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高松元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由高松元所著,在中国历史上,最容易“不得好死”的人群不是农民,不是贪官,不是囚犯,而是知识分子!在这个号称五千年文明的国度里,对文人、文化的伤害几乎从未停止过!

深度解读历来风月野史的主人公,细数古今“文艺犯”的老祖宗。

中国40大文人死因调查报告,风趣总结文人的10种死法。诸如:愚笨而死的李清照、方孝孺,狂骄而死的谢灵运、李白,惭愧而死的李煜、吴伟业,殉道而死的王国维、海子,愤怒而死的老舍、傅雷……

内容推荐

《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由高松元所著,翻开历史,十个中国文人,起码有六个都死得不太正常。《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口无遮拦、嬉笑怒骂,通过对古今40位文人非正常死亡的描述再现,揭开他们一些不为俗世所知的东西。对于诸位读者来说,第一可以作为文史资料收藏;第二可以作为名人传记去读。希冀在博看官一笑之余,也能让人们多点思考,让世界多点慈悲。

目录

李斯:千古一相,“仓鼠”一生1

嵇康:轻肆直言,广陵绝唱10

谢灵运:狂妄自大,胸毛不再16

王勃:杀人溺亡,冥冥注定22

李白:作诗一流,做人投机29

李煜:国破家亡,写词何用38

王安石:从不洗澡,一代怪才46

赵佶:可怜文帝,屈死异乡53

李清照:错看男人,寂死江南60

方孝孺:读书种子,害人不浅69

解缙:站错队伍,沉尸雪中75

张居正:一生争议,纵欲过度82

徐渭:性情中人,一生狂狷87

李贽:“异端”思想,剽悍狂人92

阮大铖:隐忍不发,复仇文敌97

金圣叹:剑胆琴心,死得无辜102

吴伟业:一生自责,终生忏悔107

龚自珍:终是太用情,反误了卿卿性命114

吴沃尧:一生劳累,终究猝死119

苏曼殊:饮冰吃糖,死得凄凉125

王国维:经此事变,义无再辱131

康有为:潇洒一生,身后凄凉137

徐志摩:红袖添香,机毁人亡145

朱湘:生活窘困,投江自戕154

庐隐:曙光刚现,白狼夺命160

萧红:最怕庸医,不甘不甘167

郁达夫:风流不羁,生死成谜173

闻一多:拯救死水,敢做石子179

陈布雷:病弱书生,自弃自了186

戴望舒:寄情女子,误了一生193

老舍:士不可辱,宁死不屈199

傅雷:孟秋之夜,携妻远去205

周作人:老而不死,悲剧晚年213

赵树理:淳朴一生,含冤去世220

古龙:人间不见楚留香225

梁实秋:才气氧气,必不可少230

海子:面朝铁轨,为诗殉道236

三毛:大绚烂后的万事皆空244

路遥:平凡一生,透支生命250

顾城:诗人,死于童话256

试读章节

公元前238年,李斯第一次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不过,此时他扮演的角色,不过是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务员,在楚国上蔡郡里做看守粮仓的小文书。他像现今不少公务员一样,上班想着下班,下班想着休闲,无所事事。

不过,李斯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喜欢琢磨,善于思索人生。这天,他突然内急,去上公共厕所。在浑身通畅的一刹那,他蓦然看见厕所里的几只老鼠正不无哀怨地吃着粪便。见李大人过来,老鼠们屎也吃不安稳,吓得惊惶逃窜。在厕所里,李斯就开始琢磨,悲叹起厕所中那几只惊恐的老鼠来,它们“食不絮,近人犬,数惊恐之”。推此及彼,自己所管粮仓里的老鼠,却可以“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他得出了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一个结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同样是老鼠,如果所处环境不同,差距自然是很大的!

厕鼠安知仓鼠之志?!顿悟这番道理后,李斯赶紧系好裤带,昂首挺胸地走出厕所,决定从此以后做一个吃喝不愁的“仓鼠”,不再满足现在的生活。

李斯所处的正是一个群雄或者群鼠竞出的年代。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决定不甘寂寞,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子为师。苟子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不过,他不像孔孟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讲究实用主义,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苟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有点像青年政治学院的大学博导。

从荀子那边的“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后,李斯在他人引荐下投靠了疑似秦王生父的吕不韦。吕不韦看他有才,就推荐给了秦王。从此,这位被称为“千古一相”的文学家和书法家,逐步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家。秦王在他的辅佐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在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又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作为一个文人政治家,他可谓是劳苦功高,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期间,他做了两件事,充分地实现了从柔弱小知识分子到辣手政治家的残酷蜕变。

其一,协助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群臣聚集在咸阳宫称颂秦始皇时,博士淳于越很不知趣,向秦始皇说:殷周之所以存在千年,是因为它把天下分封给子弟和功臣。现在天下如此之大,宗室子弟没有封地,和百姓一样,万一发生了齐国陈恒、晋国六卿之变,又有谁来相救呢?凡是不以古为师而天下能长久的,没有听说过。

他的这一观点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动是格格不入的,秦始皇大为恼火,把淳于越交给丞相李斯处理。已经成为“仓鼠”的李斯自然是按照皇帝的心意办,他认为,现在的一些儒生很不讲政治,总讲古代如何如何好,这是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  秦始皇得此建议,觉得很有道理。读书出身的李斯不晓得什么原因,却痛恨起各类图书,残苛得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一字不识的暴发户出身。他规定,凡是《秦记》以外的史书,不是博士(指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并且很牛叉地宣布,如果有敢再谈论《诗》、《书》者将“弃市”(指在闹市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以古非今者族”(指一人有罪,父母兄弟妻子皆受刑);官吏如果知道而不检举者,与之同罪;令下后30日仍不烧者,黥(意为用刀刺刻额颊等处)以为“城旦”(一种刑罚,戍边筑长城4年)。

P2-3

序言

看了很多史书,上下2000多年文史,说得最多、写得最多的就是文人,或者文人的故事,文人似乎也是串联巍巍时代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纽带。

(一)

提及文人,人们往往醉心于他们的风月野史,却很少有人关注他们死亡前后的悲凉和沧桑。

我翻看史卷,惊讶地发现10个文人大概有6个都死得不太正常。本书为此遴选了40位古今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希冀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分析他们“不得好死”的原因。

据我非专业化研究,这些非正常死亡的文人总结下来大概有10种死法。

其一,愚笨而死。

文人总是以为自己很聪明,但为人处事往往笨拙幼稚。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笨的代表性人物莫过于李清照。

18岁的官二代李清照嫁给官二代赵明诚,庆幸的是丈夫不是纨绔子弟,两人算是琴瑟和谐。然而,象牙塔里的爱情抵不上乱世的摧残,赵明诚后来竟然抛下李清照独自一人跑路了,爱情有什么用,终究都是自私的男人。如果这次教训还算无奈的话,那么后来她闪婚嫁给骗子张汝舟就是十足的愚蠢之举.。闪婚闪离,百日婚姻,自己还因为检举张汝舟入狱,最终国破家亡,无依无靠,贫困忧苦,流徙漂泊,寂寞地死在江南。一生“寻寻觅觅”,终究还是“冷冷清清”,落得“人比黄花瘦”。

其二,狂骄而死。

文人狂骄,性格使然,有才之人,必有个性。但有才之人,狂傲得忘记自己是谁,必然也不会得到什么好下场。

谢灵运太狂了,最终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临刑一刻,他还不忘为自己的人生最后秀一把,要求把他的胡须剪下来,施舍给南海祗洹寺,作为塑维摩诘罗汉像时用。只可惜,到了唐朝,淫乱的安乐公主忽发奇想,一把揪下了他那保存在罗汉下巴上苟活了几百年的胡须,用来“斗草”。不知道狂妄的诗人,地下若有知,是否揪毛自悲?

李白,败尽家业,几度再娶,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进入仕途,甚至他身上的狂放气息都让人生疑。这种气息,是与生俱来,还是故意营造,抑或利用与生俱来故意营造?也许他自己也无从知晓。就连诗人的死,后人也不愿意让他死在床上,一说他醉酒泛舟江上,俯身追月,一去不回;一说他看到江上的月影,以为九霄云外的天庭有使者来接他,跃入江中,有去无回。也许这样的归宿,符合诗人狂骄的浪漫气质吧。

其三,惭愧而死。

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但文人似乎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文人更是乱七八糟矛盾的综合体。

63岁的吴伟业死了,死于病,死于没完没了的惊惧,死于内心的“崇祯情结”。他一生都被推着走,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皇帝崇祯吊死在煤山之后,他本来是想以身殉主的。一念之差,他苟活下来,在南明弘光政权里做事。到了顺治十年,又被推荐入京。一身事三主,是他一生的纠结和污点。他如此压抑地活到花甲之年,悔恨和自赎让他郁郁寡欢,罪够他受的。

最没出息的我认为是李煜,虽然他是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慢慢毒死的,但我始终认为他应该死于惭愧。作为一个男人,写了那么多风花雪月,却保不住自己心爱的女人。美艳绝伦的小周后,每天晚上不是侍奉在他的床旁,而是一顶翠轿,抬入行伍出身的土豹子宋太宗的房里遭其蹂躏,变态的宋太宗还让画师把他们的春宫图现场画出来。这样的屈辱和偷安活着还有何意义?!

其四,殉道而死。

尽管“罗王交恶”让王国维生活无所依托,但眼花缭乱的革命已经使单纯的书生无法适应。他觉得时代变化太快,已经丢掉了灵魂。那样,活着对他就是一种折磨,不如带着旧记忆,永远沉静到湖底。

海子的死则是殉诗,他经历了最坏的时代,经历了最好的时代,再回到一个莫名其妙的时代,不想再和这世界纠缠下去了。

其五,愤怒而死。

也许,殉道而死是一种懦弱,那么愤怒而死,则是文人的一种天性和抗争。

仲夏的一个凌晨,年近古稀、遍体鳞伤的老舍独自走出生活了16年的百花小院,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在太平湖边坐了整整一天和大半个夜晚,然后步入湖中自尽。没有人知道,在老舍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坐在太平湖边都想了些什么。但我想,他死时胸中是充盈着愤怒,于是决定不再啰嗦,从此与阳世所有的丑恶决裂。

傅雷和夫人也是这样的心情吧,写下最后一封家信,交代了身后事,初秋的凌晨从从容容、坦坦荡荡地含恨离世。

其六,被生活逼死。

为家庭生活计,诗人朱湘在外留学,学业未完,就匆匆回国,后又漂泊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于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据目击者说,自杀前还朗诵了德国诗人海涅的诗。理想和生活总是差距甚远。

顾城在中国是宠儿,去了新西兰则成了弃儿。生活抛弃了他,他向妻子和自己举起了命运的斧头。

其七,为女人而死。

古往今来,例子太多。

被誉为“300年来第一人”的龚自珍死亡方式是“暴卒”,被人下了鹤顶红。终究是偷情得罪了那个戴绿帽子的人。

徐志摩死得浪漫,但也是为了女人:为了陆小曼的巨额开支,他需要辗转南北教书授课;为了捧场林徽因,最终机毁人亡。

甚至“雨巷诗人”戴望舒,从来就没遇到过一个丁香般的姑娘。他一生被3个女人耍来耍去,悲苦一生,致命伤害,最终早早弃世。

其八,不良生活习惯而死。

吴沃尧一生匆忙,经他手办起来的报刊,名目繁多,有数十种之多,每天估计工作时间也要超过16个小时。生活习惯也不好,要么不死,一死就猝死。

苏曼殊死得更有个性。死因竟是饮食无节制,吃糖过多所致。在住院期间,医生对他的饮食严加控制,不准吸烟(他一天竟能吸大雪茄二三十支)、不准吃糖和喝牛奶、可可。几天下来,他难以忍受,终于逃出医院,去街上大吃八宝饭、年糕、栗子和冰激凌,结果导致肠胃病加剧。死后,在他的床下、枕旁找出不少糖果纸。

其九,庸医致死。

和许多其他百姓一样,历史上死于庸医之手的文人也是数不胜数。

36岁高龄的庐隐因为难产子宫破裂而死,她的死完全是由于庸医所误。当她生命垂危之际,却劝阻丈夫不要告庸医:“算了,不要去告了,人已死了,告他又有什么用呢?”

萧红也遭遇了类似倒霉事,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致使她不能饮食,身体衰弱。她临终前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等遗言,3l岁与世长辞。

其十,悬疑而死。

把很多搞不清怎么死的文人都归在这一类,比如,三毛究竟怎么死的就没有一个明确答案。这些死亡终究是一个比一个扑朔迷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揭开相关真相了……

(二)

不知道我这样对非正常死亡文人的归类,大家是否认可。但无论怎样归类,太多的文人“不得好死”确实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通过本书,读者大概也可以知道部分原因,我给出一个非专业答案——大概就是文人的“欲”太强。

有的文人政治欲太强。

文人从来不甘心行走在山水之间,他们中的太多人耽迷于权力,拼命上爬,甚至不择手段,以居仓而远厕,最终在权力场上粉身碎骨。

权力是一副甜蜜的毒剂。在小人的簇拥下,文人们死得不明不白。他们才华横溢,出尽风头,自然也就招来了不尽的祸端,“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不过,这世上的文人总是难以消除干净,因为文人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表演性,他们无法控制表达的欲望,所以,露头的文人总是前仆后继。沉默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文人的内心里本能地充满峥嵘。唯唯诺诺的是文人,破口大骂的也是文人,大放厥词、粪土一切的也是文人。

中国文人理论上地位很高,被供奉在香龛里,似乎容易神气十足。可奇怪的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上至王者,下至草民,并不真把文人当一回事。

可是不少舞文弄墨者偏偏要食人间烟火,一心想登上历史舞台,渴求插手政治,染指权力,干预现实,觊觎利益,希望能够在权力的盛宴中,有分一杯羹的资格,结果往往鸡飞蛋打。几千年历史,中国一共300多个帝王,简直找不出一个始终高看知识分子的,有文化者嫉妒文人,没文化者憎恨文人,半瓶子醋者为难文人。但太多的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却不会自省。玩政治的文人,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给自己打造一副精美的棺材而已。

有的文人白恋欲太强。

江山不幸诗家幸,很多文人因自己的诗文而不朽了,然而留给后人的是财富,他们活着的一生却不见得快乐。

我在研读历史中的一些文人时,发现他们都有一种奇特的品质,无论其为大文人,还是小文人,绝大部分人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为自任,绝不敢让这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诚然,如果历史上没有他们这些大小精英,没有这些文化传承者自发地以坚忍不拔、前仆后继的意志,历经厄难、矢志不坠的精神,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也许中国也就没有5000年持续的华夏文明。

但他们在传承的同时,往往有许多人得意忘形,自恋欲望太强,最终落得凄惨的身首异处。文人总是把自己太当回事,自己给自己造成悲剧。

有的文人爱欲太强。

历代文人对爱欲看得淡真者寥寥,哪个男文人背后没有乌七八糟的风花雪月,哪个女文人背后没有千疮百孔的爱情纠葛。  然而文人终究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这也是他们最终悲剧的一个原因,虽然并不是主要原因。

(三)

其实说到底,文人只不过是一个有意思的群体。

死亡是每个文人的最终归宿,生命自虚空中诞生,便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如朝阳注定要融人黑夜,又有多少文人看得彻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今年葬花人笑痴,明年葬吾知是谁?死,像水消失在水中。

本书所表达的,无非是通过40位文人非正常死亡的案例,揭开他们一些不为俗世所知的东西。对于诸位读者来说,第一可以作为文史资料收藏;第二可以作为名人传记去读;第三通过这些文人的悲剧,给现在的人们有所启迪和人生感悟,让我们正确理解人生,正确理解死亡。

“同情的理解”应是对待历史当有的基本态度,对于书中40位文人之死,当然也不能例外。不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也不想此书写得瘟而寡淡。当然,激情写作,百密难免一疏,如有不当内容,或者口无遮拦,还希冀读者们能给予宽容。

世界已经够严肃,我们不如嬉皮一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