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卡的生活故事——尤指轶事,而不是经过考证的真实事件——是“家族罗曼史”(family mmance)的一个极好例子,而“家族罗曼史”这个标签是心理学家用来描述在家庭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们感兴趣的幻想(Fenichel,1945)。面对充满压力的经历,孩子们会自己构建一个家族罗曼史,特别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传奇故事:在他们的故事里,他们的父母通常是非常卓越的人士(但是由于一些外在的不可抗拒的原因,他们不得不和自己的后代分离,而这不能归结为父母们的错误),而他们则在努力寻求着证明和独立。这些孩子觉得现在的父母或多或少有些缺陷,不合他们的意,于是他们就幻想着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亲生”父母,而这想象出来的父母自然要比真实的父母更好。
流亡、揭露、赤贫以及羞辱,通常是这些家族罗曼史最常见的元素,孩子们幻想着自己“真正”的父母非常善解人意、十分善良,他们一点也不严厉,而且很宽容。当孩子们的期望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他们就用这种方式来应对。也就是说,孩子们用家族罗曼史中虚构和幻想出来的东西聊以自慰,而这些则成了他们用来躲避现实中父母的避风港(因为在他们的故事里,这些“父母”只是一个闯入者而已)。对男孩子们来说,俄狄浦斯情节常常是这些家族罗曼史的一个组成元素,他们幻想着和自己的父亲进行决斗或竞争,来赢得自己的母亲。在这种俄狄浦斯式的神话中,男性家族罗曼史通常都描绘了英雄儿子对父亲进行了(真实的或是象征性的)复仇,并超越了父亲的成就。
通常,这些英雄神话(特别是在这一类的家族罗曼史)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孩子对家长的反抗。毕竟,这种模式通常是成长故事中最普遍的形式。所有的年轻男性都需要找到他们自己的方式,逐渐摆脱对母亲的依恋,并通过重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这样,夏卡的故事也可以看成是这种分离以及独立过程的隐喻,暗示了这种凭借自己的实力成长起来的过程。但是到了这里,这个故事还没完。接下来还长着呢!
这一传奇故事还象征着和继位相关的种种困难——也就是说,要从上一代那里继承所需要经历的种种磨砺和苦难。这可能就牵涉到世世代代父与子之间的冲突,并提出了世代纷争的问题。它通常是关于父亲要挑选合适的继承人所面对的困难,还有就是孩子要推翻自己的父辈以及祖辈的强烈欲望。
除此之外,夏卡的故事还可以被视为一个道德故事,它肯定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认可是很有价值的。这个传奇故事指出了任人唯亲的任命制度与精英管理班子之间的冲突——后者指的是通过能力取胜以及按功劳进行评判。通过歌颂和赞扬夏卡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个传奇故事证明,夏卡是他父亲众多后代中最能干的一个,他才应该是继承人的正确选择。
夏卡的传奇故事还证明,憎恨、复仇以及追求平等是所有人类的普遍心理。这是关于痛苦和自我防卫的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如何与自恋创伤进行抗争的故事。这些主题由来已久,自从有了人类的存在,这种主题就出现了。这种有冤报冤、有仇复仇的希望就像是一根红色的主线,贯穿了整个黑色交织的夏卡传奇,我们可以从所有有记载的历史中追溯到这一点。P06-070
在所有研究群体和公共机构行为的心理学家、精神分忻学家和专家中,本书对暴政和恐怖统治的解读是目前为止最前沿和最具价值的。曼弗雷德为我们奉献了一部杰出的作品。他引用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以一种既学术又富于阅读趣味的方式,将之与21世纪初的重要国际问题联系起来。我强烈推荐此书。
——Anton Obholzer,精神分析学家和组织顾问
从建设性自恋到反应性自恋,我们离狂妄自大和恐怖只有一步之遥。在研究夏卡·祖鲁的案例中,曼弗雷德教授一直追溯恐怖领导力的根源至他的早期童年。这个可怕的故事警示我们,恐怖可能是人类境况中固有的存在。
——Abraham Zaleznik哈佛商学院
这是曼弗雷德在领导力研究中的又一力作。通过讲述夏卡·祖鲁的故事,曼弗雷德让我们窥见了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的暴虐倾向,也让我们了解了人性的阴暗面——恐怖领导力的惊人残暴和毁灭后果。本书是对领导力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
——Michael A. Diamond,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
前言
作者简介
关于引用材料的说明
简介
第一部分 历史背景
第一章 培养专制的学校:从苦难、背叛和羞辱中汲取能量
传奇人物的降生
祖鲁族的生活方式
乱世英雄
第二章 一个军国的建立:短柄宽刃矛横空出世
军队训练
征服南非
第三章 恐怖统治:无论敌友,一律征服
统治帝国
巩固政权
寒冬中的母象皇后
第二部分 有关性格的问题
第四章 国王的内心剧场:在公众舞台上展现个人焦虑
站在公众舞台上的男人
再现自恋症
领导者的镜子效应
第五章 基督山伯爵在非洲:为过去的不公复仇
基督山情结
母亲的代理人
第六章 夏卡关系网的本质:无法建立真正的
亲密关系
温暖一瞥
夏卡的性生活
丁吉斯瓦约的教导
第七章 多疑症——帝王的通病:危险的过分谨慎
多疑的人生
在猜疑中求生
将个人的多疑转变成阴谋文化
第八章 恐怖分子的思想:迫害别人以保护自己
恶意反社会人格障碍
施虐性人格障碍
第三部分 恐怖领导力
第九章 追随领导者:残忍的共谋
上下共谋
不可预测的暴行
自欺欺人的暴政
追随者的内心剧场
抵御对恐怖的焦虑
第十章 领导力教程:用正反实例说话
第一课:描绘清晰简明的愿景
第二课:重视战略创新
第三课:了解竞争对手
第四课:快速果断地行动
第五课:授权给下属
第六课:鼓励开拓精神
第七课:有效利用象征
第八课:谨慎选拔人才
第九课:以身作则
第十课:实行问责制
第十一课:公平奖励下属
第十二课:重视人才培养
第十三课:学会应对突变
第十四课:戒骄戒躁
第十五课:创造信任的文化
结语
第四部分 解构极权主义
第十一章 血之王座:成就暴政的手段
魔法师的学徒
社会恐惧的最终代价
第十二章 与吸血鬼共舞:用有效的监管
遏制暴政
遏制恐怖
悲剧重奏:自恋的升降调
参考文献
醒来吧,阿玛科,醒来吧!
准备迎接战斗:
凯斯丛林中呼啸的魔狼,
还有远方盘旋的秃鹫,
都在响应乌狼噶的号召,
因为他们知道,夜幕就要降临,
他们就要开始一场荣耀之战!
——乔治·F·安格斯(George F.Angas),
《被刻画的不信者》(The Kafirs Illustrated)
王者的雄心只是虚空,
他们找寻荣耀和死去的事物,
空留下个名号,
只编织出空网来捕风。
——约翰·韦伯斯特,《虚空的虚空》(Vanitas Vanitatum)
你们可以听到
奸淫残杀、反常悖理的行为,
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
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
这一切我都可以确确实实地告诉你们。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我向活人宣战,死人则不在我关心的范围之内。
——查尔斯五世,在马丁·路德死后如是说
我要成为独裁者:我天生就应如此。上帝会原谅我的:那是他应该做的事。
——凯瑟琳大帝
权力是最好的催情剂。
——亨利·基辛格,摘自《纽约时报》
公元前4世纪时,叙拉古有一位名叫戴奥尼夏的暴君。一天,他邀请一个名为达摩克利斯的侍臣去家里共进晚餐。达摩克利斯之前曾经大肆赞美过戴奥尼夏,夸赞他的军队是多么强大、财产是多么富足、宫殿是多么华丽,还有享用不尽的物产。他曾经这样说道:“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戴奥尼夏听后,回答说:“既然你觉得我的生活如此安逸,何不自己来尝试一下呢?”不难想象,达摩克利斯立刻做了肯定回答,说自己很乐意作此尝试。之后,他就收到了戴奥尼夏的晚餐邀请。
戴奥尼夏安排的晚餐极尽奢华。达摩克利斯刚到门口,就被仆人引到一张纯金打造的沙发入座,上面铺满美丽绝伦的挂毯;接着,仆人给他送来了香水和花环,端上了地里最新鲜的菜果,他的周围还簇拥着许多等着为他服务的俊男美女。在这华丽的排场里,戴奥尼夏还准备了一件小礼物:在达摩克利斯座位的上方,悬挂着一把用细长马毛拴着的锋利宝剑。达摩克利斯入座后便看到了头顶的剑。他战战兢兢,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完全不能好好地享用面前的食物。虽然晚餐极其丰盛,环境非常优雅,达摩克利斯却身处极端的恐惧之中,生怕头顶的宝剑会在某个瞬间落下。戴奥尼夏察觉到了他的不安,缓缓说道:“现在你知道我过着多么‘荣耀’的生活了吧!我永远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我时时刻刻都处在危险之中,永远没有安宁的一天。”
这个故事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像戴奥尼夏这种暴君所面临的困境。尽管他们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权力,这些人却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整日被焦虑缠绕,顶着每天都有可能被人暗杀的危险生括,他们不相信身边的任何人。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很难与别人相处,也会影响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今天的独裁者——诸如奥马尔·卡扎菲等人——肯定也生活在这样的压力之下。
许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寻找暴君的行为动机。作为毕生研究领导力的学者,我经常感到困惑:是什么驱使那些领导者做出惨绝人寰的行为?这些暴君的人格有什么特征呢?他们的行为动机何在?他们是怎么变得如此残忍的?从小的方面(但也更普遍)来看,一些公司同事显得非常不近人情,这又该如何解释呢?那些几乎没有人性的公司领导者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在公司里制造出恐怖氛围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些人的行为都涉及权力。一旦人们拥有了权力,他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权力的滥用是无法避免的吗?很显然托马斯·杰弗逊是这样想的。他曾经在信里写道:“一旦有人渴望当官,腐朽就开始在他的心里滋生。”权力犹如瘟疫,祸及所有触到它的人;权力也像毒品,让那些渴望它的人上瘾。一旦有了权力,许多看似正常的人会突然变得丧心病狂。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邪恶的一面——它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会昭示于人,比如拥有权力时。这埋藏在人类性格最深处的暴力因子一旦暴发,毁坏力就会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虽然每个暴君都有自己独特的事业目标,但这本书只讨论了一个统治者,目的在于阐释暴政的特点,揭示它独特的心理动力结构。基于这个目的,我选择了一个饱受争议的非洲领袖作为研究对象:祖鲁国王夏卡·辛赞格科纳(Shaka kaSenzangakhona)——又名夏卡·祖鲁(Shaka Zulu)。在他短暂的统治生涯中,这个不可思议的领袖建立了史上最成功的恐怖统治政权之一。虽然有些人把夏卡当作偶像,对他的暴行视而不见,但众多南非民众仅仅听到夏卡这个名字就会被吓得魂飞魄散。他的一生就是个传奇故事,其中险象环生,充斥着战斗和冒险;他所做的许多决定重塑了南非的政治局势。近距离观察他的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恐怖这一心理特征。在这本书里,夏卡将作为古今中外众多暴君的代表人物。把他短暂却离奇的一生作为个案来研究,我们会发现暴政和极权主义的源泉;也能在广义上研究人性;更会认识到——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夏卡·祖鲁。
路线图
本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何为暴政领导者,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领导力的知识,极权国家的组成结构是什么,以及我们需要付诸何种行动才能遏制暴政领导者的统治。本书就这些话题进行了适当的讨论,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引用材料说明和简介部分是为引入话题而写的,其中解释了其他学者考察夏卡行为的视角和方法。
在第一部分的三章里,我结合祖鲁文化的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夏卡的生活。在这些开篇章节中,我讲述了这个武士首领动荡的统治生涯。
第二部分一共有五章,其中详细研究了性格这个课题,并试图解析暴君的心理特征。在研究中我结合了发展心理学、人际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动力学和生物心理学,探索了暴君的人性结构,并把研究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变态心理方面。虽然第二部分的焦点仍是夏卡,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已延伸到这个历史人物之外。许多研究结果都适用于任何一个暴君身上。
第三部分共有两章,主要内容一是领导者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了赋予暴君权力,使他们能够任意操纵百姓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我还从实际出发,讨论了促成好领导产生的因素,以从反面强调暴君带来的危险,我还提出了一些可以从夏卡的成败当中总结出的领导力方面的经验教训。
在第四部分的两章中,我分析了极权主义自我毁灭的循环规律,研究了极权领导者权力的几个层次,并考察了极权主义的生成基础。在结论中,我提出了应该如何阻止极权领导者取得统治权。
本书旨在研究恐怖统治的心理,并没有遵循线性结构的研究方法。在我第一次接触这个研究领域时,我发现不适合用直接考察这种方式。因此我运用了许多发散思维,不停地根据话题变换研究视角,其中涉及内省研究、人际关系研究、群体和社会研究等。我的目的是给读者展示那些领导者的“内心剧场”(inner theatre)——那些占据他们内心舞台的邪恶戏子和戏子们诵读的台词——是如何影响他们所创造出的社会构造的,以及这些影响的程度。我希望读者能够意识到:每一个领导者的梦想、雄心、恐惧和不安,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所处的外部世界的。
因为理解是遏制暴君统治的第一步,所以我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能更加敏锐地认清恐怖和极权主义的心理特征,认识到暴君能够给我们所在的社会划出巨大的伤口,并能在局势动荡时坚定自己的立场——换句话说,我希望读者能够抵御煽动性言论的诱惑。从古至今,已经有太多的暴君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然而今天暴君仍然没有消亡,有些甚至如日中天。种族灭绝!战争犯罪!他们用各种残忍的方式刻下了毁灭性的印记。大家警惕起来吧!声明
我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主持领导力研讨会,也有个人咨询业务,幸运的是(但也十分罕见),我遇到了某些和夏卡性格十分相像的人。然而,我发现所有参加由我主持的高级管理研讨会“领导力之挑战:培养反思型领导”(the Challenge of Leadership)的人——他们在各自的公司里都有相当大的权力——在极权思想方面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即使是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其中一部分人的某些行为映射了我们所知的暴君行为模式——这一点让这些。经理人感到十分惊讶(甚至是警醒)。
上面提到的研讨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所有参与其中的高层经理人都明白他们自身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公司文化和公司决策的。在这些课程中,一些学员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某些行为不仅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到别人或者公司的利益。虽然我与这些学员的交流有限,但总体来说,他们都从这些研讨会当中学到了很多。和这些人交流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从我在研讨会上给予学员的反馈和学员之间的互评中,他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洞见是改变的首要条件——实际上研讨会后确实有人改变了自己那些具有“杀伤力”的行为。
我也想感谢那些和我一起努力,想让公司环境变得更和谐的一群人。这些执行官让我洞悉了领导权兴衰的过程——而且也确实让我认识到了(在少数情况下)变态心理的存在,比任何其他形式的资料给予我的启示都要多。我非常感谢他们的贡献,还要感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全球领导力研究中心的其他同事——伊利萨贝·尹戈罗(Elisabet。Engellau)、苏德·克卡(Sudhir Kakar)、罗杰·雷曼(Roger Lehman)、艾瑞克·范德罗(Erik vander Loo)以及马丁·范登堡(Martine van den Poel),感谢他们对我的大力支持。
在着手这个课题时,我意识到要想看清一个祖鲁首领的内心世界,必须首先要了解祖鲁文化。我的出发点并不高深:我首先观看了过去的电影,如《祖鲁》(Zulu)和《天摇地摆震山河》(Zulu Dawn)。后来我看了一部富有争议的电视短剧《夏卡·祖鲁》(Shaka Zulu),由此扩充了我的影视资源观看量。接下来的.一步——就是阅读有关祖鲁战争的书籍——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鲁文化,比影视资源给我的启发更多。不过,面对面交流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许多年前,我曾经和布特勒齐酋长(Chief Butelezi,因卡塔自由党的领袖)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聊了聊。他当时正主张建立一个后种族隔离的非洲。后来,我又去了夸祖鲁一纳塔尔省参观过几次,期间和其他人有许多交流,他们和我分享了祖鲁文化的许多精妙之处,这使得我的研究更加深入。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我得到了珍贵的启示和建议,使我更好地理解了文化行为的各种模式。然而,我并不是专家。但愿作为新手的我在描绘古老的祖鲁文化时不要带有太多的个人偏见。
我要感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给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这样一个在商学界显得有些另类的研究课题。我还要感谢研究院和研究委员会的同事——尤其是兰迪斯·嘉宝(Landis Gabel)、阿尼尔·嘎巴(Anil Gaba)和阿里森·詹姆斯(Alison James)——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能在喧闹的环境里拥有一个宁静的写作空间,还得多亏了我的助手希拉·洛克斯汉姆(Sheila Loxham)。她有一种现在称之为“积极组织才能”的能力——非常有创建性地解决难题。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我还要感谢我的研究项目经理伊丽莎白·弗洛伦特(Elizabeth Florent),她给我的领导力研究小组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让我能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我的课题。同时我还想感谢不厌其烦地教我学英语(教的比我想知道的还要多!)的编辑凯西·雷格斯坦德(Kathy Reigstad)。最后,我要声明:本研究项目中的所有错误和疏忽都由我一个人负责。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
巴黎
《阁楼里的暴君》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引用材料说明和简介部分是为引入话题而写的,其中解释了其他学者考察夏卡行为的视角和方法。
在第一部分的三章里,我结合祖鲁文化的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夏卡的生活。在这些开篇章节中,我讲述了这个武士首领动荡的统治生涯。
第二部分一共有五章,其中详细研究了性格这个课题,并试图解析暴君的心理特征。在研究中我结合了发展心理学、人际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动力学和生物心理学,探索了暴君的人性结构,并把研究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变态心理方面。虽然第二部分的焦点仍是夏卡,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已延伸到这个历史人物之外。许多研究结果都适用于任何一个暴君身上。
第三部分共有两章,主要内容一是领导者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了赋予暴君权力,使他们能够任意操纵百姓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我还从实际出发,讨论了促成好领导产生的因素,以从反面强调暴君带来的危险,我还提出了一些可以从夏卡的成败当中总结出的领导力方面的经验教训。
在第四部分的两章中,我分析了极权主义自我毁灭的循环规律,研究了极权领导者权力的几个层次,并考察了极权主义的生成基础。在结论中,我提出了应该如何阻止极权领导者取得统治权。
《阁楼里的暴君》由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编著。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的《阁楼里的暴君》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何为暴政领导者,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领导力的知识,极权国家的组成结构是什么,以及我们需要付诸何种行动才能遏制暴政领导者的统治。本书就这些话题进行了适当的讨论,一共分为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