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写未来》一书中,温迪·科普总结了她从“美丽美国”项目老师、美国先进的学校和教育成功的地区等得到的启示,分享了她与许多教育界领导者、政界人士交流碰撞出的前瞻性洞见。她告诉我们:教学就是领导力;改善教学并不一定要先解决贫困问题;教育机构若想成功,也要像其他高成效组织一样:注重人才、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内部信息循环系统等。
科普在《改写未来》一书中说,只要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低收入地区的孩子就能突破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样的教育就是“变革型教育”,能够改变孩子的人生,也改写世界的未来。
《改写未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考方式,也描绘了一种前沿的企业创新模式。值得所有教育界人士、公益人士、关心孩子的人和创业者学习和借鉴。
高效能组织的运作指南《改写未来》汇集了“美丽美国”数万名项目老师和美国各地先进教育机构的教学经验,明确指出改善低收入地区教育质量的方向。同时,《改写未来》也介绍了“美丽美国”的成长经验,描述了一个成功的组织所需要的关键要素。
《改写未来》由温迪·科普等编写。
中文版序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引言 改写未来的机会
教学就是领导力:教师的力量
成功没有捷径:学校的力量
使命改变未来:教育体系的力量
超越失败:过去的教训
开创新时代:领导者的力量
变革式教学成就变革式突破:“美丽美国”的力量
结语 燃烧热情 成就理想
后记 美丽新世界
致谢
跋 从美丽美国到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创始人兼CEO 潘勋卓
译者后记
YES预科学校:“辍学工厂”与“模范高中”
1992年,克里斯·巴比克(ChrisBarbic)作为“美丽美国”的项目老师在休斯敦教六年级的学生。他的学生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成绩超过了大部分其他城市里的学生。但是第二年,学生们升入七年级后,成绩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这让他和学生家长们着实捏了一把汗。关心学生成绩的家长、老师和地区负责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如何应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地方中学泛滥的帮派活动、毒品滥用及未婚先孕现象让他们烦闷苦恼。虽然曾经目睹过克里斯课堂里高期望带来的巨大力量,但是他们也担心孩子们会毁于堕落的环境。
在家长们的热切期盼下,克里斯请求学校董事会在拉斯克小学(RuskElementary)开辟“校中校”,让他能够继续教这批六年级的学生直到八年级结束,这样他们就不用升到糟糕的中学。300名学生及家长齐集一堂,共同参与休斯敦独立学区(HISD)学校董事会会议,声援此项提议。功夫不负有心人,克里斯在拉斯克小学有了独立的空间,创办了他自己的学校——YES大学预科学校(YESCollege Preparatory)。
克里斯深信他的学生们的能力不比其他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差。带着这种信心他创办了这所学校,梦想着他所有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而并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更不会是统计数据预测的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克里斯希望他的学生们能成为充满智慧和自信、善于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有用之才,有朝一日能够施展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YES”代表“投身社会服务的青年”(YouthEngaged inService),蕴含着克里斯的美好愿望,那就是将来YES学校的学生能够在完成大学学业后重返休斯敦,让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克里斯只是这样简单地描述这所学校的使命:“我们希望培养出智慧、善良的人,他们的人生有许多种选择。”他想要证明低收入地区的孩子们同高收入地区的孩子们一样能够考上大学,获得成功。现在,YES学校在休斯敦共有3500个学生,其中90%的人将是家族中首次实现大学梦的一代,80%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96%的学生是拉丁美洲人或者美国黑人。
起初,克里斯的学校在一个停车场中央的几个临时板房里安营扎寨。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后,他的学校获就在得克萨斯州办学效率评比中名列前茅,获得“模范高中”称号。
整个休斯敦低收入地区的非裔和西班牙裔美国学生仅有不到半数能从高中毕业,仅10%的学生能完成大学学业。但克里斯称,所有YES学校学生都顺利从高中毕业,并且82%的人已经大学毕业或者正在大学就读——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他们胜过了高收入水平家庭成长的孩子。通过连续十年的不懈努力,到2010年,每一个YES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接到四年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录取他们的高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莱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等。YES学校学生共获得2800万美元奖学金和助学金。
YES学校现在共有7个校区。每个校区都从一个班开始然后逐步发展,每送走一批毕业生便又建立一个新的年级。YES学校免费公开招生。周边的家庭目睹了这所学校拥有的神奇魔力,便带着孩子们蜂拥而至。在YES已经成立的校区,每年都会有3~4名学生申请1个名额,这些校区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录取的学生。到2014年YES学校的第五批学生毕业时,它向高等学府输送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优秀人才数量将等同于休斯敦独立学区共34所高中考上大学学生的总人数,除非休斯敦独立学区在未来能改善它的教学。(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面的章节提到,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事实上,克里斯告诉我,如果YES学校能够保持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教学质量的进步,它将拥有13所分校,到2020年每年可以向高校输送900个毕业生——这个数字是目前整个休斯敦独立学区低收入学生被高校录取总人数的两倍。
P43-45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温迪·科普
“美丽美国”创始人
我很荣幸能为中文版《改写未来》写这篇序言。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它是整个人类的故事,每个国家的读者读起来都不会感到陌生。其中利害攸关的问题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如何给予孩子们更好的生活?如何形成更公正、更繁荣的社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教育一直都是释放国家潜力的关键。
23年前,我开始了“美丽美国”(Teach For America)的公益活动,当时我很年轻,从来没设想过有朝一日它会波及全球。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名学生,我看到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在破坏着美国“人人机会平等”的核心价值观。我认为我们应该挖掘和引导未来领导者们的才能与奉献精神,以应对这个问题。这个想法令我着迷。我相信顶尖大学的毕业生会热心于在国家最有需要的教室里授课,这种经历将影响他们优先考虑的事项、他们的职业与决策,从而创造一个更公正的国家。
看着这个始于我的本科毕业论文的想法在几年内获得了蓬勃发展,并进发出各种创新方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经历。迄今为止,“美丽美国”的项目教师已经影响了300万儿童。近3万名毕业生完成了承诺的两年教学任务,其中三分之二的人继续留在教育领域,很多人所倡导的改变对美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史无前例的推动力。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保障人人享有教育机会的努力在世界各个国家扎下了根。2007年,我与英国“以教为先”(Teach First)的创始人一起创立名为“美丽世界”(Teach For All)的组织,以此回应那些决心在自己国家中采取“美丽美国”模式,并正在寻求帮助的社会企业家的要求。如今,“美丽世界“已经发展成为有26个独立组织的网络。这些从奥地利到澳大利亚、从中国到智利的组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彼此的进步。 当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时,亲眼看到多样性如何塑造了不同的社会。同时我也看到,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普遍存在。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种族、性别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的质量存在着巨大差异。对于低收入地区的孩子而言,即使他们能够上学,这些学校在设计或设施配备方面通常也无法满足他们特殊的需求,或者没有用较高的期望来激励他们。这些不平等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长期存在的贫困问题与偏见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然而黑暗中也有着一线希望。不同地区的问题性质是类似的,这意味着可以共享解决方案。社会企业家已经跨越了国界,在分享这些观念,调整解决方案,加速改革的步伐。令人振奋的是,我们看到世界各国最热情的年轻人被这些问题所吸引,被各自不同的文化与背景所激励,制定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当中国、印度、秘鲁等地的同侪在向“美丽美国”学习时,“美丽美国”也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
在中国,人们自古以来对教育都非常重视。300名杰出的中国和美国大学生已经通过“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在低收入地区学校中进行了教学活动。去年,我们收到近2000份申请,培训并安置了近130名新成员。通过与当地(比如云南)的同事紧密合作,“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们展示出了取得巨大进步的潜力。清华大学毕业的杨霄为云南贫困农村的课堂带去了教授物理的创新性方法。在两年内,他负责的班级从学校排名最差变成名列前茅,成绩在全县排名第三。
如果你看新闻,便会知道很多新闻都提到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但我相信,不应该把两国的关系首先看成是竞争关系。我们有很多共同点,彼此合作会比彼此对抗更有益,在教育方面尤其如此。我们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都在努力应对与平等、民主、经济发展有关的基本问题。我们都将教育资源不均衡视为更繁荣未来的障碍。如果说“美丽世界”给予我们某种启示的话,那便是中国和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更快的进步。
虽然国际关系通常充满冲突与分隔,但卓越教育和公平教育却是全球共有的价值观和紧迫任务。提高教育水平、减少不公平,会让我们更加幸福。
美国哪个机构每年吸纳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最多?不是叱咤风云的IT公司,也不是昔日炙手可热的金融机构,而是一家名为“美丽美国”的非营利机构。作为一个从事了十年高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译者在第一次阅读本书的英文原版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美丽美国”是如何吸引数以万计的顶尖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投身美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的?译者迫切地想从书中找到答案,也希望通过翻译此书让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美国”这一组织,学习它们的先进经验。译者也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支教”工作上思路与方法的异同,会对我国支教事业带来一定的启发。
虽然有着英语专业学习背景及学生工作经历,但是翻译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来自两国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在教育体系方面。如何尽可能尊重原文,又符合中国读者的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成为翻译过程中对译者最大的考验。由于译者知识和水平有限,加之翻译时间有限,翻译中的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同行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翻译是一件“累并快乐着”的差事。首先,不得不承认,翻译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每一天翻译时长都超过八小时。工作强度之大,战线之长,让译者头上多了些许白发。然而,翻译也是件带来快乐的工作。专注和沉浸在翻译的世界里,译者经常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中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成为家常便饭。也经常会为了一个句子、一个词,查遍资料、绞尽脑汁,直到最后找到理想的表达。全身心投入其中所能体会到的愉悦,大概就是米哈利所指的“心流”的体会吧!
最后,在完成这部译作这际,我要向湛庐文化负责此书的编辑们表达诚挚的谢意,感谢他们给予我的鼓励与帮助,也感谢他们为本书所付出的辛苦努力!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张庆宗教授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指导;感谢钟谷兰老师,“若你真心想要做成一件事,全宇宙都会联合力量来帮助你”。这句话给予了我莫大的精力力量,让我终于梦想成真;感谢我的学生明丽娜、侯勤,协助我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和校对。也感谢我的家人,因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我能够有精力和时间做这件有意义的工作。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胡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