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森林边的童年》以上世纪70、80年代皖南乡村为背景,塑造了那里的一群质朴的孩子、表现他们在山水间醇厚纯真的孩童生活,整本充满了绿色的森林气息和各种乡野间的奇趣。虽然记述的那段岁月有一些苦难的味道,但是孩子们的精神是丰富的,他们始终充满快乐和梦想,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深深感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森林边的童年/金蔷薇儿童文学金品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徐建华 |
出版社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建华《森林边的童年》以上世纪70、80年代皖南乡村为背景,塑造了那里的一群质朴的孩子、表现他们在山水间醇厚纯真的孩童生活,整本充满了绿色的森林气息和各种乡野间的奇趣。虽然记述的那段岁月有一些苦难的味道,但是孩子们的精神是丰富的,他们始终充满快乐和梦想,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深深感动。 内容推荐 徐建华的《森林边的童年》讲述了“我”家住的山村离开黄山有十来公里,可小时候从来没有人去那里游玩,因为我们住的地方三面都是山,谁要是说去爬黄山玩,一定会被同伴笑话:家门口就可以爬山,谁会发神经跑那么远! 山上尽是茂盛的书林,层层叠叠,山脚下有条河:蓝莹莹的水花里让我们觉得好像有潭里水鬼吐出的气泡…… 虽然初中后就离开了小山村,但是关于那山那树那水的记忆,却总会随时钻出来,弥散于我的周围,甚至让我的人生,都染满哪里的气息…… 目录 深山里的村庄 河东岸的水磨坊 神奇的钓鱼口诀 没有通电的山村 村口两棵树 山上有野果 田头的野菜和山里的野花 我家的回忆 爸爸的手 深夜抓石鸡 娘喊千里 我家的菜园 裹小脚的外婆和倔强的外公 童年的玩伴 夏夜的稻草垛 竹林,我们的快乐天堂 皮大王 双胞胎的命运 淘气学童的故事 山野的乐趣 掏鸟窝 家乡的水竹 早春的映山红 夏天的昆虫 雪花,落在鼻尖上 上山打柴,下河抓鱼 狂野的动物 偷鸡的黄鼠狼 军营里的狼狗 有一条狗,叫赛虎 麻雀、喜鹊和乌鸦 杀猪 我们是放牛娃 那时的人们 我小学时的知青老师 漂亮的卷毛老师 村里来了陌生人 谭家桥真的有座桥 谭家桥的两位老人 后记 试读章节 深山里的村庄神奇的钓鱼口诀 水磨坊向南爬过山坡,就是我家。 家的西边有个很深的山谷,山谷里流淌的就是经过水磨坊的河水。 每天下午四五点,大人下班回家,我爸爸常挑着水桶到河里担水。通向小河的是条山道,山道边长满了两人多高的杉树,林下长满了野草。 有时我跟在爸爸后面,提着竹篮,篮子里装着要洗的蔬菜。路上要走十多分钟,拐过第一个山腰,就能听见河水的奔流声。其实,平常河里的水并不大,只是因为河道有时非常陡峭,形成了落差很大的瀑布。河水从悬岸卜跌落,发出很大的声音。 晚饭大多是妈妈做的。吃饭的时候,我们常常听见邻居家的孩子在吆喝同伴到操场上玩耍。那是我们最盼望的声音! 饭还没有咽下肚子,我们就飞出屋子,直扑操场。 这时,妈妈拎着装满衣服的竹篮,到河里洗全家换下的衣服。等妈妈从河里回来的时候,天早已黑了。 如果妈妈下班早,也会带着我们到河里洗东西。 洗东西的那段河道非常平缓,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光滑圆润。妈妈给衣服打上黄色的肥皂,我们称这种肥皂为“臭肥皂”,那时,我们还没有见过香肥皂。衣服抹上肥皂后,妈妈便用洗衣木棒捶打。我那时总担心这样会把衣服捶坏,可妈妈每次都把洗衣棒举得高高的,使劲捶打着衣服,水花飞溅在妈妈的衣服上、脸上。 我卷起裤子,站在水里,水很凉。哪怕是最热的夏天,只要太阳一落山,河里的水就会很凉。 河里有许多很小的鱼,每次看到鱼我总是非常兴奋,用脸盆就能舀到很多小鱼。 妈妈用棒槌捶打过衣服后,把衣服远远地抛到上游的地方,让河水把衣服冲下来,她再一件件清洗。有时,妈妈来不及,衣服会漂过她,我就等在下游捞起衣服。偶尔衣服也会漂过我,我赤着脚拼命去追赶,河水被我踩得啪啪直响。“当心点!”妈妈抬头对我喊。如果衣服漂远了,她会大步抢在我前面捞起衣服,因为再往下漂就是陡峭的悬崖。 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那条河里竟会有鱼。 因为那是一条山谷里的河,从自己住的地方通往山下的路差不多都修在河岸上。这条河从下游上溯到我们住的地方,有许多陡峭的悬崖,特别是离我们住的地方一公里处有个四五十米的瀑布,我就奇怪这鱼是怎么从下游一直游到我们洗衣服的河道里的。在我的概念中,总是大鱼生小鱼,我们家那里的鱼应该是从下游逆流而上的,既然有那么多悬崖,鱼怎么可能游上来?况且那时根本不存在人工放养的事。 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做鱼钩了。 用缝衣服的针放在灶炉里烧红,然后用老虎钳把它弯成鱼钩的样子,甚至用老虎钳还能夹出鱼钩的倒刺。鱼饵当然是蚯蚓,扛上锄头,在屋后的泥地里就可以挖到蚯蚓,蚯蚓不能太大,大了,鱼钩钩不住。挖出的蚯蚓装在空的罐头壳里,罐头壳里装些泥土,蚯蚓会听话地钻进泥土。鱼竿就是用野外的竹子做的,不长,也就一米多,鱼线是妈妈缝衣服的线。 约上一个同伴,就到那条熟悉的河里钓鱼去了。 那时人小,不敢到远的地方,就在妈妈洗衣服的那段河道。最深的地方也不到半米,河水清澈见底,一眼就能看见水里的鱼。鱼大多有一两寸长,见到巴掌长的鱼我们就会兴奋异常,这算得上是大鱼,要能钓到就好了! 钓鱼的时候,我总是趴在石头上,鱼就在眼前的水里,十来条鱼围着鱼饵游动。讨厌的是,咬鱼饵的大多是小鱼,小鱼嘴巴小,咬一口就跑,根本不会吞下鱼钩。眼见那条醒目的大鱼警惕地在鱼饵四周来回巡视,就是不上钩。更可气的是,它常会游到大石缝里,不出来,等我想换个地方时,它又悠闲地游了出来。 曾有一年,邻居柴喜的妈妈来探望她的儿子,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一位很老的婆婆,一口淮北口音,能讲许许多多故事,是我非常敬佩的老人。曾和…… P5-7 后记 后 记 这些童年的故事断断续续写了很多年。 写这些故事的时候,自己时常会潸然泪下,为我们这些穷苦的小伙伴,也为我们的父辈们。那时的人们都是这样的吧,清贫而简单地生活着。我记得那时的我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看到高山背后是否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二是经常能吃到猪肉。吃不饱饭的我们,面对大山和森林,好像也不觉得苦,绝没有悲伤的感觉。也许悲伤只是大人的事情,我们这些孩子即使再艰难也是快乐的,因为山里的孩子,心总是单纯而闭塞的。 到初中的时候,我就离开了那个山村,到镇上的中学读书,再后来就到上海读大学、工作就业、娶妻生子…… 在那个山村,我只有两张老照片,那是自己第一次拍照。那时是小学三四年级吧,一张是和姐姐、弟弟拍的合影,我歪着头;另一张,是和爸爸的合影,爸爸很帅地站在那里,我记得他说拍照时要抬头看着右前方。糟糕的是,这两张老照片在前些年搬家时丢失了。 不过,那个山村,那些小伙伴们,那些高高的山川和茂密的森林,总会清晰地钻出我的记忆,在我的四周弥漫开来。所有的这些,好像给我的人生铺上了底色,洗也洗不去,深深烙在我的骨子里。 三年前的夏天,自己带着妈妈和家人又回到那个山村,既熟悉又陌生。那个山村水电站还奇迹般地发着电,山崖边的那棵枫树好像还是老样子,好像一点没有长高,就是山路边的杂草,少人清理,路很难行走。 村口的那棵美丽的玉兰树,没了踪影,只留下碗口粗的树桩。我们家住的那排老房子还在,只是住的人都不认识,他们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些城里来的游客。当然,村里的知青早已回了城,现在村里只有十来个人看护森林。山上的茶园大多荒废,原来满山遍野的杉木林全被砍光,记忆中的茂密森林只留下低矮的杂树。 晒谷场还在,篮球架只留下了东面那个,孤零零地矗在那里。晒谷场边的两层楼的仓库,红墙斑驳不堪,老迈地等着我们远行的人来看望它。这晒谷场怎么这样小啊,小时候我们觉得这里好大,好开阔。 站在晒谷场上,望着西边的高山,只有这最高的山还是老样子,沉稳地看着我们,不动声色。 爷爷、奶奶的墓地在村边的山岗上,高高的杂草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和弟弟拨开粗壮的茅草,再用脚踩出通道。我们全家站在墓前,奉上供果祭拜。妈妈双手合十,念叨:“我们在上海都好,你们睡在这里放心啊!” 我和弟弟点燃爆竹,爆竹很响很响,山村怕是很久没有爆竹声了。 我们又要离开山村了,到了水磨坊的地方,却不见磨坊一点影子。原来几年前,因为山林砍伐,水土流失严重,一场大洪水把磨坊残留下的磨盘、石墙和引水渠全部冲毁,一点痕迹也没有了。 到了镇上的公墓,我父亲的墓地在里面。他的墓,面朝我们那个山村,远远地,虽然看不到山村的影子,但它就在那里,就在山的深处。 徐建华 2013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