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表达力,就是用外部的行为,比如语言、神态、动作等将人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能力。而我们使用最多的表达方式,就是借助语言的表达。
语言是一种极为独特且重要的交际工具,正是由于有了语言的存在,知识才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人类才能更好地发展与进步。也正是由于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才能交流沟通,互相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可以说,人类的起源、发展以及进步与语言的关系极大,如果没有语言这种工具,人类文明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发展。
但说话也要讲求艺术,好的表达才能让语言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样是说话。有的孩子一张嘴就能抓住他人的注意力,让人更愿意听他说、和他亲近;但有的孩子恰恰相反,他说出来的话不仅语无伦次,而且不合时宜,在他人听来就像噪声,容易招致他人的不快。显然,前一种孩子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而后一种孩子只会让人逐渐疏远。
所以,表达力会决定孩子的人气。一位妈妈对这一点感触颇深:
随着新房装修完毕,我们全家搬进了一个陌生的小区。虽然一家人都为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而感到开心,但同时我也有些隐隐的担心,我怕8岁的女儿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会感到孤单,要是找不到小伙伴她该多难过啊!可是很快,我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原来,女儿嘴很甜,看见有年龄相仿的孩子,她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如果看见比自己年龄大的,她就“哥哥”、“姐姐”地叫个不停。
有一次,我接女儿放学回家,路上给她买了几个苹果。刚进小区门口,我们就看见一个小姑娘正因为受了妈妈的批评而委屈地大哭。女儿看了一会儿,就从袋子里掏出了一个红苹果走了过去,安慰她说:“别哭了,妈妈也是心疼你啊!你看,你的脸哭得都和红苹果一样了,不过我觉得如果你不哭一定更好看。这个苹果给你吃,笑一笑吧!”神奇的是,那小姑娘当时哭的声音就小了下去,过一会儿就破涕为笑了。随即,两个小姑娘互相交换了姓名、地址,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女儿就又多了一个朋友。
后来我发现,女儿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那么多朋友,就是因为她有一个好“口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才让更多的人更愿意与她亲近。
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朋友,如果他像故事中的女儿一样拥有好口才,那么他也可以轻易打开他人的心灵之门,通过表达自己,通过与其他孩子的沟通交流,为自己获得更为融洽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并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比如,我们让孩子学会有条理地说话,让他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当孩子能很好地向他人表达自己时,他也就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还比如,我们也要教孩子掌握说话的时机,也就是提醒他说话看场合,让他的话语不要不合时宜,不要给他人带来困扰,说话要讲究分寸。
另外,我们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各种话语细节,要掌握更多说话的艺术。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有耐心,要言传身教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表达能力逐渐得到提升,而他在良好表达能力的帮助下,也就会建立起更加稳固的人际关系,同时他也能在这样温馨融洽的环境中更加愉快地生活与学习。表达力要靠后天的训练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有的孩子很会说,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有的孩子则显得嘴很笨,憋半天可能也说不出几个字。很多妈妈觉得,孩子话少,那是他的性格所致,天生就话少、沉闷。但其实,孩子的表达力是需要后天训练的。
有人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去一位朋友家串门,朋友很热情,拿出来很多糖果招待我。正说话的时候,朋友的女儿走了出来,朋友忙叫她过来打招呼。可小姑娘看了我一眼,扭捏了几下,随即就只注意桌子上的糖果了。
我一眼就看出来小姑娘想要吃东西,于是就问她:“想吃什么?”
她依然不说话,只是不停地用眼睛看着她的妈妈。朋友也许是觉得不好意思,忙抓起两块糖塞给了女儿,然后一边推她一边跟我说:“我这丫头就是天生嘴笨,什么都说不出来。”
后来,朋友的女儿又出来了几次,但依然不说话,可明显又是一副想要表达点什么的样子,看得我都着急了。
朋友最终说了女儿几句,她才没再是出自己的房间。接着,朋友忍不住对我抱怨道:“我头疼死了!她每次都这样,让她说话比登天都难。有时候好容易说出来了吧,又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唉!”
我问她:“平时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过表达方面的训练?”
朋友一愣:“训练?说话还用训练?P2-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