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适书信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致母亲

第十九号上

吾母:

前于上月廿七日发第十八号书(此书但有山水图片数张,无他言语)想已收到。儿现有小事,故十余日未作书矣。前书中曾乞吾母将儿书箱中之《楚辞集注》及《墨子》两书寄出,今此二书已由上海办到,可无庸寄矣。儿现所若①知者数事,望吾母下次写信告知。其事如下:

一、吾邑自共和成立后,邑人皆已剪去辫发否?有改易服制者否?

二、吾乡现有学堂几所,学堂中如何教法?

三、乡中有几人在外读书(如在上海、汉口之类)?

四、目下共有几项税捐?

五、邑中政治有变动否?(近仁、禹臣或能告我)县知事由何人拣派,几年一任,有新设之官否,有新裁撤之官否,县中有小学几处?

现欧洲有大战事,世界强国惟美、日本、意大利及南美诸国未陷入此战云中,今交战之国如下:

德国、奥国(又名奥)为一组,

英、法、俄、比、塞维亚为一组,两组交敌。

此诸国除比及塞之外,皆世界第一等强国。今之战役亦不知何时可以了结,尤不知须死门百万生灵,损失几千万万金钱,真可浩叹。

以大势观之,奥、德或致败衄,然亦未可知也。英、德在中国皆有土地财产(英之香港、威海卫,德之青岛、胶州湾),战祸或竟波及东亚亦意中事也。

此邦严守中立,又去战地远,故毫无危虞,望吾母放心也。

酷暑已去大半,早晚凉风送爽,居此甚可乐。有时夜出玩月散步,颇念少时在吾家门外坦场夜坐石磴上乘凉,仰看天河数流星,此种乐趣都如梦寐。曩时童稚之交,如近仁叔,如细花兄,如秫兄,今想皆儿女盈前作人父矣。凤娇姐、蕙苹侄女今想皆已出嫁。人事卒卒,真可省味。

适儿八月九日

(1914年8月9目)

——《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21册

——致江冬秀

冬秀贤姊如见:

夏间得家慈寄来小影一幅。得之如晤对一室,欢喜感谢之至。适去国四载又半,今尚须再留此一年半,约民国五年之秋,可以归国。每念去国日久,归娶之约一再延误,何以对卿。然适今年恰满廿三岁(以足年计),卿大于适约一岁。再过二年,卿廿六岁,而适廿五岁,于婚嫁之期未为晚也。西方男女嫁娶都迟,男子三十、四十始婚者甚多。以彼例此,则吾二人尚为早婚耳。岳母大人近想康健如常,乞时代适问安为盼。令兄嫂处亦乞致意问好。适前有书,嘱卿放足。不知已放大否。如未实行,望速放之。勿畏人言。胡适之之妇,不当畏旁人之言也。

适之十二月十二日

(1914年12月12日)

——《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21册

一九一五年

——致母亲  第三号上

吾母:

前日得十一月十八日家书(不列号),具悉一切。儿前仅寄美金四十元,一二月内当续寄款归家。

白特生夫人及维廉姑娘处,儿当代达母意致谢。

白特生夫人于儿子生日(十一月十七日)特设馔招儿餐于其家,为儿作生日。儿客中得此,感激之私,何可言喻!吾母下次作书时,乞附及之。

此间又有韦莲司夫人者,其夫为大学地文学教师,年老告休。夫人待儿甚厚,儿时时往餐其家,亦不知几十次矣。去冬曾嘱儿附笔道候,想已收到。母下次作书时能附一短书与之,想韦夫人必甚喜也。

韦夫人之次女(即吾前廿五号所记之为儿好友韦莲司女士也)为儿好友。女士在纽约习美术。儿今年自波士顿归,绕道纽约往访之,本月以事往纽约又往访之。儿在此邦所认识之女友以此君为相得最深。女士思想深沉,心地慈祥,见识高尚,儿得其教益不少。儿间与谈及吾母为人,女士每赞叹不已,嘱儿问母安好。吾母如有暇,亦望以一书予之。

吾母书中道及以吾乡产物作赠品,贡墨则西人无所用之,蜜枣及黄柏山茶皆好。吾国产物西方人得之每宝贵之,况吾乡土产乎!望吾母将此二种各寄些来,最好是用小瓶或小匣装好寄来。

P25-27

后记

为了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我和宋广波先生一起编辑两本书,交给外研社与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本是《学问与人生——新编胡适文选》,另一本就是这本《胡适书信选》。为了做好这部书的文字校订工作,承蒙台北胡适纪念馆的郑凤凰小姐在馆长潘光哲先生的支持下,给我们提供了一批胡适书信的原稿或原抄录稿的复制件,使我们得以做成一部可以最接近胡适书信原始状态的胡适书信集的本子。在此,我们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我本人还从1979年到2009年三十年中所发表的研究胡适的论文和文章中选出一部分,结集成《重新发现胡适》一书,也交给外研社与人民社出版。外研社人文社科分社社长吴浩先生是安徽徽州人,对徽州历史人物格外关注,对胡适研究尤具热心。此次为赶在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之前后出版这三本书,他费了颇大的心力。为这三部书做责任编辑的洪琼、李佳和赵雅茹,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我和宋广波先生对他们几位,真是感之不尽。

我们专心做胡适研究的人,以及以各种方式实力支持胡适研究的人,都是出于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的能力很有限,我们希望我们编辑和出版的书,能给大家带来知识上的滋养和思想训练上的益处。

目录

一九〇八年

 致春度 / 1

 致母亲 / 2

 致春度 / 4

一九〇九年

 致母亲 / 6

 致胡近仁 / 7

一九一〇年

 致母亲 / 9

 致胡绍庭、章希吕、胡暮侨、程士范 / 10

 致胡近仁 / 12

一九一一年

 致母亲 / 14

 致胡近仁 / 15

 致江冬秀 / 16

 致章希吕 / 17

 致许怡荪 / 18

一九一四年

 致胡近仁 / 21

 致江冬秀 / 22

 致母亲 / 23

 致江冬秀 / 25

 致胡近仁 / 25

一九一五年

 致母亲 / 27

 致留美学界公开信 / 28

 致母亲 / 30

 致母亲 / 32

 致母亲 / 33

 致胡近仁 / 34

 致母亲 / 38

一九一六年

 致陈独秀 / 41

 致母亲 / 42

一九一七年 寄陈独秀/46

 致江冬秀/48

 答钱玄同/49

一九一八年 致钱玄同/53

 答盛兆熊/54

 致胡近仁/56

 致陶孟和/57

 致钱玄同/58

 致母亲/59

 致母亲/60

 答朱经农/61

 致梁启超/64

一九一九年 致黄觉僧/65

 致高一涵、张慰慈、章洛声/66

一九二〇年 致张东荪/68

 致吴虞/69

 答陈独秀/71

 致马裕藻/72

一九二一年 致陈独秀/74

 致李大钊等《新青年》编委/75

 致范源濂/78

一九二二年 致《晨报》副刊/80

 致顾维钧/82

一九二三年 答梁漱溟/83

 致郭沫若、郁达夫/84

 致高一涵、陶孟和、张慰慈、沈性仁/86

 致钱玄同/88

一九二四年 致胡近仁/90

 致张国淦/91

 致高一涵/92

 致《晨报》副刊/95

 致王正廷(稿)/97

 致陈世棻/98

 致周作人/100

 致董作宾/102

 致李书华、李宗侗/102

一九二五年 致程秉钊/104

 致许世英/105

 致王国维 /105

 致邵飘萍(残)/106

 致钱玄同/107

 致沈瑞麟(稿)/108

 致北大同事公函/110

 致蒋梦麟 /111

一九二六年 致陶知行、凌冰(稿)/113

 致鲁迅、周作人、陈源/116

 致江冬秀/119

 致张慰慈/120

 致张慰慈/121

 致罗素(明信片)/122

 致傅斯年/123

 致徐志摩/125

 致徐志摩/127

一九二七年 致江冬秀/133

 致彭学沛/135

 致胡汉民/138

 致钱玄同/139

 致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函/142

 致太虚/143

 致蔡元培/144

一九二八年 致曾朴/146

 致吴敬恒/147

 致《京报》社/149

 致江冬秀/150

 致蔡元培/151

 致胡近仁/152

 致蔡元培/153

 答胡朴安/156

 致蔡元培/157

一九二九年 致张轶欧/159

 答黄忏华/160

 致王宠惠(稿)/161

 致刘大钧/162

 复张元济/163

 致李璜、常燕生/164

 致刘公任/165

 致胡祖望/166

 致周作人/168

 致胡近仁/170

 致蒋梦麟/171

一九三〇年 致张元济/174

 致白薇/174

 致白薇/176

 致杨杏佛/176

 答梁漱溟/177

 致《教育杂志》编者/179

 致胡近仁、胡恩余/181

 致夏蕴兰/182

 致赵少侯/183

 致张元济/183

一九三一年 致陈布雷/185

 致陈布雷/188

 致王云五/lS9

 致蒋梦麟/190

 复陈梦家/190

 复陈寅恪/191

 致翁文灏、张子高/192

 复吴晗/193

 致罗尔纲/195

 致徐志摩/196

 致李煜瀛/197

 致凌叔华/198

一九三二年 致蒋梦麟/199

 答杨尔璜/200

 复杨尔璜(稿)/201

 致钱玄同/202

 致亥曼/203

 致唐有壬/203

 致张学良/207

 致罗文斡/208

一九三三年 致胡近仁/210

 致孙长元/211

 致吴奔星/212

 致陈登原/213

一九三四年 致李乃治/215

 致沈从文/216

 致吴奔星/217

 致雍剑秋/218

 致梁实秋/219

 致郑中田/220

 致孟森/221

 致傅斯年/222

一九三五年 致毛子水/224

 致蔡元培/225

 致陶希圣/226

 致丁文江/228

 致陶希圣/230

 致王世杰/232

 致王世杰/234

 答陈英斌/237

 致罗隆基/238

 致任访秋/241

 致蔡元培/242

 致吴世昌/244

 致沈尹默、李书华/245

 答室伏高信/245

 致张季鸾/249

 致汤尔和/251

 告北平各大学同学书/252

 致汤尔和/253

一九三六年 致汤尔和/255

 致周作人/256

 致叶英/260

 致程靖宇/262

 致翁文灏/263

 致周作人/266

 致罗尔纲/268

 致罗尔纲/269

 致罗尔纲/271

 致吴健雄/272

 致苏雪林/273

一九三七年 致魏建功/276

 致宋哲元/277

 致蒋廷黻/278

 致翁文灏/280

 致《大公报》书/283

 致蒋廷黻/284

 致张元济/285

 致郑天挺(节录)/286

一九三八年 致江冬秀/287

 致江冬秀/289

一九三九年 致傅斯年/292

 致江冬秀/293

 致傅斯年/295

 致江冬秀/296

一九四〇年 致胡思杜/298

一九四一年 致江冬秀/299

 致傅斯年/301

一九四二年 致鲁温斯坦亲王/305

 致翁文灏、王世杰/306

 致傅斯年/308

 致王世杰、傅斯年、钱端升、翁文灏、周炳琳、张忠

 绂/309

 致翁文灏、王世杰、蒋梦麟、傅斯年、汤用彤、罗常

 培/311

一九四三年 致王重民/314

 致王重民/315

一九四四年 致王重民/318

 致王重民/320

 致王重民/322

 致杨联陛/324

 致某某/328

 致王重民/330

一九四五年 致王征/333

一九四六年 致张元济/335

 致刘修业/337

 致柯莘麓/338

 致江冬秀/339

一九四七年 致傅斯年/341

 致张元济/343

 致傅斯年/345

 致王世杰/346

 致傅斯年/347

 致傅斯年/348

 致郑华炽/350

 致傅斯/352

 致傅斯年/355

 致萨本栋、傅斯年/357

 致邓世华/358

 致何思源/360

 致傅斯/361

 致费孝通/363

 致潘公展/364

 致白崇禧、陈诚/365

 致经世副刊/366

 致俞平伯/368

 致李由义等十九位学生/370

 复王世杰/371

 致浦薛凤/372

 致傅作义/374

一九四八年 致李宗仁/376

 致周鲠生/377

 致陈之藩/380

 致夏勤/382

 致朱家骅、陈立夫/383

 致立法院全体立委/384

 致傅斯年/385

一九四九年 致孟治、吴大猷/387

 致赵元任夫妇/388

 致赵元任夫妇/390

一九五〇年 致沈怡/391

 致赵元任夫妇/392

一九五一年 致俞大綵唁函/394

 致毛子水/395

 致雷震/396

 致臧启芳/398

一九五三年 致袁同礼/400

 答朱文长/402

 复陈之迈/406

一九五四年 致吴国桢/408

一九五五年 致张爱玲/412

 致殷海光/413

 致朱家骅、周鸿经、董作宾/415

 致朱家骅/416

一九五六年 致《自由人》编辑/418

 致李济/419

 致赵元任夫妇/420

一九五七年 复陈之藩/422

 复陈之藩/424

 致吴大猷/426

 复赵元任/428

 致雷震/430

 复陈之藩/433

一九五八年 致李济/434

 致吴大猷/435

 复苏雪林/437

 复俞耕葆/438

 答某先生/439

 复丁明达/440

一九五九年 复胡光麃/441

 复韩石泉/442

 复桂裕/443

 致吴相湘/444

 致《自由中国》编委会同人/445

 致陈诚、王云五/446

 复杨力行/448

 复苏雪林/449

 复苏雪林/450

 复袁瓞/451

 复彭家驹/452

 复王恒浩/454

 复苏某/455

 致《联合报》编辑/455

 致全汉昇夫妇/457

一九六〇年 复梅贻琦/459

 致钱三兴/459

 致李玉阶/461

 致全汉异/462

 致陈诚/463

 复罗鼎/465

 致沈亦云/466

 致苏雪林/468

 致高阳/470

一九六一年 复某君/473

 复夏晋麟/474

 复劳榦/475

 致水泽柯/476

 致杨白衣/477

 致许世英/478

 致蒋梦麟/480

 复苏雪林/482

 致吴相湘/483

 复王姜贵/484

 复叶东明/485

 致李孤帆/486

 复张作诚/488

 复苏雪林/489

 致《大华晚报》编辑/491

一九六二年 复程靖宇/492

后记/494

序言

胡适从读书时起,就喜欢交朋友。后来成了知识界的领袖,成了国内外享大名的人,所以他与别人的书信往来十分的频繁。我曾根据胡适自己所作的三个不同时段的书信记录,推算他一生写给别人的书信至少应有两万通左右。但现在我们能够收集到的中文书信只有二千五百通左右,英文书信只有七百余通。这就是说,现在保留下来的胡适书信,只有很少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散失了,毁掉了。当然不排除可能还有少数散存于民间的胡适书信,或许将来某个时候会出现。

自从胡适研究成为一个学术课题以来,内地有多种胡适书信辑本出版。最早的是《胡适来往书信选》(上、中、下三册),虽体例不精,选择亦缺乏一定的标准,但因为它出现最早,收录的书信亦较多,所以用它的人不少。后来又出现一些专题性的胡适书信选辑,如胡适家书,论学书信之类。到目前为止,收录最多的是《胡适书信集》和《胡适全集》里面的胡适书信四卷。但两书都存在校对不精的问题。收录多而又可靠的是《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但这是一部影印的大型资料书,印数很有限,价格亦甚昂,用它的人不多。

我们现在编辑出版的这本《胡适书信选》,是为广大的普通读者,特别是为广大的青年读者选编的。我们从两千多通书信里,只挑选出三百二十余通。

选编这本书,还有如下几点须要说明:

一、本书只选中文书信,不选英文书信,也不选电报和代电之类的文件。

二、本书收录的胡适书信,最早的一通写于1908年。那一年胡适还不满17岁。最晚的一通写于1962年1月30曰,那时,距离胡适病逝只有25天。

三、本书所选书信,从《胡适全集》的第23、24、25、26四卷中录出,再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加以校订。《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所无者,借用台北胡适纪念馆存件之副本核校。有一部分,则只能用较早印行本参校。

四、内容的考量,我们着重选择那些表现家人亲朋之间的情谊,谈论做人的修养和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对国家、社会以及世界大事件的观察与分析,对人生、伦理及宗教等问题的思考等等。我们以为,这些内容可能是普通读者和青年读者比较感兴趣的。

本书在选录文献和文字校订上,可能存在缺陷,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胡适书信选》简介: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领袖之一,交游广泛,富有人格魅力。无论是名师大儒,还是贩夫走卒,皆以“我的朋友胡适之”为荣。《胡适书信选》精选了胡适致亲朋好友的三百余通书信,所涉多是中国学术文化的重建、对家国天下事的深邃观察以及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胡适形象以及风云激荡的时代旧影……

编辑推荐

《胡适书信选》是胡适写给亲友的书信合集,跨度四十余年,从不满16岁到辞世前25天。

本书由中国社科院学者耿云志、宋广波编选,核对书信原件复印件,以求成为最贴近历史真实的书信选。附赠精美影印书信手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