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找心的家/心道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释心道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释心道所著的《寻找心的家》教导现代人明心见性、达观正见,并谆谆教诲弟子要破除邪见及烦恼重障,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文字般若。尤其是心道法师平常修持行仪之严、谈吐法语之睿智,让人读之受用深远。本书是现代人调理心志、提升精神生活的指南,不独佛门弟子当读之,一般人亦当涉览。

内容推荐

在《寻找心的家》中,心道法师以自述、问答、语录、故事等不同形式,娓娓道来睿智机锋,阐述佛法的日用奥妙;让我们在平常直心中很快掌握到佛法对于生命、宇宙的全面视野;解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许多难题、烦恼:应该如何调伏思绪、观念?如何转化执着、转念解脱?

释心道所著的《寻找心的家》中心道法师以亲身历练的苦修、愿行来为众生做前导,以禅的通透灵明照亮我们内心的幽暗烦恼,深入浅出地带领现代人走上一条入佛知见的大道。

目录

荐序一 正信的般若法语

荐序二 师父

自序 发菩提心

第一章 找回自己闪亮的心

 开悟

 知性的引导

 大轮回

 佛法不是法律,不是宗教,是事实

 找回自己闪亮的心

 修性也要修命

 学道在点滴之间

 生活的觉醒

 慈悲的条件

 正知与偏见

第二章 打通佛法的任督二脉

 怎样认识佛法

 打通佛法的任督二脉

 生命与佛国

 意识是轮回的根源

 从迷入悟

 什么是佛

 佛无知见

 透视生命中的缘

 六种解脱的方法

 我是什么

 求佛不如求融通

 亦假亦真观无常

 八字逃不过一个“缘”字

第三章 佛法的生活艺术

 菩萨的行为

 生死无缠便是禅

 学一法而得八万四千法

 善用一点情

 修得正果,自然就是美

 智慧是上妙供养

 三种变成奴隶的方法

 解脱奴隶的四大法门

 变成主人的四条法则

 以休闲的心做事,在竞争中放下

 禅是神通的最高境界

 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

 放心,放下一切

第四章 小兵变菩萨,现代生活禅

 从小兵变菩萨

 因缘、因果,都因为自己

 寻根之旅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解脱

 现代生活禅

 当基督遇上佛陀

 法师与修女的对话

 让自己活得有意义

 婆婆妈妈做菩萨

 爱心是最佳推进剂

 爱的布施

 禅的喜悦

 幸福哪里来

试读章节

开·悟

苦是开悟之始

在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人类生、老、病、死的种种现象。他觉得:有人生而贫穷、波折,有人生而富有、如意,有人步入衰老后孤苦无依,有人常年在病中挣扎,但最后都难免一死。佛陀在观察人生种种苦相之后,终于发现“苦”是人生普遍的现象,精神上或生理上的痛苦都是无法避免的。于是,他开始探讨生命的变化及人生的“苦”,想要寻求宇宙人生的真谛。

后来,他放弃王位,离开了王宫,参访了当时印度最具知名度的九十六位老师,请他们指导、开示。这九十六位老师都是印度精通各种生命知识,并富有精神经验的智者。同时,佛陀对自己实施苦行——日食一麦,通过刻苦忍耐让心的力量能超然于肉体之外,并获得快乐。当时,他虽然达到了很高的精神领域,却依然不能彻底了知宇宙生命的实况。因为这份精神方面的成就,只代表片断的觉知,只是个体,而不是整体。

最后他放弃苦行,来到菩提树下,用心思考、体悟他所学的一切。最后,夜睹明星而了悟宇宙的真谛。这是开悟的缘起,生命生死的谜底彻底揭开。

佛陀开悟了什么

佛陀在夜睹明星之后,究竟开悟了什么?当时,他看到满天繁星,每一颗星星都如此璀璨,发出自身的光明。同时,他也发现每一个众生都有觉性,因为每一个众生有如每一颗星星,能散发出本有智慧的光明,了了分明、光光相映。在这份知觉下,证实了“宇宙是每一个众生身心世界的组合”。佛陀发现:我们的灵性是不死的;灵性是形成世界的元素,不属于肉体。

从这份觉知中,佛陀明白了觉性的原理:觉性即佛性。他肯定了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他发现“觉”的真实,众生与佛同样具有觉的本能,唯一的差别是众生的觉是“幻觉”,佛的觉则是“真实”“明空”的觉。佛用“觉”透视了宇宙一切的变化,明白了他方佛国的存在,参悟了一切众生生生死死的变化及一切众生身心世界的空间组合。

佛陀对“觉”彻悟之后,即说:“奇哉!奇哉!众生本具如来德相,为什么不能成佛?只因妄想执着不能得知。”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放下一切妄想执着,就与佛陀的思想没有两样。由于我们的错觉,以及对现象没有好好分析、探究,所以常常会迷失在现象里。什么是众生的“幻觉”呢?那就是对现象的迷惑与执着。这里有一则关于“苦”的故事:

从前有一对老夫妇,供养一位法师的一切生活所需,如是三年之久。有一天,这对夫妇将法师请到堂上,夫妇俩跪下向法师请法,请求他开示。

这个法师心想,这三年来自己也没有什么修行,白白地接受这对施主的供养,现在可好了,人家要请他讲法,自己却没有应对的办法,觉得很难过,情急之下叫了起来:“苦啊!苦啊!”

这对夫妇听到这个“苦”字,顿时觉悟:想想夫妇俩这辈子没过什么好日子,整天为了生活奔忙、苦恼,现在老了也无依无靠,人生的确是“苦”啊!当下泪流满面。

我们并不是鼓励大家消极地认识世间的“苦”,而是希望大家能从“苦”中寻求一条解脱之道。因为不知道苦,就不会想要学习“离苦”的方法。

我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发现,人很习惯追忆痛苦,想过去、未来的事,愈想愈苦恼。这在佛法中称为“幻觉”,也叫“错觉”。由“错觉”所产生的痛苦,如果没有得到开悟,你就会被苦死!这是人类共同的经验。

然而,我们的“错觉”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每一个当下的种种态度、做法累积而来。而当下的感受,则是外在一切现象变化的投影,这种心识的投影,变来变去都不真实,佛法便将其称为世间“幻觉”。生死变来变去,只是一种“幻觉”,苦乐变来变去,也是一种“幻觉”,好坏、是非、善恶等等都是相对的,都不具真实性。一切众生就在苦乐迷惑的交感之中,制造了一切因缘果报,得到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轮回下场。

悟的修行

开悟度众生,是成佛的快捷方式。因为开悟的人明白一切都离不开因果和当下的心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智慧的种子,才能得到成佛的果报。所以,觉悟的人总是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善用生命时间,尽力将智慧的种子播撒出去,度尽有缘的众生离苦得乐,成就属于自己的佛国。

由于开悟的人通达法身不死,知道一切众生就像自己身上的细胞一样,不管痛苦或饥寒,都和自己息息相关。所以,他知道要无条件地慈悲,关心一切众生,就像照顾自己的身体一样。

而什么是“悟”的修行呢?一般人认为,从打坐、念佛或持咒里,就可以得到“开悟”,其实从佛陀证悟的过程可知,佛法是觉悟出来的。佛陀六年苦行,只是达到最高禅定的境界,并未彻底了知宇宙、人生的实相。只有在觉悟的实践中,才能破除一切无明迷惑,彻悟真相,离苦得乐,得到人生真实的自在解脱。这种觉悟的实践,称为“悟”的修行,也就是能知因知果,不昧因果。

修行的次第

1.除灭一切迷惑

有一次,佛陀说法时,一女子在佛陀身旁人定,文殊菩萨问佛说:“佛陀!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入于三昧?而有智慧第一之誉的我,为什么却不能呢?”佛陀回答说:“你把她从定中引出来,自己去问好了。”P2-7

序言

正信的般若法语

有几位朋友对我说,未来学家普遍认为,21世纪宗教将会重新受到重视,但它将会多元化,而且形成一种新兴的力量。大家的疑虑是:佛教是否也会多元化呢?不同的宗派是否会产生对立呢?我的解释是:佛教在中国至少有十宗,而每一宗又有分支。单是禅宗就有五宗二派,那就是沩仰宗、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法眼宗及杨岐和黄龙二派。不过,就佛教发展来看,无论支派多少,其宗旨都是为了成佛,入手方法虽有不同,但都是要做一位生活的觉者。所以,佛教没有支派间的争论,也没有彼此之间的敌意,甚至对别的宗教也无排斥和对立的态度。

我解释了佛教教义的包容性,说明佛门悲智双运,依每个人根性因缘方便化导的本质,以及每一个人都应依其本质去觉醒,去实现其人生,去过自在充实的精神生活。对于我的阐释他们都能同意,但又问道:

“佛教宗派多元化之后,我们又如何选择正确的宗教信仰呢?”我觉得这是宗教信仰上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人一旦走错师门,跟着一位邪迷外道学,就会毁掉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变得或狂热,或消极,或敌意,或执着,从而误入邪途。也许佛陀早就明白,宗教是会多元化的,因为那才能适应个别差异及不同文化的需要,于是在《涅槃经》中标举了“四依”的教诫,作为宗教多元化后共同遵守的法则。符合这四个法则的就是正信的佛教,不符合者就要远离它。这“四依”法门是: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佛教法师,都要依照“四依”来修行,来传法。

首先,“依法不依人”是指依佛法立教,不可以搞个人崇拜,否则就会造成集体性歇斯底里,造成人祸灾难。也不能把大教系于一个人身上,而不奠定在制度的基础上,否则会使佛教衰落、失传。  其次,“依义不依语”指语言可以不同,但传递的法义却不能有偏差。不同的解释是为了个别的差异,启发甲弟子的语言未必适合乙弟子,所以要把握本义,才能正确活泼地启发弟子心智成长。义理必须正确地把握,丝毫不能有差错,但在生活中应能灵活运用。

其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了义”是指能成正觉的究竟修行法门,“不了义”是旁生枝节,令你在苦海中纠缠不清的执着;“了义”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处理生活上的困难,并带来心智成长和福报。但就出世间法而言,它是了脱生死、成佛作祖的修行大法。

其四,“依智不依识”即凡事能清楚地思考,明辨事理,而不是一味依赖现成的知识和信息。听闻得来的信息若不经过认真的思考研究,容易犯下道听途说的毛病。人要用智慧和创意解决问题,过去累积的知识只能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参考。

你若用这四个法则来检审,就能选择到一位正信佛教的法师,这位法师所教给你的就是正信的佛教,跟他学习必定有成。

灵鹫山心道法师,是一位正信佛教的弘扬者,他把这些年来的修行体认,以及给信众开示的法语汇集成书,我有幸先睹初稿,颇获启迪。本书旨在教导现代人明心见性、达观正见,并谆谆教诲弟子要破除邪见及烦恼重障,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文字般若。尤其是心道法师平常修持行仪之严、谈吐法语之睿智,让人读之受用深远。

这本法汇新著,是现代人调理心志、提升精神生活的指南。不独佛门弟子当读之,一般人亦当涉览,因为它能带给你许多启示和生活智慧。

郑石岩

(作家、心理与教育专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