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趣的中国宦官/有趣的中国历史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正成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太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皇权中沉浮。皇权为他们带来了荣誉和财富,也带来了耻辱和杀戮,他们为皇权提供了服务与保障,也造成了皇权的更迭与颠覆。由姜正成主编的《有趣的中国宦官》从多方面为你揭开一幅血泪斑斑、令人啼笑皆非的历史画面。

内容推荐

在中国那些漫长的帝制年代,太监的存在造就出皇朝的显著特色。无数人趋之若鹜地进入深宫,在争夺权财的道路上展开厮杀。这类特殊身份的人就像繁星一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闪烁着那些陈年旧事,让后人记住历史。翻阅中国历史,从来都不缺乏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由姜正成主编的《有趣的中国宦官》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十九位知名太监,他们中大部分是祸国殃民的罪人,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其中也有为数不多的太监,用自己的方式效忠皇帝,造福百姓,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如七下西洋的郑和。

目录

太监是怎样炼成的

什么是太监

怎样成为太监

太监职业的由来

宫刑之路

宦官宰相第一人——赵高

皇子师傅,工于心计

假传诏书,胡亥称帝

心狠手辣,铲除异己

指鹿为马,亡秦罪人

发明家的真实人生——蔡伦

寻找机会,投靠皇后

投机成功,名利双收

造化弄人,悲惨收场

功过是非,后人评说

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宦官——曹腾

曹操祖父,精心布局

旗帜鲜明,支持梁氏

专横跋扈,梁氏倒台

曹腾去世,侥幸漏网

子孙即位,追认皇帝

敛财弄权乱汉宫——张让

宦官乱政导致黄巾起义

争权势谋杀害外戚何进

杀宦官结束十常侍乱政

东汉衰败开启三国时代

唐明皇的太监军师——高力士

勇猛过人,还原真实

对君忠心,赐死贵妃

新帝即位,保护玄宗

后人评价,君臣情深

谋害皇亲国威的太监——李辅国

拥戴肃宗,走上台前

勾结后宫,打击异己

目空一切,改立代宗

心腹倒戈,奸人被诛

从炙手可热到身败名裂

鱼朝恩和郭子仪的恩怨

洞悉宦官掌权的奥秘——仇士良

甘露之变之后辖制皇帝

残酷手段谋害朝中大臣

恶贯满盈青史留得骂名

被骂作误国监军的太监——童贯

老谋深算可谓文武全才

打击蔡京最终失宠被杀

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郑和

宣扬国威三宝太监下西洋

国力衰微七下西洋成余响

让皇帝被俘的国贼——王振

自阉入宫,韬光养晦

小心谨慎,培植势力

一朝得权,气焰嚣张

破坏边防,瓦剌入侵

皇帝被俘,奸人命断

八虎之首“立皇帝”——刘瑾

先发制人,掌印太监

势力庞大,独揽大权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众人反抗,诛杀奸贼

年少轻狂权倾朝野——汪直

少年得志,精彩人生

开启西厂,废而又立

辽东监军,涉足军事

趣闻轶事,多样汪直

有儒者风度的太监——冯保

宦海起伏终成空

与张居正的恩怨

大建生祠的九千岁——魏忠贤

依靠客氏,飞黄腾达

党派之争,压制东林

特务横行,迫害无辜

大建生祠,权势巅峰

玩火自焚,难逃一死

恃功骄横终伏诛——安德海

依仗慈禧,如日中天

无视祖制,公然出京

恃宠而骄,终丢性命

太监之死,影响深远

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

梳头太监,身世传说

慈禧之“伴”,感情深厚

贪财习气,为人圆滑

死亡之谜,故居遗物

最后一位掌权太监——小德张

狠心自宫,为求富贵

苦练功夫,讨好慈禧

支持隆裕,再度荣华

离开清宫,享受安乐

为母出殡,风光无限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

当太监求富贵历经艰难

流离失所解放后获幸福

关于太监那事儿

太监为何要娶妻

你知道外籍太监吗

宦官如何宣泄性欲

太监的逃跑与洽罪

后记

声明

试读章节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特别是男人,会一笑置之,同时心里说:“很容易嘛,一刀割了嘛。”

正常男性说到太监时的心态,基本上就是嘲笑加自豪。嘲笑是很自然的,主要原因就是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却没有,既然我比你多了关键的那一点点玩意儿,那我自然有权利嘲笑你,嘲笑之后便是一股充满阳刚的自豪感。一句话,一个正常男人在一群太监面前一站,那感觉仿佛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满足感油然而生。

看来缺了零件的滋味确实不好受,太监们也难以否定这种感觉,如果你把历朝历代的太监挖出来,挨个问他们那一刀的感受,大概无一个人会说:“爽极了,我要再来一次。”

但是,想成为一个太监,绝非挨一刀那么简单。

在一个曾经走访过北京城老太监的记者笔下,展示了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太监不是随便就可以当的,家里人要托关系,找到当地的净身师。净身师,俗称“刀儿匠”,他们专门负责在地方上选拔太监,送进皇宫。一个好的净身师,那是几辈子传下来的好把式,一刀下去,干净利索,不留后患,没有感染。想当太监,找一个优秀的净身师,至关重要,否则一刀下去血肉模糊,再来个破伤风、大失血什么的,这买卖就亏大了。

找到净身师以后,要当太监的人要拜师,拜人家做师傅,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把我阉了我还拜你做老师?举个例子,您一看就懂了,我们看电影《少林寺》,凡是当和尚之前,都得有个老僧给他剃度是吧?那叫受戒,头发给他刮了,他就是真和尚了,同时,谁给他剃的头,谁就是他的终身师傅。太监拜净身师为师,也是这个道理,打今儿以后,您就是我的恩师了。

这一拜师,非同小可,从此以后,无论此太监如何飞黄腾达,当初给他一刀的那位净身师,都要受他恭敬,一辈子吃他供奉,直到终老。

拜师完毕,签合同,叫上街坊邻居,大家一起做证,合同上写的什么?

上面写着:我某某某,自愿净身,生死不论,我若死了,分文不取。

写完了,签字画押,此时净身师就悄悄问了,说你这孩子是要阉了还想接茬活呀,还是管阉不管活呀?

敢情这还是两种刀法,果然了得,谁吃饱了撑得慌,挨了一刀还不保活?因此都说要管活的,好了,那就按照管活的价码交钱,交完钱,就要动手术了,上手术台之前,那位准太监得准备三十斤小米,几大口袋啃完的玉米棒子,芝麻秆几担,五十张窗户纸。

这些东西都有什么用呢?

三十斤小米,吃的,动完了刀子好久下不了床,吃什么?就吃它,使被阉者饿不死,据说小米还补血,也算是营养一下了。啃完的玉米棒子做什么用呢?那是烧炕用的,挨一刀不容易,夏天热怕伤口不容易愈合,一般都是冬天下刀,到时候那位床上躺着哼呦嗨呦的,窗外北风飕飕的,没有取暖设备怎么能行?所以玉米棒子准备烧火,同样,窗户纸也是为了取暖,同时避风,不让风吹进屋里来,免得被阉者那里受了风寒。那芝麻秆做什么用呢?这玩意最重要,一般人挨了一刀后,定时血污横流,秽物满床,到时候芝麻秆烧成灰,撒灰止血,清除污秽,全靠它。为什么用芝麻秆呢?因为芝麻秆易燃,烧了以后灰烬非常细小,又吸水,又不烫皮肤,堪称阉割后疗伤的最佳用品。

这些都准备完了,就开始选日子,选好了骟人的日子,就准备动刀了,不过动刀之前净身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配药,配的是什么药呢?药的主要成分是臭大麻,还有艾蒿、蒲公英等,配在一起,熬成汤,这种汤有两种功效,一是麻醉,二是腹泻。

汤熬好了,还要煮两个鸡蛋、准备两个新鲜猪苦胆,这些可不是吃的,做什么用,一会儿就知道了。

全准备好了,脱下裤子,上床办事儿。

先是老粗的绳子捆上被阉割者的四肢和腰,眼上蒙一条黑带子,撒好芝麻灰,放一枝大麦秆,猪苦胆、煮鸡蛋都放好,然后净身师先用大麻汤把受阉者灌个七荤八素,这就算麻醉了,随后一刀把阴囊横着割个口子,之后飞快地把一只煮鸡蛋塞到准太监的嗓子眼里,那准太监嗓子突然被堵,气上不来,为了不被憋死,他只有拼命地挺腰用力喘气,想把鸡蛋“呼”出去,就这么一用力的一刹那,两只睾丸就从被割开的口子里挤出来了。

接着便是养伤,养伤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喝大麻水,主要用来泻肚子,为了避免伤口感染,就要减少尿量,那么就得让水分通过其他方式排出去,无疑,拉肚子的方式最好,但光喝大麻水是不够的,毕竟人还要活,所以小米粥也得喝,两样都喝,这人才能不死,至于割下来的玩意儿,太监是无权收藏的,净身师才有权保留,他们拿一个盒子,盛满石灰,把那东西放在里面,同时放进去的,还有签的那一纸合同,然后包好红布,将其放在房梁上,这里面有个意头,叫做“红布高升”,“布”同“步”,祝愿这个新太监今后能发迹。

那么如果这个太监以后真的发迹了,他就可以花钱赎回曾经属于自己的那点东西,一般来讲,这个步骤是迟早要做的,特别是太监们老了以后,准备着叶落归根的时候,即使花重金,也要拿回自己的“骨肉”,否则据说死了以后,因为“六根不全”,阎王都不收。

好了,说到这儿,不忍心继续说下去了,说来道去就一句话:太监苦,修炼成一个合格的太监几乎就是过一道鬼门关,搞不好命都丢了,即便是活下来,也要遭人耻笑,而生理原因造成的麻烦,更是苦不堪言,太监们最讨厌别人骂他们“臭”,不是因为这样骂不对,恰恰是这样骂得很对,恰恰骂中了太监们的软肋,由于去势后无法控制尿液滴出,所以十个太监,九个半身上都有那么一股骚臭味儿,你骂他臭,就等于揭他的短处,而且是最短处,这谁能受得了?所以但凡有人骂太监臭的,太监们往往回骂一句“你不得好死”,以求得一个心理平衡。

可这么凄惨的处境,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太监怎么就没断过呢?历朝历代总是有他们的影子呢?这个群体究竟经历了什么,才让他们一代代乐此不疲地进入这个行业呢?他们究竟都有哪些事迹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搞清楚太监这个职业的来龙去脉。

P3-6

序言

太监,也称宦官,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宦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出自《后汉书宦者列传序》)。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所以历代封建王朝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通过净身,这些太监正式进入皇宫当差,任人驱使。由于身体的残缺和地位的低下,他们被人看不起,即使是身居高位的掌权太监,也是如此。可以说,这是一群可怜的人。由于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很多太监心理扭曲,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掌握朝政大权,攫取国家财富,甚至导致王朝覆灭。

指鹿为马的赵高本是赵国贵族后裔,秦灭赵后被掠入秦,父子先后被阉,少年赵高饱尝人间辛酸。入宫后喑立复仇之志,忍辱负重悉心侍候少公子胡亥深得秦始皇赏识。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策划阴谋,巧言令色拉李斯下水,瞒天过海,矫诏逼杀公子扶苏,将大将军蒙恬兄弟下狱,成功帮助胡亥篡位。事后升为郎中令,控制朝纲。接着赵高充分施展其凶残手段,诛杀异己腰斩同盟者李斯,他指鹿为马,玩秦二世于股掌之上,最后发动政变,逼杀秦二世。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天之灵怎能明白,铁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毁于一阉人赵高之手?

唐朝太监军师第一人高力士是唐明皇最忠实的心腹奴才。高力士在创造唐朝“开元盛世”的过程中出过不少力,献过不少良策,这在中国的太监中,算是出类拔萃的高人了。高力士在历史舞台上演出的最精彩的一出戏,是他一手撮合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旷世姻缘。是他成就了杨贵妃,也是他在马嵬坡缢死了杨贵妃。成也力士,败也力士。真是美人一笑媚千古,空留长恨在人间。

八虎之首的刘瑾,是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人称“刘皇帝”。他少年入宫,凭借好用的头脑,学会一身钻营功夫,得到大太监李广赏识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燳。他倾心尽力讨太子欢心,不久成为太子心腹内臣。太子继位后,刘瑾连连升迁,很快当上了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他把贪恋淫乐的明武宗哄入豹房,炮制“奸党”名单,把56位正直朝臣一网打尽。朝廷的一切事项由他决断独揽,成了无名有实的“刘皇帝”。他还依靠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机构大搞白色恐怖,使天下人人自危。又妄改朝制趁机广纳贿赂,朝臣纷纷仿效,贪风四起,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十九位知名太监,他们中大部分是祸国殃民的罪人,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其中也有为数不多的太监,用自己的方式效忠皇帝,造福百姓,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如七下西洋的郑和。

太监只是历史中的一个小角色,但是这个小角色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我们从这些太监入手,还原历史的真相吧。

编者

2014年1月

后记

在中国那些漫长的帝制年代,太监的存在造就出皇朝的显著特色。无数人趋之若鹜地进入深宫,在争夺权财的道路上展开厮杀。这类特殊身份的人就像繁星一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闪烁着那些陈年旧事,让后人记住历史。翻阅中国历史,从来都不缺乏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中国历史上,太监为何总能取得皇帝的“绝对信任”?

1.相比于王公大臣,太监是与皇帝能相处最长时间的人,是最有机会掌握皇帝脾气秉性的人,这一点有时候连皇后、贵妃也难比。

2.对于皇帝来说,即使是亲兄弟,乃至亲儿子,也有可能在无边权力的诱惑面前随时反叛自己,至于臣子们就更是如此。太监则不然,他们似乎天生就是“弱势群体”,威胁皇位的机会似乎“约等于零”,让皇帝往往放心交给重任。

3.后来执掌大权的太监往往出身贫苦,他们知道民间最底层生活的艰辛,在付出了无法回头的代价之后,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不让自己再回到那种生活去。凡是能靠近皇帝身边的太监,更是无不经历了多年宫中斗争的腥风血雨,这比官场中的斗争有过之而无不及。

4.太监集团很容易得到斗争集团的信任。皇帝在同其他政治集团斗争的过程中,尤其是小皇帝,生在宫中、长在宫中,他最熟悉的人只有太监。因此,当他需要有一个打击外戚的势力时,太监集团便是最值得信任的,太监掌权的现象由此出现。

有辱人类尊严的太监制度,最终消失在1945年。孙耀庭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经历了太多的世事变迁,成了一本活历史。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关于太监的这些故事,只能永远地成为过去,成为人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的一个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