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事干杯——献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兄弟姐妹》作者曾兆群对儿时自得其乐自由自在的童趣记忆犹深,再现了五十年代至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既有个人努力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喜悦的泪水。既有国企艰苦奋斗的经历、合资企业的辛酸苦辣;也享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相信这本书能勾起那一代人对生活的回忆和共鸣,也能对年青一代有所启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为往事干杯--献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兄弟姐妹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曾兆群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往事干杯——献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兄弟姐妹》作者曾兆群对儿时自得其乐自由自在的童趣记忆犹深,再现了五十年代至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既有个人努力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喜悦的泪水。既有国企艰苦奋斗的经历、合资企业的辛酸苦辣;也享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相信这本书能勾起那一代人对生活的回忆和共鸣,也能对年青一代有所启迪。 内容推荐 五十年代初期的一代人,他们正赶上少年闹学堂,青年去下乡,中年市场经济又下岗,可谓悲催的一代。 《为往事干杯——献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兄弟姐妹》作者曾兆群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故事。他身为企业领导,并未从彰显自己的角度去写。而是从生活、工作最平凡的琐事入手,从心底里最虔诚的细微感受来客观地平铺直叙,述说着真实的人生。他直言不讳地把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呈现给了读者。这亲切感还来源于作者是我们身边的人,讲述着我们魂牵梦绕的家乡——长春人的故事,一个黑土地养育的有志男儿的故事。 目录 难忘的童年 困苦,但却快乐着 知青岁月 滚一身泥巴,磨一手老茧 军歌嘹亮 戎装壮志,热血男儿 职场拼搏 ——奋斗 荧火之光,也总能照亮点什么 ——落叶 落叶并非陨落,而是胜利凯旋 ——晚霞 晚霞辉映天际,余辉依然温暖 总结 试读章节 小时候的记忆里,吃饺子就是过年,饺子和年是分不开的。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以前为什么过年或招待客人非得吃饺子呢,一般的解释为好吃。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是因为家里穷,招待客人很难弄上八碟子八碗,包饺子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一碗饺子上来,菜饭都有了,主人又没花多少钱,还遮掩了弄不出菜的尴尬,如果客人想喝酒,主人还会说:“好哇,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一句话宾客尽欢,所以说,饺子是穷人饭桌上遮羞撑面子的好东西。 现在包顿饺子吃稀松平常了,小时候吃顿饺子却实属不易,至今还在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就证明了饺子在当时的重要性。 我们家包饺子一般都是妈妈拌饺子馅儿,因为这很重要,饺子好吃不好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馅儿拌得香不香,和面也是妈妈干,因为面和得太软太硬都不行,面硬了赶出的饺子皮合不上,面软了包出的饺子容易漏,这两样绝对是技术活。妈妈最拿手的是掌握饺子馅儿和面的量,当最后一个饺子皮包住最后一点饺子馅儿时,妈妈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说一声:“正好”,然后就忙着去烧水了,我想这肯定是妈妈最得意的时候。 包好的饺子要放在盖帘上,盖帘是用高梁梢做成的,白白的圆形的很光滑,这种盖帘城里已经绝迹了。包好的饺子放在盖帘上,我喜欢把饺子规规矩矩地一圈一圈地摆放,望着盖帘上摆放的整整齐齐的饺子,特有成就感。 当时的日用品现在绝迹的太多了,比如高粱梢做的盖帘、高梁篾子编的炕席、葫芦做的水瓢、树墩子做的菜墩、烧炕灶用的风箱,铁皮水桶,磨米磨面用的石磨、石滚子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都基本绝迹了。 小时候都吃过鱼罐头吧,就是铁皮盒的那种,过年时家里会买两盒,只是记得吃到嘴里特不容易,大人们要用刀把铁皮割出一个十字型,然后用螺丝刀把铁皮撬开,因为怕被尖利的铁皮割了手,还得小心翼翼地把鱼取出来,才能吃到嘴里。我曾经就在偷偷地买偷偷地开启罐头盒时,由于不得法,手被划破弄得鲜血直流。 现在商店的肉罐头品种很多,那时却只有一种猪肉罐头,是玻璃瓶子的那种,据说是豆肉,经过高温加工制成的,那在当时也不好买,即使买一瓶也舍不得实惠地吃一顿。还得和菜炖在一起全家吃。 由于猪肉不好买且还贵,那种豆猪肉特便宜,也有胆大的不管不顾地吃,我们家不敢吃,怕得一种什么病。 后来参军去了部队,部队的军人小卖部里有猪肉罐头,有时为了解馋就去买了吃,据说那是好猪肉,部队应该不会骗人吧。 再就是做馄饨时放点蒜苗最借味,那时一是买不起,再说也没地方买去,就想了一个办法,用铁丝把大蒜穿成一圈一圈的放在盘子里浇上水,那蒜苗就长出来了,还长得很快,天天盼着它快些长,其实那才能有多点玩儿意啊,那时真是太穷了。 小时候我家养过一只猫,一次我买了两条鱼,准备做给爷爷吃,我收拾好了放在盘子里准备晚上做,出去把洗完鱼的水倒掉,回来一看盘子里的鱼少了一条,我估摸着是让猫叼走了,赶紧到院里去找,果不其然,那只猫在僻静处正在吃那条鱼,看我来了,叼着鱼就跑,气得我飞起就是一脚,把那猫踢起了一房多高,心想这下可坏了,这猫掉下来还不得摔死,说时迟那时快,猫咕咚一声摔在了地上一动不动了,我以为猫摔死了,便把猫扔到了院墙外边。谁知晚上这猫又回来了,爷爷说猫有九条命,轻易是不会死的。这时我已消了气,便没有再答理它。 不过到现在我也不喜欢猫,我一直认为猫是奸臣,狗是忠臣。 P8-9 序言 ——编者 曾友所著《为往事干杯》,分为《难忘的童年》《知青岁月》《军歌嘹亮》《职场拼博》四个部分。扬扬洒洒几十万字。从未写过书的“作者”勤奋和高产令人佩服与震撼。 作者不辍耕耘,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写起,文风质朴,语言中肯,朴实无华。极尽其详地描写了五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风土人情,读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回忆,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自己一生的所有经历。塑造了一位“五〇”后,一个有志男儿艰辛奋斗的历程,是一个时代一类人的缩影,给人以凝重的思考,深刻的启迪。 作者出生于一九五六年。下过乡,扛过枪,复原后进入工厂,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国企总经理、中外合资企业高管,历经坎坷,阅历丰富。 读该作品令人备感亲切。这亲切来源于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故事。他身为企业领导,并未从彰显自己的角度去写。而是从生活、工作最平凡的琐事入手,从心底里最虔诚的细微感受来客观地平铺直叙,述说着真实的人生。他直言不讳地把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呈现给了读者。这亲切感还来源于作者是我们身边的人,讲述着我们魂牵梦绕的家乡——长春人的故事,一个黑土地养育的有志男儿的故事。 读该作品,不能用文学的美学定式来衡量它的优劣。这是一部完全的现实主义写作,或叙或议,或歌或讽,直来直去,语言尖刻、通俗,却不乏诙谐、风趣、幽默。很多语段常常令人或哭或笑。作者起初是随心所欲而写。兴之所始、情之所至,文稿始末,情感的抒发一直主宰文脉。嬉笑怒骂,完全随兴。不追求表达技巧,不讲究行文方式,语言质朴、真诚,实乃是实话实说之好文章。 文品即人品,这话很对。作者就是通过对生活五味杂陈的描述,给人们诠释了“付出必有回报”的人生道理。都说人生有命,我信!但这命是什么?命乃自然,命乃道法。命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一个人努力拼搏的结果。五十年代初期的一代人,他们正赶上少年闹学堂,青年去下乡,中年市场经济又下岗,可谓悲催的一代。不知有多少人在抱怨自己命运的不济,以无为而告终老。可作者却以超凡的毅力和执着向上的精神,收获着家庭、事业常人难得的硕果。 “拙作若能给他人以启迪,我愿足矣”,此言足见作者忘我、奉献的操守及情怀,此书乃回忆录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后记 人生漫漫,我也曾有过艰难的跋涉。 岁月悠悠,我也曾经历苦苦的拼搏。 即品味过世间的冷暖,也遭遇过世事的坎坷。 临风举樽,我也曾醉倒在浮名之下。 诗言慧文,我也曾留恋那才华儒雅。 即见证过人生的繁华,也难忘那岁月的蹉跎。 在仕途跋涉的艰辛下,曾有过痛苦的抱怨。 在青春无悔的奉献中,也有过满足的炫耀。 在世事变幻的莫测中,胸怀如大海一样的宽阔。 在凄风苦雨的行走中,荣辱不惊笑看风云莫测。 去留无意,从容着任随云舒云卷,多少美景梦中现。 荣辱不惊,闲适着观看花开花落,多少爱恨眼前过。 美酒加咖啡,风花伴雪夜。百花丛中走,片叶不沾身。 征程中有过历练生命的光明磊落。 无奈中伴随着淡定的超然和洒脱。 双肩担负过重任,周身被风雨淋过。 曾经拥有过许多,但也付出了许多。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 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谁又能取代他永载万物的地位。 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的容纳百川。 日不解释自己的亮度,谁又能取代它普照大地的光辉。 方寸间,历数世上桑田苍海。 时空里,细问人间暑往寒来。 知我者谓我何求,不知者谓我何所求。 可能你身份低微,也可能资历较浅,但这一切都不能决定你的地位,真正改变你身份的是你的作为。 回忆过去,痛并快乐着,人生之事无非喜怒哀乐而已,关键是怎样培养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怎样创造积级快乐的人生。 坚忍不拔的意志会助你走向成功,冰清玉洁的品质会让你心高气傲,多一些作为,少一些平庸,你就会走向卓越。 人生一世,五味杂陈。人生苦短,转眼便知天命。 转眼人过中年,那份成熟与内敛、感性与善良、理性与重情、理解与宽容,使人回归本性。更加追求的是,那份永远的沉稳与矜持、安详与明静…… 感谢上帝给了我记忆,感谢天使又为记忆插上了翅膀,今天读了一遍自己的大作,仿佛是又活了一遍。 12岁小学毕业,18岁高中毕业,20岁结束知青生涯,24岁告别军旅,真正的走向社会是25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决定写下了这本回忆录,水平是一般的,但真实是绝对的。 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拥有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要想拥有想得到的,就必须付出,这就是成功定律。 白驹过隙,时过境迁,一晃竟然痴活57年。 57年,在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播种耕耘。秋高气爽,丰收在望。无论丰欠总要颗粒归仓,57年的人生,步人天命之年的尾程,似乎有资格回首往事,盘点一下往事了。 孤灯夜下细看剑,青锋依旧绕指寒,此生不能成神仙,倚天何必腰中悬。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静方为道,看似退步却向前。 至此已穷千里目,何必更上一层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