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编著的《百万英镑(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讲述了一张美国穷小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钞票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经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万英镑(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国)马克·吐温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克·吐温编著的《百万英镑(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讲述了一张美国穷小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钞票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经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内容推荐 马克·吐温编著的《百万英镑(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叙述了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穷小子亨利·亚当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张不能兑现的百万英镑支票。按照常理,这张支票虽然数额巨大,但是因为不能兑换,并无实际用途。可是,在充满拜金主义的20世纪英国,围绕这张百万英镑却发生了一系列荒诞而又引人捧腹大笑的事情。亨利因为这张支票而谋得一个好的职位,并获得一笔不菲的钱财,还获得美人芳心,因此而变得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起来。故事虽然是以喜剧收场,却让人感叹万分。 目录 加利维拉县声名狼藉的跳蛙 坏孩子的故事 火车上的噬人事件 罗马万神殿维纳斯神像的故事 一个奇怪的梦 竞选州长 好孩子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 爱德华·米尔斯和乔治·本顿的故事 一桩稀奇事 白象失窃记 一个垂死者的忏悔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亚当和夏娃的日记 他是否还在人间 百万英镑 为艾德带来好运的玩笑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被延误的俄国护照 一个扑朔迷离的间谍故事 那是天堂,还是地狱? 一条狗的故事 三万美元的遗产 神秘的陌生人 试读章节 “斯迈利有匹母马——孩子们叫它十五分钟的老爷马。不过,你知道,那只是孩子们的玩笑,它比那跑得快些。虽然它跑得很慢,患有哮喘,要不就害肺痨,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毛病,但是他还常常靠它赢钱。比赛中他们总是让它先跑两三百码,然后一下子撵上它;但是每次快到终点时,它就上了劲头,简直是拼命地跑,一跳一跳地跨着大步往前撵,它疲软的两腿乱摔,一会儿摔到空中,一会儿摔到一边踢到栏杆上,掀起的灰尘越来越多,咳嗽、打鼻子的声音越来越响——结果总是赶到裁判台前,恰好超过人家一脖子那么远,刚好让人能够算得清楚。 “他有一只小斗狗,看着它那古里古怪的样子,你会以为它不值一钱,只会闲坐一旁,瞅准机会去偷点东西。但是只要一在它身上赌钱,它马上就不同啦,它那下嘴唇就开始伸出,就像一艘轮船前面的水手舱一样;它的牙也露了出来,亮闪闪得像火炉。别的狗可能会抓住它,欺负它,咬它,咬住它的颈部把它接二连三地摔出去,但是安德鲁?杰克逊——这小狗的名字——非要等到能找到它满意的地方才开口,别的地方它全不在乎——这样赌注就成倍成倍地压在另一方,直到堆得高高的;然后突然之间,它就一口咬住对方的后腿,死咬不放——并不嚼,你明白吗,只紧紧咬住,直到它们认输为止,为此即使拖上一年也在所不辞。斯迈利在这只小狗身上总是赢,直到后来它碰上了一只没有后腿的狗,因为它的后腿让圆锯给锯掉了。等斗了好一阵的时候,赌注通通压上啦,安德鲁?杰克逊就去咬它爱咬的地方,但它马上就看出它被耍弄了,那只狗叫它扑了个空,这么说吧,它大吃一惊,大失所望,便再也不想去赢取胜利了,因此吃了个大亏。它瞥了斯迈利一眼,似乎说它心已经碎了,这完全是他的错,不该弄一条没有后腿的狗来叫它斗,因为它最拿手的就只有这一招。功败垂成后,它就瘸着腿走到一边,躺下死了。安德鲁?杰克逊是条好狗,如果它活着,会出名的,因为它有本事,而且有天才——这个我知道,它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如果没有特殊的才能,碰到那些厉害的对手也不可能斗得过。每当我想起它那最后一场争斗和那急转直下的情势,我就感到难受。 “唉,斯迈利这家伙还养了会捉耗子的小狗、小公鸡和小公猫等一大堆这些东西,不管你用什么东西与他打赌,他准能赢。一天,他捉到一只青蛙带回家,说他准备培养它。这样一连三个月,他就什么也没干,只待在他家后院教青蛙跳远。果然不出所料,他真的教会它啦。只要他在后面戳它一下,那个青蛙马上就会跳起来,在空中翻滚,像个包圈——看它在空中翻一个筋斗,如果状态好的话,还可以翻两个,然后稳稳地落下,像一只猫。他还训练它捉苍蝇,他训练得如此勤快,以至于每一次只要它一看到苍蝇,不管有多远,它都能捉住。斯迈利说,只要好好培养一下,一只青蛙会干任何事情——我倒信他哩。咳,我就看到过丹尼尔?韦伯斯特——那只青蛙的名字就叫丹尼尔?韦伯斯特——待在这地板上,呱呱大叫,‘苍蝇,丹尼尔,苍蝇!’你简直来不及眨眼,它就直直地蹦起,在柜台那儿捉住了一只苍蝇,然后跳到地板上,像一块泥巴一样结实。看看它那个样子,它用后腿搔搔脑袋,好像捉只苍蝇只不过是干了青蛙该干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简直没看过像它这么又谦虚又正直的青蛙,它也实在聪明透了。要是在平地上正儿八经地跳的话,它猛一用劲,准能比你看到过的任何青蛙跳得都更远。在平地上跳远是它的强项,你明白吧;要是打起赌来,斯迈利就会在它的身上压下所有钱,一个子儿也不剩。斯迈利为他的青蛙得意极了,的确是那样,那些走过四方见过世面的人都说它比他们看到过的任何青蛙都棒。 P3-4 序言 马克·吐温(1835—1910)是19 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他以地地道道的美国本土文学跨进世界文学之林,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美国文学之父”、“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百万英镑》(又译《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是他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其中的爱情故事以他本人爱上富商小姐奥维利亚·兰顿为蓝本。 马克·吐温是一位极其多产的作家。他不但创作题材广泛、观察力敏锐、想像力丰富,而且文体多样,长篇、短篇、杂文、演说、游记、小品等样样精通。早期创作主要以短小精悍的短篇对时局进行讽刺和嘲弄。1870年的《竞选州长》就是一个杰出的讽刺短篇。作家从资产阶级“竞选”这一侧面,勾画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真面目,戳穿资产阶级“政治民主”、“选举自由”的黑暗内幕。小说采用第一人称集中描写了主人公在竞选中的遭遇和自我内心感受。被提名为纽约州州长候选人的独立党党员,是一个“声望还好”的“正派人”,却被竞争对手加上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搞得声名狼藉,最后被迫退出竞选。小说运用夸张和正反颠倒的手法,构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达到讽刺和批判的目的。轻松的幽默和乐观的基调是马克·吐温早期创作的风格。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生于美国密苏里州门罗县的弗罗里达镇。不久全家迁居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伯镇。马克·吐温在这里生活了14年,给他一生留下深刻印象。富有生命气息的河流、岸边的自然景色、童年的伙伴、小城镇的各种人物以及发生的事件,都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辍学谋生。他先后当过印刷所学徒、送报人、排字工、船上的领航员。“马克·吐温”这个名字就是从领航员的工作中得来的。它原是水手的术语,意为水深12英尺,船可以安全通过。以此为笔名,显示了他的幽默性格。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马克·吐温去内华达,先当矿工,后来当记者。辗转奔波,异常辛苦,后来他专门写了一部小说《艰难岁月》记述自己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同时西部地区流传的笑话、趣闻,以及流行的幽默文学又使马克·吐温获益匪浅。他模仿这种风格给报刊写幽默小品。1865年的短篇《加利维拉县声名狼藉的跳蛙》使他一举成名,被誉为马克·吐温最具代表性的“纯幽默”作品。它之所以成功,除了故事本身荒唐可笑外,关键在于作家对故事叙述人的选择和叙述口吻的设计。这篇作品的故事讲述人西蒙是个秃顶、肥胖、富有喜剧特征的老头,他讲故事的口吻一本正经,声调显得细水长流,“从来不露丝毫痕迹,让人以为他热衷此道”,这样,叙述人滑稽的外表和严肃的神情,不慌不忙的讲述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内容形成明显可察的不和谐,造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中蕴含着喜剧性的冲突和幽默情境。这种风格很快成为马克·吐温早期创作的一贯风格。 1869年他根据游历写了《傻瓜国外旅行记》,嘲笑欧洲的封建残余和宗教愚昧,揭示社会腐败现象,他在书中说:“一个人有了钱,他就大受尊重,可以当议员、当州长、当将军、当参议员,甭管他是多蠢的一头驴。”可见马克·吐温在继承西部幽默小说的同时,摒弃了它的粗俗与平庸,他把严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折服的审美观念融入自己的作品,从而使他的小说不再只是简单的逗趣,不再只是为幽默而幽默。 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他的创作以长篇为主,与过去作品相比更为成熟,对社会的批判也更为深刻尖锐。 1874年马克·吐温与查·华纳合著长篇《镀金时代》,批判南北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出现的政治上的腐败现象和像瘟疫一样弥漫全国的“投机”风气。 《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76—1884)是描写儿童历险小说的姊妹篇。 主人公汤姆和哈克是属于当时美国南部传统教育中的所谓“坏孩子”,这类儿童不情愿套上传统教育的锁链,本能地要求突破传统文化,使自己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作家运用对比手法,把生机勃勃的儿童心理和陈腐刻板的生活环境加以对照,嘲笑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 《密西西比河上》(1883)是继《艰难岁月》后又一篇带自传性质的著作。马克·吐温用出色的抒情笔法描绘了大河的自然景色,回忆了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度过的自由的童年和后来在河上当领航员的生活。作品中流露出作家对河水的特殊感情,河水在马克·吐温的创作中已经成了一种意象:一方面是密西西比河养育了他,他把水看成是生命之源;另一方面是作家用静谧、纯净的河水,象征自由与再生,象征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体现了作家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80年代,马克·吐温写了两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王子与贫儿》(1881)和《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1889),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罪恶。前者以16世纪的英国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戏剧性的情节,使王子与贫儿互换身份,让王子备受人民的苦难,叫贫儿当上国王,体恤下层人民。作家通过这个离奇的故事,一方面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另一方面又把改变现实的期望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后者叙述一位生活在19世纪美国的工匠如何倒退到6 世纪的英国,企图在那里建立民主制度的故事。作品鞭挞了封建专制和暴政,同时也批判了19世纪的美国社会,特别是人们对于技术的崇拜。马克·吐温对人类的悲观看法在结尾部分中有所流露:19世纪的先进技术被这个美国人用来大量屠杀6世纪的英国军队。这似乎反映了马克·吐温本人对技术和战争的看法:人类掌握先进技术不是用于造福人类,而是用于毁灭人类。 1891年,马克·吐温开始了长达9年半的国外旅居生活。 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傻瓜威尔逊》(1893)和《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1900)。前者主题和《王子与贫儿》类似,强调不论贫富,人的天赋并没有什么差别,是社会把人分成等级的。小说描写一个女黑奴怕自己的儿子将来被主人卖掉,把他同她白人主人的儿子在摇篮里对调。结果,假少爷在白人社会环境中长大,染上种种恶习,成了罪犯;而白人小主人则养成了驯服温良的奴隶性格。作家通过这样离奇的情节,批判了“白人优越论”和美国的种族歧视。后者和短篇小说《百万英镑》类似,揭示金钱支配一切的威力。小说写资产阶级为了争夺钱财,道德败坏、寡廉鲜耻,赫德莱堡是作家虚构的市镇,实际上是美国的缩影。小说构思巧妙,结构严密,富有戏剧性。 这个时期马克·吐温已进入创作后期,他的作品的基调随着思想的深化,已由轻松的幽默转向辛辣的讽刺,诙谐、滑稽的成分减少,冷静严峻的字里行间常常流露出作家的不满和愤慨。 1895年,马克·吐温为偿还债务作了一次一年多的环球讲演旅行,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的野蛮暴行和殖民地人民的痛苦生活,这些对他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1897年,他发表《赤道环游记》,谴责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1900年,马克·吐温一回国,就发表声明:“我是一个反帝国主义者,我反对兀鹰把爪子伸到任何国家。”他非常支持和同情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给坐在黑暗中的人》(1901)、《为劳斯顿将军辩护》(1902)、《沙皇的自白》(1905)等都是晚年出色的反帝论文。 晚年的马克·吐温悲观厌世情绪浓厚。究其原因,一是面对美国的种族压迫、宗教统治、殖民掠夺、贫富悬殊等种种弊病,既有深刻认识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他一生的奋斗并未使丑陋肮脏的社会变得美好一些;二是个人晚年历经了许多不幸。1894年,他的公司破产,接着是两个女儿和妻子相继离开人世,这些内外因素对他冲击很大。他感到人的渺小、人生的意义,于是他的思想渐渐转向神秘、虚、厌弃人世。“该死的人类”是马克·吐温晚年的口头禅。在杂文《什么是人》(1906)和他死后发表的中篇小说《神秘的陌生人》中,所顾忌地表现了对人类的失望和绝望。 他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似乎很不起眼,文学史家甚至认为不值一提,其实小说对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实、势利庸俗的市民心理的批判和嘲讽正是马克·吐温小说不容忽视的重大主题之一。小说改编的电影由好莱坞影帝格里高利·派克主演,久演不衰,现在它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百年经典。 小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一天从银行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们想用打赌的方式来验证各自的理论。一个认为,这样一张钞票对穷人毫价值;另一个认为,仅拥有这样一张钞票(不兑现),就可以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他们选中了一个身分文的年轻人亨利作为试验品。于是,这个小伙子经济上的突变,引起了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亨利经历了他人的种种误解,命运的重重转机,突如其来的全新生活……小说把金钱对于人物命运的支配、人对金钱的贪欲刻画得入木三分。 马克·吐温生活在美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时期。自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战后的重建使人们不停地追求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人们把这段时期称为美国的“黄金时代”。但是美国并未成为“人间天堂”,那个“机会均等”的口号也没有使许多人都发了财。金钱观、等级观、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充斥这整个社会;作为一名劳动者出身、来自社会底层的民主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所看到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美国现实情景。因此,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取名《镀金时代》。 《百万英镑》表现了作家早期的风格:诙谐幽默,在滑稽可笑的闹剧之中见讽刺。这种讽刺虽然采取喜剧的形式,但同样是深刻有力的。作者从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入手,写出了当时弥漫全美国的投机风气、拼命追逐金钱的狂热情形,也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只认钱、不认人的市侩心理。这张钞票尽管票面大得吓人,但对于主人公亨利·亚当来说,实际上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因为银行不会给这么个穷光蛋兑现,又法找零,所以打赌的富翁把它称作“一张小纸片”。但是,在那个以钱为惟一上帝的社会里,亨利就凭这张“小纸片”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吃饭不用付账,几十套衣服主动送上门,旅馆老板腾出最好的房间给他,美国大使献殷勤,显赫的贵族请他赴宴,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了风靡一时的新闻……只不过身上多了一张“小纸片”,亨利就受到了与没有“小纸片”时的迥然不同的待遇。那班饭店老板、服装店老板前一分钟还很讨厌这个穷鬼,恨不得马上把他撵出去,而且还是从后门撵,可是见了这张“小纸片”,简直像见了上帝,吓得魂不附体,不知怎么巴结才好。通过前后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对比出:一张纸片,两副面孔!社会对穷光蛋和富翁身份的认同非常形象化地揭示出来了。这对于世态炎凉的社会,是多么深刻、多么绝妙的讽刺!马克·吐温很善于用这样一种手法,把他喜爱的天真老实的主人公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改变他的生活环境,通过虚构离奇的情节,更好地展开主题思想的描写。例如王子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成了贫儿,贫儿成了王子。在《百万英镑》里,他把美国主人公亨利·亚当放在异域他乡英国的环境中,展示其离奇的经历来达到讽刺的目的。亨利·亚当原来是美国旧金山一家交易所的办事员,坐游艇漂到海里,流落伦敦,成了穷光蛋。这就符合两个英国富翁为打赌正在物色的对象的条件:诚实、外乡人、在伦敦举目亲、身分文。就其讽刺的矛头来说,可谓一箭双雕,既讽刺了英国也影射了美国。 在小说中,讽刺是通过艺术的夸张表现出来的。这也是作家的主要特色。他笔下出现夸张的形象,有时离奇到似乎不可信的程度。美国人坐游艇居然能漂洋过海到了英国,这简直带有科幻小说的味道;其实英国有史以来也没有发行过票面一百万英镑的钞票;然而这些离奇的情节所要表现的正是西方社会典型的特征金钱万能。所以,我们不但不感到虚假,反而觉得符合生活的真实,具有艺术说服力。 波霞是打赌者之一的富翁的女儿,她原来的意图是去观察这个穷光蛋的,所以一直隐瞒着自己的身份,可是她在同亨利接触过程中,却对他产生了爱情,他也爱上了她。小说结尾是穷光蛋亨利娶了富翁的女儿波霞,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结为美满夫妇。这段故事带有自传性质:它是马克·吐温自己美满婚姻的写照。他用小说中的亨利暗喻自我,亨利对他见到波霞·郎汉姆的那次集会的反应“我们俩玩得多么痛快呀;郎汉姆小姐和我确实是够快活的。”这实际上是马克·吐温和奥维利亚共度元旦节的回忆。马克·吐温疯狂爱了一个具有维多利亚时代优雅风度的富家小姐,在经历了一个暴风骤雨般的求爱过程后终于如愿以偿,也许马克·吐温内心惟一遗憾的是自己还是个穷小子,所以塑造亨利得到百万英镑来达到心理平衡。这个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家早期的思想情调:对个别的社会现象讽刺,而对于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社会的前途充满信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