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就是一条在惊涛骇浪中奋力前进的大船,老板是船长,员工是水手,从登上这条船开始,员工的命运和老板的命运就在一起了。老板和员工有着共同的目的地,有着共同的前进方向,整条船的命运就是所有人的命运!
1997年6月,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成为本福尔德号舰长,登船不久他便发现,船上的水兵士气消沉,不少人都讨厌待在这艘船上,甚至想赶快退役。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船官兵团结一致,整个团队士气昂扬,本福尔德号成为了美国海军的一只王牌驱逐舰。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用什么魔法使得本福尔德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一句看似非常简单的话:“这是你的船!”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对士兵说:“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让它变得更好。在这条船上。所有属于你的事,你都要自己拿主意,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此之后,“这是你的船”就成了本福尔德号的口号。所有的水兵都把管理好本福尔德号当做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上述故事中的迈克尔·阿伯拉肖夫便是《这是你的船》一书的作者,他曾经是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的舰长。假设你是本福尔德号舰船上的一员,不管你是水手还是大副,是通讯员还是机械师,想一想,你该怎样对待你的本职工作?照管好本福尔德号是不是就是你的责任和义务?其实不需要其他的理由,因为这是你的船。
作为公司的一员,不管你是促销员还是司机,是库管员还是会计,是部门经理还是技术开发人员;哪怕你仅仅是一名门卫,只要你在公司这条船上,你就该懂得要和公司共命运。你必须和公司所有的员工一起齐心协力,劈波斩浪,驶向目的地。只要你是公司的员工,公司这条船就属于你。你必须以主人的心态来管理、照料这条船,而不是怀有一种乘客的心态来逃避或者背离自己的责任。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乘客,那么,你对待公司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假如有一天,这条船出现问题,你首先想到的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自己如何逃生。
在电影《秦坦尼克号》中,当船撞上了冰山即将沉没的时候,乘客们大多惊慌失措,四处逃生。但是船上的工作人员则不然,从船长到水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应急救生的工作,有的发SOS求救信号,有的放救生艇、救生筏,有的则指挥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当力所能及的救生措施都做完之后,船长回到他的办公室,整理好自己的制服,与其他誓死恪守自己岗位的船员们平静地选择了与泰坦尼克号同生共死!
在现实中,我们应当把公司当做一条满载希望和幸福,开往成功彼岸的船,无论你在什么职位,负责什么工作,你和船长都是一样的,一起担负着与舰船共存亡的责任。因为这艘船是我们生活和战斗的地方,自觉地维护它,保障我们的生命不受到威胁,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公司生死与共,因为这是你的船!
企业就是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船,老板是船长,员工是船员,每一个人的利益都紧密相联。在企业大船航行的时候,每一个船员都要与老板风雨同舟,齐心协力,这艘大船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因此,你一定要敬业,把公司这艘船上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敬业,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存权。搜狐网络公司的总经理张朝阳曾经说过:“我们公司任用员工的标准是敬业。我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是他生存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即便刚开始能力差一点儿,只要有敬业精神,也可以慢慢提高的。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那么做其他事情就更没有可信度了。把手头上的工作认真尽力地去做好,才有更好的、更大的工作等着你。这就是良性发展。”
敬业精神通常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只有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个人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挖掘,而增长的能力则会让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获得不菲的收入。
P71-74
我常对民营企业领导讲一句话:副总、中层应该肩负起全部的企业日常管理,要解放老板,不要让老板因为企业日常管理分心。因为民企老板主要做两件事——对内做企业发展战略;对外做企业第一公关人员,摆平制约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
说老板好当的人,都是只看到老板“人前显贵”,而没看见他们“背后受罪”的人;都是只看到老板在公司内很少干具体事情,而不明白他们在外面也要忍辱负重的人。
让众多老板头疼的“办公室政治”,会把一个以盈利为导向的经济组织,变成一个勾心斗角的是非窝、名利场。其实“办公室政治”有两大主题:一方面是同事间的明争暗斗;一方面是对老板的阳奉阴违、冷对抗。本质上都是心态问题,没有把自己的进步建立在事业发展导向上,而是希望建立在同事进步慢的基础上;没有把收人增长建立在建功立业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与老板博弈的基础上。
武学上讲“四修”:初学修身手、中学修眼力、大学修情感、大家修心境。在学习方面同样适用,可以这样理解:初等的学习,修炼身手敏捷、动作规范到位;中等的学习,修炼眼力,眼睛里要有活儿,不要老等着人驱使才知道干活儿,眼力意味着能够看出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高等的学习,是修炼情感,比如感恩之心、自律之能等方面,就属于这个层次;到了大家、大师层次,就是在修炼一种心理境界,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能尽如人愿,但求无愧我心”,“合理的困难当锻炼,不合理的困难当磨炼”等等,都是在表述一种对待境遇的心境。当老板就是要修炼自己的心态,争取达到这个层次。
员工或者职业经理人,往往分四种工作心态,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四种走向——
①打工心态:我是给公司打工的,公司如何跟我没关系,只要能领我的工资就行了,所以有机会就怠工就敷衍。
这种人在用工难的时候,还有一席之地;一旦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或者供大于求,是首先被辞退的对象。这种人不注重自身的学习提高,晋升也与他们无缘,当后来者居其上时,他们往往又成为牢骚大王。
②职业心态:人家请我来,我要对得起工资和信任。
我们常说的“职业心态”,其实应该是职场人士心态的基本、底线,跌破这个底线,就达不到职业心态的要求。这种心态有两个基本价值支撑点:等价交换和契约精神,通俗来讲也就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儿”。
③专业心态:作为专业人士,做事的品质代表专业水准,不能让人小瞧了。
有专业心态的人,在职业心态之上增加了为自身尊严和荣誉而战的心理,有了塑造个人品牌的意识。他们往往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意一般出自他们,是企业发展的必须人材。
④老板心态:公司与自己息息相关,有创业意识。
“创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己撑摊子当老板;一是创造业绩。创业是很不容易的,美国绝大多数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宁可打工拿薪水,也不愿意自己创业当老板,图的就是一个省心。
当老板必须充满老板心态,这是所有制性质决定的,谈不上可贵;员工或者职业经理人,拥有老板心态,才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有这样一批认为公司命运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的存在,公司才能生生不息、基业长青。
完全拥有老板心态的员工很难得,老板不要寄希望于这种人可以批量出现。要想批量涌现,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所有制改造。但是具备一定的老板心态的员工,是可以通过教育引导获得的。
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物质有可燃物、不燃物、自燃物,人也可分成这三种,要做就做第三种。 我认为:
打工心态的人,是不燃物;
职业心态的人,是可燃物中的不易燃物;
专业心态的人,是可燃物中的易燃物;
老板心态的人,是自燃物。
自燃物可以引燃易燃物。
《不要以为老板好当》旨在帮助员工克服对老板的错误认识,引导他们像老板一样思考、拼搏、勤奋、敬业,鼓励他们像老板一样努力工作,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成为老板心目中的“关键先生”,进而实现自己的职场价值。
《不要以为老板好当》由马国柱编写。
马国柱编写的这本《不要以为老板好当》可谓是激励员工、鼓励老板的优秀读物。员工阅读它能从中明白老板的不易和自己的责任,老板阅读它能清楚自己的状况和未来的路,如果一个公司的老板和员工都能从本书中汲取智慧,那么他们一定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对方,在“理解万岁”的基础上就能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从而为公司这艘船驶向更远的彼岸而群策群力,朝着一个共同的魅力目标而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