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阳编著的《影响孩子一生的50个良好学习方法》讲述的大量案例和故事,启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兴趣,并且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学习策略,引导孩子把握学习的规律,找到学习的窍门,突破学习的误区,读来轻松愉快。对于每一个在痛苦中挣扎且必须面对独木桥的中学生来说,一旦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会使你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考出理想的成绩,而且还会为自己未来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将让你懂得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成绩,教会你制订好学习计划管理好你的时间,树立自信,克服厌学情绪,处理好师生关系,提升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积极的心理按摩,应对各门考试的策略。
《影响孩子一生的50个良好学习方法》由李丹阳编著。
学习最重要的不是你花了多少时间和多少精力,而是你运用了多少有效的方法。好的方法是一把金钥匙,它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应对学习。
好的学习方法二好的学习成绩,《影响孩子一生的50个良好学习方法》能够教会你制定好学习计划,帮助你管理好时间,树立自信,克服厌学情绪,处理好师生关系,提升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各门考试。
第一章 九月入学风,让我们扬风起航
1.转学,能拯救我吗?——新的环境,新的开始/3
2.学校,越贵越好吗?——警惕,择校的误区/5
3.名校,才是最好的吗?——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成功的摇篮/8
4.出国vs升学,我该如何抉择?——根据自身学力与财力决定/10
5.专业,我该怎么挑选?——挑选专业比挑选学校更重要/14
6.我跟老师到底谁的错?——如何克服对老师的排斥心理/16
7.当学生干部会不会影响学习?——不要放弃培养自己领导才能的最佳机会/20
8.努力学习,我到底为了谁?——为自己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24
9.我就是无法踏实下来学习,怎么办?——差距在于你是否具有超常的自控力/28
10.早恋,我该怎么面对你?——早恋也是一种学习催化剂/31
11.我们需要怎样的书桌?——保持桌面整洁能提高学习效率/34
12.老师,这道题怎么解?——和老师一起学习/37
13.没兴趣,我该怎么学?——先调动胃口,再开设大餐/40
14.只会成绩好,什么都可以吗?——成绩不能说明一切/43
第二章 好成绩,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始
1.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绩就会变好吗?/49
2.好好学习就能得到物质奖励,你愿意吗?——奖励性制度的优越性/51
3.去图书馆念书,怎么样?——学习环境就得有学习的气氛/54
4.上课开小差,怎么办?——克服开小差的巧方法/57
5.功课不会,我应该问同学吗?——与同学交流有时比老师补课的效果还要好/60
6.阅读,我可以一目十行吗?——快速阅读法助你博览群书/63
7.我可以把笔记记在书上吗?——善用资源巧记忆/66
8.我想休息一会儿,会影响学习效率吗?——克扣睡眠时间的学习根本无效/69
9.我想玩一会儿,可以吗?——劳逸结合的重要性/72
10.我就是讨厌听老师讲课,怎么办?——课堂听讲,重要的学习途径/76
11.上课可以吃东西吗?——应放松上课时对“小动作”的管制/79
12.读书可以出声吗?——帮助加强记忆/82
13.学习,也有生物钟吗?——抓住学习的黄金时段/85
14.该怎么看,我的成绩才算好?——挑选适合反应自己学习成绩的方法/88
15.面对功课弱项,我该怎么办?——功课弱项必须得应付/90
16.天天练字为哪番?——请相信好的字迹能给你的成绩加分/93
17.练习册是越多越好吗?——多而不精反害人/95
18.偏科,我该拿你怎么办?——学习时间要均衡分配/98
19.怎么复习才有效?——“看题目”能用最少的时间,看最多的东西/101
20.不重要的学科还需要学习吗?——学科不分重不重要/103
21.老师,您能给我讲讲这道题吗?——直截了当的提问最有效果/106
22.我是文科生,也要学数学?——从薄弱处下手,进步会加速/10s
23.补习老师如何挑?——挑选补习老师的三要素/111
第三章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提名
1.考试也是一门技能吗?——考试也是技术活/117
2.熟悉的考题和陌生的考题哪个难?——教你如何摸清出题老师的思路/120
3.临时抱佛脚,有用吗?——考试的保命符/122
4.考前资料怎么收集?——合理翻阅历年考试卷/125
5.我该相信考前押题吗?——考前押题很重要/126
6.“倒计时”是催人奋进,还是火上浇油?——平常心考出好成绩/130
7.考前情绪不安定怎么办?——不妨考前先去考场看看/132
8.答题需要照顺序吗?——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很重要/136
9.做选择题也有巧方法吗?——合理运用排除法/138
10.不会的题该怎么答?——意外的考分/141
11.考试完,我该找同学对答案吗?——错误的应试心理/143
12.斤斤计较考分有什么错?——麻木不仁最可怕/145
13.你从来没有作弊过吗?——作弊,百害而无一利/148
参考书目/151
4.出国VS升学,我该如何抉择?——根据自身学力与财力决定
留学的路。离我们很近
出国留学,令不少学子心驰神往。记得过去,出国留学是清一色的读书尖子或拔尖人才:要考托福,要拿国外大学的奖学金,要层层选拔,还要政治审查,出去的大都是公派留学生。现在出国的条件逐年放松,外国人也把教育市场看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只要外语过关,然后有一定的经济保证,出国留学的大门就会敞开。于是,国内形成了一股出国留学的风潮。
出国留学好吗?可以非常肯定地回答,出国留学一定要衡量自身的实力,这实力的标准是两条,一为学力,二为财力。所谓学力就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历不是一个概念。在没有家长的监督、没有考试的压力下,自己还能学得优秀吗?所谓财力,就是自己或者是家长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去承担每年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费用。
国内的书都读不好。去国外就能读好书?
没有学力,即使到国外学习,也不能解决国内学习的困境。国内求学最艰难的是各类升学考,残酷拼杀使人胆战心惊。大家都说国外学校不需要考试,没有很深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很宽松。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出国吧!我看他现在读书苦死了,他怎么有希望进大学呢?干脆出国!”出国留学好像仅仅是为了躲避国内的艰苦求学,而在过去“出国深造”常常是连在一起说的,国内书读得很好,才到国外去深造,去进一步求学。哪有国内的书都读不好,却去国外留学的?国外的升学制度、教学要求确实不同于国内,那是国情和传统所致。到了国外,你以为可以从此轻轻松松跨进大学门槛,那么真是误解了外国的教育目标。他们的大学教育早已普及,获得一张本科文凭,也许比国内要容易些,但要掌握真才实学,绝不比国内轻松。国外大学生很多,就业竞争也相当激烈,如今的海归人士,在找工作时也不是都很抢手!
如果没有财力,那就更惨了。父母为了供你出国,东挪西借,积攒几十年的血汗钱全部押上,盼望你能学有所成,承担家庭经济的重任,这种压力,你有思想准备吗?
报刊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家庭为了孩子能够出国留学,将全部的财产都拿了出来,但也仅够解决一次性付款的问题,每年的学费、生活费,仍然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父母均已年迈体弱,但为了儿子安心在国外学习,宁可自己节衣缩食,四处打工,要确保儿子在国外的一切费用。虽然自己生活得非常艰苦,但每次收到儿子的海外来信都欣喜万分,这是全家唯一的精神寄托,与亲戚朋友相遇,说起儿子在国外留学,也总是非常自豪。一次,一个同事无意间对他们说起,“你儿子回国了,我在路上遇见了他。”父母说搞错了吧,最近儿子还从国外来信说,他马上要参加考试,这几天特别忙。再说,就是回国了,也不可能不回家。可是看到同事如此肯定,父母开始有些怀疑了,于是到处寻找打听,终于在国内的一个小旅馆里找到了他。其实他已经回国3个月了,瞒着父母,托国外的同学给家里写信,继续让家里寄钱,以维持他在国内的生活。儿子实在无法忍受在国外留学的生活,又无脸见江东父老,一时无路可走,才出此下策。
这样的故事,我们读来痛心疾首。不具备学力和财力,只图一个虚名,盲目地出国留学,实在是出国留学的大忌。
发生在德国古镇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初冬,我到德国考察。来到一个远离城市的小镇,十分古朴,据说是西门子电器的故乡。我到的时候已是半夜,天上又飘起零零星星的雪花,我赶紧挤进一家中国人开的小餐馆里避寒。老板是中国人,来了同胞,自然热情周到。等我们急急忙忙吃了一碗并不地道的中国面条之后,老板就凑上来搭话。在我的身后,有3位十分年轻的中国学生,他们好像已来了很久,酒足饭饱之余正在闲聊。我问老板:“这是当地的华侨吗?”老板马上不屑一顾:“什么华侨,中国留学生,听说还在读高中。”我很有兴趣,他乡遇同胞,就问:“哪儿来的,这么年轻啊,真不容易。”老板对这几个年轻人似乎很了解,对我说:“他们几乎每天到这儿来,喝低档酒,抽劣等烟,也不知到德国干嘛来了。”我问:“那么他们不上学吗?这种小地方也有留学生?”老板很内行地说:“这儿小镇又没什么大学,是几个华侨开了一家语言学校,专门骗中国学生。中国的学生只要能出国,就糊里糊涂地往外跑。来了以后,才发现跟他们想象的生活完全不一样,可是既然来了岂有回头的道理,他们似乎也不上什么课,每天虚度光阴。前几天我想请他们做帮工,至少可以挣点儿钱。他们还不愿意,说他们从来没干过这种脏活。而且听说国内的父母都认为儿子在德国留学很风光,一直供给他们在国外的生活。而他们到这儿来只是喝酒抽烟,如果让他们在国内的父母知道了,该是多么失望和伤心啊。”老板的一番话使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我想走过去打声招呼,出于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本能关怀。我看看他们,他们看看我,一脸冷漠,全然没有我在异国他乡遇见同胞的热情。这一夜,在美丽古朴的德国小镇,在温暖的中国餐馆里,我却感受到阵阵寒意。
条件成熟。出去闯荡一番也未尝不可
那么,是不是说出国留学就意味着一场噩梦的降临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自身具备这样的实力,完全可以大胆地走出国门,因为那儿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有很多事例证明,在国外拼搏,有时能帮助孩子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学校每年要送一批学生到国外打工就业,企业大都在遥远的非洲。学生离开上海时,还都是十七八岁的毕业生,个个都很稚嫩。每回父母送他们到机场,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头一次让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学习,父母心中有万般不舍。
时间过得很快,几年以后这些孩子回国后,到学校来看我,看着站在我面前的翩翩少年,我几乎认不出这些就是当年的“小萝卜头”:他们的英语大有长进,因为当地的通用语言是英文,几年的磨炼,日常用语完全过关;言谈举止之间又显出出人意料的老成,问同学的现状,问老师的健康,言语中充满了关心,比起在国内读书的同龄人,他们更显成熟稳重。我想几年以后,他们一定会作出更大的成绩。
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出国打工,是否能成功,依据的都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国前多了解一些国外的现状,多分析一下自身的实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这样才可以安安心心踏上留学的征途。此外在办理出国留学事宜时,要小心谨慎地选择留学中介机构。有些中介、外国教育机构不切实际,弄虚作假,实在不可轻信。
P10-1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状元妈妈李丹有一句名言:“‘望子’是难‘成龙’的,只有‘教子’才能‘成龙’。”那么教什么呢?就是教会孩子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她说:“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去关注它,即使十分辛苦,也总是感觉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地想办法去克服它。不知不觉地,孩子就慢慢学会了一种求知的方法。”
爱因斯坦认为:学习方法事实上决定了你的成绩,方法就是你征服未知的工具。……如果你没有好的方法,即使你每天刻苦学习,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无数事实证明,学习方法得当,学习者的才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反之,学习方法不当,就会阻碍学习者的才能的发挥,就会降低学习的效率。
学习最重要的不是你花了多少时间花了多少精力,而是你运用了多少有效的方法。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不单单是学习,要凡事培养孩子的方法意识,而不是一腔热情地蛮干之后,严重地摧折了自信心,从而退缩、抵触、烦恼丛生。好的方法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它能让孩子轻松应对学习上的事,并减少许多烦恼。
书中讲述的大量案例和故事,启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兴趣,并且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学习策略,引导孩子把握学习的规律,找到学习的窍门,突破学习的误区,读来轻松愉快。对于每一个在痛苦中挣扎且必须面对独木桥的中学生来说,一旦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会使你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考出理想的成绩,而且还会为自己未来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将让你懂得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成绩,教会你制订好学习计划管理好你的时间,树立自信,克服厌学情绪,处理好师生关系,提升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积极的心理按摩,应对各门考试的策略。
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家长朋友和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从而使你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使你的学习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迅速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