我能做什么?’”
“转念作业”揭露出你认为不该发生的事“应该”发生了。它应该发生,是因为它的确发生了,世上已无任何想法能改变得了它。这不表示要你宽恕它或赞同它,只意味着你可以看着事件,既不抗拒,也不因为内心挣扎而迷失方向。没有人希望他的小孩生病,也没有人愿意发生车祸,但是,一旦发生了这些事情,在脑子里不断跟它们争辩又有何用?然而,我们明知不该如此,却乐此不疲,只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切断它。 我是真相的热爱者,并非因为我是灵修人士,而是因为每当我与真相争辩,受伤的一定是我。当我们与真相争辩,必会紧张和挫败,而且感觉不自在或心理不平衡。其实,眼前的真相往往并没有那么糟。只要我们停止与真相对抗,行动力自然会变得简单、灵活、仁慈,而且一无所惧。
管好你自己的事
整个宇宙里,我只找到三种事:我的事,你的事和神的事。(对我而言,“神”这个字,就代表“真相”。真相就是神,因为它在操控你和我;或者说,其他任何人都掌控不了的事,我通称为神的事。)
我们的压力,绝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在心里管好自己的事。当我在想“你必须有份工作、我要你快乐、你应该准时、你必须好好照顾自己”的时候,我就是在管你的事。当我为地震、水灾、战争或自己何时会死而操心时,我是在管神的事。像这样,我的心里一直在管你的事,或神的事,怎可能不导致分裂的后果呢?1986年初,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时我心里正在管我母亲的事,比如说,我一想到“我母亲应该了解我”,内心就会涌上无限的孤寂。同样地,我也领悟到,每当感到心痛或孤独时,经常都是因为我在管别人的事。
如果你正在过你的生活,我的心却跑去管你的生活,那么谁在活我的人生呢?原来,我们两个人都跑到你那里了。既然我心里忍不住跑去管你的事,就不可能管我自己的事,我便和自己分裂了,无怪乎我的人生处处碰壁。
当我自以为知道什么对别人最好时,其实我早已过了那条界限。即使以爱为借口,也是一种狂妄自大,必然会带来紧张、焦虑和恐惧。毕竟,知道什么是自己最该做的事,才是我唯一的本分。在我设法解决你的问题之前,我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事。
如果你充分了解我说的三种事,并且懂得只管你自己的事,必然会享受到一种超乎想象的自在。下次你觉得有压力或难过时,不妨问问自己:你心里正在管谁的事?你会忍不住大笑的。只需一句反问,便能把你带回自己身上来,帮你看到自己从未真正活在当下——这一生,你一直在心里管着别人的事。你一旦意识到正在管别人的事,便足以把你拉回很棒的自己。
练习一阵子之后,你会觉得普天之下,无事一身轻,原来,你的生命被自己运转得风雨无阻呢。
P35-37
做真相的情人
吴家芸
拜伦·凯蒂的著作《Loving What Is》终于发行中文版了,这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本书的英文原著已在欧美地区发行多年,嘉惠了许多国家的读者。现在,中国和其他华语地区的读者终于有机会分享到这本书了,真是一大福音。
我跟拜伦·凯蒂之间的缘分,要追溯到十四年前。当时,我在美国的保险界非常活跃,荣登为终身百万元圆桌荣誉会员。虽在事业上享有不错的成就,然而,我总觉得人生似乎还有些缺憾,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身体上的病痛。29岁时,我罹患乳癌,后来又发现脑下垂体长了肿瘤。除了健康的问题之外,原生家庭以及婚姻方面的种种考验,我时常得面临心灵上的惊涛骇浪,难以得到真正的平静与安宁。
因这些身心的挑战,我很早就展开“心灵”的追寻之旅。在美国工作之余,同时也接受灵修课程训练。就在那时,我和其他几位朋友开始在好友Ruby的家聚会,跟随拜伦·凯蒂操练“转念作业”(The Work)的方法。
当时,我对身体病痛抱着“只有弱者才会生病”、“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人生的幸福”等等信念。拜伦·凯蒂带领我一步步写下“六道问题”和反问自己“四句问话”,我才得以暂时放下“猴”脑里翻来覆去的老掉牙故事。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从那些复杂难解的故事中抽离出来,再经过“反向思考”之后,竟能自行找到解答。
通过“转念作业”的方法,我过去执著的信念松动了,因而愿意接受“身体不健康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事实”,任何表面上看似负面的人、事、物,其实都可能隐藏着一份礼物,身体上的病痛也能为生命带来成长的机会。我通过乳癌而开始学习如何更爱自己与珍惜生命。
拜伦·凯蒂不止一次跟我强调:“世界上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你的事,还有神的事(上天或大自然未知的力量)。”当时,我一直想要找到可以不必看病、吃药,靠自己就能把病治好的方法。她就问我:“你身体健康不健康是谁的事?”我回答说是我的事,但她却认为身体健康除了是自己的事以外,也是医生和神的事。这使我恍然大悟,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身体负责,尽全力照顾自己的身体,然而有些身体的问题也只有医生可以处理,所以我应该好好接受医生的治疗,其他的就交托给神了。
拜伦·凯蒂进一步问我:“如果没有‘你的脑下垂体不应该长瘤’的想法,你会是怎么样的人?”我回答:“我不害怕,内心很平静。”她又继续问:“如果你连‘内心很平静’的信念都没有,你会是怎么样的人呢?”这让我终于领悟到了什么是“空无”的感觉,她就这样一步步带领我去挑战我既有的执念,也因此帮助我打破了旧有的生命模式。 我们的痛苦大多来自于无法接受的事实以及对他人的要求与批判,于是我们的心经常“跷家”,住到别人家里,自己的家反而乏人照顾。通过“转念作业”的操练,我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凡事只求尽力就好,我做我自己能做的、该做的,而不向外求助或企图改变别人,因而终于体验到“回家”的平静与安宁,这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奇妙的是,当我们不再一味地企图去改变别人,并且愿意面对自己时、整理自己时,无形之中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周遭的人、事、物反而因此有了改变。
“转念作业”就这样成为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一路陪伴我走过了十多年的岁月以及人生当中的许多风风雨雨。通过我个人实际的体验,它的确是一套既简单又十分奏效的方法,只要你愿意安静地坐下来,提起笔,逐一写下拜伦·凯蒂所设计的“六道问题”,然后再反问自己“四句问话”,并作“反向思考”,就可以将那些隐藏在意识底层却一直阻碍你的负面信念摊在阳光下,从你所有的困扰、矛盾、疑惑、痛苦当中找出自己的盲点,并将这些挑战视为一个礼物与机会,借此找到生命的平衡点,回归内心的安宁。
由于我从“转念作业”的操练当中受益良多,因此,推广这套方法一直是我的心愿。这些年来,通过举办“转念作业”工作坊,和许多华人朋友分享这套操练方法,也让我对这套方法的应用层面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
在我接触拜伦·凯蒂的过程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从外表上看,她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家庭主妇,然而,她却拥有这么不凡的智慧,时时刻刻都能够洞见,原因不在于她与我们不同,而是她勇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盲点,勇于“做真相的情人”,因此她比我们早发现了“转念作业”——这一把得以开启内心智慧的钥匙。
你我跟拜伦·凯蒂一样,都拥有内在无限智慧的源泉。这世上有许多开启智慧的法门与钥匙,就我个人以及引导个案的经验,“转念作业”是一把非常神奇的钥匙,现在,通过这本书的出版将这把钥匙交给大家,就看你愿不愿意拿起它,借着转变信念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感谢许多好朋友一直在协助成就这件美事,尤其要感谢玲莹所付出的努力,她一直很热心地协助办理“转念作业”的研习课程,并将这项作业在她的生活里身体力行,也有了许多深刻的经验与体悟。因此我可以说,她的确是翻译拜伦·凯蒂的著作以及诠释“转念作业”精髓的最佳人选。
诚心期盼通过这本精彩的译作与拜伦·凯蒂充满智慧的“转念作业”,邀请大家一起来打开头脑的结,让每个人都能清除困扰着我们的信念的阻碍,进而成就更完满与平安、喜悦的人生。
[吴家芸:长年旅居海外(现定居荷兰),台湾引进阿梵达课程之先导,后跟随拜伦·凯蒂,并修炼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The Work)长达十四年。每年固定返台推广,分享带领“转念作业”,嘉会有缘人。]
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可说是地球上的伟大赐福。一切苦因皆源自我们认同自己的念头以及终日萦绕脑际的故事。“转念作业”犹如一把利刃,刺破自我的幻觉,让你体悟自己的无限本质,活出喜悦、平安和爱的本然境界。《一念之转》给了你这把钥匙,现在,好好用它吧!
——Eckhart Tolle 《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作者
我很喜欢《一念之转》,里面的许多观念都超棒,比方说,“做事实的情人”、“热爱真相”,因为事实和真相是最大的,你与事实争辩的结果就是自己吃亏受苦。另外,我们的脑袋通常都是已经有一个既定的看事情的角度,《一念之转》设计的问话,就是要让你看见:你的想法基本上只是诸多想法中的一种,凯蒂就一直强调:相信你的想法,你就会受苦!所以她设计了六个问题,让你一一回答,然后她会问你四句话,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你可以看见自己思想的可笑和独断性,然后你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放过了你(而不是你放过了它!)。
——华语畅销身心灵作家、《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
她的“转念作业”是一帖简单实用、直截了当的解药,专治我们无端造出的痛苦。她要求我们别再相信任何事情,并提供一个单纯、有效且惊人的方法,帮我们斩断作茧自缚的乱麻。读完《一念之转》,我终于敢承认以往不愿承认的事。
——David Chadwick
(Crooked Cucumber:The Life and Zen Teaching of Shunryu Suzuki)作者
你能找到一个简单方法,帮你欢喜的迎向人生吗?而且,也能帮你不再与真相争辩,并在纷扰乱世得享一份宁静吗?那正是“转念作业”所带给你的礼物。它教你一种崭新的心态来过你的一生。问题是:你可有勇气接受它?
——Erica Jong《怕飞》(Fear of Flying)作者
《一念之转》充满了睿智。凯蒂的“转念作业”,对有志于心灵成长的人,真是一种让人脱胎换骨的美妙修持。
——Lama Surya Das 《佛性的觉醒》(Awakening the Buddha Within)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