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春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彤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从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战战兢兢到适应之后的应对自如,很快,我们都习惯了大学的节奏。在学习方面,虽然考试只要及格就行,再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排名,但对于大一新生的我们来说,还是会留有高中时代的惯性,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认真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没有固定的座位,为了躲避被老师看到叫起来回答问题,每节课后面的座位从来都是那么抢手。占座这项业务成为了必须,每天我们都会轮流派一个代表提早去教室用书包或者书本占上角落里我们认为最安全的位置。

生活上,每天早上叫我起床的从老妈换成了大哥,吃饭的时候有海格替我们加塞冲锋。课余时间大家一起窝在宿舍里看盘、打牌、玩游戏,睡觉之前讨论一些原来我们只能单独冥想的话题。几乎所有的时间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在一起,完全填补了独生子女的我们在生活上的孤单空缺。

生活变得曼妙,自由。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体壮的小伙子们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话题,无非还是女生。

在我们宿舍的四个人当中,只有大哥有女朋友。当年大哥和大嫂谈情说爱,现在却是天各一方。大嫂由于高考落败,没能和大哥一起来到北京。因此,我们宿舍的固定电话几乎成为了大哥的专机,每到晚上十一点熄灯,大哥就会拿出他那一张又一张的电话卡,乐此不疲地跟大嫂天南海北的神侃。其实我们实在不理解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话可说,可无奈的是,他们打电话时说的都是家乡话,说快了跟唱歌一样,谁都听不懂具体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在大哥打电话的时候说:“大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说普通话,也让我们哥儿几个学学经验啊。”

但是大哥的回应永远都是泰然自若的微笑。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大哥、大嫂的电话粥,每天都在他们的催眠曲中熟睡过去。因为打电话,大哥也练就了一项超强的技能,我们称之为“蹲禅”。他打电话的时候喜欢把电话放在地上,然后蹲在旁边,而且这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

一次我夜里起来上厕所,下床时被安静地蹲在电话前的大哥吓个半死。

“大哥,你丫嘛呢?大夜里的别吓唬人行么?就算是练功你也得挑个没人的地儿啊!”我心神不宁地说。  大哥微微扭动着身子,痛苦地说:“不行了,腿麻了,你快把我推倒,让我的血流动一下。”

面对这样的请求我自然是不会拒绝,抬起一脚便把大哥踹倒在地。

“好爽啊,谢谢啊!”大哥感激不尽。

一天晚上熄灯之后,我饶有兴致地挑起了一个话题:“大哥,你给我们讲讲你跟大嫂的事吧。”

大哥“嘿嘿”一乐:“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那什么。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有晚自习,一般很晚才能回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学在一起。我和你们大嫂本来就相互有好感,同时也是为了打发无聊和寂寞,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有个照应,就这么日久生情,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在一起了。”

“你们发现没,这段时间大哥的普通话真是利落不少啊!”安口一边往床上爬一边感叹道。

大哥故意清了清嗓子:“那当然,我丫可是新时代爱读书、爱看报、爱学习的好青年。”

“大哥你还是省省吧,丫这个字我还是头一次听见用在我后面的。”海格哈哈大笑起来。

我无奈地说:“丫是贬义,是骂人的,你怎么自己骂自已?”

大哥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样啊,我就是觉得这么说话很酷,不知道这东西还有语法要求,我日。”

安口手扶着床边的栏杆探出半个脑袋说:“真他妈不禁夸,当我没说。”

“以后你要是在外面这么说话,别说我们认识你,太丢人了。”我鄙视道。

大哥又不好意思地“嘿嘿”了两声:“下回注意下回注意,绝不给咱们宿舍抹黑,你们先聊哈,我去打电话了啊。”

说罢,大哥便熟练地按起了“滴滴滴”的电话按键。

我开始转移询问对象:“你们俩呢?原来没女朋友么?”

海格叹了一口气:“我们那个高中,乱得厉害。一到下课,男生就开始抱着女生在各种地方亲。老师也管不了,天天盯着我们几个学习好的,严加管教,就指着我们给学校添光加彩呢。要是当时我受环境影响,跟其他人一样的话,估计我也就上什么高职技校了,哪儿见得着你们啊。”

我和安口听了以后都十分汗颜,心想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场面。

安口不痛不痒地说:“我那个时候没有所谓的女朋友,只有个关系走得比较近的女生,无非就是就伴儿回家什么之类的。毕业了,也就自动解除了这种关系,现在都不怎么联系了。”

“为什么毕业以后就不继续了?”我追问道。

“没什么必要了吧,又不是真喜欢,当时只是相互去寻找一些慰藉罢了。别光问我们,你自己呢?”安口反问我。

“我一直有一个暗恋的女生,每天只是看着她我就能很开心。那时候,我从没想过更多的,也什么都不敢做,好像只是一种感情上的寄托。”我有点难为情地回答。

海格和安口异口同声地说:“怂炮!”

P11-13

后记

故事先讲到这里吧,但是查默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依旧会按照注定的轨迹发展下去。不知道你看得过不过瘾,反正不管怎样,你看完了。我又成功地骗到了一位读者,我心里很美,哈哈。

起初,我写这些文字只是心血来潮。谁成想,一写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我发现有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回味,我仿佛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在这期间,我经常把大伙叫出来吃饭,一起探讨书中的情节。偶尔我们也会回到学校,站在曾经站在过的地方,对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侃侃而谈。有些事情,当一个人说起,大家都会积极地回应。但有些事情,任凭一个人百般提醒,其他人就是回忆不起。我相信,无论我们记得与记不得的过往,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些大大小小模模糊糊的琐事,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

对于我的倡导,每一个人都乐此不疲,因为大家在书中都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只有远在贵阳的大哥,对此嗤之以鼻。每次看完一个章节,他都会冷冷地评论:“你爱怎么写怎么写,反正那里面的大哥不是我。”我知道,虽然他嘴上这么说,但他依旧会被书里的剧情所吸引。记得大哥有一句经典的话语:“我现在每天的精神食粮,就是回到家,跑到厕所,点上一根烟,打开手机,找到你刚刚更新的段落,看看大哥他丫的今天又被怎么蹂躏了。”此话一出,我们全都笑倒在地。

当把所有情节写完之后,我开始对整篇文章的细节进行修改。这一改,让我彻底陷入了痛苦。我发现原来写得很多话都有语病,错别字连篇,甚至有些段落怎么念怎么觉得别扭。改文字和写文字完全是两个概念,没有了创作时的乐趣,全部被枯燥乏味所代替。所以我修改的进度十分缓慢,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在一次饭桌上,大家对我鼓励道:“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都很看重这个东西,都期待着它能成为一本完整的纸制品。”从那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文字改到自己满意。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家,为了曾经我们的那些回忆。

现在,我改完了,心里一下子变得轻松。但当我准备写后记的时候,脑中却一片空白。我有点厌烦理论分析和讨论的东西,说实话,面对这些,我有些疲惫。

就在前一段时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拍成了电影,“青春”一词马上变成了所有人话语间的热点。在看过电影之后,我一直觉得我所写的东西有些狭隘。但有人说,其实并不能称为狭隘,只是没有像《致青春》里把世界诠释得那么大而已。毕竟北京孩子的生活没有那么动荡,毕竟我们出生在八十年代,在时间上还没有电影中那么大的跨度,在人生上也还没有那么深的感悟。

要不我也来说说我对青春的理解吧,谁让我写的也是跟青春有关的东西呢。

在我看来,不是每个人都有青春。如果你在学生时代没有一个热衷的社团活动或者体育项目,如果你没有一群要好的朋友,如果你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如果你没有一个喜欢的人,如果你没有一个爱你的人,那么你就不曾拥有青春。那时的你,只能被称为年轻而已。所以,青春是一个群体性的词汇。每当你想到青春,最重要的并不是那些奋不顾身或者没头没脑的经历,而是身边的那一群或者那一个人。

另外,都说青春已经逝去,其实是人们自己把青春从心里赶走了而已。多大算青春?何时算消逝?谁说得清。如果人们一直保持着所谓青春时的生活方式和感情,青春怎会逝去?是人们自己妥协了,是人们自己放弃了,是人们自己等不下去了,是人们自以为事情就是那样了,是人们自己扔掉了信念。所以,当大家都在怀念已经逝去的青春时,不觉得有些荒谬么?

有时我们会讨论,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不去上课,没有钱也没有车,我们整天到底都在于些什么?为什么那么无聊的生活却令我们这么恋恋不舍。

我想,答案应该是陪伴。

就算上学的时候我们没有烦恼,仅仅的痛苦都是在考试和感情之中。就算我们进入社会以后,面对着知人知面不知心,受到了冷嘲热讽和待遇的不公平。就算我们感到生活不容易,要为这个努力要为那些拼命。但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大家都在一个地方工作,或者合伙做一桩生意,如果大家仍然生活在一起,如果曾经那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仍旧触手可及,那我们还会有那么强烈的青春不在的感觉么?是不是心里会舒服很多很多?

好吧,我承认我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那就退一步讲,和朋友频繁的联系总要有吧?经常的聚会总要组织吧?心里的话总要倾诉吧?对那个人的一句想念总要表达吧?简单的生日祝福总要送出吧?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了,那青春逝去,就是纯属活该了。

人和人不一样,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有人好动有人好静。但无论如何,友情和爱情都是需要用心去维护的,毕竟这两种感情不像亲情,血浓于水。如果因为懒惰、胆怯或是怨恨让所有人逐渐地走出了你的生活,那简直是一件太可悲的事情了。别说什么真正的朋友不需要经常联系,别说什么就算很久不见但一样亲密,如果你连对方最近在干什么都不知道,那还算什么朋友,友情是不可以吃老底的。别让自己的不冷静断送掉你和他(她)唯一的后路,也别让卑微的等待冷却了他(她)对你的旧情,所有时候,我们都应该忠于自己的内心,也必须把真实的想法,说给那个人听,爱情不是始终都在那里等着你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感觉有些天马行空。我也该出门找他们鬼混一下去了,顺便告诉他们我刚刚买到了一张很尖儿的钱币。哈哈,其实生活很简单,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些平凡的陪伴中度过。那一切和大家的不曾经意,早已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浅浅的沟壑,悄无声息地镶嵌在了我们的手掌里。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应该打个电话,约他们出来爆搓一顿你们曾经都喜欢吃的东西,聊一聊原来或者最近开心的话题。抑或,你也可以给那个很久都没有联系过的人发一条短信,问问他(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走远,还愿意不愿意再一次和你,一直走下去……

目录

引言

一 虹

二 雾

三 星

四 光

后记

序言

有人告诉我,现在的人心都太浮躁,太干净的文字没人看得进去,大家都喜欢什么血腥暴力或者跟性有关系的东西,那看着多来劲啊!然后我就想,那我是要写点大家都喜欢的?还是写一些真正发自内心的?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就算是我写了什么很黄、很暴力的东西,估计一样没人爱看,因为我实在没有什么这些方面的经验,写了估计也是白费劲。

既然决定了,那就废话不多说了,不过文章开头好像还得写个引言,想想还真是麻烦。引言写点什么好呢?算了,反正大部分人也不怎么看引言,那我就随便一写好了。

那么,预备,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怀疑自己的过去,尤其是那些美好的经历。我们不确定,甚至不敢相信,那些令人流连忘返的,是否真的存在过,还仅仅只是一场梦境。直到看到老照片,或是无意翻出一些陈旧的物品,或是听一路走来的朋友们偶尔提起,我们才知道,原来那一切都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发生过。为什么我们会对曾经的真实而存疑?也许只是因为太美,美得不真实;也许是因为我们总去回忆,回忆到麻木;亦也许是我们害怕提及,怕再伤到内心。久而久之,这些过往,就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消失殆尽,渐渐地,不见踪影。

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岁月会在上面留下很多痕迹。起初,我们会对那单调白色上出现的色彩充满希望,想方设法地为空白处做更多的填充,来让人生变得立体、光鲜亮丽。久而久之的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有的颜色和笔画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甚至包括一些我们曾经坚定不移的亲笔。于是我们茫然,止住了脚步。我们需要审视一下那幅人生,看看有哪些地方下错了笔。我们总是会突然之间想要休假,其实我们这样希望,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休息。我们需要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停下来看看自己,寻找一下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怀念一下曾经那份简单的快乐与妥亍。

当我们拥有了时间和精力,我们会慢慢意识到,原来那些忘记的,并不是真的被我们忘记了,只是想不起来了而已。就好像白纸虽已被凌乱的水墨所覆盖,早已看不到原本的洁白,但是那些边边沿沿的空隙,依旧提醒着我们原始的纯净。  我们的心中总会装着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感情。虽然人早已离开,感情早已随风而去,但我们还是会怀念。走到一些地方,看到一些风景,之后变得伤感、惆怅、目光迷离。我们总是到最后才发现,曾经的那些悄然而至,那些在指尖不经意间的消失,原来是那么得宝贵。只是我们再也不会看见,再也感受不到,再也不愿提及。我们后悔,怨恨命运,责怪自己,但为时已晚,一切都已成定局。

有时,我们想要撕碎那张纸,想把一切的一切通通毁掉,然后重新开始。可人生并不能倒退,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沿着已有的轨迹,继续前进。渐渐地,你会发现,无论是鲜艳的线条,还是肮脏的污点,它们都是你的过往,你的风景,你的痕迹。而这张独树一帜的画卷,就是你存在过的证据。

人是一种念旧的动物,我们总是在吃到一些好吃的东西之后,还想再吃,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证明。我们常常会写写日记,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互送礼物,或者露出一个并不算自然的微笑,留在照片里。不管是用什么方式,我们只是想把一些东西,留作纪念,送给未来的自己。我以下的这些文字,也是如此。

有没有偶尔做梦,梦见从前的人,从前的事。醒来以后,会不会告诉自己又在想他(她)了?又在怀念了?那你有没有马上去见那个人?去聊一聊从前的你们?还是,就让这个梦慢慢挥发,随后等待着下一次和类似的梦境不期而遇。也许,我们一直都在做梦,真实和虚幻只是站在自己立场上的认定。人类的一生,没准只是一场漫长的梦而已。

我更喜欢把我写的东西称为故事,而不是小说。因为它很平凡,大部分内容也都来源于真实。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如果认真梳理,都能讲述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只是大部分人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份心情。

说了这么多枯燥的东西,有些哕嗦,也没什么劲。接下来,咱们就来点实际的,这个故事,让我慢慢地给你讲起。

内容推荐

《青春迹》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80后的学生生活及步入社会的心理心态。文章笔触贴近普通读者,能引起同龄人的共鸣,人物性格刻画细腻、鲜明,是一部不错的休闲小说。

《青春迹》由王彤编著。

编辑推荐

我们的每一条皱纹,每一道伤疤,每一抹泪痕,都是青春留下的印迹。那欢乐的笑声还在回荡么?那悲伤的味道还在弥漫么?那些关于青春的回忆,还时隐时现么?80年的你,阅读由王彤编著的长篇小说《青春迹》,或许会产生许多共鸣。小说主要讲述了80后的学生生活及步入社会的心理心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