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家是市场的核心,市场需要企业家精神。把企业做大做强是企业家不变的追求,也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企业家论坛等编著的《让企业有思想(Ⅳ中国企业谁能百年)》精选摘编自亚布力论坛各届年会以及夏季高峰会官员、企业家、学者们的精彩观点和发言,用最真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亚布力群体当中的30多位各界社会精英的思想轨迹,来追寻中国本土企业家最丰富的思想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让企业有思想(Ⅳ中国企业谁能百年)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中国企业家论坛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家是市场的核心,市场需要企业家精神。把企业做大做强是企业家不变的追求,也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企业家论坛等编著的《让企业有思想(Ⅳ中国企业谁能百年)》精选摘编自亚布力论坛各届年会以及夏季高峰会官员、企业家、学者们的精彩观点和发言,用最真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亚布力群体当中的30多位各界社会精英的思想轨迹,来追寻中国本土企业家最丰富的思想世界。 内容推荐 中国企业家论坛等编著的《让企业有思想(Ⅳ中国企业谁能百年)》文章精选摘编自亚布力论坛各届年会以及夏季高峰会官员、企业家、学者们的精彩观点和发言,用最真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亚布力群体当中的30多位各界社会精英的思想轨迹,来追寻中国本土企业家最丰富的思想世界。 《让企业有思想(Ⅳ中国企业谁能百年)》中每个人物的陈述翔实、内容细致,通过官员、企业家、学者们的思考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亚布力群体的精神和智慧。亚布力企业家群体的智慧是中国经济成长中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代表了中国商业的方向。 《让企业有思想(Ⅳ中国企业谁能百年)》中重要的作者有张维迎、周其仁、陈志武、哈继铭、郭广昌、李东生、王石、冯仑、任志强等知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他们的观点和思想都极具代表性和可参考性,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不可忽视。 目录 期 待 警惕输入性通胀 小政府 大企业 创富阶层和中产阶层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 大变局时代下的中国政治家 国企民企最终将殊途同归 建 议 什么是负责任的政府 中国经济政策与未来 美国教训与中国契机 历史与教育,确定未来的方向 货币化促进个人自由 软环境才是竞争力 中美如何消解“互信赤字” 通胀不可怕 没有引擎的车头,是拉不动车的 左手货币政策,右手财政政策 中国和美国大学的经验与教训 行 动 以人为本,寻找未来之路 涵养大国心态 能源产业革命:从安全到智能 一切都是科技的力量 结合中国动力与全球资源,打造多元化平台 让中国制造赢得世界的尊重 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将企业责任当成竞争力来培养 坚定,是一种态度 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 国际并购的商业机会 未 来 我们是否正在失去新的机会 企业家是公共产品 变革时代的创新 低碳经济与我们的责任 云计算——中国未来信息文明 贸易保护是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 通货膨胀在于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中国文化引领中国制造 未来二十年,责任与使命 试读章节 警惕输入性通胀 非常欣赏2011年亚布力论坛的三“新”定位——“新十年、新思维、新力量”,要做到这三新就要看清新形势。首先交流一下我们在参与G20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监督委员会时了解的情况。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 大家非常关心美国的形势,因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的,当然危机背后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受累于四个因素: 第一,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我们认为这个问题5一lO年都不可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美国政府都在回避这个问题,只能用放量宽松的政策。几万亿美元投放之后,经济增长并没有变快,相反令人非常担忧的是,美国的通货膨胀是否会随着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上升,这时美联储的信用风险就会很大。 第二,美国现在负资产仍然达到l/3。像房地产的负资产,仍然有1/3的家庭还是在负资产,到目前为止,还有450万套房子没有卖出去,所以市场压力还是很大,这成为美国经济复苏最大的一个拖累因素。 第三,美国的就业不会有很大的好转,美国的就业一直在9.6%一10%之间徘徊,一些地方实际的失业率还要更高一些。现在虽然美国的就业率这么差,但仍出现了结构性劳动力短缺,这就充分暴露了美国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多年来的缺陷。这个缺陷现在没有很多人在研究,劳动力的问题是历史问题。 第四,2011年我们还会看到美国州政府继续减员,所以失业的问题会变得非常的广泛。特别是美国50个州中有一半的州,杠杆率、负债率非常高,这样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大。美国的放量宽松是美联储、美国财政部的一个赌博行为,但是这些钱始终用不到实体经济上去。2010年美国经济是过度依赖美国财政部、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支持,2011年美国政府希望改变方向,即希望引导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的私营企业来领导美国的经济复苏。但是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美国的通货膨胀目前看来不是很高,但万一通货膨胀起来了,就会发生政策导向上的逆转,那时候由于放量宽松带来的全世界美元泛滥和资本流动性增加,以及突然到来的“悬崖效应”,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威胁会很大。 总之,美国经济复苏已经开始,美国私营企业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但同时经济也受到上述四方面问题的拖累。 欧洲经济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欧洲的问题应该更严重一些:第一,欧共体的27个成员国,就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再融资问题来说,苦于没有任何门道解决。要减少财政赤字只能靠加税,但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敢把这个选择变成现实行动,再加上欧洲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了欧洲中央银行控制的两个百分点的目标,预计突破3%也有可能。 第二,包括英国在内、欧共体和欧洲大陆上的其他成员现在都在仿效美国,为了使得经济能够复苏,使中小企业能够得到一定信贷,都实行宽松和低利率的政策。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在欧洲,不像美国那样可以随便大量发行货币,欧元使用一个很小的空间来进行放量宽松,保持低利率使得流动性能够充斥欧洲各个层面,结果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欧元问题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保险业,全球的保险业比银行业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和困难。因为过低的利率和低利息使得风险定价无法形成,特别是长期的风险定价无法做好。 大家都知道,寿险对长期资金的安排和持有者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这27个欧共体成员国当中绝大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CDS的价位已经拉得很高,再加上欧洲银行业目前问题相当严重。现在已有两个国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中央银行求救,一个是希腊,另一个是爱尔兰。要取得IMF、世界银行以及欧洲中央银行联合行动的救助计划,那就必须把自己很多宏观层面上的管理权交给这些国际组织来进行监督进行监控。同样,爱尔兰的经济也受到很大打击。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在暗暗地寻找私人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国际上对他们的一些帮助。总的来讲,欧洲的问题是没有人信服欧洲今天的政策措施能够挽救危机。欧洲没有别的选择,而只能去“加速”,改革,包括:加速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加速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加速银行体制的改革;加速银行监管的改革;加速保险业的改革和保险监管体制的改革;也必须加速整个欧洲共同体当中资本市场的改革和监管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法律制度层面上的改革。P3-6 序言 序言 张维迎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家是市场的核心,市场需要企业家精神。把企业做大做强是企业家不变的追求,也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单纯的“引进”与“模仿”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只有自主创新,辅之以成熟规范的制度体系方是促进繁荣,永葆竞争力的必然之选。 企业长青之道源于不断创新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人称之为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还有人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其实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创新时代。这一时代其主要特征就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持续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我们做企业的最重要的要理解企业究竟为什么存在?企业的价值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我想这是我们始终要记住的。在这一充满变化的时代,要使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企业基业长青,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家、管理者把握创新本质,不断超越自己。 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创新不仅是技术人员的职责,更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并且创新本身也必须是能落在实处、具有商业价值的行动,而非虚无缥缈、囿于想象的行为。 其次,创新时代对企业家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我们的企业家、管理者到底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创新这一课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家一定需要具备能够穿透层层云雾看清未来的能力,必须能够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前景以及应用范围。一个人预见未来的能力越强,他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作为企业家,他成功的几率也更高。 同时,创新应该是一个公司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我们不要认为创新只是某些聪明脑袋灵感的泄露,创新实质上应该有一个正规化、常规化的操作程序。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它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也是来自整个制度的设计。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相对来说做的还是不够。 还有一点,我们必须着重强调——创新是一个持续的、持之以恒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要实现创新,我们的企业家、管理者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长远的目光——没有任何一个创新能够即刻实现,任何一个创新也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企业做大做强一直是大家追求的,在过去20多年来,民营企业经历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有一些企业倒闭了,有一些成长壮大了。为什么要关注大企业?我们知道,从数量上讲任何国家都是中小企业居多,大企业的比例也就百分之几,甚至不到1%,我们为什么关注它?它对于社会有什么意义? 一个大企业其实就是一个包工头,销售收入中只有10%一30%是自己创造的增加值,以20%计算,中国500大创造的GDP是17%左右。我们重视大企业,大企业是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个行业往什么地方发展,技术标准都是它制定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大的企业决定社会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包括它的设计、生产、销售,现在全世界的大企业,像500强企业,它的能量已经超过很多的国家,它在全球范围内来调配资源:在设计人才最好的地方设计,在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在市场最大的地方销售。大企业也是技术进步的领导者,全世界研发的80%,技术创新的71%,由500强创造和拥有,62%的技术转移都在500强内部进行。 大企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是整个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就是说一个社会市场秩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多的大企业,而且这些大企业承担起替消费者监督所有价值链上生产者的责任。利润来自责任,大企业很大程度上靠承担监督责任而赚钱。 我们怎么做成一个大企业?我总结出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有核心技术。我们看微软和英特尔这些公司就是靠核心技术做大的,有了这些核心技术,所有的公司都要和它合作,成为它的供应商,所以它可以做大。 二是成本优势。你有了成本优势,你就可以做大,这个在制造业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在服务业方面就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 三是供应链管理能力。从原材料到零部件的加工,再到销售。我们看一下CISC0、戴尔、沃尔玛,它什么都不生产,靠什么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就是供应链的管理能力。DELL能够把计算机全部的技术工序能够很好地管理起来,所以你在跟它订计算机的时候,它可以及时地供货,CISC0也不生产东西,沃尔玛就更不生产东西了。 四是品牌。品牌是一种责任,消费者是非常“无知”的,因为他们“无知”,就愿意给那些信得过的企业付钱,不愿意给那些信不过的企业付钱,我们知道一些服务业、汽车等,像耐克、宝洁公司等就是这样的企业。 五是垄断资源。一种是自然资源,一种是市场资源,比如说资本,信贷是垄断的,只能从银行得到贷款,得到贷款就可以做大,得不到就做不大。还有行业管制,如果国家对行业进入有很强的管制,进入的企业就可以变大,进不了就变不大。 为了中国,这些大企业的担子压在谁身上?我们看国有企业除了靠垄断,不可能做出大企业来的,无论从技术还是品牌,都不可能。但是我们有一些行业是适合国有企业做的,这就是需求变化不大的,技术进步缓慢的,有形资产为主的,资源垄断型的,政治目标主导的。 就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而言,中国的未来就取决于民营企业。我们做成什么样,民营企业怎么努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民营企业还是要增加研发,开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过去主要靠从人家那拿来,生产、卖出去就行,你卖出去但是没有赚钱是没有用的。如果我们把钱投向员工的培训,投入到研发费上,会带来长期的效益。 二是多种渠道打造品牌,包括自主的品牌,也包括国际的品牌。这里面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人力资源的储备,我们要走上国际化,但如果在人力资源方面我们没有做好储备,就会走得有点冒失。 三是我们要提高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这一点我要特别对服务行业重申一下,我们能不能和沃尔玛竞争,我们的零售业十年之后,在中国地皮上有没有中国的企业我都很担心,当然,现在有很多新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另外我们要谨防资本运作的陷阱。如果这些核心竞争力我们都没有,迷恋于资本运作,很多的民营企业就走了歪路。 最后,政府本身的责任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政府应该在政策和法律上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平等竞争的机会,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真正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小时候就听过一句话,就是“枣死三年不算死,桃活四年不算活”。一棵枣树三年不出叶子,不结枣子,你以为它死了,但是它其实没有死,第四年就可能活过来了。一棵桃树,你栽下去了,看着它连续四年都枝叶茂盛,你以为它活了,但到第五年,你可能发现它突然死了。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因为这两种树的根是不一样的,枣树的根扎得非常的深,所以不容易死;桃树的根非常的浅,所以一旦外部气候环境变化,它就难以继续活下来。 我希望中国的企业是枣树,而不是桃树。我们不要追求短期内红红火火,做太多的表面文章,而要着眼长远发展,把根扎深,打造真正的深层竞争力。现在企业越来越注重风险控制,其实,构筑深层竞争力是最好的风险控制。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危难的时候,事实上只有经过危难的考验,经过死亡考验的企业那才能称得上是成熟的企业。所以即使在经营当中遇到困难也不要悲伤,这是塑造伟大企业的时刻。因为有了这种困难才会迫使你不断的去创新,不断构筑核心竞争力。 后记 企业生存环境的好坏,企业构成状况是判断一个社会经济是否具备充分活力的重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多年发展过后,繁荣富强已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成绩巨大,但问题也同样存在,自主创新与制度体系建设依然不容乐观,但这又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在上述领域取得进展和突破将是决定未来中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未来,我们有着热切地期待,我们有着诚恳和建设性兼具的建议,在可行的区域与领域,我们也正在或者已经采取了适当的行动。经济发展的突破终究需要系统而完善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但我们作为个体的认识与努力正是上述整体不可或缺的构成内容。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并致力于市场经济在国内的普及与构建。张维迎教授对中国企业界的期许与建议可谓切中要害,对张维迎教授在百忙之中拨冗为本书作序深表感谢。同时,我也要一并感谢本书中所涉及的30余位高级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们,他们对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持续关注是中国经济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作为一家乐于并善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芙蓉王文化仍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的文化事业,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书即将付诸出版之际,2013年亚布力年会也已正式进入筹备阶段,2013年亚布力论坛年会将集中围绕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未来的话题展开,企业家对价值的共识如何认识,对未来的期待如何,届时都将更为明晰。我们希望是届年会的参与嘉宾能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展望新的十年,为新的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目标坚定而明确,但道路仍然曲折,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可以共同为中国经济的明天贡献力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