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岩、胡笳主编的《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散文选》汇集的文章,是当代散文作品中的优秀之作。有许多篇章在当时已脍炙人口,历经岁月仍魅力不减。这些经典之作,又配以弥足珍贵的经典图片,表现的是经典事件、经典人物、经典景观及由此构成的经典历史。
读《天下第一坡》和《渡过长江去》,就会感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读《墨西哥的疑惑》和《两个美国间谍的自述》,就会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读《安塞腰鼓》和《开启国门》,就如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读《大有大无周恩来》和《,忆铁人》,就会明白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大写的人;读《松树的风格》《日出》《荔枝蜜》和《秋色赋》等,就会获得美的享受和灵魂的净化……
柯岩、胡笳主编的《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散文选》为套装书,分为上下册。
《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散文选》涉及共和国六十多年光辉历程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共和国党、政、军、民,及工、农、商、学、科、企各界人士的精神风貌: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万千气象。作者广泛,既有誉满文坛的著名作家,又有出手不凡的青年作家;既有大陆内地作家,又有港台作家;既有“半边天”作家,又有我们军旅作家。看得出来,编者以思想性兼艺术性的质量为标准,优中选优、精中取精,构成了本书大精荟、大团结、大和谐、大奋进的局面。
开始给她们治病了。哎呀!看她们一个个那样瘸着,拐着,又是脓又是血的,有的人从大腿根一直烂到肚子里,可吓坏我们了。几个小姑娘死活缠着医生要求给我们打预防针。
医生说:“预防针么,是没有的。这个病么,是不会传染给你们的。”我们说:“为什么?为什么?她们个个都传染,你就敢保险一定不传给我们?”年轻的男医生给我们说不清,闹得自己也红了脸,只好去找大姐们,大姐们把我们叫到办公室,见我们一个个气鼓鼓地戴着口罩,可把大姐们笑坏了,说:“死丫头们!不是不怕苦不怕死吗?成天戴着口罩进进出出,去讲课去教歌,像什么样子!”我们说:“是不怕苦不怕死,可生了这种病,烂成那样多恶心,牺牲了也不光荣!”大姐们这才告诉我们:性病不是肺结核,不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命令我们立即摘下口罩。
哎!那时候我们是多么年轻,多么不懂事啊!
唉,消逝了的是那么些个那么纯洁、那么幸福、那么令人难忘的青春岁月啊!
当时北京的妓院一共是224家,一夜之间,全部封闭,收容的妓女一共是1286人。加上后来收容的一些领家的十二三岁的养女,共1303名,而梅毒、淋病、第四性病……单项和“全能”的各种患者就占了总数的96.6%,除去极小的幼女外,尚未染上性病的也就是刚入火坑的寥寥十数人而已。
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人寰惨剧,连习以为常的她们自己也被这血淋淋的数字惊果了。
一边治着病,一边上着课,讲着故事教着歌,随着健康的好转,生活的丰富多彩,她们大多数不但消除了抵触情绪,而且不断涕泪横流地表示她们对党的感激之情,说:“活了半辈子,这算头一遭遇上好人了,原来人也不尽是畜生……”
可是一个人半辈子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作风要真正得到转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首先,为了最后兑现党的政策,彻底解放她们,为她们安排出路,使其各有所归,我们得弄清楚她们的真实年龄,何方人士,来历,要求和向往,总得给她们建立份档案什么的,这才有地方接受呀。这在一般单位,不过是花几分钟填个表的事,而在这里,我的天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差点没把我们折腾死。
并不是因为她们全不识字,她们中间还不乏有上过大学的呢!
而是因为她们的思想观念和我们的迥然对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叫做“绝无共同语言”。
比方说,当我们问:“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呢?”
“哎,同志,你不懂,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不是长得俊么……”
“谁让我是个情种呢?”她们又顾影自怜地说,“你看不出来?……”
我们只有目瞪口杲,哑口无言的份儿。
她们多半自称是大家闺秀,为反封建和某公子在后花园私订终身,不幸遇上薄情郎,或那不得好死的变了心,辗转流离,堕入火坑……
故事编得有枝有叶,有花有朵,甚至藤蔓缠绕,讲起来曲折跌宕,细节生动。常常是她们一边讲一边哭,我们呢,一边记,一边陪着掉眼泪。
一天下来,她们在背后偷偷笑我们,我们可眼睛肿得桃儿似的,捧着一大叠记录去向大姐们汇报,大姐们往往随手一翻,就退回给我们说:“都是假的。叫她们明天重说。”
“你怎么知道是假的?”我生气地说,“你又没和她们谈过,是我谈的……”
大姐们笑笑说:“还搞创作呢,好好看看她们,像大户人家的小姐吗?”
我想想,是不大像。可仍然犟着说:“是这种生活把她们变粗鄙了呀!”
“哪儿一下子就集中了这么多的大家闺秀,还都坠入烟花呀!我们不排除其中个别的可能是,但应该知道,绝大部分是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
我那会儿也像今天的许多青年朋友一样,不那么爱读马列,自然把大姐们这些阶级分析认为是教条,那会儿还不用僵化这个词呢。但那会儿,我们和今天年轻朋友们不大一样的是:我们十分尊重领导,崇拜老革命。
“那故事怎么说得这么圆呢?”我嘟嘟囔囔地不信服。
“这就是你说的呀,生活把她们变成编瞎话的能手了呀!”大姐们仍心平气和地说。
“那你说怎么办?”我仍不大服气地请示。
“明天叫她们重说,就说这都是假的。”
就说这都是假的?大姐们说说容易,可面对她们的是我!
第二天,我拿出记录,不好意思地吞吞吐吐地试探着说:“昨天……你们……这种日子过久了……会不会有什么地方记错了,不那么准确……”
没想到话没说完,她们立即大哭起来:“同志呀,真对不起你呀,我昨天骗了你……”
我瞠目结舌地重记,她们有枝有叶地重说。她们是一人哭一场,我可是从头陪到底。
到了晚上去汇报,大姐们仍挑出大部分说:“假的。”
“怎么还是假的?”有了昨天的教训,我虚心多了。
“因为习惯势力和她们多年生活的环境,她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的全是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 ‘笑贫不笑娼’。她们认为富贵是使人尊敬的,贫穷是可耻的,而不认为卖淫是可耻的……”大姐们耐心地给我分析着,“要让她们说出真话,得不断启发她们的阶级觉悟,提高她们的认识,改变她们的观念。明天再试试……生活会教会你的。”
生活果然教会了我,结合着把她们按等级编组,结合着带她们去参观一、二、三、四等和等外的妓院,我自己也眼界大开,原来头等妓院的屋子那么阔气,金碧辉煌的。原来头等妓女并不都是交际花的类型,而有许多打扮成洋学生的样子,弹钢琴,说英文,她们的嫖客都是达官贵人,资本家,美国军官……而三四等的妓女却住在“老妈堂”、“白房子”,再等而下之的就在城墙根下的搭个小土屋,屋里一铺烂炕,每天领家或老鸨子从窗外扔进几个窝头,一壶凉水,却逼着她们从早到晚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地接客……什么叫非人的生活?那真是比畜生还不如啊!落到这种地方来的妓女往往活不了多久,死了连破席都没有一领,就那么赤条条地被扔到野地里喂狗。而在这短暂的苟延残喘的非人生活中,她们又把梅毒等性病大量地传播给劳动终身也娶不起女人的赶大车的、扛大活的城市贫民和劳苦大众。
而从头等妓女沦落到四五等甚至等外,运气好的或手段高明的可以经过七八年,十来年;大多数呢,了不起就那么三两年。
我终于懂得了我小资产阶级的同情心的可笑与可怜,懂得了她们真是我受苦受难的阶级姐妹,懂得了比地主、资本家对农民、工人更残忍的剥削压迫,懂得了卖淫制度确实是人吃人的旧社会的最丑恶的痈疽,懂得了取缔它的绝对必要性。而共产党刚刚进城,建国才一两个月,立足未稳就立即着手根治已存在于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痼疾,对党由衷的敬爱与尊崇之情不禁与日俱增。 P70-73
与史同辉
——《中国当代散文选》序
记得前年读到由柯岩和胡笳主编的《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时,曾甚为欣喜。而今又接到由他们主编的《与史同在——中国当代散文选》书稿,不禁惊诧:风雨六十年,征程千万里。这段光辉而又曲折的历史,难为他们是怎样从千千万万篇散文之海里打捞出来的?特别是柯岩同志,已逾80高龄,并有疾病缠身,却壮心不已,笔耕不辍。不用说她的浩浩宏著十卷文集震撼文坛,但就她近期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的文章《我是谁》《那会儿,我们正年轻》《小八路罗英》等等,就唤起了我们多少青春的记忆,不禁抚今忆昔,感慨良多,油然起敬。柯岩同志嘱我为这部散文选写序,那就首先让我向编写这部大书的柯岩、胡笳及所有参与者,表示由衷的祝贺!
捧读这些散文,喜出望外,爱难释手。一篇篇久违了的佳作美文接踵而至,一张张久违了的亲切面容笑临眼前,一束束久违了的醒目光华涌上心田!竟引领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进伟大祖国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自然景点。虽非全部,但是已听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的脚步声,看到了亿万军民在伟大祖国建设事业中的战斗风姿和胜利笑容。当然,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伴随着挫折时的困惑和痛苦,以及所付出的鲜血和泪水……
毫无疑问,该书汇集的文章,是当代散文作品中的优秀之作。有许多篇章在当时已脍炙人口,历经岁月仍魅力不减。这些经典之作,又配以弥足珍贵的经典图片,表现的是经典事件、经典人物、经典景观及由此构成的经典历史。因为历史是由事件构成的,事件是由人创造的,人是由思想支配的,而自然景观的灵魂是人文思想。为此我说,经典性是这部书的主要亮点。
亮点之二是广泛性。一是内容广泛,涉及共和国六十多年光辉历程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共和国党、政、军、民,及工、农、商、学、科、企各界人士的精神风貌: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万千气象。二是作者广泛,既有誉满文坛的著名作家,又有出手不凡的青年作家;既有大陆内地作家,又有港台作家;既有“半边天”作家,又有我们军旅作家。看得出来,编者以思想性兼艺术性的质量为标准,优中选优、精中取精,构成了本书大精荟、大团结、大和谐、大奋进的局面。
该书的亮点之三是具有很强的教育性。“文以载道”、“文化化人”,古来之理。这部书所展现的正史、正事、正人、正理和正情、正景,都饱含作家真诚而炽热的情感,渗透了照耀历史星空的光辉思想,无不撼人心魄、感人肺腑。读《天下第一坡》和《渡过长江去》,就会感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读《墨西哥的疑惑》和《两个美国间谍的自述》,就会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读《安塞腰鼓》和《开启国门》,就如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读《大有大无周恩来》和《,忆铁人》,就会明白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大写的人;读《松树的风格》《日出》《荔枝蜜》和《秋色赋》等,就会获得美的享受和灵魂的净化……说实话,当我读完《关键时刻还得看子弟兵》时,不禁热泪盈眶,我为我们的战士而骄傲,为我们的军队而骄傲!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必先去其史。”而这部书则是以文记史,以文正史,以文强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所记载的体现出共和国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以及艺术价值,不但与新中国的历史同在,而且与新中国的历史同辉。我想,这应是此书的价值之所在,也该是柯岩、胡笳主编此书初衷之所在。
初读些微体会,权以为序。
(作者系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常务副主任、总后勤部原政委,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