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序一
序二
导言
第1章 傣族稻作文化与传统灌溉制度
1.1 傣族稻作文化
1.1.1 傣族稻作历史
1.1.2 傣族水稻耕作
1.1.3 傣族稻作文化
1.2 水利灌溉制度
1.2.1 传统水利灌溉系统
1.2.2 傣族水利思想
1.2.3 傣族水利灌溉制度
第2章 “板闷制”的运行及其价值
2.1 “板闷制”的运行机制
2.1.1 垂直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家臣”管理体系并列
2.1.2 行政命令与治水法规并行
2.1.3 “科学”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2.1.4 公平合理的分水制度
2.2 “板闷制”的支撑制度
2.2.1 垄林管理制度
2.2.2 土地使用制度
2.3 “板闷制”的特点
2.3.1 民族性
2.3.2 历史性
2.4 “板闷制”的价值取向
2.4.1 “拔多拔坑”:制度安排的价值
2.4.2 “澜召领召”:制度强化的价值
2.4.3 从“哈滚”走向“甘勐”:制度创新的价值
第3章 从“板闷制”到“库渠制”
3.1 水利灌溉制度的现代转型
3.1.1 土地所有权发生根本转变
3.1.2 稻作生产方式发生巨变
3.1.3 初步建成现代水利灌溉系统
3.2 “库渠制”的运作机制
3.2.1 灌溉工程分级管理
3.2.2 管理法规相继出台
3.2.3 岁修养护除险加固
3.2.4 管用结合调控用水
第4章 傣族传统灌溉制度的保护与开发
4.1 傣族传统灌溉制度的优异性
4.1.1 傣族传统灌溉制度的特异性
4.1.2 傣族传统水利灌溉技术的优异性
4.1.3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调适
4.2 保护与开发模式探讨
4.2.1 研究保护模式
4.2.2 保护开发模式
4.2.3 保护区模式
4.2.4 旅游开发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