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是部战争史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黄于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懂战争史就读懂了世界史。世界史、战争史爱好者颇多,但写给大众看的世界战争史仅此一本。第一部从战争角度解读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史的通俗读物。

《世界是部战争史》以世界史上的著名战争(如雅典与斯巴达的战争、波希战争、炎黄之战、成吉思汗西征、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为线索,说明了战争贯穿人类史,战争决定人类史。行文通俗生动而又广博深刻。本书由黄于著。

内容推荐

一切战争,无论其性质如何,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吞噬了许多人的生命,摧毁了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是对文明的摧毁。

然而,若真如和平爱好者所愿——这个世界从无战争发生过,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文明史可能刚刚走到数百年或上千年前的阶段,甚至还很难脱离蒙昧的时代。因为战争给各民族带去的,除了死亡外,还有先进的科技——战争本身就是科技提升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从文明诞生的那一天起,战争就与文明形影不离,互相左右——文明差异导致了战争,而战争推进了文明。

《世界是部战争史》以世界史上的著名战争(如雅典与斯巴达的战争、波希战争、炎黄之战、成吉思汗西征、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为线索,说明了战争贯穿人类史,战争决定人类史。《世界是部战争史》行文通俗生动而又广博深刻。本书由黄于著。

目录

第一章 雄跨欧亚非

 地中海争霸

 第一个跨三洲的帝国——波斯

 波斯人的进攻

 希腊城邦内斗

 亚历山大的时代

 对话印度文明

 马其顿的灭亡和影响

 罗马绝唱

 称霸地中海

 走进亚洲

 三巨头和帝国时代

 罗马分裂

 西罗马的灭亡

 罗马的延续——拜占廷帝国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的崛起

 对话大唐

 塞尔柱帝国

 蒙古旋风

 横扫亚欧

 四大汗国

第二章 大汉之音

 上古时期

 难以追寻的中国古战争史

 繁荣的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探索与扩张

 秦皇一统

 汉武远征

 隋唐一统

 大唐征途

 分裂与融合

 农业大国的战争特色

 多难兴邦

 东亚局势的变更

 从鸦片战争到朝鲜战争

 缘于地缘政治的战争

第三章 走出中世纪

 西罗马废墟上的欧洲

 十字军东征的祸与福

 英法百年战争

 奥斯曼帝国兴亡

 意大利战争和欧洲转折点

 三十年战争重新洗牌

 欧洲人走向世界

 伊比利亚的扩张主义战争

 荷兰人的黄金时代

 英法的海外竞赛

 拿破仑冲破秩序

 走向世界

 俄国人的扩张史

 西方主导的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

 走向战争

 德国的复兴

 欧洲灾难

 从进攻苏联到意大利投降

 罗斯福的苦肉计?

 燃烧的太平洋

 属于美国人的世纪战争

试读章节

在巴比伦、亚述等西亚强国之后,东方的波斯人登场了。

公元前6世纪以前,波斯人居住于波斯湾东岸的伊朗高原上,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在公元前20世纪末由中亚一带迁入,有10个部落。东面高山阻隔,南面汪洋,海岸线缺少港湾。早期的波斯,一度处于米索不达米亚东部的米底王国的统治下。

公元前585年,强国米底立国已经有百余年,最后的王阿斯提阿格斯继位,并把女儿下嫁给波斯贵族冈比西斯一世,后来生下了居鲁士。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人的首领,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兵对抗宗主国米底王国。征服米底王国的战争持续了3年,公元前550年,波斯人攻入米底国都,正式建立波斯帝国。

曾与米底王国争霸一时但后来签订和平协议的吕底亚王国担心波斯进一步坐大,于公元前547年先下手攻打波斯,并且焚毁了攻占的第一座城市。随后,居鲁士前来与之交战,双方互有胜负。

为了防止吕底亚方面增援,不久居鲁士出乎意料地主动出击,攻入吕底亚本土,与仓促应战的吕底亚人决战于国都郊外平原。吕底亚军队战败,被围困于城内。两周之后,波斯军队攀爬绝壁,攻入萨迪斯,吕底亚王国灭亡,国土被划分为两个行省。

至此,从高加索到波斯湾、东至地中海的地图上,只剩下新巴比伦王朝的国土没有出现在波斯帝国的版图上。此时的波斯帝国已然是西亚历史上领土最广阔的帝国。不过,居鲁士并没有急于吃掉嘴边的这块肉,而是转身回到伊朗高原,开始征服东伊朗和中亚地区。

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正忙于出兵镇压叙利亚地区的叛乱,无暇东顾。而这正是波斯最好的出手时机。

居鲁士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巴比伦城以异常坚固而闻名,但因为内部政治势力分歧由来已久,与国王不睦的教会,竟然为居鲁士洞开城门,并在其进入巴比伦的道路上铺满了象征和平的绿枝——数千年之久的两河文明就这样为居鲁士献上了丰富的营养。

虽然久经祸乱,但巴比伦依然远比其他国家富足,以至其一地就可供应居鲁士大军4个月的粮食,而帝国其他地方加在一起才够供应一年中其余的8个月之用。

居鲁士的成功在于,他执行的是宗教宽容政策,允许被征服者供奉自己本族的神祇。这和新巴比伦的尼甲布尼撒相比,要更得人心,并且,这一政策被后继者们贯彻下去。

这个政策对犹太人来说意义重大——半个世纪之前,愤怒的巴比伦人两次进攻耶路撒冷,焚毁犹太圣殿,将犹太权贵和工匠掳回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而当犹太人哀叹何时才能结束流亡生活的时候,却得到居鲁士的诏令,允许流亡埃及的他们回到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波斯的威胁总是来自东、西两边。在西线战局稳定下来后,公元前530年,居鲁士亲率大军攻打里海东岸草原的马萨格泰人部落。开始进展顺利,擒杀了马萨格泰王子。但随后与马萨格泰主力军的决战进行得异常惨烈,有东道主优势的马萨格泰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波斯几乎全军覆没。居鲁士阵亡,他的头颅被马萨格泰女王割下来,放在盛满血的革囊里。

后来,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打败了马萨格泰女王,运回了其父的尸首。居鲁士的遗体归葬故都帕萨尔加迪(位于今伊朗法尔斯省)。他赢得了永久的尊敬。

200年后,灭亡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希腊东征到此,不仅没有毁坏居鲁士的陵墓,相反还下令加以修葺。居鲁士陵2500年来屹立不倒,在陵墓旁的一根柱子上,一段铭文至今仍清晰可见:“我是居鲁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

居鲁士显然是一位有军事天才的将领。但这只是他一个方面,也许更显著的方面是他的宽厚传递的统治特征。他击败了企图谋害他的外祖父,但却让外祖父和自己住在一起,颐养天年。他打败了和波斯有世仇的米底帝国,但仍把米底国王当做一个帝王对待,对国王的忠告言听计从。他还把历代巴比伦国王掳掠来做奴隶的各民族的人释放,并派军队护送他们回故乡,并以人力物力支援他们重建家乡和文明。居鲁士大帝是那个时代的奇迹,是一位绝对令人佩服的君主。P3-5

序言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间,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竟只有329年是和平的。在残酷的战争中,几千年来约有364亿人丧生,约为当今全球总人口的一半。所损失的财富若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千米、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一切战争,无论其性质如何,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吞噬了许多人的生命,摧毁了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是对文明的摧毁。

然而,若真如和平爱好者所愿——这个世界从无战争发生过,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文明史可能刚刚走到数百年或上千年前的阶段,甚至还很难脱离蒙昧的时代。因为战争给各民族带去的,除了死亡外,还有先进的科技——战争本身就是科技提升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从文明诞生的那一天起,战争就与文明形影不离,互相左右——文明差异导致了战争,而战争推进了文明。  

没有东方中原王朝对匈奴的打击,就不会有匈奴西迁事件,西罗马可能就不会被蛮族所瓜分,西欧的格局乃至文明进程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样;没有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敲开中国清朝的大门,可能东方“天朝上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的自满之中;没有欧洲人的海外殖民战争,可能澳洲、美洲的文明史还得推后几百年。一些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以前,是东方在用战争和血来影响西方,而工业革命之后,则是西方用殖民、革命来引领全球……  

战争总是充满着前因后果……如果俄罗斯人没有在西伯利亚向东扩张,直达太平洋,就不会有日俄战争,苏联红军可能就不会进入东北打击关东军;如果二战前英国、美国没有在亚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就不会与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产生冲突,也就不会有太平洋战争;如果一战后英国、美国不阻止法国极度限制德国的做法,德国可能不会东山再起,可能就不会发生二战……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在战乱频繁的中国,人们早早懂得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话用于形容世界战争史,再合适不过。无论战争的起源是仇、情,是宗教矛盾,还是纯粹的利益,其结果都是民族陷于战火,人受到压迫。而从安乐中惊醒过来的人们,会呼唤人类求生存、求稳定的共性,进而探索出一种新的、先进的模式,将乱局推翻重建。  

新格局的组建,亦是新文明萌芽和发展的过程。后世所景仰崇拜的雄才大略者,多于此时横空出世,如马其顿之亚历山大、古罗马之恺撒,又如东方之秦皇、汉武,皆时代之英杰。他们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打通一条条文明通道,推动了世界发展进程。亚历山大十年血战万里行,他的辉煌胜利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西方人打开了东方的大门,也为东方人敞开了西方的大门”;十字军东征是一场浩劫,但同时刺激了西方商业发展和文艺复兴的进程;一代“军事艺术巨匠”拿破仑通过战争,使欧洲大陆发生了巨大变化……  

几千年前,战争仅存在于部落之间,在古老的战争中,人们一对一地格斗。那时,部落之间的仇杀、械斗可谓频繁。后来战争的范围发展到城邦之间、邻国之间,接着出现几个国家结盟“打群架”,国境亦在这种结盟之下演化、扩大。在公元前,从两河流域打到地中海东岸便可算远征;公元后,从中原地区发兵攻西域很有难度。到了中世纪,有了蒙古铁骑,有了纵马欧洲大陆的探索,随之有了新航路的发现和远洋作战。时至今日,机械化兵团可一日千里,超级战斗机可随时随地出击,核武器更是可以顷刻间让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灰飞烟灭。因而大型战争也从几千年前的频繁发生变为很少发生。  

法国与英国自中世纪划清界限后,便展开了数百年的纠缠,从百年战争中的纠结对抗,到七年战争的水火不容。一旦法国强大起来,英国就感到紧张,想扶持欧洲大陆的其他大国以制衡法国。而一旦法国衰微,英国人又担心唇亡齿寒。一战后英国反对过度制裁德国,欲留之以平衡法国,以及二战时接纳法国戴高乐流亡英国,两国变得亲如兄弟,便是活生生的例子。此外,日本在一战时反对德国,二战时却又为了共同利益,结成同盟以牵制苏联,亦是实例……在战争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意。

新势力、新文明崛起了,这样那样的因素就会产生,以致将战火强加于落后的一方。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应了中国那句流行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成就了霸业的帝国总是容易忘乎忧患,导致形势逆转。如此的循环往复,我们称之为历史的螺旋式行进。在纵横万里的亚非欧大陆上,或是南北美和独成一隅的澳洲大陆上,数千年的帝国王朝争雄更迭,无不遵从此律。 

一个民族,一种文明,要么在战争中消亡,要么在血泪中成长。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