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卫平主编的《2011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是一部全方位、全景式地描绘本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研究样貌的大型资料集、可供检索的专业工具书,也是一部表明选编者理论观察、批评思考和建议性意见的年度学术报告和蓝皮书,编选者期望为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留下一份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索引和学术档案。
内容包括:
3大板块:学术前沿、热点聚焦、文献索引;
3大学术前沿:儿童文化理论与政策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儿童文学与艺术研究;
2个热点聚焦:中国“校车安全”问题研究、“虎妈”现象研究;10篇年度述评:勾勒出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脉络;
92则学术卡片:精当地提炼出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相应论点;
3300多条研究论文索引,涉及儿童文化研究的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学术领域。
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主持编撰的《2011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与读者见面了。这是自2007年我们启动该年度报告编写工作以来出版的第五部关于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的年度报告集。
方卫平主编的《2011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分为学术前沿、热点聚焦、文献索引三个板块。其中,“学术前沿”板块,从儿童文化理论与政策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儿童文学与艺术研究等三个方面梳理本年度儿童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涉及儿童社会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传播学、儿童文学、儿童艺术等研究领域。第二个板块聚焦于“校车安全”问题研究、“虎妈”现象研究这两个年度热点话题,以关注、凸显当下儿童的生存现状及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和思考。第三个板块呈现的是相关的资料性内容,包括2011年度与儿童文化研究领域相关的重要政府公报、2011年度儿童文化研究各个领域的论文索引等。
学术前沿
儿童文化理论与政策研究
(一)儿童文化理论研究
论文选载
儿童的本来面目
儿童学:学际综合研究与课程开发的主题
——以日本奈良女子大学“儿童学项目”与“儿童临床学”专业为例
学术卡片
◆论成年人文化与未成年人文化 ◆冲突与共生: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关系研究述评
◆儿童人类学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作为一种景观的童年——当代视像媒介中的童年
影像消费现象批判 ◆儿童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从视像“洪流”中拯救童年——兼
谈推行儿童视觉媒介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危机中的儿童节与儿童年——兼论20世纪
二三十年代上海社会转型期对现代人才的培育 ◆童年学:童年研究的新可能空间
◆儿童观的重建是教育改革的前提 ◆现代儿童观的建构轨迹:20世纪以来国际公约的
视野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理论研究述评
(二)儿童政策研究
论文选载
我国儿童社会政策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变迁及影响因素探析
学术卡片
◆儿童政策的伦理特征◆我国儿童政策评估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论中国儿童文化政
策的主旨 ◆对汶川地震后我国中小学校舍安全政策的追踪研究 ◆日本学校安全法立
法运动◆我国青少年健康幸福感促进政策研究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社会保护制度分
析◆当代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的重大突破与发展方向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儿童政策研究述评
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
(一)儿童社会学研究
论文选载
需求与资源:一项关于流动儿童适应的研究
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
学术卡片
◆城市流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初中生街头少年的社会互动研究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基本特点与生成演化 ◆儿童权利保护的“非歧视”原则探究
◆儿童社会学研究范式——兼论中国经验与反思◆“个体化”社会中“延期偿付”青年症
候群探析◆基于社会保障理论的孤残儿童福利研究 ◆近墨者黑:未成年人“涉黑”犯
罪实证研究——以重庆“涉黑”案件为素材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的模式探索 ◆流
浪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考察 ◆青少年患者
不应拥有医疗决定自主权吗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评维度的建立与验证 ◆青少年吸
毒者对艾滋病风险的认知及行为状况研究——以江苏省调查为例 ◆群体污名意识的建
构过程:农民工子女“被歧视感”的质性研究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儿童社会学研究述评
(二)儿童教育学研究
论文选载
评“知识反刍”
反网络欺凌:儿童教育新主题
学术卡片
◆“素质教育新规”触动谁的敏感神经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分
析 ◆中美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和哈特·米
福林版《社会学科》为例 ◆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程度、原因与对策一一基于全国中学生
学习状况与课业负担的调查 ◆新课改十年:争鸣与反思——兼论新课改如何穿新鞋走
出老路 ◆我国公立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危机一一基于对陕西省16所公立中学德育
工作的实地调查 ◆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诉求 ◆民间童谣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传承策
略研究◆反打工·亲学校文化现象剖析——农民工输出地儿童认知观问题研究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儿童教育学研究述评
(三)儿童心理学研究
论文选载
作为社会和文化情境的同伴圈子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
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
学术卡片
◆儿童成长:值得关注的五个问题——关于当前少年儿童思想认知状况的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跨语言/文化研究 ◆自主阅读和伴读方式下3~4岁幼儿图画书
阅读的眼动研究 ◆歧视知觉比贫困更值得关注——从两者对贫困与非贫困儿童行为的
影响来谈 ◆4~5岁儿童认知发展:适龄入园的积极影响 ◆青少年的同一性实验:网络
环境的视角 ◆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玩商:一种亟待重视的青少年新能力
◆自闭症儿童缺乏“心理理论”吗?——基于神经现象学的解读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述评
(四)儿童传播学研究
论文选载
诠释幸福:留守儿童的电视观看——以广东揭阳桂东乡留守儿童为例
新闻媒体与儿童政治社会化——以革命根据地的“读报”为焦点
学术卡片
◆2010年度“影视媒介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研究”调研分析报告(上、下) ◆E_living:儿童网
络生活的样态分析与价值透视◆儿童健康与各国政府对垃圾食品广告的管理◆互联网
与儿童身体形态的嬗变◆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应对媒体影响的策略研究 ◆提升传统媒体
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力研究 ◆网络视听节目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北京地区中学生的调查分析◆网络与现实:煽情传播背后的社会焦虑——以“五道杠
少年”事件为例 ◆未成年人媒体素养教育范式及教学行动研究 ◆新媒体使用对青少年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虚拟社区的动漫迷文化实践模式研究——以《圣斗士星矢》动漫迷为
个案的质化研究◆语境变迁与祛魅解读:青少年视角下的电视节目低俗化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儿童传播学研究述评
儿童文学与艺术研究
(一)儿童文学研究
论文选载
文化视角与童年立场——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中的文化批评
僭越后的道德焦虑与机器图腾——郑渊洁畅销童话文化批评
学术卡片
◆20世纪中叶中国语境下的安徒生童话◆走进“原版格林童话”◆童年视角与《呼兰河
传》的文体构成 ◆图文之间的权力博弈——图画书中的禁忌与童年美学建构 ◆精神涅
檠:红色儿童文学的成人仪式 ◆中国儿童文学的一种“异质”写作——论常新港的短篇小
说◆“抒情性”:作家个体情感的抒发——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形态论
◆为童年留下一片绿洲——论儿童文学的诗性品质◆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生态意象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述评
(二)儿童艺术学研究
论文选载
动画与未来电影
从绘画符号看城乡学生之差异
学术卡片
◆我国动画衍生品市场研究 ◆类型化:解读日本动画生成逻辑 ◆日本动漫产业兴起
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项链式叙事结构中的符号形式解读——以系列魔幻电影《哈
利·波特》为例 ◆红色种籽·双面神·独生子女——“潘冬子”形象的三种变奏 ◆《功
夫熊猫》的武侠元素与迪士尼神话 ◆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基于视觉思维的视角解读儿童画 ◆儿童戏剧表
演艺术教育新范型的探索——以台湾“校园儿童影戏”与浙江“婺剧进课堂”为比较研究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儿童艺术学研究述评
热点聚焦
中国“校车安全”问题研究
论文选载
农村校车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为背景
美国中小学校车政策体系及其启示
学术卡片
◆论校园安全保障的制度现状与立法完善 ◆俄罗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述评 ◆校车
“公交化”PK校车“专用化” ◆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的国家标准要求差异分析 ◆农
村校车之困:谁为孩子把好安全之门(上、下篇) ◆后国标时代的中国校车如何发展?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校车安全”问题研究述评
“虎妈”现象研究
论文选载
教育,走进战国时代?——漫话《虎妈战歌》
透过“虎妈”看美国教育的另一面
学术卡片
◆亚裔学生学业成功背后的代价 ◆《虎妈战歌》触动了美国的哪根神经 ◆“虎妈式”家
庭教育的价值何在 ◆严苛不是中国式家教的标签
年度述评2011年度中国“虎妈式”家庭教育研究述评
文献索引
2011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研究文献索引
相关政府公报
儿童心理学
理论与政策
儿童传播学
儿童社会学
儿童文学
儿童教育学
儿童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