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风景:阿Q游记》由刘云枫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旅行之艰苦,正如人生之百转千回;比旅行更艰苦的,是将旅途中所见所闻,写下来献给别人。即旅行是吃第一遍“苦”,写游记则是受“二茬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寂静的风景--阿Q游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云枫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寂静的风景:阿Q游记》由刘云枫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旅行之艰苦,正如人生之百转千回;比旅行更艰苦的,是将旅途中所见所闻,写下来献给别人。即旅行是吃第一遍“苦”,写游记则是受“二茬罪”。 内容推荐 《寂静的风景:阿Q游记》结集了作者刘云枫自2005年-2011年间的游走记录,6年是一个不小的时间跨度,反应在文集中,则是文风的改变。文字的风格、语气、思想、作者的目的和关注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来说,可将所有文章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早期的,以景为主;第二类,中期,文章的中心依然是“景”,但“情”、思想性有提高;第三类,重心转移了,思想和观点取代了“景”的中心地位,“景”还在,但是虚写,万般景色都必须团结在“思想”的周围;景色再好,也只是装饰,是服务于文章所要表达的价值观的。 《寂静的风景:阿Q游记》适合散文爱好者阅读。 目录 西安散记 大雁塔 西安交通大学——法国梧桐 鼓楼小吃和古城墙 华山 华清池 网络版荷塘月色 回乡记 单边风景 海口 苏东坡和海南岛 天涯海角、亚龙湾和博鳌 北戴河指南 东山宾馆38号楼 看海 北戴河补记 北京印象 北京新地标建筑 金海湖和京东大峡谷 百泉山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小吃 老张家饺子 爆肚 一品羊肉汤 忧郁的城市 2006年的最后一场雪 北京春天的感觉 杭州四记 龙井村 西湖楼外楼 灵隐寺 白堤和苏堤 武汉速写(正史) 长白山之行 延吉——小城故事 海兰江——没有激情的漂流 朝鲜族民居——民居和民族心理 防川——三国无情义 武汉速写(野史) 手机没了 “地大”,大学里的土财主 篮球和“华中科技” 花园酒店和曾侯乙墓 东京浅草寺 微山湖的秋天 江湖之远 抱犊崮之高 廊桥的影子 泗水山庄 南麂岛两日 引子——大陆与海岛 第一日——南麂风情 第二日——岛国岛民 岳麓山和岳麓书院 岳麓山 岳麓书院 滕王阁叙 庐山晴雪 美庐 历史上的庐山 无标题风景 锦绣谷的早晨 蒙古包今昔 丽江回来不看城 丽江,美在自然 消失的丽江 抄公园后路 鸽子河上的鸭子 无关风花雪月的大理 厦门速记 厦门速记(第二版) 试读章节 大雁塔 大雁塔是玄奘取经回来之后修建的,有千余年的历史。中国的寺庙大体一致,我也完全没有兴致,但对于大雁塔我倒真是生了偏爱。因为这里很洁净,没有大多数寺庙里的霉变气味,虽然是出家之地,清静无为,但也透出一股生气。 大雁塔的后院是一个新修的建筑,仿照盛唐的格局,简单、轩敞,虽然颜色低俗不堪,令人乏味,但空间布置有韵律,值得流连。中国的古建筑,因为材质的原因,唐以前的没有任何残存,自宋朝《营造法式》之后,建筑趋于烦琐,却显小气,完全没有阳刚之美。当然,实际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我能够想到的是森林资源经过历朝历代的大肆砍伐,消耗得差不多了。宋朝以后,已经没有堪用的大块木料,建筑的风格也不得不放弃“大刀阔斧”,而走上“雕虫小技”之途。 常常有出家的念头而不能下定决心,原因是我到过的很多寺庙都是气息奄奄,和尚快睡着了,寺庙快坍塌了,大殿里始终萦绕着令人窒息的尿臊、劣质檀香、灰尘、湿气的气味。而大雁塔给我的感觉很清新,如果我出家,就在这里了。 大雁塔通高60余米,可以俯瞰西安全景,但是,为了这个美好的享受,游客必须花20元钱单独购票。千里迢迢地来了西安,不辞辛苦地到了大雁塔脚下,最后的“割肉”大部分人都忍受了,但我不。因为,这是强奸——我的性格是宁愿自己痛苦,也让对方难受。我就是不配合这种强奸的快感,呵呵。想起印度的甘地,“不妥协,但也不合作”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决不配合任何未经允许的“强奸”——这句话有问题,强奸从来都是未经允许的。但找不到合适的词,权且如此吧! 西安交通大学——法国梧桐 西安交通大学并不在预计的行程之内,是偶然起意的结果。我从南门进入校园,最先看见的是思源学生活动中心,“思源”是“交大”系的标志,既有饮水思源之典,也有天下交大一家的意义。这个建筑体量巨大,巍巍然兀立在正门口,大有“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气魄,可是,于我看来,作为学府,还是内敛一点好。 学校已经放假,少有行人。马路一边,有几个中学生在玩耍,浓重的西安口音让人知道这里是“三秦故地”。再往前,是学生食堂,食堂前面的公告牌上,有一则寻找音乐配器的广告。此时已近中午,我也饿了,进了食堂——在这里就餐,既便宜,又卫生,兼有视察之意。可是,天气实在太热了,毫无食欲,我走了一圈,没有任何食物可以食用,只买了一份西瓜,狼吞而去。 出门右侧是钱学森图书馆,图书馆前面有一个开放的广场,四周竖立着造型各异的雕塑,是什么,我并没有留意。转过图书馆,是另一进院落,四周道路环绕,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花园。风景的中心并不在花园,而在道路上密植的法国梧桐。每一棵梧桐树都非常高大,枝繁叶茂,虽然分列道路两旁,但在半空中枝叶已经交接在一起,如仪仗森严,如华盖蔽日。放眼望去,是一个绿色屏障的长长的甬道,近处开阔,远处狭窄,有自然的透视效果,可以入画,而没有任何一幅画能够如此美妙——大学以育人为己任,可要是连树也种不好,育人就成妄谈了。 鼓楼小吃和古城墙 中国以饮食著称于世,作为古都,西安的小吃更是名声远播。从西安交通大学出来,叫了车直奔鼓楼——晨钟暮鼓是千年老城的经典。穿过鼓楼,是小吃一条街。西安地处内陆与西北边陲的交界,饮食也汇集了汉、回、蒙、藏等各种风味,其中尤以回族加工的牛羊肉为甚。小吃街不长,大概有200多米,却是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生意十分繁忙。 我到的时候,恰是正午。西安的暑热最近也很是闻名,走在小街上,除了炽热的太阳,就是煎炒烹炸牛羊肉的强烈的气味。每一间店铺都不大,门脸古旧——这是比较客套的说法,真是说白了,其实是脏兮兮的。人们可能会被美食的气味吸引而来,却被店面的不拘“小洁”而吓跑。“君子远疱俎”,可能是说厨房不大干净,让人退避,国人卫生不良的毛病看来也是源远流长了。 从外观看,每一家店铺都有年头了,有一种老态龙钟的气象。为了返老还童,店老板都尽可能地用现代的意境装饰,比如彩旗、比如花花绿绿的广告,还有铝合金、不锈钢等,中西合璧,新旧杂陈,给人一种半身不遂的印象——如何把古代的保留下来,现代的糅合进去,实在是一个难题。 我找了一间右手边的铺子,独坐。要了一份凉皮、四个羊肉串,慢慢品味。凉皮味道尚可,就是盐放得多,羊肉串滋流滋流冒油,十分诱人。旁边两位客人,来自湖南,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教师,摆了一桌子大盘小蝶,吃得汗流浃背。我再要了一个烤肉夹馍,实实在在的羊肉,足有200克,我只吃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没有胃口了——麦当劳的“巨无霸”和这个烤肉夹馍比起来,只好算是“小巫”了。 我本来打算一路吃过去,就像武二郎过岗逢酒必喝一样,可是,一来我的肚子已经满了,二来大大小小的店铺,除了招牌不同,所卖的小吃大同小异。再往前,看见贾三汤包店,听人说,这是最有名的汤包。既来之,则吃之。一个人要了一笼,另要了一杯可口可乐,还是半途而废,勉勉强强吃了6个,就再也不想吃了。味道嘛,还是不如做梦的好。 古都一定是和气势威严、千年不倒的城墙相联系的,自从北京拆了城墙,留下伤痕,各地的古城墙就幸运多了。破损的,再加修葺;完好的,整旧如新。旅游兴起来之后,城墙也成了聚敛金钱的城堡,各地的当局以及人民都加倍地爱惜了。西安的古城墙也不例外。 因为没有地图的缘故,我对方方正正的西安也不辨东西南北。街道上昏黄的灯光,有散漫的睡意,空气中除了渐渐衰退的热度,还有一点重浊,大概是掺了黄土的缘故。我不知道沿着哪一个街道,来到了城墙的入口,门票40元,心里暗叫够黑的——自从故宫涨了价,各地的旅游点纷纷效尤,没有一个肯落后的。不过,涨价都是经过听证,并由物价部门严格审批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凡是物价部门审核的,就没有一个不是高价的。 西安古城墙东西长南北短,并不是四边等长的正方形,总长约有14.3千米。现存的城墙建于明代,底部宽18米,上部宽16米左右。上了城墙,眼界大开,远望四周,车水马龙,流光溢彩,整个古城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观。在城墙上散步的寥寥数人,有一对外国男女骑着双人自行车经过,自在惬意。城墙的两边,每隔一段距离,树两根柱子,柱子上挂着大红的灯笼,隐约而暧昧。微风拂过,送来一丝清爽。此刻,有一点幻觉,不知道身在何处,现在何时。 P1-4 序言 一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旅行之艰苦,正如人生之百转干回;比旅行更艰苦的,是将旅途中所见所闻,写下来献给别人。即旅行是吃第一遍“苦”,写游记则是受“二茬罪”。如此看来,游记作者吃的是“苦”,写出来的是“乐”,和奶牛无异。网球天王费德勒外号“奶牛”,也许是这个意思——他在球场上像马一样飞跑,像牛一样耐劳,大汗淋漓、浑身疲惫,于己为“苦”,对他女朋友以及观众而言,他是一头不折不扣的奶牛。他女朋友收获金钱,观众收获精彩。 没有人甘愿受苦,我也是。所以,写景是一时兴起,并不是计划好的。2005年7月,我去西安,看了大雁塔、兵马俑、华山以及华清池,又去了西安交通大学、古城墙,吃了几种西安小吃。回京途中,住在石家庄我父母那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悠闲自在之状,倒像花花公子。一个人没事可干,就写了一段,记述自己对大雁塔的感想——这就是本文集的开头。《西安散记》是第一篇游记,大雁塔是游记中的第一个风景。 一旦开了头,我就成了阿甘——阿甘从自己家跑出来,向右,穿过街道,跑到了城市尽头;这时,他想,为什么停下来呢,何不继续向前,到另一个城市看看。他从东到西,横穿北美大陆,直到太平洋的波涛,止住了他向前的脚步。本书之形成,与此类同。所以,我最想用《阿甘游记》当书名。可是,一来阿甘是个美国人,二来我也不想沾洋人的光。 另一个能反映这本书特点的名字,应该是“拖拉集”。《西安散记》是2005年8月写的,仅就《西安散记》而言,也很拖拉,一部分是在石家庄写的,另一部分写在北京,具体哪一部分是在石家庄写的,哪一部分是在北京写的,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厦门速记》是2011年6月21日写的,至此,前后历时6年时间。 6年是一个不小的时间跨度,反映在文集中,则是文风的改变。在这6年中,我的文字风格、语气、思想、写作目的和关注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来说,可将所有文章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早期的,以景为主;第二类,中期,文章的中心依然是“景”,但“情”、思想性有提高;第三类,重心转移了,思想和观点取代了“景”的中心地位,“景“还在,但是虚写,万般景色都必须团结在“思想”的周围。景色再好,也只是装饰,是服务于文章所要表达的价值观的。 二 早期的文章,包括《西安散记》《单边风景》《北戴河指南》《北戴河补记》以及《北京印象》中的《金海湖和京东大峡谷》《百泉山》等。 写西安,不写兵马俑,不是疏漏,也不是没法写,而是我的观点太反叛,不愿意写出来和“爱国者”较劲。但我也不会一直忍着,机会合适的时候,我会再写。因此,在《西安散记》末尾,留了一个辫子——后记:本来还有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两部分,但鉴于自己会出言不敬,就略去不写吧。 《单边风景》是有所指的。海南风景,国内一流;可是,我在海南看到的不全是美景,不都是“沙滩海浪仙人掌”,也看到了岛民并不“美观”的基本生活。以旅游为主导的海南经济,成果并没有惠及全体海南人,而是被有关权势部门“五马分肥”了。对游客、对权力所有者来说,海南岛是一个风景荟萃之地,可对多数海南人而言,他们生活在风景的阴影里。 去北戴河的人,都是看海的。可是,海对中国人来说,并不美好。除去向往“蓬莱仙境”之外,中国人的伤痛都来自海上。日本鬼子、西方的鸦片,等等;为此,《北戴河指南》重点不在大海,而是先写《东山宾馆38号楼》。这样安排,是想说:无处不是风景,只要我们有一双快乐的眼睛。再者,也有捣乱的意思,因为每到夏天,北戴河就成了“另一个中央”——云集了中国的权力精英。我到了北戴河,也有样学样,“兄弟我在北戴河的时候,下榻在东山宾馆38号楼”。 北京的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可是其内城外城的“二元结构”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以前,二环是内城与外城的分界,城内的人感觉非常温暖,因为他们在祖国的怀抱中;城外的人就未免有些受冷落了。现在,分界线外扩到了五环;不远的未来,六环将成为北京内外有别的“鸿沟”。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基本结构,紫禁城也是四合院,只是规模空前而已。北京是一个举世无双的超级四合院,其格局自古至今,并无不同。我们不能将四合院仅仅看做中国人的居住单元,它是中国人特殊的家族主义社会心理的空间反映——“家”是所有社会生活的起点,以此为圆心,层层外推,像水波纹一样逐渐扩大,以至无限。紫禁城、二环、三环直到六环,正是这种社会心态的映射,也是儒家家族主义的重要成果。有人担心,儒学会在中国衰落,或者失传,北京的城市结构应该是儒学保存得很好的直接证明。 梁思成至死没忘,北京古城墙拆毁引起的巨痛。“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拆了一个古城墙,北京又修了更多的“新城墙”,三环、四环、五环是也。它们构成了北京一道又一道坚固的屏障,北京城固若金汤刀枪不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超级堡垒。 “堡垒”之内,美在人为——北京新地标,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鸟巢”和“水立方”,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时代,一个让别人既羡慕又嫉妒的时代。北京郊外,则是另一番美景——北京郊区,由于政府和居民的大力保护,自然生态日益改善,京东大峡谷和百泉山,只是其中的“两个代表”。 《回乡记》是一篇流水账,把回家的细节交代得清清楚楚,就像被谁审问一样。可有人喜欢,谁?我大舅。文中的地点和人物,他都熟,因为我的老家也是他的老家。他现在住市里,也不怎么回去;他有很多钱,却没什么文化;他是一个守财奴,不知道钱是干什么用的;我和他基本没有联系。突然有一天,他打来电话,说:“永丰(不是云枫,家乡话发音之“云枫”是“永丰”)啊,你写的回乡记,正经好哩啊,比报纸上的文章好多了,我都喜欢看,你继续写吧,我看好你。咱们家的文化人,也就是你了。” 《回乡记》并不全是“土气”,结尾有一首歌词,是跟着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的曲子配的。我对音乐很外行,幸运的是,有几个懂音乐的女性朋友,在她们的激励下,似有所悟。女人如音乐,神秘莫测;男人和女人,如乐曲和歌词之间的关系一样;没有乐曲,歌词就散了,如落叶;没有歌词,乐曲就失去了主题,像没有嫁人的女人一样。 文如其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文风。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地道的知识分子,这一点在《荷塘月色》中展现无遗——细致、严谨,并有一种先天的忧郁,如同先生笔下荷塘里淡淡的月色;可有一点放不开,反映在文字中就是拘谨和娇气,缺乏一种自然天成的率性和随意。至今,敢这么说《荷塘月色》的人不多,我这么说,是与“全中国人民为敌”。 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时代的审美,一种审美疲劳了,就会有另一种新式的审美观取而代之,燕瘦环肥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审美价值的反射。没有超时代的审美观,也没有哪一个时代没有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识。《荷塘月色》代表着含而不露、羞羞答答、曲径通幽和娇弱的传统美,它是经典的、优雅的,也是学院的和一本正经的;它是自我的、封闭的,也是沉默和不苟言笑的;它是温和的、细腻的,也是暧昧的和极度压抑状态下之伤感。 《网络版荷塘月色》和池塘、月色都没有关系,这是一篇有关In—temet与环境保护的文章。人的“电脑桌面”日新月异,越来越精彩;与此相反,人类实际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恶劣了。朱自清夜晚经过的小路、池塘、月色下的水波与荷花,都在淡出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的记忆。可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看见过去的月光——Intemet。 《网络版荷塘月色》编了一个故事:若干年后,湖水干涸了,旅游者在导游的引导下,来到一处好像老井的地方。井口四周,拦了一圈绳子以示保护,就像我们看到的王府井。绳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青年湖旧址——浩瀚的青年湖,不足咫尺。 文章的意图,至此才见分晓。这是本书的特点之一:曲折,也是文章唯一的中国特色。中国人以“曲”为美,太直太白就没有意思了。除此之外,《网络版荷塘月色》就再没有“中国味儿”了,它是反叛的、江湖的,与学院派势不两立;它是滑稽搞笑的,嘲笑自己,也不放过全人类;它是潇洒的、天马行空的,完全超脱了旧式文人的磨磨叽叽和余秋雨式的故作姿态。它是孤独的,也是冷峻的;因为孤独,所以冷峻,但绝不虚情假意。 …… 七 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最真的感谢。他们包括:我的父亲母亲、妻子女儿、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姑姑姑父。 感谢吴稼祥老师,感谢茅于轼老师,感谢周晓虹同学,感谢周军同学,感谢钱勇同学,感谢我的同人们,感谢我的朋友,感谢我的学生。 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现。 最后声明,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2012年4月15日,23:00整 于北京望京家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