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具有堪称匠心独运的结构——其中以“人物”、“事件”、“日期”为题目进行叙述,在不长的章节中,您可以看到表述清晰而又波澜壮阔的俄罗斯历史。书末作者还编制了一份相当详细的年表,它将有助于读者忆及作者自身所忽略的东西,联结起被中断了的各种事件的线索,检索某个事实、姓名或日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俄罗斯历史故事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俄)叶·维·阿尼西莫夫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具有堪称匠心独运的结构——其中以“人物”、“事件”、“日期”为题目进行叙述,在不长的章节中,您可以看到表述清晰而又波澜壮阔的俄罗斯历史。书末作者还编制了一份相当详细的年表,它将有助于读者忆及作者自身所忽略的东西,联结起被中断了的各种事件的线索,检索某个事实、姓名或日期! 内容推荐 记录一个国家波谲云诡的历史;讲述一个民族苦难的历史。 在本书中,您看不到枯燥乏味的事实和缺少个性的历史人物。这并不足为奇,因为它是出自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兼作家、安齐费罗夫奖获得者、二十部俄罗斯历史著作的作者叶?维?阿尼西莫夫的手笔!本书具有堪称匠心独运的结构——其中以“人物”、“事件”、“日期”为题目进行叙述,在不长的章节中,您可以看到表述清晰而又波澜壮阔的俄罗斯历史。 阅读本书完全可以从任何地方着手。所呈现在您眼前的,无不是处于各种事件漩涡中心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俄罗斯历史人物! 目录 第一编 古罗斯(9-13世纪) 第一章 基辅罗斯(9-12世纪) 斯拉夫人首次出现于世界历史 862年——邀请瓦兰诸公,留里克王朝肇始 留里克及其兄弟 基辅公国的兴起 882年——罗斯南北方统一 “英明的”奥列格 “老者”伊戈尔当政 王公夫入奥莉加 斯维韭托斯拉夫·伊戈列维奇统治公国 972年——斯维亚托斯拉夫公牺牲 罗斯的首场内乱 980年——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夺权 弗拉基米尔执掌罗斯大权 988年——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公接受洗礼 “红太阳”弗拉基米尔 1015年——鲍里斯公和格列布公遇害 “智者”雅罗斯拉夫当政 “智者”雅罗斯拉夫及其不和睦的子孙 1097年——柳别奇代表炎会 奥列格·戈里斯拉维奇公 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登上基辅黄金宝座 1113年——《编年纪事》问世 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 摩诺马赫的继承人当政,古罗斯开始解体 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和加利西亚 一沃伦公国日益强盛 1147年——莫斯科首次被提及 戈里斯拉维奇家族的遭遇 第二章 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罗斯(1155-1238) 1155年——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利公国建立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公 “大家庭”弗谢沃洛德在弗拉基米尔当政 1216年——利皮察之战及其后果 大诺夫哥罗德的声望增高、实力强大 诺夫哥罗德人和他们的市民大会 1951年——诺夫哥罗德桦皮文献的发现 蒙古鞑靼人入侵罗斯 1237年——东北罗斯的灭亡 基辅黄金宝鹰的倾覆 1243年——蒙古鞑靼人奴役的开端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弟兄 1240年7月15日——涅瓦河会战 1242年4月5日——冰上激战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逝世 第三章 莫斯科罗斯(1262-1538)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继承者们的内讧 达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公 莫斯科与特维尔的斗争 1325年——都主教彼得迁往莫斯科 “钱袋”伊凡 “骄王”谢苗执政 1350年代——“黑色死神”袭击罗斯 “美男子”伊凡二世与阿列克谢都主教 1392年——谢尔吉·拉多涅日斯基去世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当政 都主教阿列克谢 1380年的库利科沃会战 梁赞公奥列格 1382年——脱脱迷失汗侵袭和莫斯科被毁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瓦西里一世·德米特里耶维奇当政 维托夫特与索菲娅 1395年——帖木儿入侵 瓦西里与叶基盖依 1410年——帕特里凯神甫的功勋 莫斯科罗斯内战的起因 1432年——瓦西里婚宴上的争吵 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当政 舍米亚卡及其弟兄 1360-1430年——安德烈·鲁布廖夫的创作 莫斯科的教会独立 内战结束 瓦西里二世与德米特里·舍米亚卡 1453年5月28日——君士坦丁堡陷落 对外政策:喀山和大诺夫哥罗德 1462年——“失明者”瓦西里逝世 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 大诺夫哥罗德的归并 打破蒙古鞑靼人的枷锁 1480年——乌格拉河对峙 特维尔的归并 索菲娅·巴利奥略 1485年——一意大利人在莫斯科始建大教堂 作为首位专制独裁者的伊凡三世 伊凡三世与宗教界人士 1505年一伊凡三世逝世 瓦西里三世当政 “希腊人”马克西姆及其同道 1514年——攻占斯摩棱斯克 瓦西里三世、所罗门尼娅和叶莲娜·格林斯卡娅 1521年——蒙古鞑靼人来袭 伊凡雷帝诞生和瓦西里三世逝世 女统治者叶莲娜·格林斯卡娅 第二编 莫斯科沙皇王朝(1547-1689) 第四章 伊凡雷帝时代 少年伊凡雷帝与宫廷斗争 沙皇王国宣告成立 1550年——征服伏尔加河沿岸地区 都主教马卡里 重臣拉达的改革 1564年12月3日——沙皇特辖制肇始 都主教菲利普 1570年——诺夫哥罗德的毁灭 立窝尼亚战争与鞑靼人侵袭 1572年——沙皇特辖制废除 伊凡雷帝的妻子们 征服西伯利亚 1584年3月17日——沙皇伊凡雷帝逝世 第五章 波利斯·戈东诺夫和动乱时期 沙皇费多尔与波利斯·戈东诺夫 1595年——与瑞典人缔结和约 俄罗斯牧首制的建立 1591年——鞑靼人最后一次侵袭莫斯科 王子德米特里之死与波利斯·戈东诺夫 1598年——遴选沙皇波利斯·戈东诺夫 沙皇波利斯·戈东诺夫 1605年4月13日——沙皇波利斯逝世 伪德米特里一世当政 沙皇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伪德米特里一世) 1606年5月17日——伪德米特里一世被推翻 沙皇瓦西里·舒伊斯基执政 图希诺贼抑或伪德米特里二世 1610年7月17日——沙皇瓦西里被推翻 七领主政府,弗拉季斯拉夫被遴选为沙皇 沙皇瓦西里·舒伊斯基和牧首格尔莫根的两种遭遇 1611年7月25日——瑞典人占领大诺夫哥罗德 第一支民军的建立,进军莫斯科 1611年7月22日——普罗科比·利亚普诺夫遇害 库兹马·米宁的崇高功勋和第二支民军 1612年10月26日——克里姆林宫的波兰卫戍部队缴械投降 第六章 罗曼诺夫王朝的最初几位沙皇 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被遴选为沙皇以及他所采取的首批措施 伊凡·苏萨宁:是否有功? 沙皇米哈伊尔和牧首菲拉列特——父子共掌朝政 动乱时期结束,沙皇的婚礼 俄罗斯重返欧洲 17世纪的俄罗斯专制制度:沙皇加大贵族杜马 1648年——谢苗·杰日尼奥夫远航 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执政 沙皇阿列克谢的战友——鲍里斯·莫罗佐夫和阿法纳西·奥尔金·纳晓金 对波兰和瑞典的战争,乌克兰的归并 1657年——瑞典人围攻普斯科夫·佩乔雷修道院 对波兰和瑞典的战争结束 1671年6月6日——处死斯捷潘·拉辛 尼康和阿瓦库姆——制造分裂之父 1685年——建立新耶路撒冷复活修道院 沙皇阿列克谢的家人 沙皇费多尔当政 1677-1678年——奇吉林进军 第七章索菲娅公主与少年彼得 1682年的射击军兵变及其后果 索菲娅公主 索菲娅公主秉政 瓦西里·戈利岑王公 第三编 俄罗斯帝国(1721-1917) 第八章 彼得大帝时代 彼得一世在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的少年时代 1689年8月8日——推翻索菲娅 彼得与外国人 亚速远征与俄罗斯海军的建立 1697-1698年——大使团,彼得在荷兰 镇压射击军兵变,惩治索菲娅 彼得和叶夫多基娅、安娜·蒙斯 北方同盟和北方战争的爆发 建立新的陆军和海军 首批占领地,圣彼得堡建成 波兰战争,退至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布拉温和马泽帕 1709年6月27日——波尔塔瓦战役及其后果 对土耳其之战,普鲁特河进军 1721年8月30日——尼什塔特和约 彼得一世的国家改革 俄罗斯工业的建立 1721年10月22日——宣告彼得为皇帝 俄罗斯帝国时代的肇始 1721年1月25日——建立神圣正教院 俄罗斯人与新的生活习惯 1718年7月27日——处死阿列克谢王子 彼得与叶卡捷琳娜 1725年1月28日——彼得大帝逝世 第九章 宫廷政变时代(1725-1762) 叶卡捷琳娜一世与亚·丹·缅希科夫 政府的新方针 1727年5月6日——叶卡捷琳娜一世逝世 缅希科夫的成功和败亡 彼得二世与多尔戈鲁基公爵家族 1730年1月19日——彼得二世逝世 枢密大臣们的“图谋” 女皇安娜·伊凡诺夫娜 对波兰和土耳其的战争 1740年6月27日——处死阿尔捷米·沃伦斯基 比伦和比伦苛政 1740年10月17日——安娜·伊凡诺夫娜逝世 伊凡六世·安东诺维奇在位时期与比伦摄政比伦与米尼希 1740年8月23日——俄罗斯军队的维尔曼斯特兰德大捷 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的宫廷政变 阿列克谢·拉祖莫夫斯基——女皇的秘密丈夫 1745年3月7日——安娜·列奥波尔多夫娜去世 萨尔台奇哈——“人类怪物” 巴罗克文化在俄罗斯的繁荣 伊丽莎白及其最后的情人伊凡·舒瓦洛夫 伊丽莎白时代的两次战争 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逝世 彼得三世当政 1762年2月18日——关于“赋予全俄罗斯贵族优惠和自由”的公告 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女皇的阴谋和政变 第十章 叶卡捷琳娜二世、保罗一世时代 1762年7月6日——彼得三世遇害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期 176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训谕》 伊凡·安东诺维奇及其遇害 几场胜利的南方战争 陆军元帅鲁缅采夫及其出身 1770年6月26日——俄罗斯舰队的切什梅大捷 亚历山大·苏沃洛夫 普加乔夫暴动 格里戈里·波将金 1785年——向贵族和城市颁发钦赐特权证书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艺术的繁荣 加夫量尔·杰尔查文 1764年——开办斯莫尔尼中学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晚年 1796年11月5日——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 保罗一世 保罗一世在位时的新秩序 1797年4月5日——关于帝位继承的诏令 保罗的帝国战争 1801年3月11日——谋杀保罗 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 亚历山大一世开始临朝 1812年——米·米·斯佩兰斯基被流放 亚历山大一世 1801年——格鲁吉亚并入俄罗斯 对拿破仑之战 皇帝的母亲和姐妹 1812年的卫国战争 1812年8月24—26日——博罗季诺交战 莫斯科大火,法国人退走 1814年3月19日——亚历山大一世进入巴黎 阿拉克切耶夫与军屯 1825年11月19日——亚历山大逝世抑或出走 1825年11—12月——皇位空缺期与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6年7月13日——十二月党人被处决 尼古拉一世的守旧性统治 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多罗夫娜及其子女 1830—1831年——波兰起义 彼得·恰达耶夫及其“神经错乱” 东方战争 叶尔莫洛夫与沙米尔 克里木战争 1855年2月18日——尼古拉一世逝世 第十二章 亚历山大二世的大改革 大改革的开端 亚历山大二世及其兄弟康斯坦丁 1861年2月19日——废除农奴制以及其他改革 首席大臣戈尔恰科夫 1859年8月26日——攻克古尼布,俘获沙米尔 俄罗斯在东方的帝业拓展 1867年——将阿拉斯加出售与北美合众国 对土耳其的战争,解放保加利亚 米·塔·洛里斯一梅利科夫 革命者与刺杀沙皇未遂 尤里耶夫斯卡娅公爵夫人 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第十三章 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的“人民专制制度” 亚历山大三世及其妻子 “人民专制制度”时代的开端 1891年——与法国结盟 亚历山大三世及其逝世 尼古拉二世的个性 1896年5月17日——霍登惨剧 维特和普列韦 1896年——“斗争协会”成立 第十四章 20世纪战争和革命时代的俄罗斯帝国 日俄战争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 尼古拉与亚历山德拉 1906-1911年——彼·阿·斯托雷平政府 经济增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格里戈里·拉斯普京 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 临时政府与彼得格勒苏维埃 4月4日——列宁的《四月提纲》 克伦斯基、科尔尼洛夫和列宁 俄罗斯历史年表 试读章节 留里克及其兄弟 酋长留里克及其兄弟(或更远的亲属)同意斯拉夫诸头领的条件,不久留里克便来到拉多加——罗斯第一座著名的城市,并在城里“就位”进行“统治”。西涅乌斯在北部别洛奥泽罗到职,特鲁沃尔则在西部的伊兹博尔斯克上任,那里至今仍存在着一座小丘——“特鲁沃尔城堡”。两个弟弟去世之后,留里克开始独自一人“统治”所有的领地。通常认为,留里克(廖里克)是北海之滨的一位丹麦小酋长(王公),众多四处攻掠的海盗之一,他们常常驾着自己的“德拉卡尔”快船对欧洲各国进行偷袭。海盗的目的在于劫掠财物,但机会适合时他们也会攫取政权——在英格兰、诺曼底都曾发生过此类事件。与海盗(瓦兰人)进行贸易的斯拉夫人都知道,留里克是一位老练的军人,但并非十分富有的统治者,他的领地经常受到强大的斯堪的纳维亚邻邦的威胁。无怪乎他欣然响应使者们诱人的提议。留里克在拉多加(今老拉多加)安下身来,随后又溯沃尔霍夫河而上直抵伊尔门湖,兴建了一座新城——诺夫哥罗德,统辖四周的全部疆域。“罗斯”一词随着留里克和瓦兰人传到斯拉夫人之中,其原意为斯堪的纳维亚大船上的军人桨手。随后又以此称呼在酋长和王公身边服务充任亲兵的瓦兰人。后来瓦兰“罗斯”之名首先传到瓦兰人定居的第聂伯河下游沿岸(基辅、切尔尼戈夫、佩利亚斯拉夫利)。长时期内诺夫哥罗德、斯摩棱斯克或罗斯托夫的居民动身前往基辅时仍然会说:“我要到罗斯去。”而后来,已经是瓦兰人“消融”于斯拉夫人的团团包围之中的事了,人们则开始将东斯拉夫人、他们的疆域以及其上所建立的国家称为罗斯。因此,在945年与希腊人所签订的一项条约中,留里克后裔们的领地也便首次被称为“罗斯国土”。 基辅公国的兴起 9世纪时波利安人的斯拉夫部落生活在第聂伯河畔。小小的基辅城便是他们的首都,城名(根据一种说法)出自当地部落首领基伊之名,此人及其弟兄谢克和霍里夫一起在该部落掌权。基辅位于一个交通十分便利的位置,适处交叉路口。当地水深浪阔的第聂伯河岸边形成了一个集市,人们在那里买卖,交换粮食、牲口、武器、奴隶、装饰品和布料——都是奔袭归来的头领们及其亲兵通常的战利品。864年,两个斯堪的纳维亚瓦兰人阿斯科尔德和季尔占领了基辅,开始在那里执掌大权。据编年史记载,他们沿着第聂伯河行进,发现一个不大的居民点,便向土著打听:“这是谁的镇子?”人家告诉他们:“谁的都不是!基伊、谢克和霍里夫三弟兄把它建起来之后,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我们都向可萨人纳贡。”于是瓦兰人占据了“无人照管的”基辅,在那里定居下来。在此种情况之下,他们并不服从于统治北方的留里克。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形究竟如何呢?看来,居住在这一带的波利安人是一个相当弱小的部落,是来自波兰的一度统一的一个部落的残落,该部落在拜占庭史料中以“连济安人”即“利亚克人”广为人知。该部落遭到强大的克里维奇人部落欺压,开始解体。当时,酋长季尔和阿斯科尔德来到第聂伯河畔,迫使波利安人臣服于他们,并建立了自己的公国。从季尔和阿斯科尔德征服波利安人的这一传说中可以看出,基辅作为居民点早已存在。其起源为重重的隐秘所掩盖,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它始建于何时。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此事发生在5世纪,另一些人则坚信基辅比出现于8世纪的拉多加“年轻”。前些年乌克兰脱离俄罗斯之后,这一问题顿时具有了政治意味——俄罗斯当局希望看到罗斯的首都并不在基辅,而是在拉多加或诺夫哥罗德。使用以往在苏联时期广为人知的“基辅罗斯”这一术语如今已不合时宜。否则人们看待基辅本身时便会效仿编年史上的普遍说法,认为“基辅乃是俄罗斯万城之母”。其实在9世纪中叶之时,无论基辅、拉多加还是诺夫哥罗德都并非古罗斯的首都,因为该公国本身即尚未建立。 882年——罗斯南北方统一 留里克于879年去世之后,诺夫哥罗德的政权并未传与他年幼的儿子伊戈尔,而是落入了留里克的亲戚、此前一直住在拉多加的奥列格之手。不过,或许伊戈尔也并非留里克之子。留里克和伊戈尔的亲缘关系可能是后来的编年史家杜撰的,这些编年史家力图将朝代上溯至最久远的始祖,让早期的所有统治者统统归人一个留里克王朝。无论如何,总归882年奥列格带领他的亲兵来到了基辅附近。他装扮成乘船来自河流上游的瓦兰商人的模样,出现在第聂伯河岸边的阿斯科尔德和季尔面前。突然之间,暗藏于货物之间的奥列格的军士们从已靠岸的船舶中一跃而出,杀死了基辅的这两位主宰者。基辅,随后还有其邻近的地域,都臣服于奥列格。这样,882年远自拉多加直至基辅的东斯拉夫人的疆土便首次统一归一个王公支配,形成了瓦兰人一斯拉夫人国家的某种类似体——古罗斯。它富于古代特色,尚无定型,内部缺少现代国家的许多特征。最初的几位统治者捍卫“自己人”所公认的领地免遭外敌入侵,他们向下属各部落征收贡赋,这与其说是赋税,倒不如说更像是附属部族为了安全而向瓦兰王公所交纳的费用。 “英明的”奥列格 奥列格公(斯堪的纳维亚赫尔格)在许多方面效法留里克的政策,并将一批新的疆土并入业已形成的国家的版图。奥列格可以称之为建城王公,因为按照一位编年史家的说法,他在所归并的疆域内总是迅即“着手建城”。那是一些木结构的要塞,都成为了各个区域的中心,足以有效地将游牧部落击退于其高墙之外。 奥列格遇到的首批“客人”是来自可萨汗国的突厥人。这是一些令人生畏的邻居。该汗国按信仰属犹太国家,位于伏尔加河流域下游和黑海沿岸。拜占庭人担心可萨人袭击自己的领土,便以厚礼贿赂奥列格,于是他出其不意地成功偷袭了刻赤海峡岸边的可萨要塞塔马塔尔哈(特姆塔拉坎)。奥列格一直滞留该地,与可萨人签订和约之前迄未动身前往拜占庭。这一次和其他许多次一样,他都像瓦兰人酋长们的所作所为那般行事,如若向他们付以重金,他们随时准备站到任何一方。 907年远征拜占庭首都察里格勒(君土坦丁堡)成为奥列格的驰名壮举。他那支由瓦兰人(其中包括伊戈尔酋长)以及斯拉夫人组成的人数众多的队伍,乘坐轻舟骤然出现在察里格勒城墙附近。毫无防备的希腊人眼见得来自北方的野蛮人在城郊劫掠和焚烧教堂,杀戮和俘虏当地居民,只好与奥列格举行谈判。不久列夫六世皇帝与罗斯人缔结协定,向奥列格支付赎金,同时许诺无偿地供养罗斯使者和从罗斯前来察里格勒的商人。自君士坦丁堡附近撤离之前,据说奥列格还将自己的盾牌高悬于城门之上作为胜利的标志。在家乡基辅,人们为奥列格所带回的丰饶之极的掳获物品大为惊叹,赋予这位王公以“英明”亦即富有远见卓识的巫师的外号。 一般而言,在信奉基督教之前,巫师、术士都是多神教的祭司,在自己的同族人中极具影响力。他们常与外来的王公们争夺对民众的支配权。关于英明的奥列格“由于自己的战马的原因”而殒命的传说,便反映了这种冲突,而这一点似乎术士早已对他作过预言。更为可信的一种说法是,不甘寂寞的军人酋长奥列格是在其习以为常的一次征战中牺牲的,此次是他于943年起兵远征里海。奥列格成功地占领了位于库拉河口的里海沿岸富裕城市别尔达。他决定永远定居于此,便建立了瓦兰公国。众所周知,瓦兰人在其他地区常常采取类似的做法。然而当地的统治者击溃了奥列格人数不多而又未得到斯堪的纳维亚及时支援的瓦兰人亲兵。在这场厮杀中奥列格也牺牲了。因此在944年海盗们例行远征拜占庭期间与拜占庭人签订和约的人,已经是接替了奥列格的伊戈尔了。 P6-10 序言 往昔时光留存在我们记忆中的都是些什么呢?可以追忆一番我们自己的人生:那就是一些并不取决于我们但有时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历史事件;一些全人类都难以忘却抑或仅只我们和我们的亲人铭记于心的日期;最后则是一些人物。有些人高高在上,远离我们,但他们却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另一些人则和我们朝夕相处,此外,还有多少不期而然的邂逅,倒往往事关生死成败或富于象征意义。严格地说,历史就是由一个个的人构成的,由这些人编织而成城市史、民族史、国家史、整个世界史的五彩斑斓的织物。历史可归结为各种事件、日期和人物无休无止的运动和永恒不绝的更迭。历史事件犹如深不可测的汪洋中生成的海浪,拍岸惊涛般永无止息地汹涌而来——一波紧接一波,一浪紧随一浪。它们冲击着我们所伫立的海岸,面对其力量,我们无以自保、不堪一击,只能不断地思量着:“但愿这并非一波滔天的巨浪,但愿这并非会将我们从岸边卷走的置人于死地的一场海啸!”战争、镇压、变革、仁慈和凶恶的当权者的统治、瘟疫、丰收和饥馑的年景、地震、你争我夺,随后又是战争、镇压、变革、统治、瘟疫——就这样像海浪般永无止息,一浪紧接一浪。 对事物的理解因人而异,所以我所做的这类改变可能会使某些读者觉得主观武断。然而我的根据是自身对于我国(指俄罗斯——译者注)历史多年的探索和思考,是历史研究中有时所需要的“从望远镜转向显微镜”——洞察星空和体积渺不足道的微生物。我力图写的简明扼要,但有时不致肤浅粗糙,力求囊括至关重要的事件和日期,但同时也不想将历史变成目录或年表。我认为,人们总是对他人感到兴趣,因此任何一个时期都离不开讲述具体人物的一则则故事。不过即便在这方面我也不打算编纂一本类似于人名词典的东西——这种东西本来就已经出版得够多的了。我力图将人物在其生命的转折点、在最紧要的历史关头加以表现,或者在其所处时代的重大事件中评价其作用。我也力求不致遗漏(尽量在非我所能决定的全书篇幅允许的情况下)各种有趣的事实和细节(众所周知,其中隐藏着魔鬼),尽可能争取涉及那些富有争议的问题、传闻和流言蜚语,它们常常像曳地长裙一般,紧紧跟随着各种事件、日期和任务,牵连不绝。书末我编制了一份相当详细的年表,它将有助于读者忆及我所忽略的东西,联结起被中断了的各种事件的线索,检索某个事实、姓名或日期。如此一来,我们伫立在时间海洋的岸边之时,间或也可以无须紧盯滚滚而来的波涛,无须对它们一一细数,而是昂首纵目,镇静地观察普希金所说的“近在眼前的汹涌澎湃的海洋”,心中聊以自慰地思忖着:我辈并非最早也并非最后伫立于这一岸边的人…… 叶·维·阿尼西莫夫 圣彼得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