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代人,爱情激荡于血液。那一代人,书香浸淫在心智。那一代人,青春盛放于面颊。
在民国,古风尚存,青春亮烈。在民国,名士风流,淑女窈窕。风花雪月里,是一代人的风度与浪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韵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夏真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那一代人,爱情激荡于血液。那一代人,书香浸淫在心智。那一代人,青春盛放于面颊。 在民国,古风尚存,青春亮烈。在民国,名士风流,淑女窈窕。风花雪月里,是一代人的风度与浪漫。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一个知性女性的眼光,回首民国之往事如烟。挖掘处于“罗曼蒂克实验期”的民国人事:名士,淑女;文才。书香;情事。风流。既注重资料真实、信息密度、知识含量。又注重情感、人性的挖掘。通过一种情感与理性的回溯、温暖而知性的写作,重现一系列带着情感温度的民国往事。是一部民国人事的准风月谈。 目录 名士风流 胡适的兰花兰草 苏曼殊:是色是空本无殊 黄永玉:比我还老的老头 沈从文的湘西 妻子的命运 鲁迅与四个女性 沈从文的白玫瑰与红玫瑰 悲鸿与碧微 胡兰裁与张爱玲:花开水流两无情 才女空枕 苏雪林:红颜空枕,画梦人生 赵清阁:直以见性,柔以见情 沉樱缤纷 张爱玲:照片里的人生 美人如花 陆小曼的晚景 另一个林徽因 俞珊:中国的莎乐美 暗恋柏拉图 卞之琳:你装饰了他的梦 顾颉刚的日记、梦及柏拉图 夏济安:爱得不够聪明,却爱得很深 伉俪兼朋友 钱钟书与杨绛:守住一座书城 周有光与张允和:多情人不老 黄苗子与郁风:书画合璧,艺坛侠侣 张学良与赵一荻:山中岁月 绝代风华 民国女子之美 潘玉良:成全 恰如黛玉与宝钗 风月无边月份牌 代后记:接受《盛果》杂志采访实录 试读章节 名士风流 胡适的兰花兰草 一、小脚太太,留美博士 每当夏日午后,连街上的洒水车都在播放着“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那歌词是胡适写的早期白话诗《兰花草》(原名《希望》)。而他这一生,也真是了兰花又惹兰草,满庭芳。 自从“五四”以来,思想文化领域里沐浴了一阵欧风美雨,诸多传统陋习一一被打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式婚姻也被痛打得落花流水。你看,沉稳如鲁迅,把朱安当成“母亲送给我的一个礼物”,束之高阁,敬如陌路;澎湃如郭沫若,在花烛夜揭开新娘红盖头,惊呼:“母猴!”然后落荒而逃。更不要说,浪漫如徐她们不幸地成了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只有胡适,与江冬秀奉命成婚,看似厮守终生,有了“小脚太太、留美博士”的笑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干将,胡适为什么安心成全了一桩旧式婚姻? 胡适早年失怙,母亲的抚养对其一生影响至深。胡适13岁时,听由母命,与安徽江村江冬秀订婚。胡适说过:“我母亲不识字,但她是世上最好的女人。”胡适对这桩旧式婚姻的安命,确有出自孝心以及一份对母亲这一类无才有德妇女的宽容。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那些“爱情骑士”,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牺牲了发妻的终身幸福,并且无一不表现出对原配的嫌恶。他们的爱情何其罗曼蒂克,但他们的做法何其不平等。他们忽略并封锁了一个女人的生命尊严号情爱尊严。宁愿说,胡适的婚姻,包含着他对待妇女上的平等观。 胡适在性格上,温和中庸。绅士文明,是他的人格追求。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说:“适之先生是位发乎情、止乎礼的胆小君子。搞政治,他不敢‘造反’;谈恋爱,他也搞不出什么‘大胆作风’。”“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胡适结婚前夕写的诗句中,是绅士的隐忍与微笑,自嘲继而超脱。 胡适有他的处世哲学。他不像徐志摩一类人,一生为爱而活。他的人生,志存高远,在于仕途经济,经邦治国。爱情是他的调味部分。他在婚姻上,大致也与他的政治主张一样,要的是理性与秩序。留美期间,甚至写过一篇维护传统婚姻制度的文蕈。他二元论地看到了自由恋爱飚风下隐藏的实验危机。 对江冬秀,胡适也曾怀着“点滴改良”的愿望。在他写给江冬秀的信中,他鼓励她识字、读书,并想象了婚后夫妻在思想上唱和的闺趣:“我当授君读,君为我具酒。” 1917年,胡适回国,12月,他带着一颗“扑通扑通好奇的心”,与江冬秀结婚。婚后燕尔,一年未到,长子祖望诞生。唐德刚说:胡适是中国社会三从四德的婚姻制度里最后一个福人。 许多男人都替胡适扼腕叹息,喟叹他一世才俊,却配得一个没有文化、乡野粗鄙的小脚女人,真是鲜花插在牛粪上的颠倒版。然而胡适的婚姻,并非只有一双小脚、一个乡妇。胡适并没有完全安心覆盆于一桩老式婚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胡适自有一套婚姻哲学:“智识上之伴侣,不可得之于家庭,犹可得之于友朋!”看看美国情人威廉司,看看中国小情人曹诚英,看看他任驻美大使期间的杜威夫人罗慰慈,看看他的美国二房东哈德门太太!尽管江冬秀一生没摇撼过她的夫人身份,但她也是婚姻之重的不堪承受者。而作为男人的胡适,他并非是“小脚太太、留美博士”美谈里的圣人,他也是个在社会领域里爱惜自己羽毛、理性做事的大思想家,在私人领域里彩旗飘飘、红旗不倒的偷腥丈夫。男人,本性? 二、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心悦诚服地承认,胡适是一位魅力十足的男士。思想巨擘,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翩翩有礼。你看他,神采奕奕,嘴角牵动,时时展露着他威尔逊式的微笑。智性的光芒,稚雅的天真,集于一身。是“高级而有趣的朋友)。然后,透过胡博士一双不厚的镜片,看他英气的眉宇,终于看出,考据癖胡博士,原来分明长着一双似嗔还笑的桃花眼! 民国年代,胡适确实是知识女性们眼里的“卡萨诺瓦”。未见胡适已倾心,一见胡适误终身。许多女性拜倒在胡博士的西装西学下,包括陆小曼、陈衡哲、白莎。30年代,女诗人徐芳曾单恋胡适情入膏盲。有一夜,相思到不能入睡,起来,徘徊花园中。采夜来香,一朵朵摆放,无意间,竟把花朵们摆成了许多个“LOVES”。这样相思无寄的女崇拜者,多如星星。徐芳除了仅被胡适“吻着了媚眼”之外,终于只能把相思写在诗歌中。 胡适的情爱,给了谁? P2-5 序言 一代人的风度与浪漫 一 十年前,我正沉醉在魏晋风度;十年后,我又迷恋上民国风流。蓦然发现:民国,另一个魏晋时代。一样的乱世生存之痛,一样的名士如云,蕴藉名士风流。 苏曼殊“无端狂笑无端哭”,像极了仰天呼哨后穷途恸哭的阮籍;梁宗岱西装配短裤,泰然自若行走在中山大学的校园,竟如刘伶的以天地为衣、屋宇为裤。金岳霖纵谈古今时,忽然从衣领里掏出一只虱子而沾沾自喜,岂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阮成?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一文里,高标晋人的“人格解放、神情超迈、态度恢廓、胸襟潇洒”。民国与魏晋在相隔千年的时空中遥相呼应,气脉相通。况且,“民国文化处于启蒙与过渡阶段,新旧交替,东西碰撞,孕育了最大的丰富性,产生了一大批名哲、名士、名作家。”再无一个年代,如此名士群起,俊杰横出: 狂放如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扎着辫子,执教北大;豪宕如陈寅恪,这个“全中国最渊博的人”,以自己的一生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注脚,晚年因一颗红豆,感慨系之,“著书唯剩颂红妆”,挥笔写下《柳如是别传》;桀骜如鲁迅,满身长刺,攻击人生,却也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温柔一面;俊逸如沈从文,追溯人性之善,人情之美,沉醉在他的湘西桃源…… 那一代人,一身的风骨与气度。在学问事业中寻求安身立命之所,在心灵的跋涉中追求理想人生,点燃了一个时代的浪漫精神。 二 那一代人,爱情激荡于血液。 民国,可谓“罗曼蒂克实验期”,如同伊甸园里吃了果子的亚当夏娃,突然擦亮了眼睛,得了思想与肉身的自由,他们本着赤子之身,做着浪漫之事。他们的爱情,关乎理想,进发生命热度,人人都是浪漫骑士。 “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徐志摩的爱情宣言,嘹亮、赤诚,胜过任何一只夜莺的歌唱。他是倾尽生命的所有精气,为爱、为美、为自由。有谁这样赤子般地视爱情为全部生命、全部理想?舍志摩其谁,舍那一代人其谁? 王赓在退出三角角逐时,不忘向徐志摩与陆小曼举杯祝福;卞之琳的单恋,化作最空明的诗,装饰了爱人的风景;赵清阁与老舍之间的“第四种感情”,相惜后的叹息,当得上虚怀若谷;沈从文与张兆和经历了“红玫瑰”的侵入后,依然风轻云淡看细水长流。 即使薄幸如胡兰成,却也写出清嘉动人的《民国女子》,对张爱玲洞察若火,他始终是最解爱玲风情的人——外人岂能责怪张爱玲在爱情面前盲了眼,她属情于他,也真是结了一段同心。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慈悲是一种大风度、大胸怀。 三 那一代人,书香浸淫在心智。 他们学贯中西,大师风范,是最后的文化贵族。他们视做学问为毕生的追求与幸福,且开辟园地、颇多建树,后人难望其项背。仅就白话文写作而言,知堂文章苦茶般的沉郁而幽宕,语堂文章的幽默洒脱使人如沐春风……百家风流。五四以后,则如孙郁先生所说,白话文写作就显得粗砺了。 到底是老派知识分子,满襟的智慧与从容,一生的淡泊与浪漫。他们的浪漫又何其简单:一卷书,半日闲,花草茶事,书画笔耕。精神生活的富足,使他们从尘世生活里脱俗出来,胜却人间无数。 杨绛说钱钟书:“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救。”钱氏夫妇,是真正的读书人。关起门来,淡漠了繁华。岁月之简宁,心境之闲静,如此彻底与纯粹。周有光与张允和夫妇每日伴着厅室书香与庭院清闲“举杯齐眉”;黄苗子与郁风夫妇,过着“春蚓爬成字,秋油打入诗”的书画合璧的侠侣生活。他们守住一窗的寂静与书香,施施然修出一颗智慧心、淡泊心。任人世狂澜吹打,他们依然守住自己的世界,吟啸徐行。 书能洗心,洁品,立志,立说。而如今,物欲横溢,书香难觅。世上还剩多少个真正的读书人? 四 那一代人,青春盛放于面颊。 民国是个独具美学意义的年代,在最后的古典与最先的摩登之间,青春苏醒,生长出一种美的姿势。 旗袍与洋裙,交相摇曳,映衬出淑女的贞静,女郎的摩登。小曲与爵士,咿呀流转,吟唱出花样的年华,粉饰的太平。 《良友》与月份牌上的明星、名媛,一张张脸是纯真年代里的妩媚。她们笑啊笑,笑得青春像一簇花团怒放。 民国时期的服饰风尚,名媛摄影,老上海电影,它们折射出的文化美学,风月无边,其人性魅力与社会风情,在今日依然令人惊艳。 青年,是新的青年,当Mr.某遇上Miss某,可以谈一场看电影献玫瑰的罗曼蒂克的恋。 旧的体例在解体,新的生活在构建,国学作底蕴,西风正吹拂,人人是蒙娜丽莎,青春与微笑从一个被禁锢的时代里扑哧冰释,在另一个时代里怒放出春天。 五 在民国,古风尚存,青春亮烈。在民国,名士风流,淑女窈窕。风花雪月里,是一代人的风度与浪漫。 后记 接受《盛果》杂志采访实录 问者:《盛果》杂志编辑小草 答者:夏真 问:你写民国系列文章的初衷是? 答:对民国人、民国事,一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怀想与欢喜。民国一代人,处于国学根底与西学东渐的交叉地带,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其人其事绽放出启蒙时期的异样光彩、别样魅力。民国是现代中国一个最时尚、最丰富、最风流的年代,产生了一大批名哲、名士、名作家。思想自由的风流,浪漫恋爱的风流,文才书香的风流,名士淑女的风流。民国后,再无鲁迅与胡适,再无徐志摩与陆小曼。 开始是没计划地写,直到有一天,本地著名书痴、出版人方韶毅先生打电话来,说:这个题材你好好写,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结集出本书吧。就有了《民国韵事》的写作计划,在此特别感谢方韶毅先生。 问:现代人的爱情缺乏民国时期的哪种品质? 答:浪漫的骑士精神。他们那时不会先盘问对方是否有房、有车、有资产吧? 问:胡适、徐志摩、金岳霖,如果让你选择一位做你的丈夫,你会选择谁? 答:三个都不选择(当然我哪有资格选择啊)。我和一个朋友讨论过了,民国时最适合做丈夫的是两个人:梁思成和钱钟书。家世好,家学好,人品好。 徐志摩浪漫但俗气(林徽因语)。一个一味沉迷在诗歌的浪漫与虚荣之中的男人,其实是可怕的,是极其“不生活”的。 胡适,很渊博、很绅士,是民国时代的万人迷,做朋友极好,但做丈夫,不放心。看看他的一串仰慕者、情人和夫人江冬秀。 金岳霖,很痴情,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林去世后,还依然怀念她,为她过生日。不过,据说他生活很邋遢,一次,他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手伸进脖领,硬是掏出一只虱子来示众,还一脸的沾沾自喜。 问:在民国的爱情中,你觉得男人应该像胡适一样,遵从母命,遵从旧式婚姻,还是像鲁迅一样,寻求自己的爱? 答:不是绝对的。胡适虽然遵从旧式婚姻,但旧式婚姻里其实还是有些好品质的,比如淑良,比如感情的慢热与柔韧,像歌里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胡适的学生唐德刚就说:胡适是旧式婚姻制度里的最后一个福人。 鲁迅显然不算是主动追求爱情。他是在新与旧之间苦闷的,一度还是个禁欲主义者。他与许广平,许多么的热烈,他多么的被动。后来,他与许广平取得了幸福,但朱安是最不幸的牺牲者。 问: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态看那代人的爱情? 答:他们可能很多情,但非常真情。有那个年代名士的胸襟开阔,情敌都可以是坦诚相待的朋友。譬如《围城》里赵辛楣称方鸿渐为“同情兄”,那种微妙与豁达,一笑泯恩仇,让人莞尔。 问:你要写的人物中,什么人的爱情是为你所欣赏的? 答: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肾上腺激素喷涌时患的狂热病。所有的爱情都既是美好的,又是纠缠的、沉溺的、有缺陷的。最欣赏的一对民国伴侣是钱钟书与杨绛,知性型的。 问:什么样的爱情在你眼中是美好的?你认为要怎样两个人才能走到天长地久? 答:精神相契,身体相合。 没有永远的爱情。爱情要么在相处中转化为亲情,要么像烟花那样激情燃烧后熄灭。要么因为得不到,而给人“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假象与痴想。 “让两个人走到天长地久的”,肯定不是爱情。 我倒挺喜欢传记作家斯通说的一句话:在激情消失的地方,注入友情。我想较好的二人情感关系应该是:伴侣=爱人+朋友。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伉俪兼朋友。 P208-210 书评(媒体评论) 民国是部大书。无论文化、经济、生活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尤以解放人性使后人最受益。夏真《民国韵事》一书,落墨于人性,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书写了民国最美的篇章,或悲烈或凄美或绚烂,彰显爱情之美、人性之美。 ——方韶毅 资深媒体人 夏真的这些文字,好就好在是“自家的赏玩”,所以细腻,所以真;不载道,不标举,不自恋,写字的时候也将自己沉浸到那个年代中去了,真是有点“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崔勇 文学博士 夏真以感性的心、知性的笔,重新书写民国那些温良温婉温吞温情的人物,探索通往他们内心的隐秘。破解谜一般的过往。不是牵强的附会,不做八卦的饶舌。事关灵魂深处的悸动,事关精神世界的相契。跨越时空,依然有悠然心会的相得。 ——金丹霞 资深编辑 夏真有一双慧眼。将纷扰往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有锦心绣口,将名士淑媛的情感、命运分析得十分透彻。文笔潇洒。词句清丽。 ——卢青 画家 夏真的文字能够引人注目在情理之中。她的这些文字静静地流淌,缓缓地把正在随岁月而流逝的耐人寻味的人情世态一一展示出来,默默地召唤着至今依然残留“风花雪月”情结的人群。 ——孙良好 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