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季羡林讲佛教(纪念珍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季老从24岁就接触到佛教研究,从语言现象的解读开始,通过唯物辩证方法,客观评价佛教的起源、教义,并且对中国思想中的法显、坛经、理学影响等进行了阐释。《季羡林讲佛教(纪念珍藏版)》选材比较实用,读后也觉不后悔——书籍滥到混珠地步,是作者喜,还是读者悲?!......

内容推荐

98岁高龄辞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生前接触到印度佛教研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季羡林讲佛教(纪念珍藏版)》汇集了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诸多思论,内容涉及佛教的起源、佛教的教义、佛教创始人的生平及佛教兴起、传播所带来的文化历史发展等。先生的研究,始于语言工作者对语言现象的解读.终于对佛教的评价,以及对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作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即研究佛教的意义在于可以清楚地了解印度文化,从而清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家底。

目录

第一讲 我和佛教研究/1

第二讲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7

第三讲 论释迦牟尼/19

第四讲 商人与佛教/31

第五讲 浮屠与佛/69

第六讲 再谈“浮屠”与“佛”/83

第七讲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99

第八讲 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09

第九讲 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35

第十讲 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179

第十一讲 法显/193

第十二讲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219

第十三讲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225

第十四讲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255

第十五讲 佛教的倒流/259

试读章节

我接触到佛教研究,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1935年,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算是我研究佛教的滥觞。从那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的年代里,不管我的研究对象“杂”到什么程度,我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

“你研究佛教是不是想当和尚呀?”有人曾半开玩笑地问过我。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教也不例外。而且我还有一条经验:对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认真地用科学方法加以探讨,则会发现它的教义与仪规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都有其产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绽百出、自相矛盾的,有的简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如果一个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种宗教,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他的研究不实事求是,不够深入,自欺欺人。佛教当然也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还要研究佛教呢?要想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解决对佛教评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评价是众所周知的,从本质上来看,也是正确的。(参阅赵复三,《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三期,《究竟怎样认识宗教的本质》)佛教这个宗教当然也包括在里面。但是我感觉到,我们过去对佛教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的评价多少有点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著名的史学家几乎是用谩骂的口吻来谈论佛教。这不是一个好的学风。谩骂不等于战斗,也不等于革命性强,这个真理早为大家所承认,可惜并不为这位史学家所接受。平心而论,佛教既然是一个宗教,宗教的消极方面必然会有。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如果我们说佛教简直浑身是宝,完美无缺,那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但是佛教在中国产生的仅仅是消极的影响吗?这就需要我们平心静气仔细分析。从整个世界自古至今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个文化,不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得多么辉煌灿烂,如果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又没有外来的新成分注入,结果必然会销声匿迹,成为夏天夜空中的流星。打一个未必很恰当的比方,一种植物,必须随时嫁接,方能永葆青春,放任不管,时间一久,就会退化。中华民族创造了极其卓越的文化,至今仍然没有失去活力,历时之久,为世界各民族所仅见。原因当然是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就是随时吸收外来的新成分,随时“拿来”,决不僵化。佛教作为一个外来的宗教,传人中国以后,抛开消极的方面不讲,积极的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它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给它增添了新的活力,促其发展,助其成长。这是公认的事实,用不着再细加阐述。

P2-3

序言

源于尼泊尔和印度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本身产生、发展、传布和衰微的规律,非常有研究的价值。这对于一般宗教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印度历史,甚至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不弄清印度佛教思想的发展,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是无从着手的。

佛教史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可以说是一门显学。在我国用多种文字翻译的佛典,数量居世界之首。对我国的思想、文化、艺术、语言、文学产生过极大的影响。过去我国学人曾对佛教发表了大量或长或短的著作。到了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研究佛教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在国外,在欧美、日本都有很多成绩卓著的佛教史专家。日本佛教史专家的数目,哪一国也比不上。各国已经出版了很多佛教史专著,英、德、法、意、荷兰、俄、日等语言都有。零篇的论文更不计其数。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大学里都设有佛教课程,都开设了梵文、巴利文和中亚古代语言的课程。研究势头方兴未艾,行将见有更多的人力投入其中。

至于研究方法,则很难定于一尊。“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两句俗语在这里也是正确的。据我个人的看法,在今天的中国,研究佛教首先必须懂得马克思主义。我并不是说,照抄马克思主义的词句,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断章取义,捕风捉影。那种做法本身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我只是说,我们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缺少这一点,必将陷入迷途而不能自拔。

其次,必须掌握多种外国语言。有一点梵文和巴利文的知识也是必要的。万不要不懂装懂,连梵文字母都不认识而自称是梵义专家。此外,英文、德文、法文、日文、俄文,最好多会几种。“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不懂外文,无法进行佛教史的研究。

另外,对于中国思想史和欧洲思想史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平。过去唯心主义哲学家那一套思维方式,推理方式,也必须熟悉。能钻得进去,又能摆脱出来。

以上意见,卑之无甚高论。但真想做到,还必须付出极大的劳动,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方克有成。科学研究是老老实实的工作,半点假也不容许搀的。做学问还是老实一点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